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市政工程用混凝土攪拌機。
背景技術:
在工地上,需要經常對混凝土進行攪拌,有時候,發現工地上的路面或者其它一些建筑物有損壞,此時需要少劑量的水泥,如果采用大型攪拌機攪拌水泥,顯示成本會大大增加,而且大型攪拌機不好攜帶,攪拌效率慢,一般只通過一根攪拌軸進行攪拌,物料攪拌不均勻,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攪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體積小,可方便提拿,用于工地的小面積混凝土的攪拌,在使用時可將整個攪拌裝置進行邊翻轉邊攪拌,攪拌效率大大提升,而且能夠大大提升攪拌的質量的市政工程用混凝土攪拌機。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市政工程用混凝土攪拌機,包括一機殼,機殼內具有一個容納空腔,容納空腔內安裝一個可以翻轉的攪拌裝置,該攪拌裝置兩端均具有一轉軸,轉軸外側端伸出于機殼外部;
攪拌裝置包括底殼與上殼,底殼與上殼之間通過螺紋裝配連接,底殼與上殼之間形成一個攪拌腔,上殼頂部具有一驅動組件,驅動組件輸出端安裝一攪拌葉,攪拌葉伸入于底殼中,驅動組件外部設置螺紋段,其通過螺紋與上殼螺紋裝配。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驅動組件包括一電機殼,螺紋段設置于電機殼的外部,電機殼內部安裝驅動電機以及蓄電池,驅動電機的電機軸底部安裝攪拌葉。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轉軸安裝于底殼兩端。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轉軸外側端均安裝一手輪。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底殼的底部外側端具有一配重塊。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機殼兩端具有拿捏的把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體積小,可方便提拿,用于工地的小面積混凝土的攪拌,在使用時可將整個攪拌裝置進行邊翻轉邊攪拌,攪拌效率大大提升,而且能夠大大提升攪拌的質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如圖1所示,包括一機殼9,機殼內具有一個容納空腔,容納空腔內安裝一個可以翻轉的攪拌裝置,該攪拌裝置兩端均具有一轉軸11,轉軸11外側端伸出于機殼外部;
攪拌裝置包括底殼1與上殼8,底殼1與上殼8之間通過螺紋裝配連接,底殼1與上殼8之間形成一個攪拌腔,上殼8頂部具有一驅動組件7,驅動組件7輸出端安裝一攪拌葉3,攪拌葉3伸入于底殼1中,驅動組件7外部設置螺紋段6,其通過螺紋與上殼8螺紋裝配。
本實施例中,驅動組件7包括一電機殼,螺紋段6設置于電機殼的外部,電機殼內部安裝驅動電機以及蓄電池,驅動電機的電機軸5底部安裝攪拌葉。
使用時,打開驅動電機,通過蓄電池為驅動電機供電,攪拌葉轉動,對位于底殼內的混凝土物料進行攪拌,上殼與底殼之間可通過螺紋進行裝配,裝配完成后,即可將整個攪拌裝置進行360度翻轉,翻轉過程中,物料會在整個攪拌腔內隨機移動,此時攪拌葉轉動,攪拌時的物料均是進行翻轉后的,因此,攪拌效率大大提高,不會出現粘料的情況。
為了能在翻轉時能夠更加的順暢,特在底殼的底部外側端設置一配重塊2。
機殼兩端具有拿捏的把手12,因此,由于體積小,如果需要的混凝土量不大,即可將該攪拌機通過把手12提拿上來,進行攪拌,效率大大提高,機殼的翻轉可通過手輪轉動實現,可同時翻轉兩側的手輪4。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體積小,可方便提拿,用于工地的小面積混凝土的攪拌,在使用時可將整個攪拌裝置進行邊翻轉邊攪拌,攪拌效率大大提升,而且能夠大大提升攪拌的質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