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混凝土自動上料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機械。
背景技術:
目前,在建筑施工工地、預制板廠,混凝土裝卸、運輸沒有專用設備,需要人工設備混合工作,存在費時、費力 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混凝土自動上料車,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建筑施工工地、預制板廠,混凝土裝卸、運輸沒有專用設備,需要人工設備混合工作,存在費時、費力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混凝土自動上料車,包括車架7,車架7前部的減震器I上面安裝有車把裝置,減震器I下面安裝有車輪5,在減震器I上安裝有車斗2 ;在車斗2下方安裝有料斗9,料斗9底面是斜向設置,料斗9下方設置有一個由小傳動軸6、大傳動軸8和傳送皮帶3構成的皮帶傳送裝置,兩個大傳動軸8設置于料斗9兩側,兩個大傳動軸8之間設置有傳送皮帶3,上層傳送皮帶3的下面由小傳動軸6支撐。本實用新型用蓄電池為上料電機提供動力,通過鏈條拉動滾筒,帶動傳送皮帶將混凝土輸出,完成裝卸。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混凝土的裝卸、運輸,省時、省力的優點。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自動上料車進行生產,生產速度大大加快,產量提高近兩倍,節省工人近一半。本實用新型可以提高了生產效率,并節約了生產成本。
圖I是本實用新型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料斗的側視圖。圖中符號說明減震器I、車斗2、傳送皮帶3、滾筒4、車輪5、小傳動軸6、車架7、大傳動軸8、料斗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的說明。如圖1-2所示,混凝土自動上料車,包括車架7,車架7前部的減震器I上面安裝有車把裝置,減震器I下面安裝有車輪5,在減震器I上安裝有車斗2 ;在車斗2下方安裝有料斗9,料斗9底面是斜向設置,料斗9下方設置有一個由小傳動軸6、大傳動軸8和傳送皮帶3構成的皮帶傳送裝置,兩個大傳動軸8設置于料斗9兩側,兩個大傳動軸8之間設置有傳送皮帶3,上層傳送皮帶3的下面由小傳動軸6支撐。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 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混凝土自動上料車,包括車架(7),車架(7)前部的減震器(I)上面安裝有車把裝置,減震器(I)下面安裝有車輪(5),在減震器(I)上安裝有車斗(2);其特征在于,在車斗(2)下方安裝有料斗(9),料斗(9)底面是斜向設置,料斗(9)下方設置有一個由小傳動軸 (6)、大傳動軸(8)和傳送皮帶(3)構成的皮帶傳送裝置,兩個大傳動軸(8)設置于料斗(9)兩側,兩個大傳動軸(8)之間設置有傳送皮帶(3),上層傳送皮帶(3)的下面由小傳動軸(6)支撐。
專利摘要一種混凝土自動上料車,涉及建筑施工機械。混凝土自動上料車,包括車架(7),車架(7)前部的減震器(1)上面安裝有車把裝置,減震器(1)下面安裝有車輪(5),在減震器(1)上安裝有車斗(2);在車斗(2)下方安裝有料斗(9),料斗(9)底面是斜向設置,料斗(9)下方設置有一個由小傳動軸(6)、大傳動軸(8)和傳送皮帶(3)構成的皮帶傳送裝置,兩個大傳動軸(8)設置于料斗(9)兩側,兩個大傳動軸(8)之間設置有傳送皮帶(3),上層傳送皮帶(3)的下面由小傳動軸(6)支撐。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建筑施工工地、預制板廠,混凝土裝卸、運輸沒有專用設備,需要人工設備混合工作,存在費時、費力的問題。
文檔編號B28C7/04GK202491305SQ201220110010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2日
發明者張茹 申請人:河南省世紀泰美車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