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污泥制磚低能耗干燥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污泥制磚低能耗干燥方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將制磚所需添加劑粘土和粉煤灰干燥,再加入機械脫水后的污泥,實現污泥的干燥。
【專利說明】一種污泥制磚低能耗干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污泥干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污泥制磚的低能耗干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城市污水的處理已經在全國各城鄉建成并投入運行,這對防止我國的水污染問題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污水處理過程中形成的污泥又帶來了環境污染,因此在保護環境方面,對城市污泥的處理又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目前污泥的處置方法主要有土地利用、填埋、焚燒、生化處理和傾倒投海等。但是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泥含水率高,體積大,給它的運輸、最終處置和利用帶來極大的不便,因此必須利用污泥脫水、干燥的手段,把水分從污泥中分離出來。污泥的熱值很低,如果采用焚燒的手段處理也需要很大的能源費用。所以要達到污泥的深度脫水,較為經濟的方法就是應用化工操作中常用的熱干燥技術和設備。但是污泥的特性決定污泥干燥過程中脫水難度大,能耗高。
[0003]制磚是污泥的綜合利用、資源化的重要途徑。污泥制磚的工序是先將含水率90?97%的污泥機械脫水,使污泥含水率降到70?80%,接著在烘干爐干燥,最后與粘土混合燒磚。在整個制污泥磚過程中,如何降低脫水成本是目前一個研究熱點,也是制約污泥制磚技術推廣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污泥內部的各種水分子的存在形式和污泥的菌膠團特性決定了水分子在污泥干燥過程中傳質傳熱難,直接表現為脫水難,干燥所需能耗聞。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污泥制磚低能耗干燥方法,解決污水處理過后污泥的污染問題,并且使制磚所用污泥脫水率高。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將制磚所需添加劑粘土和粉煤灰干燥,再加入機械脫水后的污泥,實現污泥的干燥。
[0006]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步驟實現的:
A.取含水90?97%污泥,把污泥注入板框壓濾機,達到泥量時,在1.6?2.0MPa左右的壓力下保壓40?45min后,以將污泥中的水分脫掉;
B.保壓完成后,卸壓放料,污泥的含水率達到60?70%;
C.將粉煤灰和粘土脫水使其含水率降到5?8%;
D.脫水后的濕污泥2與粉煤灰I和粘土I在攪拌槽中混合。
[0007]其中,步驟A中含水90?97%的污泥通過柱塞泵注入板框壓濾機以加快注入速度,進泥壓力為0.6?0.9MPa。步驟C中粉煤灰和粘土的脫水采用普通的立式鼓風烘干機吹風實現。步驟D中脫水后的濕污泥與粉煤灰和粘土在高速攪拌作用下混合均勻。
[0008]本發明利用制磚所需添加劑粘土和粉煤灰容易干燥脫水的特性,先干燥添加劑再與機械脫水后的污泥參雜,在高速攪拌作用下參雜物呈細顆粒且混合均勻。在細顆粒的濕污泥中,水分子從污泥內部到外部的流程短、傳質快;而細干粉的吸水性強,通過干粉的吸水使污泥達到深度脫水干燥,得到的混合物可以直接作為磚的坯料。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實施例1:取含水97%城市污泥,通過柱塞泵把調質過的污泥注入板框壓濾機,進泥壓力為0.6MPa,達到泥量時,在1.8MPa左右的壓力下保壓40min后,以將污泥中的水分脫掉;保壓完成后,卸壓放料,污泥的含水率達到70% ;采用普通的立式鼓風烘干機,使粉煤灰和粘土的含水率降到5%;脫水后的濕污泥2與粉煤灰I和粘土 I在攪拌槽中混合,最后得到的制磚坯料含水率為30.7%。
[0010]實施例2:取含水95%城市污泥,通過柱塞泵把調質過的污泥注入板框壓濾機,進泥壓力為0.9MPa,達到泥量時,在2.0MPa的壓力下保壓45min后,以將污泥中的水分脫掉;保壓完成后,卸壓放料,污泥的含水率達到70% ;采用普通的立式鼓風烘干機,使粉煤灰和粘土的含水率降到6% ;脫水后的濕污泥2與粉煤灰I和粘土 I在攪拌槽中混合,最后得到的制磚坯料含水率為36.5%。
[0011]本發明利用了污泥制磚添加劑粘土、粉煤灰脫水容易的性能,通過先對添加劑干燥再與濕污泥混合的方法,實現了污泥的低能耗深度脫水干燥。
【權利要求】
1.一種污泥制磚的低能耗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其采用下列步驟實現:八.取含水90?97 %的城市污泥,把污泥注入板框壓濾機,達到泥量時,在1.6?2.01?3的壓力下保壓40?45-=后,以將污泥中的水分脫掉,8.保壓完成后,卸壓放料,污泥的含水率達到60?70%,0.將粉煤灰和粘土脫水使其含水率降到5?8%,0.上述8步驟脫水后的濕污泥2與粉煤灰1和粘土1在攪拌槽中混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制磚的低能耗干燥方法,其特征是,步驟八中含水90?97%的城市污泥通過柱塞泵注入板框壓濾機,進泥壓力為0.6?0.91?3。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泥制磚的低能耗干燥方法,其特征是,步驟0中脫水后的濕污泥與粉煤灰和粘土在高速攪拌作用下均勻混合。
【文檔編號】C04B18/30GK104370428SQ201310354611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5日
【發明者】蔣華 申請人: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