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板房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板房有各種款式有的板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或焊接成一個不可拆分整體,其存在安裝難度大、不可拆分、不易搬遷攜帶、體積龐大、重量大、成本高的缺點;有的焊接或螺栓固接呈一個框架,在該框架上安裝模板,其存在安裝難度大、不可拆分、不易搬遷攜帶、體積龐大、重量大、成本高的缺點;有的可變形,但其存在拼裝麻煩、便攜性有待改善、體積大、重量大、成本高的缺點。傳統板房大多需要多個人力,且通過工具或機器輔助完成搭建工作,并存在依托 大型運輸工具進行搬遷工作,其存在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不足之處,提供一種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具有可折疊、方便攜帶、方便拆裝、質量輕、體積小、成本低、易推廣的優點。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其由一易裝拆折疊和展開的模塊基板組件圍合拼接構成,所述模塊基板組件包括地面板;四側墻板,包括前側墻板、后側墻板、左側墻板和右側墻板,每一側墻板分別與地面板鉸接;天花板,其與任一側墻板鉸接,側墻板與天花板的鉸接邊為側墻板與地面板鉸接邊的對邊;所述相鄰側墻板之間設有用于上翻圍合拼接安裝的卡扣結構,且所述天花板與鉸接側墻板外的另三側墻板之間設有用于拼接安裝的卡扣結構。所述地面板、四側墻板及天花板繞各鉸接邊翻折可構成一折合層疊整合體,該折合層疊整合體設有用于防止各折疊板松開的固定結構,且折合層疊整合體于板向的上方設有一易裝拆活動連接的把手,且折合層疊整合體于板向的下方設有易裝拆活動連接的滾動滑輪組。所述固定結構為箍扎繩結構。所述把手與折合層疊整合體通過螺釘連接,或通過卡扣結構連接。所述滾動滑輪組與折合層疊整合體通過螺紋結構連接,或通過卡扣結構連接。所述滾動滑輪組包括至少兩對滾動滑輪。所述前墻板由前墻板框架和設于前墻板框架內的活動門組成。為了使功能更加豐富,本實用新型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還包括桌子,其一端與前側墻板、或后側墻板、或左側墻板、或右側墻板鉸接,另一端設有用于折疊時與相應墻板固定的卡扣結構。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具有可折疊、方便攜帶、方便拆裝、質量輕、體積小、成本低、易推廣的優點。
圖I為本實用新型折疊方便攜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折疊式板房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安裝過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鉸鏈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折疊過程示意圖。以下通過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來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其由一易裝拆折疊和展開的模塊基板組件2圍合拼接構成,所述模塊基板組件2包括地面板20 ;四側墻板,包括前側墻板21、后側墻板23、左側墻板22和右側墻板24,每一側墻板分別與地面板20鉸接;天花板25,其與任一側墻板鉸接,側墻板與天花板25的鉸接邊為側墻板與地面板20鉸接邊的對邊;所述相鄰側墻板之間設有用于上翻圍合拼接安裝的卡扣結構6,且所述天花板25與鉸接側墻板外的另三側墻板之間設有用于拼接安裝的卡扣結構。所述地面板20、四側墻板及天花板25繞各鉸接邊翻折可構成一折合層疊整合體,該折合層疊整合體設有用于防止各折疊板松開的固定結構,且折合層疊整合體于板向的上方設有一易裝拆活動連接的把手1,且折合層疊整合體于板向的下方設有易裝拆活動連接的滾動滑輪組3。所述固定結構為箍扎繩結構。所述把手I與折合層疊整合體通過螺釘連接,或通過卡扣結構連接。所述滾動滑輪組3與折合層疊整合體通過螺紋結構連接,或通過卡扣結構連接。所述滾動滑輪組3包括至少兩對滾動滑輪。所述前墻板21由前墻板框架和設于前墻板框架內的活動門211組成,方便出入。為了使功能更加豐富,本實用新型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還包括桌子5,其一端與前側墻板21、或后側墻板23、或左側墻板22、或右側墻板24鉸接,另一端設有用于折疊時與相應墻板固定的卡扣結構,所述相應墻板是指桌子鉸接的墻板,即,當桌子與前側墻板21鉸接時,相應的墻板是前側墻板21,桌子繞鉸接軸翻開和折疊,折疊時通過卡扣結構固定在相應墻板,其他具體例子在此不再贅說。桌子5打開使用時,通過支架將桌子5支撐起來,或通過與桌子鉸接墻板的相鄰側墻板設置卡扣結構固定支撐。進一步,所述后側墻板23,或左側墻板22,或右側墻板24上設有窗戶。[0039]進一步,所述模塊基板組件2為木板模塊基板組件,或為塑料模塊基板組件,或為金屬模塊基板組件,或為紙板模塊基板組件。進一步,相鄰側墻板之間的卡扣結構由設于各墻板側端的卡扣凸緣,和設于相鄰側墻板側端、且配合卡扣凸緣卡接的卡扣凹位組成。進一步,所述前側墻板21、后側墻板23、左側墻板22、右側墻板24通過鉸鏈4結構與地面板20活動鏈接。如圖6所示,所述模塊基板組件的折疊過程為首先以地面板20為基準將右側墻板24向上翻折疊在地面板20上方,再將天花板25折疊在右側墻板24上方,然后將左側墻板22向下翻折疊在地面板20下方,然后將前側墻板21向上翻折疊在天花板25上方,最后將后側墻板23向下翻折疊在左側墻板22下方,完成將模塊基板組件折疊成一個方形。折疊好的模塊基板組件通過箍扎繩結構綁緊,再將滾動滑輪和把手分別安裝在模塊基板組件 兩端,即可實現方便攜帶的功能。如圖3所示,所述模塊基板組件的組裝成板房過程為首先將地面板20放置在本實用新型所需安裝的地點,然后將左側墻板22繞鉸軸向上翻直至與地面板20垂直,再將后側墻板23繞鉸軸向上翻直至與地面板20垂直,此時所述左側墻板22與后側墻板23兩者通過卡口結構拼接,然后將右側墻板24繞鉸軸向上翻直至與地面板20垂直,此時所述右側墻板24與后側墻板23通過卡口結構拼接,再將前側墻板21繞鉸軸向上翻直至地面板20垂直,此時所述前側墻板21與左側墻板21及右側墻板24均通過卡扣結構拼接,最后將天花板25繞鉸軸翻轉通過卡口結構與前側墻板21、左側墻板22、后側墻板23通過卡口結構拼接,完成拼接過程。當使用者需要出入時,打開前側墻板中的活動門211,即可實現出入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具有可折疊、方便攜帶、方便拆裝、質量輕、體積小、成本低、易推廣的優點。以上說明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凡是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技術,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
權利要求1.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其特征在于其由一易裝拆折疊和展開的模塊基板組件圍合拼接構成,所述模塊基板組件包括 地面板; 四側墻板,包括前側墻板、后側墻板、左側墻板和右側墻板,每一側墻板分別與地面板鉸接; 天花板,其與任一側墻板鉸接,側墻板與天花板的鉸接邊為側墻板與地面板鉸接邊的對邊; 所述相鄰側墻板之間設有用于上翻圍合拼接安裝的卡扣結構,且所述天花板與鉸接側墻板外的另三側墻板之間設有用于拼接安裝的卡扣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板、四側墻板及天花板繞各鉸接邊翻折可構成一折合層疊整合體,該折合層疊整合體設有用于防止各折疊板松開的固定結構,且折合層疊整合體于板向的上方設有一易裝拆活動連接的把手,且折合層疊整合體于板向的下方設有易裝拆活動連接的滾動滑輪組。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結構為箍扎繩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與折合層疊整合體通過螺釘連接,或通過卡扣結構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動滑輪組與折合層疊整合體通過螺紋結構連接,或通過卡扣結構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動滑輪組包括至少兩對滾動滑輪。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墻板由前墻板框架和設于前墻板框架內的活動門組成。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桌子,其一端與前側墻板、或后側墻板、或左側墻板、或右側墻板鉸接,另一端設有用于折疊時與相應墻板固定的卡扣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便攜式易組裝模塊板房,其由一易裝拆折疊和展開的模塊基板組件圍合拼接構成,所述模塊基板組件包括地面板;四側墻板,包括前側墻板、后側墻板、左側墻板和右側墻板,每一側墻板分別與地面板鉸接;天花板,其與任一側墻板鉸接,側墻板與天花板的鉸接邊為側墻板與地面板鉸接邊的對邊;所述相鄰側墻板之間設有用于上翻圍合拼接安裝的卡扣結構,且所述天花板與鉸接側墻板外的另三側墻板之間設有用于拼接安裝的卡扣結構。本實用新型具有可折疊、方便攜帶、方便拆裝、質量輕、體積小、成本低、易推廣的優點。
文檔編號E04B1/344GK202644722SQ201220248059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9日
發明者白一帆 申請人:白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