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馬凳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結構件,具體地說是建筑工程中上下兩層板鋼筋中間,起固定上層板鋼筋的結構件,特別涉及一種馬凳筋。
背景技術:
目前使用的馬凳筋造型是通 過一個通長的直螺紋鋼筋彎曲制作而成的呈“Π ”形狀象凳子的結構件,在施工吋,是通過扎絲綁扎或焊接固定在上下層鋼筋之中,起到了架立上層鋼筋網片的作用。但是這種方法制作的馬凳筋需要消耗大量的鋼筋,既不節省材料鋼筋網片穩定性又差,又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制作和安裝。澆注混凝土時混凝土澆注位置的控制標高一般都是設置在柱子鋼筋上,由于柱與柱之間的距離較大,對于澆注高度和墁抹平整都難以控制。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種既可以減少鋼筋用量又可以提高混凝土平整度的施工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現有的資源,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同時可以成為混凝土澆注位置的墁抹標高。針對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馬凳筋,其特征在干,由一支桿的一端垂直設有短彎桿構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利用鋼筋制作成一頭彎成90° —頭直長的鋼筋支桿替換了復雜的馬凳鋼筋,并均勻分布的將上下層的鋼筋網片牢固的焊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穩定架立體,并通過均勻分布的鋼筋立桿頂皮預留的高度控制了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以達到后續澆筑混凝土的高度。可以減少鋼筋用量,保證了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提高混凝土的平整度,降低了勞動カ的消耗。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馬凳筋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應用狀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應用狀態立體示意圖。圖中1、支桿,2、短彎桿。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參見圖1,一種馬凳筋,由一支桿I的一端垂直設有短彎桿2構成。參見圖I至圖3,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將鋼筋一端彎成90°,形成支桿I以及與支桿I連接的短彎桿2 ;根據上部鋼筋受カ情況,均勻分布焊接支桿I于上下層通長鋼筋的橫向和縱向交合處,將支桿I連接有短彎桿2的一端置于混凝土板面上或模板上,且支桿I的另一端按照等高度高出上層鋼筋水平面。實施例本實用新型通過利用施工現場多余的廢鋼筋頭(如果達不到混凝土設計要求的長度直接裁斷通長鋼筋),將鋼筋長度按設計要求截斷(其長度包含了混凝土需要的保護層厚度),再將鋼筋一端彎成90°形成支桿I和短彎桿2,短彎桿2放在下方,并樹立在混凝土板面上或模板上,再將馬凳筋的支桿I焊接在上下層通長鋼筋的橫向和縱向交合處,再根據上部鋼筋受力情況均勻的焊接馬凳筋,以固定上下層的鋼筋網片達到穩定不錯動不下沉。由于該方法立桿頂皮限制了混凝土的墁抹標高,所以在澆筑混凝土時能夠通過頂皮精確地控制好鋼筋保護層厚度,混凝土能一次澆筑到位,減少了重復抹平調整標高。本實用新型在施工過程中可以減 少鋼筋用量的方法。適用于樓板、地下室設計具有雙層雙向的鋼筋網,并起到架立上下層鋼筋網片的作用。相比傳統エ藝方法可以減少鋼筋用量,保證了上層鋼筋網不下沉不錯動和穩定性能,在樓板混凝土墁抹過程中,由于該方法立桿頂皮限制了混凝土的墁抹標高,使得鋼筋保護層厚度能夠精確地控制在預定的范圍內,保證了施工質量,且使混凝土一次成型。由于不需要二次抹平,又節約了大量混凝土材料和人工,表面平整度又得到了控制。
權利要求1.一種馬竟筋,其特征在于,由一支桿(I)的一端垂直設有短彎桿(2)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馬凳筋,由一支桿的一端垂直設有短彎桿構成。將鋼筋一端彎成90°,形成支桿以及與支桿連接的短彎桿;根據上部鋼筋受力情況,均勻分布焊接支桿于上下層通長鋼筋的橫向和縱向交合處,將支桿連接有短彎桿的一端置于混凝土板面上或模板上,且支桿的另一端按照等高度高出上層鋼筋水平面。本實用新型可以減少鋼筋用量,保證了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提高混凝土的平整度,降低了勞動力的消耗。
文檔編號E04C5/18GK202577765SQ201220238088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5日
發明者周越, 樊小華, 賈世鵬, 周金根, 萬麗娜 申請人:江西中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