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鋼筋保護層墊塊固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鋼筋保護層墊塊固定方法。
背景技術:
保護層厚度過小是鋼筋過早發生銹蝕的主要原因,保護層厚度過小不僅縮短了外界侵蝕性介質抵達鋼筋的時間,而且降低了保護層范圍內混凝土的品質,使該區域混凝土富漿而易開裂。實體結構中保護層厚度局部過小,主要是保護層墊塊數量少或者墊塊綁扎不牢,沒起到支撐鋼筋的作用。鋼筋比較密集,保護層設計厚度比較小的結構物,大多采用星形墊塊,而星形墊塊的現有固定方式有兩類,一類是用扎絲穿過墊塊中央的圓孔將墊塊綁扎在鋼筋上,另外一類是在墊塊端部設置一個夾子(金屬夾或者塑料夾),直接將墊塊安裝在鋼筋上。上述兩類固定方法,都沒有解決墊塊繞著鋼筋旋轉的問題,墊塊一旦發生旋 轉,保護層厚度就會變小,甚至變為零。對于局部曲率半徑小,鋼筋間距小,層數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物,在施工現場零散固定的底板上的墊塊,容易發生側翻,固定的側面的墊塊,容易繞鋼筋旋轉。零散固定的墊塊,如果發生了側翻或者旋轉,在混凝土澆筑之前往往得不到糾正,有些是無法糾正,有些是來不及糾正。由上述可見,迫切需要提供一種防止墊塊側翻或旋轉的保護層墊塊固定方法,確保鋼筋保護層厚度滿足設計要求,同時縮短現場墊塊綁扎的時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鋼筋保護層墊塊固定方式存在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鋼筋保護層墊塊固定方法。其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鋼筋保護層墊塊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制備若干構造相同的墊塊,各墊塊包括上壁面、下壁面以及四個側壁面,四個側壁面分別為側壁面一、側壁面二、側壁面三和側壁面四,其中上壁面、下壁面和側壁面一為平面,側壁面二、側壁面三和側壁面四均為弧形面;在靠近側壁面一的一側預埋鋼槽,鋼槽采取中空結構,斷面呈矩形;步驟二,采取相適配的薄鋼帶穿過鋼槽,將墊塊串接成墊塊串,在確定各墊塊在鋼帶上的設定位置后,將位于鋼槽兩側的一段鋼帶壓出彎折,把鋼槽限定在所在部位上,使其不能沿鋼帶滑動;步驟三,如果是預制鋼筋骨架,則將墊塊串通過鋼帶預先固定在綁扎好的鋼筋骨架上,然后再將鋼筋骨架吊裝至模板內;通過薄鋼帶與鋼筋骨架的固定以及鋼槽對墊塊的有效約束,解決墊塊圍繞鋼筋旋轉的問題;或,步驟四,如果是現場綁扎鋼筋骨架,則將墊塊串按照設定間距預先鋪設在模板內,在綁扎鋼筋時通過鋼帶固定在鋼筋骨架上。上述步驟一中,墊塊的鋼槽一側外緣與對應側壁外緣水平線的垂直距離設定為保護層設計厚度與施工負允差之和;確保保護層厚度不低于最小厚度要求。上述步驟二中,墊塊串中的相鄰墊塊的中心間距設定為鋼筋骨架上墊塊所支撐鋼筋的中心間距的整數倍;以確保墊塊處于所支撐鋼筋的中心位置或附近,以保證墊塊對鋼筋的有效支撐。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本發明能夠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并將墊塊的現場零散綁扎改為預先集中綁扎,可大幅縮短現場作業時間,技術及經濟效益顯著,有利于加快施工進度,節省工程投入。本發明特別適用于鋼筋間距小,墊塊綁扎困難的結構物側面或底面。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更進一步說明
圖I為本發明中的墊塊一種實施方式的俯視結構原理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中的墊塊的側視結構原理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中的墊塊串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結合圖I、圖2與圖3,一種鋼筋保護層墊塊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制備若干構造相同的墊塊1,各墊塊包括上壁面101、下壁面102以及四個側壁面,四個側壁面分別為側壁面一 103、側壁面二 104、側壁面三105和側壁面四106,其中上壁面、下壁面和側壁面一為平面,側壁面二、側壁面三和側壁面四均為弧形面。在靠近側壁面一的一側預埋鋼槽2,鋼槽為中空結構,斷面呈矩形。步驟二,采取相適配的鋼帶3穿過鋼槽,將墊塊串接成墊塊串,在確定各墊塊在鋼帶上的設定位置后,將位于鋼槽兩側的一段鋼帶壓出彎折,把鋼槽限定在所在部位上,使其不能沿鋼帶滑動。步驟三,如果是預制鋼筋骨架,則將墊塊串通過鋼帶預先固定在綁扎好的鋼筋骨架上,用以實現墊塊的三維限位,然后再將鋼筋骨架吊裝至模板內;或,步驟四,如果是現場綁扎鋼筋骨架,則將墊塊串按照設定間距預先鋪設在模板內,在綁扎鋼筋時通過鋼帶固定在鋼筋骨架上,用以實現墊塊的三維限位。更為具體的,在上述步驟二中,首先計算結構物橫斷面中需要布設墊塊的長度,截取滿足該長度要求的鋼帶,墊塊串中墊塊的數量要滿足設計要求。同時,根據墊塊設置密度的要求,取墊塊所支撐鋼筋的中心間距的整數倍,以確保墊塊處于所支撐鋼筋的中心位置或附近,以保證墊塊對鋼筋的有效支撐;在鋼帶上做好相應的標記,將墊塊滑移到所對應的標記位置,用工具將墊塊即其鋼槽兩側的一段鋼帶壓彎,用以防止墊塊在鋼帶固定時發生移位。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有關技術內容采取或借鑒已有技術即可實現。需要說明的是,在本說明書的教導下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以做出這樣或那樣的容易變化方式,諸如等同方式,或明顯變形方式。上述的變化方式均應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鋼筋保護層墊塊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制備若干構造相同的墊塊,各墊塊包括上壁面、下壁面以及四個側壁面,四個側壁面分別為側壁面一、側壁面二、側壁面三和側壁面四,其中上壁面、下壁面和側壁面一為平面,側壁面二、側壁面三和側壁面四均為弧形面;在靠近側壁面一的一側預埋鋼槽,鋼槽采取中空結構,斷面呈矩形; 步驟二,采取相適配的薄鋼帶穿過鋼槽,將墊塊串接成墊塊串,在確定各墊塊在鋼帶上的設定位置后,將位于鋼槽兩側的一段鋼帶壓出彎折,把鋼槽限定在所在部位上,使其不能沿鋼帶滑動; 步驟三,如果是預制鋼筋骨架,則將墊塊串通過鋼帶預先固定在綁扎好的鋼筋骨架上,然后再將鋼筋骨架吊裝至模板內;或, 步驟四,如果是現場綁扎鋼筋骨架,則將墊塊串按照設定間距預先鋪設在模板內,在綁扎鋼筋時通過鋼帶固定在鋼筋骨架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鋼筋保護層墊塊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一中,墊塊的鋼槽一側外緣與對應側壁外緣水平線的垂直距離設定為保護層設計厚度與施工負允差之和。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鋼筋保護層墊塊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二中,墊塊串中的相鄰墊塊的中心間距設定為鋼筋骨架上墊塊所支撐鋼筋的中心間距的整數倍。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鋼筋保護層墊塊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制備若干構造相同的墊塊,各墊塊為六面體,其上、下和一個側壁面一為平面,在靠近該側壁面一的一側預埋鋼槽,其他三個側壁面為弧形面;步驟二,采取相適配的薄鋼帶穿過鋼槽,將墊塊串接成墊塊串,并將位于各鋼槽兩側的一段鋼帶壓出彎折;步驟三,如果是預制鋼筋骨架,則將墊塊串通過鋼帶預先固定在綁扎好的鋼筋骨架上,然后再將鋼筋骨架吊裝至模板內。本發明能夠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并將墊塊的現場零散綁扎改為預先集中綁扎,可大幅縮短現場作業時間,技術及經濟效益顯著,有利于加快施工進度,節省工程投入。本發明特別適用于鋼筋間距小,墊塊綁扎困難構物側面或底面。
文檔編號E04G21/00GK102912980SQ20121039751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8日
發明者郭保林, 邵新鵬, 朱聚鵬, 楊小波, 季輝, 蔡岷山, 李子龍, 閆宗偉, 孫日雙, 崔紀鵬, 劉玲玲, 王鵬偉, 韋曉霞, 牛立軍 申請人:山東高速青島公路有限公司, 青海力通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青島交通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