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固定懸臂大模板起始裝置的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固定懸臂大模板起始裝置的固定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簡單且預埋精準度高的用于固定懸臂大模板起始裝置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懸臂大模板起始裝置主要由豎向鋼面板、豎向圍檁、軸桿、橫向支架和連接板組成,使用中,起始裝置需要固定在基礎上,傳統(tǒng)用于固定懸臂大模板起始裝置的固定裝置為預埋錨筋,利用預埋錨筋穿過橫向支架上的預留孔,然后采用M32的螺帽擰緊固定起始裝置。預埋錨筋為Φ 36鋼筋加工制作而成,長度為I. 0m,預埋段制作成彎鉤形式,伸出段端頭加工IOcm長度M32的絲頭。錨筋預埋角度為45度,深度為O. 57m,預埋允許偏差為±2mm。該錨筋加工制作困難,施工復雜,預埋角度的精準度難以保證,錨筋固定措施施工難度大,即使預埋準確,加固措施可靠,但由于底板混凝土澆筑倉面大,澆筑過程預埋的錨筋很容易產(chǎn)生偏差,難以滿足起始裝置的固定要求。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預埋精準度高的用于固定懸臂大模板起始裝置的固定裝置。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起始裝置包括豎向鋼面板、豎向圍檁、軸桿、橫向支架和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安裝于所述橫向支架的下面;所述固定裝置包括橫向鋼面板和鋼筋,所述鋼筋的上端與所述橫向鋼面板的下表面焊接連接,所述鋼筋的下端設有抓鉤,所述橫向鋼面板的上表面與所述連接板的下表面焊接連接。作為優(yōu)選,所述橫向鋼面板的尺寸為80cmX 220cmX O. 6cm,所述鋼筋的直徑為16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所述固定裝置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容易操作,預埋精確度高。使用本實用新型,有效地減少了投入,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明顯降低了工程成本,獲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問題。本實用新型有效地克服了傳統(tǒng)固定裝置存在的施工投入大、難以保證預埋精度、形成資源浪費的問題。
圖I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固定裝置應用時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傳統(tǒng)固定裝置應用時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0012]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起始裝置包括豎向鋼面板I、豎向圍檁6、軸桿2、橫向支架3和連接板5,連接板5安裝于橫向支架3的下面;所述固定裝置包括橫向鋼面板7和鋼筋4,鋼筋4的上端與橫向鋼面板7的下表面焊接連接,鋼筋4的下端設有抓鉤,橫向鋼面板7的上表面與連接板5的下表面焊接連接。橫向鋼面板7的尺寸為80cmX 220cmX O. 6cm,鋼筋4的直徑為16mm。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固定裝置是這樣實現(xiàn)的首先加工制作橫向鋼面板7,根據(jù)測量放線埋設橫向鋼面板7,橫向鋼面板7的固定主要依靠與橫向鋼面板7的底板主筋焊接在一起的鋼筋4固定,防止其在澆筑過程中發(fā)生過大的移位,混凝土表面收面與橫向鋼面板7的頂面齊平。也可以在安裝起始裝置時,將橫向支架3下面的連接板5與橫向鋼面板7直接焊接在一起。如圖2所示,傳統(tǒng)用于固定懸臂大模板起始裝置的固定裝置為預埋錨筋8,利用預埋錨筋8穿過橫向支架3上的預留孔,然后采用M32的螺帽擰緊固定起始裝置。預埋錨筋8為Φ 36鋼筋加工制作而成,長度為1.0m,預埋段制作成彎鉤形式,伸出段端頭加工IOcm長度M32的絲頭。預埋錨筋8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45度,深度為O. 57m,預埋允許偏差為±2mm。比較圖I和圖2可知,本實用新型所述固定裝置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容易操作,預埋精確度高。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固定懸臂大模板起始裝置的固定裝置,所述起始裝置包括豎向鋼面板、豎向圍檁、軸桿、橫向支架和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安裝于所述橫向支架的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包括橫向鋼面板和鋼筋,所述鋼筋的上端與所述橫向鋼面板的下表面焊接連接,所述鋼筋的下端設有抓鉤,所述橫向鋼面板的上表面與所述連接板的下表面焊接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固定懸臂大模板起始裝置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鋼面板的尺寸為80cmX 220cmX O. 6cm,所述鋼筋的直徑為16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固定懸臂大模板起始裝置的固定裝置,所述起始裝置包括豎向鋼面板、豎向圍檁、軸桿、橫向支架和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安裝于所述橫向支架的下面;所述固定裝置包括橫向鋼面板和鋼筋,所述鋼筋的上端與所述橫向鋼面板的下表面焊接連接,所述鋼筋的下端設有抓鉤,所述橫向鋼面板的上表面與所述連接板的下表面焊接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容易操作,預埋精確度高。使用本實用新型,有效地減少了投入,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明顯降低了工程成本,獲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問題。本實用新型有效地克服了傳統(tǒng)固定裝置存在的施工投入大、難以保證預埋精度、形成資源浪費的問題。
文檔編號E04G13/00GK202731294SQ201220320368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13日
發(fā)明者張長春, 杜志文, 劉麗, 胡志剛, 陳亮, 彭慧 申請人: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