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建筑用復合芯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構件,尤其是涉及一種建筑用復合芯模。
背景技術:
復合芯模為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中的填充物,現有技術中大都采用的是水泥做成的薄壁空心模,這種空心模壁薄,不管是在制作還是運輸中,以及安裝澆注時都易破碎,特別是在澆注時破碎后由于鋼筋已安裝好不能更換,所以澆注就會生產實心的板,從而增加了樓板的重量和混凝土的用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不易破碎的,且減輕樓板重量的一種建筑用復合芯模。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一種建筑用復合芯模,由芯模本體構成,所述芯模本體由內至外依次包括聚苯內芯層、玻璃纖維網格布層、漿料外層,所述芯模本體的上部兩側分別設置有倒角,所述芯模本體的中部設置有圓孔。所述圓孔的直徑為125-135 m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是阻燃的聚苯材料作為內芯層,其自重輕(單個產品的重量一般為2 15 kg左右),直接降低了樓板自重。2.復合芯模的下部為方形,上部兩邊設置有倒角為梯形結構,澆筑時更有利于混凝土的流動,加上中間有一個排氣孔能使樓板底部更平實。3.復合芯模由于是實心的和一次成型,安裝時無破損,澆筑混凝土時也不會因其破損或振動不慎搗破而形成實心混凝土樓板,保證了設計時的有效空心率和樓板的自重及荷載的不變。4.復合芯模一次成型整體結構好,強度高、無破損、無裂縫,安裝輕便快捷,可降低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減少施工人員的數量,極大的提高施工進度和安裝質量。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剖面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I聚苯內芯 2玻璃纖維網格布層3漿料外層4倒角5 圓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I、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用復合芯模,由芯模本體構成,所述芯模本體由內至外依次包括聚苯內芯層I、玻璃纖維網格布層2、漿料外層3,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一次成型,所述芯模本體的上部兩側分別設置有倒角4,倒角的設置是為了在澆筑的時候,使水泥更好的向下流動,所述芯模本體的中部設置有圓孔5,圓孔起到了透氣的功能,所述圓孔的直徑可以為125-135 mm之間,本實用新型設置為130mm。上述實施方式只是示意性的,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所作出的任何其他與本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相一致的內容,均為本實用新型所 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建筑用復合芯模,由芯模本體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本體由內至外依次包括聚苯內芯層(I)、玻璃纖維網格布層(2)、漿料外層(3),所述芯模本體的上部兩側分別設置有倒角,所述芯模本體的中部設置有圓孔(4)。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建筑用復合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孔(4)的直徑為125-135 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提供一種建筑用復合芯模,由芯模本體構成,所述芯模本體由內至外依次包括聚苯內芯層、玻璃纖維網格布層、漿料外層,所述芯模本體的上部兩側分別設置有倒角,所述芯模本體的中部設置有圓孔。本實用新型不易破碎,整體結構好,強度高、自重輕、安裝輕便快捷,易于在建筑領域推廣和應用。
文檔編號E04B5/36GK202611051SQ20122023249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2日
發明者李 杰, 郭蕾, 王冰, 李英杰, 堯武兵, 許琨 申請人:天津二十冶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