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包括豎直的H型鋼柱和其端部垂直連接在H型鋼柱的側翼緣上的H型鋼梁;H型鋼梁的腹板與H型鋼柱的側翼緣連接端經一與H型鋼梁相貼合的加強連接板,以及通過該加強連接板的緊固件實現連接緊固,加強連接板與H型鋼柱的側翼緣相焊接;H型鋼梁的下翼緣通過緊固件與耗能元件緊固,該耗能元件在H型鋼梁的下翼緣下方設置,其兩側邊與下方橫向設置的第一T型連接件的橫向板相焊接,該第一T型連接件的縱向板上下端通過緊固件與H型鋼柱的側翼緣緊固。本實用新型為用于建筑鋼結構領域的梁柱節點,有較好的耗能能力,在大地震中能夠避免梁和柱發生較大的破壞,并且破壞后易于修復。
【專利說明】一種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鋼結構,具體涉及一種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 柱節點。
【背景技術】
[0002]鋼結構具有強度高、自重輕、抗震性能好、施工快速、地基費用省、占用面積小、工 業化程度高以及外形美觀等一系列優點,與混凝土結構相比它是環保型和可再利用的,也 是易于產業化的結構。梁與柱之間的連接節點是保證梁與柱協同工作、形成結構整體的關 鍵部件。多高層鋼結構框架中,典型的梁-柱連接是梁翼緣與柱對接焊、腹板與柱子利用高 強螺栓連接。過去一直認為該梁-柱栓焊混合節點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然而,在1994年 的北嶺地震和1995年的阪神地震中,采用該節點構造的數百棟鋼結構建筑雖未倒塌,卻在 節點部位出現了嚴重的脆性破壞。研究者們在探尋其破壞原因的同時,對傳統梁柱節點進 行改進,提出了延性和耗能能力強的節點形式。改進的主要措施有:對連接部位進行加強, 對梁截面進行削弱,改進扇形切角構造,省掉焊接操作孔把梁腹板與柱焊接等。盡管上訴改 進的梁柱節點在實驗室表現出優越的抗震性能,但由于其抗震設計思想是基于框架中形成 塑性鉸提供結構所需延性,應用這些節點的實際工程若受到破壞,修復相對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梁柱節點在大地震中延性不足、易發生脆性破壞且難以 修復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包括豎直的H型鋼柱和其端部垂直 連接在H型鋼柱的側翼緣上的H型鋼梁;所述H型鋼梁的腹板與H型鋼柱的側翼緣連接端 經一通過與H型鋼梁的腹板相貼合的加強連接板相連接,加強連接板一端通過以及通過該 加強連接板的緊固件與H型鋼梁的腹板緊固,所述加強連接板另一端與H型鋼柱的側翼緣 相焊接;所述H型鋼梁的下翼緣通過緊固件與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緊固,該帶開條形孔耗 能元件在H型鋼梁的下翼緣下方設置,其兩側邊與下方橫向設置的第一 T型連接件的橫向 板相焊接,該第一 T型連接件的縱向板上下端通過緊固件與H型鋼柱的側翼緣緊固。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上開設有兩排縱向排列 且對稱的條形孔。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兩排條形孔位于連接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緊固 件兩側。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第一 T型連接件的橫向板中間設置有方形 孔。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第一 T型連接件的方形孔周邊與帶開條形孔 耗能元件相連接的緊固件之間的間距大于5_。[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H型鋼梁的上翼緣連接端兩側分別經第二 T 型連接板及通過緊固件與H型鋼柱實現緊固,所述第二 T型連接板橫向放置,其縱向板上下 端通過緊固件與H型鋼柱的側翼緣緊固,其橫向板貼合于H型鋼梁的上翼緣頂面,并通過緊 固件緊固。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H型鋼柱在位于H型鋼梁的上翼緣同一水平 位置處設置與H型鋼柱的腹板及兩側翼緣相連接的第一加勁肋。
[00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H型鋼柱在位于H型鋼梁的下翼緣同一水平 位置處設置與H型鋼柱的腹板及兩側翼緣相連接的第二加勁肋。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的緊固件為高強度螺栓、螺柱或鉚釘。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0015]通過在H型鋼梁下翼緣與第一 T型連接件橫向板之間設置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 從而,較好的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梁柱節點延性不足、易發生脆性破壞的問題,并且,和傳統 的栓焊混合連接方式梁柱節點相比,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梁柱節點破壞后易修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實施例的等軸側圖1。
[0017]圖2為實施例的等軸側圖2。
[0018]圖3為實施例的前視圖。
[0019]圖4為實施例的右視圖。
[0020]圖5為實施例的左視圖。
[0021 ]圖6為實施例的仰視圖。
[0022]圖7為實施例的俯視圖。
[0023]圖8為實施例的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參見圖1至圖7,本實用新型一種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包括豎 直的H型鋼柱I和其端部垂直連接在H型鋼柱I的側翼緣4上的H型鋼梁2 ;H型鋼梁2的 腹板7與H型鋼柱I的側翼緣4連接端經一與H型鋼梁2的腹板7相貼合的加強連接板15 連接,加強連接板15 —端通過高強度螺栓16與H型鋼梁2的腹板7緊固,加強連接板15 另一端與H型鋼柱I的側翼緣4相焊接;所述H型鋼梁2的下翼緣6通過高強度螺栓16與 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14緊固,該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14在H型鋼梁2的下翼緣6下方設 置,其兩側邊與下方橫向設置的第一 T型連接件11的橫向板13通過角焊縫19相連接,該 第一 T型連接件11的縱向板12上下端通過高強度螺栓16與H型鋼柱I的側翼緣4緊固。
[0025]參見圖8,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14的條形孔縱向排列并對稱設置在該帶開條形孔 耗能元件14的兩側。
[0026]參見圖6,第一 T型連接件11的橫向板13中間設置有方形孔,該方形孔便于H型 鋼梁2的下翼緣6與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通過高強度螺栓16裝拆。
[0027]參見圖6,第一 T型連接件11的方形孔周邊與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14相連接的通 過高強度螺栓16之間的間距為5mm。[0028]參見圖1至圖5,H型鋼梁2的上翼緣5連接端兩側分別經第二 T型連接板8及通 過高強度螺栓16與H型鋼柱I實現緊固,所述第二 T型連接板8橫向放置,其縱向板9上 下端通過高強度螺栓16與H型鋼柱I的側翼緣4緊固,其橫向板10貼合于H型鋼梁的上 翼緣5頂面,并通過高強度螺栓16緊固。
[0029]參見圖1和圖2,H型鋼柱I在位于H型鋼梁2的上翼緣5同一水平位置處設置與 H型鋼柱I的腹板3及兩側翼緣4相連接的第一加勁肋17。
[0030]參見圖1和圖2,H型鋼柱I在位于H型鋼梁2的下翼緣6同一水平位置處設置與 H型鋼柱I的腹板3及兩側翼緣4相連接的第二加勁肋18。
[0031]盡管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進行了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 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案,上述的具體實施方案僅僅是示意性的、指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 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說明書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保護的 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很多種的形式,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之列。
【權利要求】
1.一種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其特征在于:包括豎直的H型鋼柱(I) 和其端部垂直連接在H型鋼柱(I)的側翼緣(4)上的H型鋼梁(2);所述H型鋼梁(2)的腹 板(7)與H型鋼柱(I)的側翼緣(4)連接端經一通過與H型鋼梁(2)的腹板(7)相貼合的 加強連接板(15)相連接,加強連接板(15)—端通過以及通過該加強連接板(15)的緊固件 與H型鋼梁(2)的腹板(7)緊固,所述加強連接板(15)另一端與H型鋼柱(I)的側翼緣(4) 相焊接;所述H型鋼梁(2)的下翼緣(6)通過緊固件與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14)緊固,該帶 開條形孔耗能元件(14)在H型鋼梁(2)的下翼緣(6)下方設置,其兩側邊與下方橫向設置 的第一 T型連接件(11)的橫向板(13)相焊接,該第一 T型連接件(11)的縱向板(12)上下 端通過緊固件與H型鋼柱(I)的側翼緣(4)緊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 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14)上開設有兩排縱向排列且對稱的條形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其特征在于:兩排 條形孔位于連接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14)的緊固件兩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 T型連接件(11)的橫向板(13)中間設置有方形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 T型連接件(11)的方形孔周邊與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14)相連接的緊固件之間的間 距大于5mmo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H 型鋼梁(2)的上翼緣(5)連接端兩側分別經第二 T型連接板(8)及通過緊固件與H型鋼柱(I)實現緊固,所述第二 T型連接板(8)橫向放置,其縱向板(9)上下端通過緊固件與H型 鋼柱(I)的側翼緣(4)緊固,其橫向板(10)貼合于H型鋼梁的上翼緣(5)頂面,并通過緊固 件緊固。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H 型鋼柱(I)在位于H型鋼梁(2)的上翼緣(5)同一水平位置處設置與H型鋼柱(I)的腹板 (3)及兩側翼緣(4)相連接的第一加勁肋(17)。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H 型鋼柱(I)在位于H型鋼梁(2)的下翼緣(6)同一水平位置處設置與H型鋼柱(I)的腹板(3)及兩側翼緣(4)相連接的第二加勁肋(18)。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帶開條形孔耗能元件的易修復梁柱節點,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緊固件為高強度螺栓、螺柱或鉚釘。
【文檔編號】E04B1/58GK203412112SQ201320460169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0日
【發明者】楊應華, 徐增武 申請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