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干粘安裝結構及安裝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石材干粘安裝結構,它包括石材(1)、干粘膠(2)、橫龍骨(3)、豎龍骨(4),橫龍骨(3)連接在固定于墻面的豎龍骨(4)上;石材(1)背面開有灌膠槽(5),橫龍骨(3)與石材(1)接觸部位開有透膠孔(6),石材(1)與橫龍骨(3)之間通過干粘膠(2)粘結在一起,干粘膠(2)的前部滲入石材(1)的灌膠槽(5)內形成膠釘結構,干粘膠(2)的后部伸出透膠孔(6)并附著在橫龍骨(3)反面形成膠釘結構。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石材干粘安裝方法。本發明能解決干掛石材板厚不足,干掛不安全及無法施工的問題,有利于減少天然石材開采量;提高施工效率;減少干掛石材對使用空間的占用,拓寬室內有效使用空間。
【專利說明】石材干粘安裝結構及安裝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石材干粘安裝結構及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墻面石材安裝都采用干掛法施工,而當前建材供應商提供的板材厚度往往達不到國際干掛石材優等品的要求,石材板厚負公差偏大,采用常規干掛安裝方式已無法滿足安全要求,甚至無法安裝。而且許多室內裝飾部位因使用空間要求限制,也無法采用常規干掛法施工。
[0003]傳統的石材干掛結構存在以下的弊端:1、石材厚度不足時,仍使用傳統的干掛件施工,背面已經很薄的石材,已經嚴重影響了石材的強度,石材的使用安全性大大降低。2、傳統的干掛石材對使用空間的占用比較大。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石材干粘安裝結構,它能解決干掛石材板厚不足,干掛不安全及無法施工的問題,從而減少天然石材開采量;提高施工效率;減少干掛石材對使用空間的占用,拓寬室內有效使用空間。
[0005]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石材干粘安裝方法。
[0006]本發明的安裝結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石材干粘安裝結構,它包括石材、干粘膠、橫龍骨、豎龍骨,所述橫龍骨連接在固定于墻面的豎龍骨上;所述石材背面開有灌膠槽,橫龍骨與石材接觸部位開有透膠孔,石材與橫龍骨之間通過干粘膠粘結在一起,干粘膠的前部滲入石材的灌膠槽內形成膠釘結構,干粘膠的后部伸出透膠孔并附著在橫龍骨反面形成膠釘結構。
[0007]所述灌膠槽為鉤槽結構。
[0008]所述灌膠槽為石材的自外到內的斜向上槽。
[0009]本發明的安裝方法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石材干粘安裝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a、石材背面開有灌膠槽,橫龍骨與石材接觸部位開有透膠孔;b、通過干粘膠將石材與橫龍骨進行粘結;c、干粘膠在未凝固狀態下,一部分滲入石材背面的灌膠槽內,固化后在灌膠槽內形成膠釘結構,另一側透過橫龍骨的透膠孔后擴展附著在橫龍骨的反面,凝固后也形成膠釘結構,雙側膠釘結構間形成物理連接,并通過干粘膠自身擴展后與石材及橫龍骨的粘接力共同作用,將石材牢固地粘接到橫龍骨上。
[0010]所述灌膠槽為鉤槽結構。
[0011]所述灌膠槽為石材的自外到內的斜向上槽。
[0012]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的石材干粘安裝結構及安裝方法,它能解決干掛石材板厚不足,干掛不安全及無法施工的問題,從而減少天然石材開采量;提高施工效率;減少干掛石材對使用空間的占用,拓寬室內有效使用空間;滿足室內裝飾的各種特殊情況和設計要求,對材料的厚度要求可大大降低且簡便、省工,工地無噪音、無粉塵污染,同時還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現有技術中實施石材厚度足夠時的截面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實施石材厚度不足時的截面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石材;2干粘膠;3橫龍骨;4豎龍骨;5灌膠槽;6透膠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實施例一:如圖3所不,一種石材干粘干掛結構,它包括石材1、干粘膠2、橫龍骨
3、豎龍骨4。灌膠槽5為自外到內的斜向上槽,橫龍骨3截面為L型。
[0015]橫龍骨3連接在固定于墻面的豎龍骨4上;橫龍骨3和豎龍骨4均為可通過各種方式有效連接。石材I背面開有灌膠槽5,干粘膠2灌入內部形成物理連接;橫龍骨3與石材接觸面開有透膠孔6,石材I通過灌膠槽5內的干粘膠2與透過透膠孔6在橫龍骨3背面形成的膠釘固定,透膠孔6利于干粘膠2通過透膠孔6穿過橫龍骨3在背面形成膠釘實現物理連接。干粘膠2在石材I與橫龍骨3間分別形成物理連接并結合自身的粘接能力使石材I與橫龍骨3之間實現可靠連接。其中石材I通過干粘膠2在未凝固狀態下一部分滲入石材I 一側的灌膠槽5內,固化后在灌膠槽5內形成膠釘,另一側透過橫龍骨2的透膠孔6后擴展附著在橫龍骨3的反面,凝固后也形成膠釘,雙側膠釘間形成物理連接,并通過干粘膠2自身擴展后與石材I及橫龍骨3的粘接力共同作用,將石材I牢固地粘接到橫龍骨3上,構成完整的石材干粘干掛結構。
[0016]實施例二: 一種石材干粘安裝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a、石材I背面開有灌膠槽5,灌膠槽5為自外到內的斜向上槽。橫龍骨3與石材I接觸部位開有透膠孔6。
[0017]b、通過干粘膠2將石材I與橫龍骨3進行粘結。
[0018]C、干粘膠2在未凝固狀態下,一部分滲入石材I背面的灌膠槽5內,固化后在灌膠槽5內形成膠釘結構,另一側透過橫龍骨2的透膠孔6后擴展附著在橫龍骨3的反面,凝固后也形成膠釘結構,雙側膠釘結構間形成物理連接,并通過干粘膠2自身擴展后與石材I及橫龍骨3的粘接力共同作用,將石材I牢固地粘接到橫龍骨3上。
[0019]應當指出,對于經充分說明的本發明來說,還可具有多種變換及改型的實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上述實施例僅僅作為本發明的說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總之,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包括那些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變換或替代以及改型。
【權利要求】
1.一種石材干粘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石材(I)、干粘膠(2)、橫龍骨(3)、豎龍骨(4),所述橫龍骨(3)連接在固定于墻面的豎龍骨(4)上;所述石材(I)背面開有灌膠槽(5),橫龍骨(3)與石材(I)接觸部位開有透膠孔(6),石材(I)與橫龍骨(3)之間通過干粘膠(2)粘結在一起,干粘膠(2)的前部滲入石材(I)的灌膠槽(5)內形成膠釘結構,干粘膠(2)的后部伸出透膠孔(6)并附著在橫龍骨(3)反面形成膠釘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材干粘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膠槽(5)為鉤槽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材干粘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膠槽(5)為石材(I)的自外到內的斜向上槽。
4.一種石材干粘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a、石材(I)背面開有灌膠槽(5),橫龍骨(3)與石材(I)接觸部位開有透膠孔(6); b、通過干粘膠(2)將石材(I)與橫龍骨(3 )進行粘結; C、干粘膠(2)在未凝固狀態下,一部分滲入石材(I)背面的灌膠槽(5)內,固化后在灌膠槽(5)內形成膠釘結構,另一側透過橫龍骨(2)的透膠孔(6)后擴展附著在橫龍骨(3)的反面,凝固后也形成膠釘結構,雙側膠釘結構間形成物理連接,并通過干粘膠(2)自身擴展后與石材(I)及橫龍骨(3)的粘接力共同作用,將石材(I)牢固地粘接到橫龍骨(3)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石材干粘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膠槽(5)為鉤槽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石材干粘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膠槽(5)為石材(I)的自外到內的斜向上槽。
【文檔編號】E04F13/24GK103590566SQ201310528298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日
【發明者】米央, 潘井木, 金夏晴, 吳貞義, 林志勇, 劉建, 劉金, 劉世鑫, 毛鵬, 沈加萍, 湯晶, 唐志良, 王輝, 王小柱, 王玉亮, 黃燁紅, 郭亮 申請人:蘇州金螳螂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