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特別涉及一種防水、抗震、承載及協同變形要求較高的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屬于建筑工程領域,適用于墻體等新舊混凝土接縫施工。
背景技術:
新舊混凝土的接縫施工廣泛存在于混凝土結構的加固、修補及新建工程中,與整體澆筑混凝土結構相比,存在以下弱點結合面混凝土的抗拉、抗剪強度降低;新混凝土的凝縮、彈性變形、塑性變形等與原有混凝土存在差異,容易產生裂縫;結合面上抗滲、抗凍性能降低等。 影響新舊混凝土結合質量的因素有新舊混凝土連接形式和接觸方向、原有混凝土接合面的處理質量,接觸面上是否涂抹膠粘劑,新澆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和坍落度,新澆混凝土的養護等。新舊混凝土結合不僅要求結合強度高,而且要避免新舊混凝土收縮時結合面處脫裂。由于舊混凝土的收縮已完成,在新舊混凝土結合面處易出現剪切或拉伸裂縫。致使新舊混凝土不能協同工作,而且對鋼筋混凝土的抗滲性、耐久性等產生嚴重危害。為了確保新舊混凝土協同受力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需要采取適當工藝及構造措施,以提高新舊混凝土的粘結強度,減少后澆混凝土的收縮變形等,滿足新舊混凝土防水、抗震、承載及協同變形要求。由于新舊混凝土結合的質量直接影響擴建、維修加固的質量,近年來,新舊混凝土的結合問題是研究的熱點之一。對于新舊混凝土的粘結機理、破壞機制、界面劑、增大咬合力的措施、增大膠結力的措施、增大摩擦力的措施及施工要求和控制要點等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對防水、抗震、承載及協同變形要求較高的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研究尚少。綜上所述,保證新舊混凝土強度和混凝土界面處理的質量等是新舊混凝土結合的關鍵,對工程建設質量和結構使用性能有著直接影響。目前亟需發明一種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防水、抗滲、抗凍、抗震、承載及協同變形性能好的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利用防水、受力及承載性能均良好的的中埋式金屬止水帶、碳纖維布、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等材料,具有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防水、抗滲、抗凍、抗震、承載及協同變形性能好的特點。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其特征在于在舊混凝土和新混凝土之間依次澆注防水水泥砂漿層、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過渡層;并且在舊混凝土中打孔,在舊混凝土、防水水泥砂漿層、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過渡層、新混凝土之間貫通設置中埋式金屬止水帶、連接鋼筋。所述的中埋式金屬止水帶在連接鋼筋的上、下部位各設一層,并外包裹碳纖維布。所述的舊混凝土的孔內需注入化學錨固膠。本實用新型的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設置雙層外包碳纖維布中埋式金屬止水帶,其發揮防水效果的同時,具有增強新舊混凝土連接和協同承載性能的加筋作用;連接鋼筋的設置也可提高新舊混凝土的連接及協同受力性能;舊混凝土表面充分浸濕和防水水泥砂漿的設置可避免舊混凝土結構吸收新澆筑混凝土的水分及提高接縫的防水性能;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過渡層的設置可避免裂縫等出現,并具有良好的承載性能,本實用新型涉及的結構與傳統接縫結構相比具有良好的技術經濟效益。
圖I是一種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剖面圖;圖中1-舊混凝土,2-新混凝土,3-鑿毛齒縫,4-防水水泥砂漿層,5-中埋式金屬止水帶,6-碳纖維布,7-連接鋼筋,8-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過渡層。
具體實施例舊混凝土表面的鑿毛、中埋式金屬止水帶和連接鋼筋的孔內注漿、模板安裝及新澆筑砂漿、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的工藝參數、質量控制要點等內容本實施方式中不再累述,重點闡述本實用新型涉及結構的實施方式。圖I是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剖面圖,參照圖I所示,一種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在舊混凝土 I和新混凝土 2之間依次澆注防水水泥砂漿層4、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過渡層8 ;并且在舊混凝土 I中打孔,在舊混凝土 I、防水水泥砂漿層4、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過渡層8、新混凝土 2之間貫通設置中埋式金屬止水帶5、連接鋼筋7。在舊混凝土 I施工面先鑿成鑿毛齒縫3。中埋式金屬止水帶5設置2層,分別位于連接鋼筋7的上下部位,并外包裹碳纖維布6,碳纖維布6粘貼于中埋式金屬止水帶5上。中埋式金屬止水帶5采用寬度為400mm、厚度為5mm的不銹鋼板止水帶,中埋式金屬止水帶5搭接長度為50_,采用雙面焊接,兩端均應滿焊。碳纖維布6的技術參數為300g/m2、理論厚度為0. 167mm、抗拉強度彡3000 MPa、彈性模量彡210 GPa、伸長率彡I. 5%。中埋式金屬止水帶5和連接鋼筋7,通過在舊混凝土 I中引孔后埋入,孔內注入化學錨固膠。連接鋼筋7采用直徑為12mm、長度為400m的鋼筋。防水水泥砂漿層4、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過渡層8和新混凝土 2連續澆筑施工。舊混凝土 I的強度等級為C25,防水水泥砂漿層4采用M30,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過渡層8和新混凝土 2采用C30標號。防水水泥砂漿層4的厚度為30mm,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過渡層8長度500mm。所述的一種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其施工步驟包括I)對舊混凝土 I界面進行嚴格清理,鑿成鑿毛齒縫3 ;[0027]2)在預制場或現場根據中埋式金屬止水帶5尺寸及外形,將碳纖維布6粘貼于中埋式金屬止水帶5上,按照中埋式金屬止水帶5表面處理一涂底層樹脂一找平粘貼面一粘貼碳纖維布6的流程施工。3)在舊混凝土 I中引孔、清孔后,埋入外包碳纖維布6的中埋式金屬止水帶5和連接鋼筋7,并在孔內注入化學錨固膠;4 )對舊混凝土 I表面充分浸濕;5)安放模板,依次連續澆筑防水水泥砂漿層4、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 8過渡層和新混凝土 2 ;6)按設計養護后,拆除模板。·
權利要求1.一種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其特征在于在舊混凝土和新混凝土之間依次澆注防水水泥砂漿層、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過渡層;并且在舊混凝土中打孔,在舊混凝土、防水水泥砂漿層、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過渡層、新混凝土之間貫通設置中埋式金屬止水帶、連接鋼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其特征在于中埋式金屬止水帶在連接鋼筋的上、下部位各設一層,并外包裹碳纖維布。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其特征在于舊混凝土的孔內注入化學錨固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舊混凝土防水接縫結構,其特征在于在舊混凝土和新混凝土之間依次澆注防水水泥砂漿層、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過渡層;并且在舊混凝土中打孔,注入化學錨固膠,在舊混凝土、防水水泥砂漿層、聚丙烯纖維微膨脹混凝土過渡層、新混凝土之間貫通地設置中埋式金屬止水帶、連接鋼筋。中埋式金屬止水帶在連接鋼筋的上、下部位各設一層,并外包裹碳纖維布。該結構的新舊混凝土咬合效果好、膠結力和摩擦力大、防水和抗震效果好,可使新舊混凝土協調變形,滿足新舊混凝土交接面的防水和承載要求,具有較好的技術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E04B1/682GK202787526SQ20122034226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6日
發明者龔昌聰, 呂舜遠, 王顯東, 付國平, 楊其春, 鄭芝, 葛海濱, 陳祖林 申請人:浙江稠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新中源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