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上設置有四條凹槽首尾相接的“口”字形結構a;一中間主體部分,所述中間主體部分為去除頂面和去除底面的長方體殼體,所述長方體殼體設置于底板正上方,所述長方體殼體下端嵌在底板上表面上的“口”字形結構a中;一上蓋,所述上蓋設置于中間主體部分正上方,所述上蓋下表面上設置有四條凹槽首尾相接的“口”字形結構b,所述長方體殼體上端嵌在上蓋下表面上的“口”字形結構b中。將模具分為底板、中間主體部分和上蓋部分,從而便于長方體結構的石膏砌塊脫模。
【專利說明】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尤其是一種結構緊湊、合理的石膏砌塊澆筑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石膏砌塊以建筑石膏為主要原材料,經加水攪拌、澆注成形和干燥制成的輕質建筑石膏制品。其生產過程中允許加入纖維增強材料或輕集料,也可加入發泡劑,以加強其實用性。由于其具有隔聲防火、施工便捷、低碳環保,作為一種新形墻體材料,其市場前景廣泛。制作石膏砌塊需要相應的澆筑模具,就需要高額的費用用于開模,為此考慮自行設計一種結構緊湊,設計合理的澆筑模具,從而降低石膏砌塊的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具有結構緊湊、合理的特點。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其創新點在于包括:
[0005]一底板,所述底板為一長方體板材,所述底板上表面上靠近底板四邊框位置處開有沿相應邊框走向的四條凹槽,且所述四條凹槽首尾相接為一 “ 口 ”字形結構a ;
[0006]一中間主體部分,所述中間主體部分為去除頂面和去除底面的長方體殼體,所述長方體殼體設置于底板正上方,所述長方體殼體下端嵌在底板上表面上的“ 口”字形結構a中;
[0007]—上蓋,所述上蓋設置于中間主體部分正上方,為一長方體板材,所述上蓋下表面上靠近上蓋四邊框位置處開有沿相應邊框走向的四條凹槽,且所述四條凹槽首尾相接為一“ 口”字形結構b,所述長方體殼體上端嵌在上蓋下表面上的“ 口”字形結構b中;
[0008]進一步的,“ 口”字形結構a中凹槽的間距等于中間主體部分殼體的厚度。
[0009]進一步的,“口”字形結構b中凹槽的間距等于中間主體部分殼體的厚度。
[0010]進一步的,所述底板下表面上對稱設置有兩支座,所述兩支座與底板呈“ Π ”字形。
[0011]進一步的,所述中間主體部分中兩兩側面交匯處均設置有“L”形加強筋。
[0012]進一步的,所述中間主體部分中兩兩側面交匯處從上到下至少分布有一個“L”形加強筋。
[0013]進一步的,所述上蓋上設置有上下貫通的溢流孔。
[0014]進一步的,所述溢流孔中穿過有與溢流孔直徑一致的塞子。
[0015]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將模具分為底板、中間主體部分和上蓋部分,從而便于長方體結構的石膏砌塊脫模,且通過在中間主體部分兩兩交匯面上設置加強筋,增強模具的強度。在上蓋上設置溢流孔,從而使得多余的石膏砌塊原料不從上蓋與中間主體部分溢出,而從該溢流孔中溢出,減少對模具的破壞?!緦@綀D】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最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的主視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的左視圖。
[0019]圖3是圖1的A-A剖視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中底板的俯視圖。
[0021]圖5是圖4的B-B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圖1至圖5所示的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包括底板1、中間主體部分2、上蓋3、“ 口”字形結構a4、“ 口”字形結構b5、支座6、“L”形加強筋7、溢流孔8、塞子9。
[0023]本實用新型的石膏砌塊澆筑模具主要包括底板1、中間主體部分2和上蓋3。底板I為一長方體板材,其上表面上靠近底板四邊框位置處開有沿相應邊框走向的四條凹槽,且四條凹槽首尾相接為一“ 口”字形結構a4。中間主體部分2為去除頂面和去除底面的長方體殼體,該長方體殼體設置于底板正上方,其下端嵌在底板I上表面上的“ 口 ”字形結構a4中,如圖4和圖5所示,使得“ 口”字形結構a4中凹槽的間距等于中間主體部分2殼體的厚度。上蓋3設置于中間主體部分正上方,為一長方體板材,其下表面上靠近上蓋四邊框位置處開有沿相應邊框走向的四條凹槽,且四條凹槽首尾相接為一 “ 口 ”字形結構b5,該長方體殼體上端嵌在上蓋3下表面上的“ 口 ”字形結構b5中,使得“ 口 ”字形結構b5中凹槽的間距等于中間主體部分2殼體的厚度。
[0024]為使得澆筑模具的底板的搬運,底板I下表面上對稱設置有兩支座6,使得兩支座6與底板I呈“Π”字形。為增強中間主體部分2的強度,在中間主體部分2中兩兩側面交匯處均設置有“L”形加強筋7,并使得中間主體部分2中兩兩側面交匯處從上到下至少分布有一個“L”形加強筋7,如圖3所示。
[0025]在上蓋3上設置溢流孔8,從而使得多余的石膏砌塊原料不從上蓋與中間主體部分溢出,而從該溢流孔8中溢出,減少對澆筑模具的破壞,另外為保證上蓋上表面溢流孔8位置處的表面不出現瑕疵,在溢流孔8中設置與溢流孔8直徑一致的塞子9,從而在澆筑石骨砲塊結束后,將塞子9直于&流孔中,完成石骨砲塊的完美燒筑。
【權利要求】
1.一種石膏砌塊燒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所述底板為一長方體板材,所述底板上表面上靠近底板四邊框位置處開有沿相應邊框走向的四條凹槽,且所述四條凹槽首尾相接為一“口”字形結構a; 一中間主體部分,所述中間主體部分為去除頂面和去除底面的長方體殼體,所述長方體殼體設置于底板正上方,所述長方體殼體下端嵌在底板上表面上的“ 口”字形結構a中; 一上蓋,所述上蓋設置于中間主體部分正上方,為一長方體板材,所述上蓋下表面上靠近上蓋四邊框位置處開有沿相應邊框走向的四條凹槽,且所述四條凹槽首尾相接為一“口”字形結構b,所述長方體殼體上端嵌在上蓋下表面上的“ 口 ”字形結構b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其特征在于:“口”字形結構a中凹槽的間距等于中間主體部分殼體的厚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其特征在于:“口”字形結構b中凹槽的間距等于中間主體部分殼體的厚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表面上對稱設置有兩支座,所述兩支座與底板呈“ Π ”字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主體部分中兩兩側面交匯處均設置有“L”形加強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主體部分中兩兩側面交匯處從上到下至少分布有一個“L”形加強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上設置有上下貫通的溢流孔。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石膏砌塊澆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孔中穿過有與溢流孔直徑一致的塞子。
【文檔編號】B28B7/26GK203510421SQ201320299987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28日
【發明者】汪紹春, 姜杭軍 申請人:池州市新科建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