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黑體吸熱效果的太陽能光幕墻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黑體吸熱效果的太陽能光幕墻,它包括殼體、玻璃罩板、管路部分、吸熱部分和保溫部分;所述殼體的端面上設有玻璃罩板,其內部設有吸熱部分、管路部分和保溫部分;所述保溫部分設在殼體內壁,所述保溫部分為纖維隔熱層;所述吸熱部分為吸熱豎板,所述各吸熱豎板間隔配置,且各吸熱豎板上設有通孔,管路部分的換熱管即穿過所述通孔;吸熱豎板的高度H與相鄰間距δ之比為4~10。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快捷,可安裝在房屋外墻或陽臺上使用。
【專利說明】一種具有黑體吸熱效果的太陽能光幕墻【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后的太陽能集熱裝置,特別是一種可以有效地增加太陽光吸收率的太陽能光幕墻,屬于太陽能【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新能源的大力發展,太陽能作為新能源中的一種,是人們在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其中,太陽能集熱裝置則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設備。目前,太陽能集熱裝置通常是由以下幾部分構成:殼體、殼體內壁面上設置的保溫層、換熱管和吸熱板等。其原理是當太陽光光源通過透明蓋板(為玻璃罩板)照射到吸熱板上,吸熱板吸熱升溫后通過換熱管將熱能傳導給管中的工作介質(一般為水),完成熱能交換。吸熱板通常平置,俗稱平板型,平置的吸熱板受熱升溫后,部分熱能會由板面向外輻射,輻射熱經透明蓋板傳散到周圍空氣,形成自然對流式的熱散失。為了抑制自然對流,通常采用在平置吸熱板上設置透明塑料蜂窩體阻止自然對流,但蜂窩孔不易做到很小、偏大時仍會存有一定自然對流,故難以達到理想的抑制效果。所以業內人士迫切的需求一種能夠有效提高太陽光吸收率,且可以有效抑制熱損的 太陽能集熱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便捷,且能夠有效地增加太陽光吸收率和降低熱損的具有黑體吸熱效果的太陽能光幕墻。
[0004]本實用新型所述問題是由以下技術方案解決的:
[0005]一種具有黑體吸熱效果的太陽能光幕墻,它包括殼體、玻璃罩板、管路部分、吸熱部分和保溫部分;所述殼體端面上設有玻璃罩板,其內部設有吸熱部分、管路部分和保溫部分;所述保溫部分設在殼體內壁,所述保溫部分為纖維隔熱層;所述吸熱部分為吸熱豎板,所述各吸熱豎板間隔配置,且各吸熱豎板上設有通孔,管路部分的換熱管即穿過所述通孔;吸熱豎板的高度H與相鄰間距δ之比為4~10。
[0006]上述具有黑體吸熱效果的太陽能光幕墻,在吸熱豎板的端部和纖維隔熱層之間增設鋁箔,所述鋁箔固定在纖維隔熱層上。
[0007]上述具有黑體吸熱效果的太陽能光幕墻,光線反射腔體的光線入口處的端面面積設置為光線反射腔體內表面積的1/10~1/15,所述光線反射腔體是指相鄰吸熱豎板與兩端殼體內壁形成的腔體。
[0008]上述具有黑體吸熱效果的太陽能光幕墻,所述管路部分包括換熱管、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各換熱管從吸熱豎板的通孔穿過后分別與進水管和出水管連通;所述進水管與出水管的一端均設在殼體外部。
[0009]本實用新型通過多個吸熱豎板之間的間隔構成一個具有類似于黑體功能的空間,使太陽光進入后,經過多次反射,悉數被吸熱豎板吸收,無法逃逸出去,從而有效地增加了吸熱豎板的吸熱量,顯著提高了它的集熱性能,據測定,本實用新型的輻射熱損失為普通平板集熱器熱損失的十分之一以上。本實用新型將吸熱豎板的高度H與間距δ之比控制在4?I O范圍內,最大限度的減少了熱能的散失。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增設了鋁箔,可對吸熱豎板間隙內的反射光全部反射出去,抑制了通過纖維隔熱層流失熱能。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快捷,可嵌入房屋外墻或直接鋪附在外墻表面上,它無需像普通集熱器一樣,要求太陽光與吸熱裝置必須盡可能垂直來獲得最大吸收率,這樣也就大大降低了對太陽能裝置苛刻的安裝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后的剖視圖;
[0011]圖2為去除玻璃罩板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0012]圖3為太陽光進入吸熱豎板后的反射示意圖。
[0013]圖中各標號清單為:1.殼體、2.保溫部分、3.換熱管、4.吸熱豎板、5.鋁箔、6.進水管、7.出水管、8.玻璃罩板、9.墻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參看圖1和2,本實用新型殼體I為扁方體,保溫層2貼附在殼底及殼側壁的內壁面上。所述換熱管3為多根,各換熱管3的兩端分別與進水管6、出水管7相連通。進、出水管的一端分別延伸到殼體I外,以方便與供給水之間連接。殼體內部中的吸熱部分采用吸熱豎4板,各吸熱豎板4間隔配置的,各板面上均設有與多根換熱管3匹配的通孔,通過通孔將吸熱豎板4間隔套在多根換熱管3上,套裝后通過脹管擴充各換熱管3,使其外徑擴大,便將各豎板4固定在換熱管3的管體上。
[0015]另外,經試驗證明太陽光的吸收率與吸熱豎板之間的夾角Θ有很大的關系,隨著夾角Θ的變小,太陽光的吸收率會大大降低。所以本實用新型通過多個吸熱豎板4,各吸熱豎板4之間間隔設置,它們之間的間距為δ。根據測試,δ與當量直徑的換算關系為當量直徑(1 = 2δ,所以只要使豎板4的高度H與間隔配置的間距δ之比4?10便能獲取最佳的抑制熱損的效果。而且,為了降低吸熱豎板光線入口處的熱損失,將入口處的端面面積設置為光線反射腔體內表面積的1/10?1/15,所述光線反射腔體是指相鄰吸熱豎板與兩端殼體內壁形成的腔體。
[0016]本實用新型在保溫部分與吸熱豎板之間還增設了鋁箔,可對吸熱豎板間隙內的反射光全部反射出去,抑制了通過纖維隔熱層流失熱能。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黑體吸熱效果的太陽能光幕墻,它包括殼體(I)、玻璃罩板(2)、管路部分、吸熱部分和保溫部分;所述殼體(I)的端面上設有玻璃罩板(2),其內部設有吸熱部分、管路部分和保溫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部分設在殼體(I)內壁,所述保溫部分為纖維隔熱層;所述吸熱部分為吸熱豎板(4),所述各吸熱豎板(4)間隔配置,且各吸熱豎板(4)上設有通孔,管路部分的換熱管即穿過所述通孔;吸熱豎板的高度H與相鄰間距δ之比為4?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具有黑體吸熱效果的太陽能光幕墻,其特征在于:在吸熱豎板的端部和纖維隔熱層之間增設鋁箔(5),所述鋁箔(5)固定在纖維隔熱層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黑體吸熱效果的太陽能光幕墻,其特征在于:光線反射腔體的光線入口處的端面面積設置為光線反射腔體內表面積的1/10?1/15,所述光線反射腔體是指相鄰吸熱豎板與兩端殼體內壁形成的腔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具有黑體吸熱效果的太陽能光幕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部分包括換熱管(3)、進水管(6)和出水管(7);所述各換熱管(3)從吸熱豎板(4)的通孔穿過后分別與進水管(6)和出水管(7)連通;所述進水管(6)與出水管的一端均設在殼體(I)外部。
【文檔編號】E04B2/88GK203464518SQ201320460245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0日
【發明者】黃永定, 王恒月 申請人:王恒月, 黃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