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智能調節傾斜程度的屋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物頂部的屋頂系統,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建筑物頂部的平斜智能控制系統。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業的日益興旺,建筑的空間利用和形體塑造日益成熟。建筑內部的每一處空間都被巧妙的利用著,而建筑屋頂的空間則比較被忽視。當前建筑的屋頂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平頂結構,這類結構的屋頂可以上人,一般以復式為主,其優勢是將屋頂變成一個平臺空間,此外還可以在屋頂上種植綠化,給家里營造一種清晰的氛圍,不過受季節影響較大。另一類是坡頂結構,一般在北側會設置一個大型的露臺,也有南北都設坡頂的現象,這種做法有利于雨水排放,而且建筑形體顯得美觀。
由于這兩種結構各有功能上的考慮,因此在此提出一種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調節建筑屋頂坡度的技術來同時采用這兩種結構的優勢。即保證屋頂坡度能順利控制,又能方便維修和屋頂防水等問題。只要可以將坡度設置為接近水平的位置,就能上人維修,而原本的建筑屋頂結構可以看作是一個平臺,在平臺上布置斜向控制的屋頂,防水層做在平臺上,因為底部已有可控制的屋頂結構,所以平臺上所受到不是雨水直接的打擊,而是透過斜面頂的縫隙低落下來的雨水,其防水層要保留有一定的斜度,并在女兒墻底下開設洞口將雨水排出屋頂。
由于平臺與斜面頂之間的空間屬于夾層空間,因此此區域常年都比較潮濕,可以布設種植耐陰植物的平臺,在陰性植物成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可以翻開斜頂的板塊,將其取出。
發明內容
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屋頂的傾斜程度可調的屋頂;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屋頂上可設置太陽能板和/或種植模塊平臺和/或彩色瓦狀板材的屋頂;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自動調節傾斜程度來實現最佳光照的屋頂;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底部可設置種植平臺的屋頂。
技術方案
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可智能調節傾斜程度的屋頂,所述系統包括升降平臺5、平滑臺基I和斜面調控板9,所述升降平臺5固定于建筑物的頂部,所述平滑臺基I設置于建筑物頂部的邊緣,所述斜面調控板9的一端鉸接在所述升降平臺5的頂端,所述斜面調控板9的另一端可滑動地固定于平滑臺基I中,所述斜面調控板9上可以安裝太陽能板8和/或種植模塊平臺7和/或彩色瓦狀板材;在所述斜面調控板9的下方設置蓄電器10,所述蓄電器10與建筑物內電網、太陽能板8和升降平臺5電連接。
所述斜面調控板9上還安裝有光線感應裝置,所述光線感應裝置與所述升降平臺5連接,以控制升降平臺5的升降來調整斜面調控板9的傾斜角度。
在所述斜面調控板9下方的建筑物頂部平臺上,還設置有耐陰植物模塊種植平臺6。所述平滑臺基I設置在女兒墻2上。
所述斜面調控板9為適應屋頂的矩形或多邊形。
所述斜面調控板9的下方還設置有水管,用于對種植模塊平臺7和耐陰植物模塊種植平臺6的澆灌。
建筑物的頂部設置有防水層4。
有益效果
具體地說,本發明的優點如下:
使得建筑屋頂形式的變化更加豐富,且充分利用了建筑頂部的空間。由于頂部板材的可替換性,有利于建筑體現各種文化風格。使得太陽能板材能以一個最合理的傾斜角度吸收陽光。
圖1是為建筑物頂面平臺設置防水層和平滑臺基的示意圖2為在平臺設置種植平臺和升降平臺的示意圖3為安裝斜面調控板和配套模版的示意圖4為安裝后屋頂的工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中所示,要實現建筑坡度的具體控制,首先要設置控制坡度的平臺(即建筑物頂面平臺),此平臺需要做防水處理,且要有一定的坡度,便于排水,因為坡度控制會使得建筑頂部板塊與板塊之間出現縫隙。
在平臺的基礎上搭建升降平臺5(升降設備),頂部為較窄的平臺,兩側或一側布置斜面板骨架,這些骨架可以分別安裝瓦狀材料、種植平臺6和太陽能板8。如果要控制屋頂的坡度,只需要控制升降平臺5的高度就可以了,其控制方式有手動和自動兩種方法,具體的手動模式和自動模 式都具有相應的設備,在此就不再詳述。
具體實施步驟:
1.對屋頂平臺3頂基做好防水層4處理,并根據使用者的意愿在其上布置耐陰植物(如菌類植物)的模塊種植平臺6。
2.布置升降平臺5,并根據平臺升至的頂端為通向屋頂的門洞出入口的下腳線。
3.在平臺邊布置可控制坡度的骨架系統,并在女兒墻2上布置方便平臺收縮的平滑臺基1,此外在南側的女兒墻2內側呀布置太陽能的蓄電器10。
4.將所需要的板材模塊進行安裝。
5.如果要更換板材模塊,直接可以將其取下進行更換,而下側的耐陰植物在成熟后也可以同開翻開上層的板塊取出。
本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有限的屋頂環境中同時整合太陽能板8和種植板(種植模塊平臺和耐陰植物模塊種植平臺),還包括太陽能板材和裝飾板材的協調性。這里首先將屋頂看作是若干由板材相連接的構架,而每一個板材反映了其屬性功能,比如太陽能板材大多呈現為藍色,如果旁邊配置裝飾板也要考慮色彩的和諧性。所述斜面調控板9為適應屋頂的矩形或多邊形,具體可以建筑物的大小、風格等來設置具體的每片斜面調控板9的具體形狀;每片斜面調控板9都通過滑動固定接頭11固定到平滑臺基I上。
耐陰植物則是大面積的鋪設在屋頂板材下,這樣建筑屋頂等于保留出一個過度的隔溫層。在這個層面中還安設了太陽能的蓄電器10,因此蓄電器10的防潮能力尤為突出。一般靠近建筑頂部出入口來設置。
本專利注重的是不同技術的系統化組合方式,涉及到了建筑結構、設備動力和種植技術。在建筑結構中,需要解決的技術原理是上人出入口在這種環境下的設置方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里采用雙層出入口的設置方式,即在屋頂結構中設置一個出入口,略高于屋頂結構,并做好防水處理,在平臺處再做一個可供打開的門,要求做好防雨處理。當人員要上去時,先要將屋頂設為平臺模式,人員才能安全的上去,否則就只能出入在平臺和屋頂之間的空間中。
在設備動力中,這里采用升降平臺5,由于出入口的問題,升降機不需要考慮上人的荷載,但是其防雨性要有一定的要求,此外就是太陽能蓄電器10與建筑電網連接的技術問題,這里采用導管的方式將蓄電器10電線通過這個導管連接到室內,并由建筑內部的智能電網系統進行調節。在室外有個光線感應裝置,將太陽能板8垂直對準光線。
在種植結束中,需要解決的是植物肥料的澆灌問題,所述斜面調控板9的下方還設置有水管,用于對種植模塊平臺7和耐陰植物模塊種植平臺6的澆灌,肥料澆灌可以由用戶每天定時上屋頂進行,建筑水管也引向屋頂,按時進行噴水。
整合了這三種不同技術,進行一體化的系統控制,就可以大大提高斜面屋頂的控制能力。此系統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根據陽光探測儀自動調節屋頂坡度(如果安設了太陽能板材)、將太陽能電力輸向建筑并將多余電力送向城市電網、植物澆灌檢測、設備儀器維護能力。這些控制可以預先進行數據編輯進行智能化控制,也可以通過用戶手動控制,從而方便此系統的控制。加以正確的控制置于設備處進行實際情況的掌握,方便進行實時監控管理。
本專利的優勢:
1.使得建筑屋頂形式的變化更加豐富,且充分利用了建筑頂部的空間。
2.由于頂部板材的可替換性,有利于建筑體現各種文化風格。
3.使得太陽能板材能以一個最合理的傾斜角度吸收陽光。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一個可行性實施例的具體說明,但是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例或變更,例如,等變化的等效性實施例,均應包含于本案的專利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智能調節傾斜程度的屋頂,包括升降平臺(5)、平滑臺基I和斜面調控板(9),所述升降平臺(5)固定于建筑物的頂部,所述平滑臺基(I)設置于建筑物頂部的邊緣,所述斜面調控板(9)的一端鉸接在所述升降平臺(5)的頂端,所述斜面調控板(9)的另一端可滑動地固定于平滑臺基(I)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調控板(9)上可以安裝太陽能板(8)和/或種植模塊平臺(7)和/或彩色瓦狀板材;在所述斜面調控板(9)的下方設置蓄電器(10),所述蓄電器(10)與建筑物內電網、太陽能板⑶和升降平臺(5)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中的一種可智能調節傾斜程度的屋頂,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調控板(9)上還安裝有光線感應裝置,所述光線感應裝置與所述升降平臺(5)連接,以控制升降平臺(5)的升降來調整斜面調控板(9)的傾斜角度。
3.根據權利要求2中的一種可智能調節傾斜程度的屋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斜面調控板(9)下方的建筑物頂部平臺上,還設置有耐陰植物模塊種植平臺(6)。
4.根據權利要求3中的一種可智能調節傾斜程度的屋頂,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臺基(I)設置在女兒墻(2)上。
5.根據權利要求4中的一種可智能調節傾斜程度的屋頂,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調控板(9)為適應屋頂的矩形或多邊形。
6.根據權利要求5中的一種可智能調節傾斜程度的屋頂,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調控板(9)的下方還設置有水 管,用于對種植模塊平臺(7)和耐陰植物模塊種植平臺¢)的澆灌。
7.根據權利要求6中的一種可智能調節傾斜程度的屋頂,其特征在于:建筑物的頂部設置有防水層⑷。
全文摘要
一種可智能調節傾斜程度的屋頂,包括升降平臺(5)、平滑臺基1和斜面調控板(9),所述升降平臺(5)固定于建筑物的頂部,所述平滑臺基(1)設置于建筑物頂部的邊緣,所述斜面調控板(9)的一端鉸接在所述升降平臺(5)的頂端,所述斜面調控板(9)的另一端可滑動地固定于平滑臺基(1)中,所述斜面調控板(9)上可以安裝太陽能板(8)和/或種植模塊平臺(7)和/或彩色瓦狀板材;在所述斜面調控板(9)的下方設置蓄電器(10),所述蓄電器(10)與建筑物內電網、太陽能板(8)和升降平臺(5)電連接。
文檔編號E04B7/16GK103161248SQ20131008048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4日
發明者李楊露西, 虞培軍 申請人:李楊露西, 虞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