專利名稱:一種表面覆膜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及其制造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表面覆膜預應力混凝土管樁,還涉及一種實現表面覆膜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的制造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混凝土技術的發展,混凝土管樁的技術也日趨成熟,除應用于工業、民用建筑外,還廣泛應用于橋梁、港口、鐵路或水利工程等各領域。傳統的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主要包括混凝土空心樁體以及設在混凝土空心樁體內的鋼筋籠,鋼筋籠的兩端焊接端頭板。該種結構的缺點是由于脫模蒸壓產生的溫度、應力以及因不同工況成樁,造成的預應力混凝土管樁表面產生微小的裂縫。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表面不易產生微小裂縫缺陷的表面覆膜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表面覆膜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主 要包括混凝土空心樁體以及設在混凝土空心樁體內的鋼筋籠,其創新點在于所述混凝土空心樁體外包覆有一層保護膜作為加強層。進一步的,所述保護膜的表面均勻分布有孔。進一步的,所述保護膜為網格狀保護膜。進一步的,所述保護膜可以高強纖維膜和高強金屬膜。還提供一種實現上述表面覆膜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的制造工藝,包括噴脫模油工 序、喂料工序和合模工序,其創新點在于所述步驟為在底模、蓋模噴脫模油工序之后,在底模上鋪一層寬度不小于管樁外周長的保護膜,再將裝配好的鋼筋籠放入底模內;在喂料結束后,將保護膜的兩端蓋在鋼筋籠頂端并搭接;合模后再經過常規的后續混凝土管樁制造工序制得表面覆膜的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在混凝土空心樁體外包覆加強層,樁體表體強度大大提高,承載力也得到提高,降低生產成本。
圖I為本發明表面覆膜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中底模鋪保護膜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中鋼筋籠放入狀態圖。圖4為本發明中保護膜搭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包括混凝土空心樁體I、鋼筋籠2、保護膜3。
上述混凝土空心樁體I內設有鋼筋籠2,在混凝土空心樁體I外包覆有一層保護膜3作為加強層,該保護膜3為網格狀保護膜,也可是保護膜表面均勻分布孔,孔的目數視具體技術要求而定。保護膜3可以高強纖維膜和高強金屬膜,或者其他公知技術的保護膜。在制造該種結構的預應力管樁時,在底模、蓋模噴脫模油工序之后,如圖2-圖4所示,在底模4上鋪一層保護膜3,保護膜3的寬度不低于管樁的外周長,并保持保護膜3的兩端伸出底模4長度基本相同,再將裝配好的鋼筋籠2放入底模4內;在喂料結束后,將保護膜3的兩端蓋在鋼筋籠2頂端并搭接;蓋上蓋模進行合模,然后后再經過常規的張拉工序、離心工序、常溫蒸養工序、放張工序、脫模工序以及高溫蒸養·工序制得表面覆膜的預應力混凝土管樁。
權利要求
1.一種表面覆膜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主要包括混凝土空心樁體以及設在混凝土空心樁體內的鋼筋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空心樁體外包覆有一層保護膜作為加強層。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表面覆膜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膜的表面均勻分布有孔。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表面覆膜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膜為網格狀保護膜。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表面覆膜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膜可以高強纖維膜和高強金屬膜。
5.一種實現表面覆膜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的制造工藝,包括噴脫模油工序、喂料工序和合模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為在底模、蓋模噴脫模油工序之后,在底模上鋪一層寬度不小于管樁外周長的保護膜,再將裝配好的鋼筋籠放入底模內;在喂料結束后,將保護膜的兩端蓋在鋼筋籠頂端并搭接;合模后再經過常規的后續混凝土管樁制造工序制得表面覆膜 的預應力混凝土管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表面覆膜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及其制造工藝,管樁主要包括混凝土空心樁體以及設在混凝土空心樁體內的鋼筋籠,在混凝土空心樁體外包覆有一層保護膜作為加強層。制造工藝包括噴脫模油工序、喂料工序和合模工序,其中在底模、蓋模噴脫模油工序之后,在底模上鋪一層寬度不小于管樁外徑的保護膜,再將裝配好的鋼筋籠放入底模內;在喂料結束后,將保護膜的兩端蓋在鋼筋籠頂端并搭接;合模后再經過常規的后續混凝土管樁制造工序制得表面覆膜的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在混凝土空心樁體外包覆加強層,樁體表體強度大大提高,承載力也得到提高,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B28B21/02GK102720193SQ20121016704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8日
發明者葉喆宏, 姜平平 申請人:國鼎(南通)管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