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97217閱讀:21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濕式混凝土噴射機組包括噴射機構、攪拌機構和上料機構三大部分組成,攪拌機構主要作用將水泥、沙、石子、水以一定比例混合,通過提升料斗倒入攪拌桶中,經加水攪拌均勻,倒入S管攪拌料筒,通過上料結構將漿料送至噴射機構,最后由噴射機構的混凝土輸送管送入施工地點,往復循環的操作完成巷道噴漿工作。現有的攪拌機構只有攪拌功能,沒有上料功能,并且攪拌效果不理想,混凝土的干濕不均現象嚴重。上述多臺設備同時使用實現巷道噴漿工作,因而不能靈活適應煤礦井下巷道內空間狹小的要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上料攪拌效果好且可靈活適用礦井工作的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具有如下結構特點的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其包括底架,底架上裝有自后部向前傾斜向上設置的攪拌料筒,攪拌料筒的前部底面裝有出料斗,攪拌料筒的后部頂面設有沙石進料口和水泥進料口,攪拌料筒內轉動連接有兩條縱向平行設置的攪拌軸,兩攪拌軸由動力裝置驅動且同步、同轉速、轉向相反轉動,兩攪拌軸的后部分別裝有進料螺旋葉片、中部以及前部分別裝有攪拌螺旋葉片,兩攪拌軸上的攪拌螺旋葉片對應設置,攪拌料筒的內底面與進料螺旋葉片以及攪拌螺旋葉片轉動時形成的輪廓線相適應,攪拌料筒內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裝有噴水管,噴水管上設有多個橫向排布的噴水孔。攪拌螺旋葉片包括多個螺旋排布在攪拌軸上的攪拌葉片,攪拌葉片的底部固裝有與攪拌軸連接的連接座。每一攪拌葉片的前部和后部分別設有防倒流側翼片,前部和后部的兩防倒流側翼片對向外伸,前一攪拌葉片后部的防倒流翼片與后一攪拌葉片前部的防倒流翼片的伸向相反。攪拌螺旋葉片采用單螺旋葉片或雙螺旋葉片且其焊接在攪拌軸上。攪拌螺旋葉片采用單螺旋葉片或雙螺旋葉片且與攪拌軸一體鑄造成型。兩攪拌軸的端部分別裝有同規格且相互嚙合的同步齒輪,其中一根攪拌軸與安裝在底架上的動力機連接。攪拌料筒內腔自后向前分為進料區、干料攪拌區、噴水攪拌區和混合攪拌區,噴水管設置在噴水攪拌區的上方,進料口設置在進料區的上方,進料區內設有連接在攪拌料筒內底面上且縱向設置的間隔板,對應水泥料倉的進料區內的進料螺旋葉片設置有缺口,對應該缺口處的攪拌料筒內滑動連接有下伸的調節板,攪拌料筒的頂部轉動連接有調整螺栓,調節板上固裝有與調整螺栓螺接的螺母。CN 202716377 U



2/4頁攪拌料筒的后部鉸接在底架上,底架的前部裝有頂靠在攪拌料筒底部上且可伸縮的頂桿。所述頂桿包括下端鉸裝在底架上的下鉸座以及上端與攪拌料筒鉸接的上鉸座,下鉸座上連接有下推桿,上鉸座上轉動連接有向側部伸出的手柄軸和下伸的螺桿,手柄軸和 螺桿上分別連接有相互嚙合的錐齒輪,下推桿的頂部與螺桿螺接。下推桿的底部固接有轉動座,轉動座與下鉸座轉動連接。采用上述結構后,通過動力裝置驅動雙軸轉動,通過沙石料倉和水泥料倉向攪拌料筒中投入合適比例的沙石和水泥,進料螺旋葉片能將投入的沙石和水泥向前向上輸送,攪拌螺旋葉片會對所進入的物料進行充分攪拌,并且對漿料進行強制式攪拌,這樣大為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特別在砂漿塌落度較大時也能將砂漿往上提升。本實用新型不僅具有強制攪拌功能,還具有上料輸送功能,傾斜設置的攪拌料筒大大降低了上料高度,大大的降低了工人上料的勞動強度。因而本實用新型具有攪拌效果好、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結構緊湊和方便在巷道移動的優點。

[0015]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0016]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7]圖2為圖I中去掉攪拌料筒上蓋后B向的示意圖;[0018]圖3為沿圖I中A-A線的剖視圖;[0019]圖4為攪拌料筒中前部的剖面圖;[0020]圖5為頂桿的結構不意圖;[0021]圖6為沿圖5中C-C線的剖視圖;[0022]圖7為沿圖5中D-D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I和圖2所示的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為方便描述,以進料部位為該裝
置的后部,其包括底架1,底架I上裝有自后部向前傾斜向上設置的攪拌料筒4,攪拌料筒4的后部鉸接在底架I上,底架I的前部裝有頂靠在攪拌料筒4底部上且可伸縮的頂桿15。頂桿15可以為液壓油缸,也可以采用機械方式,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述結構如圖5、圖6和圖7中所示,頂桿15包括下端鉸裝在底架I上的下鉸座151以及上端與攪拌料筒4鉸接的上鉸座152,上鉸座152上裝有鉸軸,攪拌料筒4前部的下表面上焊接有套在鉸軸上的套筒,下鉸座151上連接有下推桿153,為消除攪拌料筒4擺動的影響,下推桿153的底部固接有轉動座157,轉動座157與下鉸座151轉動連接,即下鉸座151的頂部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在轉動座157上,上鉸座152上轉動連接有向側部伸出的手柄軸154和下伸的螺桿155,手柄軸154和螺桿155上分別連接有相互嚙合的錐齒輪156,手柄軸154的外伸端裝有轉動手柄,下推桿153的頂部與螺桿155螺接,即下推桿153由下伸部與下鉸座151連接的外滑套和裝在外滑套頂部內的螺母組成,外滑套的頂部與螺母頂部鍵連接,螺母與螺桿155螺接,為保證其升降的穩定性,在上鉸座152上還裝有外套筒,外套筒套在外滑套外側,外滑套沿外套筒內壁豎向滑動。
4[0024]如圖I和圖2所示,攪拌料筒4內腔自后向前分為進料區41、干料攪拌區42、噴水攪拌區43和混合攪拌區44,攪拌料筒4的后部設有分別對應沙石料倉設置的沙石進料口5和對應水泥料倉設置的水泥進料口 6,兩進料口設置在進料區41的上方,攪拌料筒4內轉動連接有兩條縱向平行設置的攪拌軸2,兩攪拌軸2在同一基準面上平行設置,兩攪拌軸2由動力裝置驅動且同步、同轉速、轉向相反轉動,兩攪拌軸2可分別由電動機驅動,控制兩電動機使之符合使用要求,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方式,兩攪拌軸2的端部分別裝有同規格且相互嚙合的同步齒輪11,其中一根攪拌軸2與安裝在底架I上的動力機連接,即該攪拌軸2與動力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皮帶、皮帶輪或鏈條鏈輪連接。兩攪拌軸2的后部分別裝有進料螺旋葉片9、中部以及前部分別裝有攪拌螺旋葉片8,進料螺旋葉片9位于進料區41內,自干料攪拌區42至混合攪拌區44內的攪拌軸2段上均裝有攪拌螺旋葉片8,攪拌料筒4的內底面與進料螺旋葉片9以及攪拌螺旋葉片8轉動時形成的輪廓線相適應,即攪拌料筒4內腔的底面為弧形面,從而保證所有的物料進行攪拌,并且對漿料進行強制式攪拌,這樣大為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特別在砂漿的塌落度較大時也能將砂漿往上提升。攪拌料筒4內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裝有噴水管12,噴水管12的中部前部凸出,即噴水管12由中部前凸的平直段和兩側的平直段組成,其俯視狀態呈幾字狀,噴水管12上設有多個橫向排布的噴水孔,噴水管12設置在噴水攪拌區43的上方,設置前部凸段的好處在于當砂漿向前運送時,繼續添水,防止干濕不均。如圖I和圖3所示,進料區41內設有連接在攪拌料筒4內底面上且縱向設置的間隔板45,間隔板45使水泥以及沙石分開進入攪拌料筒4,對應水泥料倉6的進料區41內的進料螺旋葉片9設置有缺口,對應該缺口處的攪拌料筒4內滑動連接有下伸的調節板46,攪拌料筒4的頂部轉動連接有調整螺栓47,調節板46上固裝有與調整螺栓47螺接的螺母,通過驅動調整螺栓47使調節板46上下滑動,從而調整進入的水泥量,進而調整混凝土的型號。如圖I、圖2和圖4所示,兩攪拌軸2上的攪拌螺旋葉片8對應設置,攪拌螺旋葉片8采用單螺旋葉片或雙螺旋葉片,同一攪拌螺旋葉片8上的兩道螺旋葉片的起始點夾角為180度,其中一攪拌螺旋葉片8的工作相位與另一攪拌螺旋葉片8的工作相位的夾角為90度,如圖4中所示,其中左側的攪拌螺旋葉片8工作相位處于豎直狀態時,右側的攪拌螺旋葉片8工作相位處于水平狀態,從而保證兩攪拌螺旋葉片8轉動時,可對沙石和水泥充分攪拌、混合,實現無死角強制性攪拌。攪拌螺旋葉片8與攪拌軸2可采用鑄造一體成型,也可以采用將攪拌螺旋葉片8焊接在攪拌軸2上,還可以采用下述結構攪拌螺旋葉片8包括多個螺旋排布的攪拌葉片81,攪拌葉片81的底部固裝有連接座82,攪拌軸2上具有與連接座82適應的連接面,連接面可以為圖4中所示的平直面,連接座82通過螺栓連接在攪拌軸2上,當攪拌軸同步同速轉動時,兩軸上的攪拌葉片81不會互相干涉,并且可有針對性的更換磨損過多的攪拌葉片,這樣有效地降低了使用成本和設備的維護時間,每一攪拌葉片81的前部和后部分別設有與之一體成型的防倒流側翼片,前部和后部的兩防倒流側翼片對向外伸,并且前一攪拌葉片81后部的防倒流翼片與后一攪拌葉片81前部的防倒流翼片的伸向相反,防倒流側翼片與攪拌葉片81的夾角大致為鈍角,當攪拌軸2轉動時,攪拌葉片81對進入的沙石和水泥進行攪拌混合,通過噴水管12噴水后,攪拌葉片81進行濕拌,防倒流側翼片設置的好處在于,當前一單片的攪拌葉片81螺旋驅使漿料前進時,如有滑落的漿料會在后一單片的攪拌葉片81的防倒流側翼片兜住,并在該攪拌葉片81驅使下攪拌翻滾并
5向前上方輸送,從而實現防倒流功能。
權利要求1.一種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包括底架(I),其特征是底架(I)上裝有自后部向前傾斜向上設置的攪拌料筒(4),攪拌料筒(4)的前部底面裝有出料斗(7),攪拌料筒(4)的后部頂面設有沙石進料口(5)和水泥進料口(6),攪拌料筒(4)內轉動連接有兩條縱向平行設置的攪拌軸(2),兩攪拌軸(2)由動力裝置驅動且同步、同轉速、轉向相反轉動,兩攪拌軸(2)的后部分別裝有進料螺旋葉片(9)、中部以及前部分別裝有攪拌螺旋葉片(8),兩攪拌軸(2)上的攪拌螺旋葉片(8)對應設置,攪拌料筒(4)的內底面與進料螺旋葉片(9)以及攪拌螺旋葉片(8)轉動時形成的輪廓線相適應,攪拌料筒(4)內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裝有噴水管(12),噴水管(12)上設有多個橫向排布的噴水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攪拌螺旋葉片(8)包括多個螺旋排布在攪拌軸(2)上的攪拌葉片(81),攪拌葉片(81)的底部固裝有與攪拌軸(2 )連接的連接座(82 )。
3.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其特征是每一攪拌葉片(81)的前部和后部分別設有防倒流側翼片,前部和后部的兩防倒流側翼片對向外伸,前一攪拌葉片(81)后部的防倒流翼片與后一攪拌葉片(81)前部的防倒流翼片的伸向相反。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攪拌螺旋葉片(8)采用單螺旋葉片或雙螺旋葉片且其焊接在攪拌軸(2)上。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攪拌螺旋葉片(8)采用單螺旋葉片或雙螺旋葉片且與攪拌軸(2) —體鑄造成型。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其特征是兩攪拌軸(2)的端部分別裝有同規格且相互嚙合的同步齒輪(11),其中一根攪拌軸(2)與安裝在底架(I)上的動力機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攪拌料筒(4)內腔自后向前分為進料區(41)、干料攪拌區(42)、噴水攪拌區(43)和混合攪拌區(44),噴水管(12)設置在噴水攪拌區(43)的上方,進料區(41)內設有連接在攪拌料筒(4)內底面上且縱向設置的間隔板(45),對應水泥料倉(6)的進料區(41)內的進料螺旋葉片(9 )設置有缺口,對應該缺口處的攪拌料筒(4 )內滑動連接有下伸的調節板(46 ),攪拌料筒(4)的頂部轉動連接有調整螺栓(47),調節板(46)上固裝有與調整螺栓(47)螺接的螺母。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攪拌料筒(4)的后部鉸接在底架(I)上,底架(I)的前部裝有頂靠在攪拌料筒(4)底部上且可伸縮的頂桿(15)。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頂桿(15)包括下端鉸裝在底架(I)上的下鉸座(151)以及上端與攪拌料筒(4)鉸接的上鉸座(152),下鉸座(151)上連接有下推桿(153),上鉸座(152)上轉動連接有向側部伸出的手柄軸(154)和下伸的螺桿(155),手柄軸(154)和螺桿(155)上分別連接有相互嚙合的錐齒輪(156),下推桿(153)的頂部與螺桿(155)螺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下推桿(153)的底部固接有轉動座(157),轉動座(157)與下鉸座(151)轉動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臥軸混凝土攪拌輸送裝置,其包括底架,底架上裝有自后部向前傾斜向上設置的攪拌料筒,攪拌料筒的前部底面裝有出料斗,攪拌料筒的后部頂面設有沙石進料口和水泥進料口,攪拌料筒內轉動連接有兩條縱向平行設置的攪拌軸,兩攪拌軸由動力裝置驅動且同步、同轉速、轉向相反轉動,兩攪拌軸的后部分別裝有進料螺旋葉片、中部以及前部分別裝有攪拌螺旋葉片,兩攪拌軸上的攪拌螺旋葉片對應設置,攪拌料筒的內底面與進料螺旋葉片以及攪拌螺旋葉片轉動時形成的輪廓線相適應,攪拌料筒內腔的大致中部位置上裝有噴水管,噴水管上設有多個橫向排布的噴水孔。本實用新型具有攪拌效果好、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和方便在巷道移動的優點。
文檔編號B28C5/34GK202716377SQ20122044100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日
發明者何德祥, 崔希海, 李冠堅 申請人:謝俊德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江县| 芜湖市| 化隆| 东宁县| 成都市| 沭阳县| 白山市| 湟中县| 凤山县| 天峨县| 武川县| 剑阁县| 宿迁市| 阳春市| 长宁区| 达日县| 沅陵县| 新疆| 怀化市| 固安县| 大姚县| 五寨县| 西吉县| 阿拉善左旗| 鹤岗市| 双峰县| 景泰县| 大连市| 泰和县| 安多县| 东丽区| 房产| 根河市| 东海县| 安溪县| 建阳市| 普陀区| 新昌县| 梧州市| 灵丘县|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