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一種模板施工方法,尤其是指一種“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型鋼混凝土結構亦稱為勁性鋼筋混凝土結構或包鋼混凝土結構,是在型鋼結構的外面包裹一層混凝土外殼形成的鋼一混凝土組合結構。型鋼混凝土可以做成多種構件,更能組成多種結構。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外包混凝土可防止鋼構件的局部屈曲并能提高鋼結構的整體剛度,顯著改善鋼結構的平面扭轉屈曲性能,使鋼材的輕度得到充分的發揮,此外混凝土增加了結構的耐久性和耐火性。型鋼混凝土結構因其上述特點在許多高層建筑和公共設施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其施工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的特點,尤其是在一些結構比較復雜的建筑上,一直是許多施工單位重點的研究方向。
發明內容
有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綁扎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至地面起2. 5m處的第一階段的型鋼柱及斜撐鋼筋;2)安裝加固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至地面起2. 5m處的第一階段的模板及支撐架;·3)澆筑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至地面起2. 5m處的第一階段的混凝土 ;4)對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從地面起2. 5m處至橫梁底部的第二階段進行步驟I 3的操作;5)對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的橫梁進行步驟I 3的操作;6)對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的橫梁上部進行步驟I 3的操作。進一步的,綁扎型鋼柱鋼筋時,在鋼筋主筋的內側焊接定位鋼筋,其縱向間距為2米。進一步的,綁扎型鋼柱鋼筋時,在型鋼柱的豎筋外皮上綁扎保護層墊塊,其間距為1000mm,該保護層墊塊采用塑料墊塊。進一步的,綁扎橫梁鋼筋時,在橫梁鋼筋的下表面焊接定位橫擔鋼筋,并在梁底搭設用于臨時支撐梁底鋼筋的支架。進一步的,綁扎橫梁鋼筋時,在梁底部采用細石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墊塊,側面采用塑料卡作為保護層墊塊。進一步的,在斜撐兩側以及底部支設立桿作為支撐,斜撐兩側立桿間距為I. 3m,立桿沿斜撐跨度方向間距O. 95m,水平步距I. 5m ;斜撐底設2根承重立桿,承重立桿沿斜撐跨度方向間距O. 55m,承重立桿頂托上設置雙鋼管主楞。進一步的,在橫梁兩側以及底部支設立桿作為支撐,梁兩側立桿間距2m,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O. 95m ;梁底設2根至地面的承重立桿,承重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O. 55m,承重立桿頂托上設置雙鋼管主楞。進一步的,在斜撐混凝土澆筑時,根據立桿的間距在斜撐上預留深度為80mm的孔槽;斜撐拆模后,滿足養護期> 7天后再支設立桿,并加設2道斜撐桿件以加強梁底支撐力。進一步的,在梁底最外兩側頂桿,沿著梁跨度方向設置連續的豎向剪刀撐,以增強支撐體系的穩定性。本發明“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I)采用四次澆筑混凝土的方法對“大”字型型鋼混凝土結構進行澆筑。首先對于
2.5m以下的型鋼柱和斜撐進行澆筑,然后對2. 5至橫梁底部的型鋼柱和斜撐進行澆筑,再對橫梁進行澆筑,最后澆筑橫梁上部型鋼柱。澆筑混凝土之前要待前一次澆筑的混凝土強
度達到1.2N/mm2,大約4-7天時間。此段時間可以進行下一步的鋼筋綁扎和模板安裝。這樣能夠提高工作的效率,縮短工期。(2)橫梁支撐架的搭設。在斜撐混凝土澆筑時,根據立桿的間距在斜撐上預留深度為80mm的孔槽;斜撐拆模后,滿足養護期> 7天后再支設立桿,并加設2道斜撐桿件以加強梁底支撐力。借助于斜撐將荷載傳送到底部。節約了工程材料和人力。
圖I是本發明“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的流程圖。圖2是本發明“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的分段施工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的橫擔鋼筋的夾設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的模板支撐體系的正視圖。圖5是圖4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的施工要點在于(I)解決混凝土澆筑順序問題對混凝土的質量要求,不但要具有正確的外形,而且要獲得很好的強度、密實性和整體性。因此在施工中如何確保混凝土質量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大型型鋼混凝土結構,因其復雜造型和節點無法一次澆筑完成,需要進行澆筑節點的劃分。正確合理的劃分節點不僅能夠減少混凝土的浪費,而且能夠起到節省人力和縮短工期的作用。“大”字型型鋼混凝土結構,因其上部大梁自重大,混凝土澆筑時,不僅要考慮成型后的質量,更要確保澆筑過程中的安全問題。(2)橫梁的支撐問題“大”字型型鋼混凝土,上部型鋼梁自重較大,必須要有足夠的支撐來確保絕對安全。下部因其有兩道斜撐,影響其支撐空間,不利于鋼管的布置。斜撐同時影響到操作面,使操作面變得狹小,不利于工人的施工。 (3)混凝土的成型質量問題型鋼混凝土結構節點多,構件復雜。因其鋼筋錯綜復雜而且又有型鋼存在,密布的鋼筋對模板的清理和混凝土的振搗產生一定的影響。
(4)模板的加固問題因梁柱構件中型鋼的存在,柱模板、梁側模板的加固無法采用對拉螺栓的加固,并且因其梁柱較大的原因,側模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壓力較大。需要選擇一種合適的方法加固模板來保證燒筑的安全。配合參看圖I所示,是本發明“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的流程圖,包括以下步驟I)配合參看圖2所示,首先綁扎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至地面起2. 5m處的第一階段10的型鋼柱及斜撐鋼筋;2)安裝加固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至地面起2. 5m處的第一階段10的模板及支撐架;3)澆筑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至地面起2. 5m處的第一階段10的混凝土 ; 4)對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從地面起2. 5m處至橫梁底部的第二階段20進行步驟I 3的操作;SP,綁扎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從地面起2. 5m處至橫梁底部的第二階段20的型鋼柱及斜撐鋼筋;安裝加固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從地面起2. 5m處至橫梁底部的第二階段20的模板及支撐架;澆筑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從地面起2. 5m處至橫梁底部的第二階段20的混凝土。5)對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的橫梁30進行步驟I 3的操作;SP,綁扎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橫梁30的型鋼柱及斜撐鋼筋;安裝加固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橫梁30的模板及支撐架;澆筑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橫梁30的混凝土。6)對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的橫梁上部40進行步驟I 3的操作。即,綁扎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橫梁上部40的型鋼柱及斜撐鋼筋;安裝加固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橫梁上部40的模板及支撐架;澆筑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橫梁上部40的混凝土。其中,在進行型鋼柱鋼筋的綁扎時,應注意以下幾點I)依據軸線放出柱的位置線,逐個檢查柱主筋的位置,確定其保護層厚度符合要求,相鄰主筋之間的距離均勻。2)在鋼筋主筋的內側焊接定位鋼筋,其縱向間距控制在2米,定位尺寸通過吊線等方式確定。3)定位鋼筋規格選用依據柱截面的大小確定。選取柱的每個側面兩根主筋作為定位主筋(通常不要選取柱的四角主筋,因為該主筋先行連接,影響箍筋的彎鉤安裝到位)。對該部分主筋進行連接,并與定位鋼筋綁扎牢固。4)箍筋綁扎的高度應選擇方便主筋連接的高度為宜(高度太高主筋連接不便,高度低主筋連接后影響下一次箍筋綁扎)。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四角交錯布置,并綁扎牢固。箍筋設置的拉筋應鉤住箍筋。主筋從上向下插進箍筋內,與下部接頭進行連接。主筋連接從一角沿著柱外側連續將鋼筋連接,有主筋連接好后及時進行全面綁扎。5)安裝保護層墊塊,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1000mm,墊塊采用特制的塑料墊塊。自檢合格后進行隱蔽驗收。在進行橫梁的鋼筋綁扎時,應注意以下幾點I)鋼梁表面必須清理干凈,檢查施工作業的操作平臺,搭設穩固,防護安全。2)依據梁標高及軸線位置確定梁面鋼筋的高度及水平位置。配合參看圖3所示,在梁面鋼筋的下表面焊接定位橫擔鋼筋50,并在其底部搭設用于臨時支撐梁底鋼筋的支架60 (在箍筋綁扎前將主筋支起,主筋比設計位置高即可,同時支架的位置不能影響套箍筋)。3)橫擔鋼筋選用大直徑的鋼筋,依據梁主筋的直徑大小確定其縱向間距,確保主
筋不下墜為準。4)先安裝內箍筋內的主筋,內箍筋安裝后,再安裝內箍筋外的主筋。首先進行梁底鋼筋安裝,再安裝梁面鋼筋。梁面或梁底鋼筋全部放置在一排上,不允許有二排鋼筋(二排鋼筋影響另一方向的鋼筋安裝位置)。5)箍筋制作為整箍筋,在梁面兩側主筋上按照設計間距劃位置點。箍筋的開口放置在梁面,相鄰開口錯開放置。箍筋從下向上拉開后套在梁主筋上,同時將箍筋上部與主筋綁扎牢固。箍筋綁扎要將箍筋與主筋、腰筋的交點全部綁扎牢固。內箍筋安裝完畢后,將靠近內箍筋一側的腰筋綁扎在箍筋上,將外側腰筋臨時固定在箍筋上,外箍筋全部綁扎完畢后進行綁扎到位。外箍筋綁扎與內箍筋做法相同,綁扎完畢后,綁扎拉結鋼筋,最后將梁底部鋼筋落到箍筋上并綁扎牢固。6)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控制措施一般在梁底部采用細石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墊塊,側面采用塑料卡。在進行斜撐底部支撐搭設時,配合參看圖4所示,在斜撐兩側以及底部支設立桿70作為支撐,斜撐兩側立桿間距為I. 3m,立桿沿斜撐跨度方向間距O. 95m,水平步距I. 5m ;斜撐底設2根承重立桿(可調托座豎向受力),承重立桿沿斜撐跨度方向間距O. 55m,承重立桿頂托上設置Φ48. 3X3. 2mm雙鋼管主楞;水平桿與立桿連接采用雙扣件支設。在進行斜撐模板加固時,在斜撐截面寬度方向設豎楞6根,在斜撐中用一道M12i400mm的對拉螺栓加固;在斜撐截面高度方向設豎楞7根,在柱中用一道M12@400mm的對拉螺栓加固;由于斜撐內含有型鋼,對拉螺栓無法對穿,采用點焊在型鋼柱上進行加固,比較容易出現漲模現象。所以柱箍采用10號槽間距400mm支設。在進行橫梁底部支撐搭設時,配合參看圖4所示,在橫梁兩側以及底部支設立桿70作為支撐,梁兩側立桿間距2m,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O. 95m ;水平桿沿徑向通過延伸兩跨與板范圍水平拉桿搭接處理。梁底設2根至地面的承重立桿(可調托座豎向受力),承重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O. 55m,配合參看圖5所示,在斜撐混凝土澆筑時,根據立桿的間距在斜撐上預留深度為80mm的孔槽80 ;斜撐拆模后,滿足養護期> 7d后再支設立桿,并加設2道斜撐桿件以加強梁底支撐力。斜撐桿按高支模立桿間距@550mm設置,采用防滑雙扣件連接,并要求與架體不少于3個連接點。承重立桿頂托上設置Φ48.3Χ3. 2mm雙鋼管主楞。水平桿與立桿連接采用雙扣件。另外,在超重梁橫梁梁底最外兩側頂桿,沿著梁跨度方向設置連續的豎向剪刀撐90,以增強支撐體系的穩定性。在進行模板的安裝和拆除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I)與砼接觸的模板表面應認真涂刷脫模劑,不得漏涂,涂刷后如被雨淋,應補刷脫模劑。2)拆模時,要輕輕撬動,使模板脫離砼表面,禁止猛砸狠敲,防止碰壞砼。3)拆除下的模板應及時清理干凈,涂刷脫模劑。暫時不用時應遮蔭覆蓋,防止暴曬。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應注意以下幾點I)混凝土澆筑時,因為其節點上鋼筋比較密,普通振動棒無法深入,所以選取 Φ35的手提式振動棒進行振搗。2) 二次接槎的地方,在支上一層模板前將梁、柱下口的殘漿、浮漿清理干凈;在澆筑下一層混凝土時,在其模板上口內側周邊固定20mm寬20mm厚的木條,使燒筑后的混凝土上口形成凸型在支設上一層模板時下口就能與混凝土面緊密接觸。本發明“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采用四次澆筑混凝土的方法對“大”字型型鋼混凝土結構進行澆筑。首先對于2. 5m以下的型鋼柱和斜撐進行澆筑,然后對2. 5至橫梁底部的型鋼柱和斜撐進行澆筑,再對橫梁進行澆筑,最后澆筑橫梁上部型鋼柱。澆筑混凝土之前要待前一次澆筑的混凝土強度達到I. 2N/mm2,大約4_7天時間。此段時間可以進行下一步的鋼筋綁扎和模板安裝。這樣能夠提高工作的效率,縮短工期。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O綁扎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至地面起2. 5m處的第一階段的型鋼柱及斜撐鋼筋; 2)安裝加固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至地面起2.5m處的第一階段的模板及支撐架; 3)澆筑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至地面起2.5m處的第一階段的混凝土 ; 4)對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從地面起2.5m處至橫梁底部的第二階段進行步驟I 3的操作; 5)對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的橫梁進行步驟I 3的操作; 6)對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的橫梁上部進行步驟I 3的操作。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綁扎型鋼柱鋼筋時,在鋼筋主筋的內側焊接定位鋼筋,其縱向間距為2米。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綁扎型鋼柱鋼筋時,在型鋼柱的豎筋外皮上綁扎保護層墊塊,其間距為1000mm,該保護層墊塊采用塑料墊塊。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綁扎橫梁鋼筋時,在橫梁鋼筋的下表面焊接定位橫擔鋼筋,并在梁底搭設用于臨時支撐梁底鋼筋的支架。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綁扎橫梁鋼筋時,在梁底部采用細石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墊塊,側面采用塑料卡作為保護層墊塊。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斜撐兩側以及底部支設立桿作為支撐,斜撐兩側立桿間距為I. 3m,立桿沿斜撐跨度方向間距O. 95m,水平步距I. 5m ;斜撐底設2根承重立桿,承重立桿沿斜撐跨度方向間距O. 55m,承重立桿頂托上設置雙鋼管主楞。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橫梁兩側以及底部支設立桿作為支撐,梁兩側立桿間距2m,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O. 95m ;梁底設2根至地面的承重立桿,承重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O. 55m,承重立桿頂托上設置雙鋼管主楞。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斜撐混凝土澆筑時,根據立桿的間距在斜撐上預留深度為80mm的孔槽;斜撐拆模后,滿足養護期> 7天后再支設立桿,并加設2道斜撐桿件以加強梁底支撐力。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梁底最外兩側頂桿,沿著梁跨度方向設置連續的豎向剪刀撐,以增強支撐體系的穩定性。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字型勁鋼結構模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綁扎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至地面起2.5m處的第一階段的型鋼柱及斜撐鋼筋;2)安裝加固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至地面起2.5m處的第一階段的模板及支撐架;3)澆筑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至地面起2.5m處的第一階段的混凝土;4)對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從地面起2.5m處至橫梁底部的第二階段進行步驟1~3的操作;5)對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的橫梁進行步驟1~3的操作;6)對所述“大”字型勁鋼結構的橫梁上部進行步驟1~3的操作。本發明采用四次澆筑混凝土的方法對“大”字型型鋼混凝土結構進行澆筑,能夠提高工作的效率,縮短工期。
文檔編號E04G13/04GK102936953SQ201210483779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3日
發明者方思忠, 何震華, 楊松, 趙華, 侯海濤, 戈祥林, 張皆科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