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非機動車道上的多功能雨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雨篷,具體是涉及一種非機動車道上的多功能雨篷。
背景技術:
現在不少城市的非機動車道上設有雨篷,在雨天或夏天為等候綠燈的非機動車避雨遮陽提供了方便。但現在設置在非機動車道上的雨篷有的在路面上設有很多根立柱,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同時也顯得比較雜亂,不夠簡潔美觀;有的在路面上只設一根立柱,大大減少了安全隱患,又比較簡潔美觀,但這些雨篷往往比較小,避雨遮陽效果不夠理想,特別是遇到斜風斜雨時其防雨效果更不理想。另外,非機動車道上的雨篷只能對非機動車起到避雨遮陽作用,而對人行道的行人大多沒有避雨遮陽作用,而人行道上的行人同樣需要避雨遮陽;為了防雨防曬,有些行人會走到非機動車道上進行避雨遮陽,從而,容易發生行人與非機動車碰撞、碰擦一些不安全事件等。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非機動車道上的多功能雨蓬。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在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交界處的人行道中設有前后兩根立柱,該兩根立柱間距在3米以上,所述立柱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支架,該支架分別與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上下對應,該支架長度大于兩根立柱間距的長度,所述支架外側高內側低,該支架上設有防水板或防水布;所述支架上方的兩根立柱之間設有橫桿,該橫桿上設有吊桿,該吊桿另一端即低端與支架連接;所述支架下方的立柱上設有撐桿,該撐桿另一端即頂端與伸出前面立柱前方的支架和伸出后面立柱后方的支架相連接;所述立柱左右兩側支架內側的相互連接處及防水板或防水布上設有雨水孔,該雨水孔下方設有引水槽,該引水槽固定在支架上,該引水槽與下水管連接,該下水管與集水箱連接。所述集水箱設置在人行道上,該集水箱寬度在50cm以下,該集水箱兩頭與前后立柱連接,該集水箱設有蓋子,該集水箱的前頭或后頭分別設有一個水龍頭和一個閥門,其中水龍頭的位置高于閥門的位置,該集水箱內設有溢流管,該溢流管與下水道管連接。所述橫桿上方設有廣告燈箱,該廣告燈箱底部與橫桿連接,該廣告燈箱兩頭與立柱連接;所述前面立柱的前方設有廣告燈箱,該廣告燈箱背部與前面立柱連接,該廣告燈箱底部與支架連接;所述后面立柱的后方設有廣告燈箱,該廣告燈箱背部與后面立柱連接,該廣告燈箱底部與支架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能使雨篷做得比較大,而且牢固可靠,防雨防曬作用也就更大更好,同時不會影響行人和非機動車的正常安全行走、行駛。本發明中設置的雨水收集裝置幾乎可免費收集雨水,該雨水可供環衛工人和一些行人洗手等用,也可用于澆灌馬路邊的綠化,從而很好地利用了寶貴的淡水資源。本發明不但防雨防曬面積更大,作用更好,而且能設置更多的廣告燈箱,使出資建造雨篷的企業在創造更好的社會效益同時也能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達到雙贏。同時,本發明也更有特色,更加美觀。
圖1為本發明正面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側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作進一步敘述。如圖1、圖2所示,圖中1.廣告燈箱、2.吊桿、3.支架、4.撐桿、5.集水箱、6.人行道、7.立柱、8.引水槽、9.下水管、10.非機動車道、11.橫桿、12.溢流管。
在非機動車道10與人行道6交界處的人行道6中設有前后兩根立柱7,該兩根立柱7間距在3米以上,所述立柱7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支架3,該支架3分別與非機動車道10和人行道6上下對應,該支架3長度大于兩根立柱7間距的長度,所述支架3外側高內側低,該支架3上設有防水板或防水布;所述支架3上方的兩根立柱7之間設有橫桿11,該橫桿11上設有吊桿2,該吊桿2另一端即低端與支架3連接;所述支架3下方的立柱7上設有撐桿4,該撐桿4另一端即頂端與伸出前面立柱7前方的支架3和伸出后面立柱7后方的支架3相連接;所述立柱7左右兩側支架3內側的相互連接處及防水板或防水布上設有雨水孔,該雨水孔下方設有引水槽8,該引水槽8固定在支架3上,該引水槽8與下水管9連接,該下水管9與集水箱5連接。所述集水箱5設置在人行道6上,該集水箱5寬度在50cm以下,所以基本上不會影響行人行走,所述集水箱5兩頭與前后立柱7連接,該集水箱5設有蓋子,該集水箱5的前頭或后頭分別設有一個水龍頭和一個閥門,其中水龍頭的位置高于閥門的位置,該集水箱5內設有溢流管12,該溢流管12與下水道管連接。所述橫桿11上方設有廣告燈箱I,該廣告燈箱I底部與橫桿11連接,該廣告燈箱I兩頭與立柱7連接;所述前面立柱7的前方設有廣告燈箱I,該廣告燈箱I背部與前面立柱7連接,該廣告燈箱I底部與支架3連接;所述后面立柱7的后方設有廣告燈箱1,該廣告燈箱I背部與后面立柱7連接,該廣告燈箱I底部與支架3連接。因立柱7設置在非機動車道10與人行道6交界處的人行道6中,所以不會影響行人和非機動車的正常安全行走、行駛。設有兩根立柱7,使雨篷可做得比較大,防雨防曬作用更大。人行道6上設置的雨篷使行人也能防雨防曬,為行人提供了方便,一些行人也不會到非機動車道10去防雨防曬,從而可避免發生行人與非機動車碰撞、碰擦一些不安全事件
坐寸o在立柱7左右兩側設置的吊桿2和撐桿4,能可靠地固定住支架3,同時,左右兩側的支架3使整個雨篷重心更穩,更牢固。支架3及支架3上的防雨板或防雨布因向內傾斜些,所以雨水會通過立柱7左右兩側支架3內側的相互連接處及防水板或防水布上的雨水孔流入引水槽8,引水槽8上的雨水通過下水管9流入集水箱5 ;當集水箱5內水滿時,水會通過溢流管12流入公路中的下水道。集水箱5中的水可供環衛工作人員和一些行人洗手等用,也可用于澆灌馬路邊的綠化等。雖然一個集水箱5中的水相對有限,但一個城市有很多設置在非機動車道10上的雨篷,如果都能收集雨水,雨水總量也是很大的,尤其對缺水的城市而言更有作用,而收集該雨水幾乎是免費的。集水箱5上設置的較高位置的水龍頭可供環衛工作人員和一些行人洗手等使用,較低位置上的閥門可供澆灌綠化使用。非機動車道10上的雨篷一般由企業出資建造,而雨篷上設置的廣告燈箱I則由企業使用或由企業出租等。本發明不但防雨防曬作用更大,而且廣告燈箱I數量更多,出資建造雨篷的企業在創造更好的社會效益同時也能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達到雙贏。同時,本發明更有特色,更加美觀。由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做出的各種簡單變化、改型都應不會脫離本發明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非機動車道上的多功能雨篷,其特征是:在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交界處的人行道中設有前后兩根立柱,該兩根立柱間距在3米以上,所述立柱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支架,該支架分別與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上下對應,該支架長度大于兩根立柱間距的長度,所述支架外側高內側低,該支架上設有防水板或防水布;所述支架上方的兩根立柱之間設有橫桿,該橫桿上設有吊桿,該吊桿另一端即低端與支架連接;所述支架下方的立柱上設有撐桿,該撐桿另一端即頂端與伸出前面立柱前方的支架和伸出后面立柱后方的支架相連接;所述立柱左右兩側支架內側的相互連接處及防水板或防水布上設有雨水孔,該雨水孔下方設有引水槽,該引水槽固定在支架上,該引水槽與下水管連接,該下水管與集水箱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機動車道上的多功能雨篷,其特征是:所述集水箱設置在人行道上,該集水箱寬度在50cm以下,該集水箱兩頭與前后立柱連接,該集水箱設有蓋子,該集水箱的前頭或后頭分別設有一個水龍頭和一個閥門,其中水龍頭的位置高于閥門的位置,該集水箱內設有溢流管,該溢流管與下水道管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機動車道上的多功能雨篷,其特征是:所述橫桿上方設有廣告燈箱,該廣告燈箱底部與橫桿連接,該廣告燈箱兩頭與立柱連接;所述前面立柱的前方設有廣告燈箱,該廣告燈箱背部與前面立柱連接,該廣告燈箱底部與支架連接;所述后面立柱的后方設有廣告燈箱,該廣告燈箱背部與后面立柱連接,該廣告燈箱底部與支架連接。
全文摘要
一種非機動車道上的多功能雨篷,是在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交界處的人行道中設有前后兩根立柱,該立柱左右兩側各設有支架,該支架長度大于兩根立柱間距的長度,該支架外側高內側低,該支架上設有防水板或防水布;在支架上方的兩根立柱之間設有橫桿,該橫桿設有吊桿,該吊桿與支架連接;在支架下方的立柱上設有撐桿,該撐桿與伸出前面立柱前方的支架和伸出后面立柱后方的支架連接;所述立柱左右兩側支架內側的相互連接處及防水板或防水布上設有雨水孔,設置在雨水孔下方的引水槽通過下水管與人行道上的集水箱連接,集水箱設有水龍頭、閥門和溢流管。所述橫桿上設有廣告燈箱,在前后立柱的前、后方設有廣告燈箱,該廣告燈箱與立柱和支架連接。
文檔編號E04H1/12GK103161326SQ20131009312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2日
發明者陳科 申請人: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