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井下施工建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ー種混凝土攪拌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在各種公路隧道、鉄路的施工工程中, 使用的混凝土多為商品混凝土,由攪拌車將混凝土運送至現場再進行噴漿作業。而煤礦井下的巷道噴漿作業是在地下幾百米甚至是幾千米以下的地方進行,而且沒有合適的攪拌車將混凝土運至井下,將混凝土運至井下的方法也很不經濟。所以現實中通常采用的是將物料運送至井下,在井下作業現場進行混凝土的攪拌作業。目前,可以用作井下混凝土攪拌作業的有反轉出料式攪拌機、臥軸強制式攪拌機,但是現有的攪拌機都普遍存在不能與井下的濕噴設備配合使用,攪拌效率不高,殘余量多,清洗不方便,機體體積大等缺陷。因此,設計ー種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不但能夠與濕噴設備配合使用,而且攪拌效率高,殘余量少,清洗方便,機體體積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該混凝土攪拌機能夠與濕噴機配合使用,具有攪拌效率高,殘余量少,清洗方便等優點,是較為理想的礦用混凝土攪拌設備。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新型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包括機架、攪拌機構及翻轉機構,攪拌機構位于機架上,翻轉機構將攪拌機構與機架相連接,攪拌機構由翻轉機構帶動翻轉;所述攪拌機構,包括攪拌筒、及位于攪拌筒內的攪拌軸和攪拌臂,所述攪拌臂至少有兩支,分別位于攪拌軸的兩端,攪拌臂前端部有攪拌葉片,攪拌軸兩端的攪拌葉片螺旋方向相反。優選的,所述翻轉機構,包括升舉油缸,升舉油缸一端與機架連接,另一端與攪拌筒上的連接耳連接。優選的,所述攪拌筒與機架通過轉動支架連接。優選的,所述攪拌筒由主筒體和筒蓋兩部分構成,筒蓋上連接有開蓋油缸。 優選的,所述攪拌筒上設置有進料ロ,進料ロ處設置有防護網。優選的,所述攪拌軸采用調心軸承支撐。優選的,所述機架的下方設置有行走輪。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I、攪拌機構為單臥軸強制式攪拌,攪拌軸上的攪拌葉片通過托板固定在攪拌臂上,攪拌軸兩端的攪拌葉片螺旋方向相反,形成兩組螺旋,由于螺旋升角作用,攪拌葉片エ作時使筒內的物料由一側推向另ー側,又由另ー側推至原處的循環動作攪拌效率高,且攪拌更為充分,攪拌效果理想。[0016]2、升舉油缸水平放置,攪拌筒高度較低,攪拌筒采用升舉翻轉倒料方式,使得上料高度盡量低,出料高度盡量高,適于井下巷道內使用。3、翻轉出料時出料高度與濕噴機料斗吻合,實現與井下的濕噴設備配合使用,能夠有效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加快混凝土噴涂的工程進度。4、上料高度低,上料可采用人工上料或機械上料,既滿足機器上料的要求,還能滿足人工上料的要求。5、攪拌臂與攪拌筒內壁間隙可微量調整,有利于筒內的清洗工作,清洗簡便、徹/ 。6、攪拌機機體體積小,便于在井下的搬運和移動。
圖I是新型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攪拌筒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攪拌機翻轉出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結合圖I至圖3,新型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包括機架I、攪拌機構2及翻轉機構3,攪拌機構2位于機架I上,翻轉機構3將攪拌機構2與機架I相連接,攪拌機構2由翻轉機構3帶動翻轉。所述攪拌機構2,包括攪拌筒21、及位于攪拌筒21內的攪拌軸22和攪拌臂23,所述攪拌臂23有兩支,分別位于攪拌軸22的兩端,攪拌臂23前端部有攪拌葉片24,攪拌軸22兩端的攪拌葉片24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翻轉機構3,包括升舉油缸31,升舉油缸31 一端與機架I連接,另一端與攪拌筒21上的連接耳連接。攪拌筒21與機架I通過轉動支架4連接,攪拌筒21由主筒體和筒蓋211兩部分構成,筒蓋211上連接有開蓋油缸212。攪拌筒21上設置有進料ロ 213,進料ロ 213處設置有防護網,進料時,采用人工或是機械方式將調配好的物料加入較攪拌筒內,料通過防護網漏過去,防護網避免人手進去。所述攪拌軸22采用調心軸承支撐,所述機架I的下方設置有行走輪5。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的工作過程敘述如下電機啟動前應把手動換向閥的手柄即攪拌主閥塊搬動到中位,以防止電機帶載啟動。電機開啟后,檢查電機運轉方向,若反向應調整。待電機運轉正常時,搬動攪拌主閥塊上手動換向閥手柄,使攪拌軸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添加物料,在攪拌機的攪拌軸保持旋轉的情況下,同時向攪拌筒內經進料ロ添加物料至攪拌筒容積的三分之ニ,并及時加入適量水。物料攪拌均勻,并保持攪拌軸正常旋轉,然后通過控制出料多路閥左手柄,使攪拌筒翻轉。攪拌筒翻轉至極限時,松開出料多路閥的左手柄,搬動出料多路閥右手柄,打開攪拌筒的筒蓋,將混凝土倒入濕噴機料斗中。混凝土完全倒出時,反向搬動出料多路閥左手柄,合上筒蓋,反向搬動出料多路閥左手柄,至攪拌筒恢復原位后,松開手柄。沖洗攪拌筒,將水倒入攪拌筒內,使攪拌軸運轉,將攪拌筒和攪拌葉片沖洗干凈。在攪拌機長時間工作導致機體溫度升高,影響攪拌機的正常運作時,可以通過冷卻器來冷卻攪拌機。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新型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包括機架、攪拌機構及翻轉機構,攪拌機構位于機架上,翻轉機構將攪拌機構與機架相連接,攪拌機構由翻轉機構帶動翻轉,其特征在于 所述攪拌機構,包括攪拌筒、及位于攪拌筒內的攪拌軸和攪拌臂,所述攪拌臂至少有兩支,分別位于攪拌軸的兩端,攪拌臂前端部有攪拌葉片,攪拌軸兩端的攪拌葉片螺旋方向相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轉機構,包括升舉油缸,升舉油缸一端與機架連接,另一端與攪拌筒上的連接耳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其特征在干,所述攪拌筒與機架通過轉動支架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筒由主筒體和筒蓋兩部分構成,筒蓋上連接有開蓋油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筒上設置有進料ロ,進料ロ處設置有防護網。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采用調心軸承支撐。
7.根據權利要求I至6任一項所述的新型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的下方設置有行走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新型煤礦井下混凝土攪拌機,其包括機架、攪拌機構及翻轉機構,攪拌機構位于機架上,翻轉機構將攪拌機構與機架相連接,攪拌機構由翻轉機構帶動翻轉。所述攪拌機構,包括攪拌筒、及位于攪拌筒內的攪拌軸和攪拌臂,所述攪拌臂至少有兩支,分別位于攪拌軸的兩端,攪拌臂前端部有攪拌葉片,攪拌軸兩端的攪拌葉片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翻轉機構,包括升舉油缸,升舉油缸一端與機架連接,另一端與攪拌筒上的連接耳連接。升舉油缸水平放置,攪拌筒高度較低,攪拌筒采用升舉翻轉倒料方式,使得上料高度盡量低,出料高度盡量高,適于井下巷道內使用。
文檔編號B28C5/20GK202592535SQ20122029134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9日
發明者馮開林, 高波, 劉偉, 程為民, 陳連軍 申請人:山東威特立邦礦山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