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應用于室內、外空間的隔間,可作為室內、外隔間墻,包含有一上固定件、一下固定件、數模板,其中上固定件、下固定件分別設于室內或室外空間的上側、地面,模板包含兩面板,使面板間形成一容室以減輕重量,模板界定有四側邊,該側邊具有一組接部,使組接部與上固定件、下固定件形成凹凸配合狀的結合,且模板間的組接部也形成凹凸配合狀的結合。俾使模板可便捷、快速地組拆且便于搬運,進而便于室內、外隔間墻的安裝、施工、重復使用及調整。
【專利說明】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建筑隔間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代建筑為增進室內空間利用性,通常會于室內空間再借由隔間墻區隔形成更多隔間,而隔間墻應該具有易安裝、施工、調整及便于搬運與重復使用等特點,當然,隔間墻也應該可以應用在室外空間的隔間;但是習用的隔間墻構造卻具有不便于安裝、施工、調整,且不能重復使用及搬運等缺點。
[0003]故而,如何將上述隔間墻構造缺失加以摒除,即為本案實用新型人所欲解決的技術困難點的所在。
[0004]爰是,本設計人今基于產品不斷改良創新的理念,乃本著多年從事該項產品設計開發的實務經驗,以及積極潛心研發思考,經由無數次的實際設計實驗,致有本實用新型的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便捷、快速地組拆且便于搬運,進而便于室內、外隔間墻的安裝、施工、重復使用及調整的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
[0006]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0007]一種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應用于室內、外空間其中之一者的隔間,該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包含有:
[0008]一上固定件,設于室內、外空間其中之一者的上側;
[0009]一下固定件,設于地面且對應于該上固定件,并保持一距離;
[0010]數模板,包含有設于模板兩側的兩面板,使面板間形成一容室,該模板界定有四側邊,側邊具有一組接部,使組接部與上固定件、下固定件形成凹凸配合狀的結合,且模板間的組接部也形成凹凸配合狀的結合。
[0011]所述的模板的面板由水泥、網筋結合構成。
[0012]所述的上固定件的底側設有一導槽,位于模板上側的組接部形狀為對應配合于導槽的凸體,且使模板上側的組接部導合于導槽;下固定件為凸條,位于模板下側的組接部形狀為對應配合于下固定件的凹槽,且使模板下側的組接部導合于下固定件。
[0013]更包含有一側固定件,側固定件一側設有一導槽,位于模板一側相對應于側固定件的組接部形狀為對應配合于導槽的凸體,且使模板一側相對應于側固定件的組接部導合于導槽。
[0014]所述的上固定件一側設有數孔,以數結合件穿設組接部并固定于上固定件的孔。
[0015]所述的模板間設置一立柱狀的轉接件。
[0016]所述的轉接件的水平剖面狀似L形且于兩側設兩插槽,使模板的組接部插設于插槽,使模板、轉接件相組接形成L形隔間墻,而上固定件、下固定件配合L形隔間墻的形狀形成預定形狀。
[0017]所述的轉接件的水平剖面狀似T形三通接頭,且于轉接件三側設三插槽,使模板的組接部插設于插槽,使模板、轉接件相組接形成T形隔間墻,而上固定件、下固定件配合該T形隔間墻的形狀形成預定形狀。
[0018]所述的轉接件的水平剖面狀似十字形四通接頭,且于轉接件的四側設四插槽,使模板的組接部插設于插槽,使模板、轉接件相組接形成十字形隔間墻,而上固定件、下固定件配合十字形隔間墻的形狀形成預定形狀。
[0019]所述的上固定件導槽設一調溫裝置,調溫裝置向下延伸一導入管、一導出管,以借導入管將溫水、冷水導入模板的容室,并于滿水位時由導出管流出。
[0020]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應用于室內、外空間的隔間,可作為室內、外隔間墻,模板可便捷、快速地組拆且便于搬運,進而便于室內、外隔間墻的安裝、施工、重復使用及調整
rF.0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模板的剖面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實施例圖;
[0024]圖4為本實用新型形成具有轉角的隔間`墻構造實施例圖(一);
[0025]圖5為本實用新型形成具有轉角的隔間墻構造實施例圖(二);
[0026]圖6為本實用新型形成T形隔間墻的構造實施例圖;
[0027]圖7為本實用新型形成十字形隔間墻的構造實施例圖;
[0028]圖8為本實用新型轉接件的固定構造實施例圖;
[0029]圖9為本實用新型具調節室內溫度功效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30]圖10為本實用新型具調節室內溫度功效實施例的剖面圖。
[0031]【符號說明】
[0032]10 固定件11 導槽
[0033]12 孔20 下固定件
[0034]30 側固定件301導槽
[0035]31 側固定件311 孔
[0036]40、50、60 模板
[0037]41、51、61 面板
[0038]42、52、62 組接部
[0039]421 孔43 結合件
[0040]44 缺口511 網筋
[0041]70 轉接件71 插槽
[0042]72 固定座721插孔
[0043]722限位部80 調溫裝置
[0044]81 導入管82 導出管
[0045]S 容室。【具體實施方式】
[0046]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0047]請參閱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含有一上固定件10、一下固定件20、數個側固定件30、31、數模板40、50、60,使模板40、50、60可便捷、快速地組拆且便于搬運,可作為室內、外隔間墻,進而便于室內、外隔間墻的安裝、施工、重復使用及調整。
[0048]請參閱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上固定件10設于室內或室外空間的上側如室內天花板,且底側設有一導槽11,上固定件10 —側設有數孔12以固定模板40。
[0049]該下固定件20設于室內或室外空間的下側如地面且對應于該上固定件10,并保持一距離,于實施例中下固定件20為凸條。
[0050]該側固定件30、31以立設狀設于室內或室外空間的左、右側,且側固定件30 —側設有一導槽301,而側固定件31設有數孔311。
[0051]該模板40、50、60包含有設于前后兩側的面板41、51、61,使面板41、51、61間形成
一容室S,以減輕重量。
[0052]該模板40、50、60界定有四側邊,該側邊具有組接部42、52、62,于實施例中位于模板40、50、60上側的組接部42、52、62其形狀為對應配合于導槽11的凸體,且使模板50、60上側的組接部52、62導合于導槽11,而位于模板40、50、60下側的組接部42、52、62其形狀為對應配合于下固定件20的凹槽,且使模板40、50、60下側的組接部42、52、62導合于下固定件20,而位于模板60 —側相對應于側固定件30的組接部62其形狀為對應配合于導槽301的凸體,且使模板60 —側相對應于側固定件30的組接部62導合于導槽301,據此,模板40、50、60借由組接部42、52、62與上固定件10、下固定件20、側固定件30形成凹凸配合狀的結合;
[0053]于實施例中,以數結合件43穿設組接部42的孔421并固定于上固定件10的孔12,而結合件43也穿設側固定件31的孔311及模板40左側組接部42,以組接固定件31及模板40,進而將模板40上側、左側固定,據此,模板40、50、60組接完成后所構成的室內、外隔間墻可形成固定。
[0054]而位于各模板40、50、60間相對應鄰接的組接部42、52、62其形狀為對應配合的凸體、凹槽,據此,模板40、50、60間也可借由組接部42、52、62形成凹凸配合狀的結合。
[0055]據此,本實用新型模板40、50、60可組接成一體,可作為室內、外隔間墻的基本組合結構,且借由本實用新型模板40、50、60可組拆的結構,其可便捷、快速地組拆且便于搬運,進而便于室內、外隔間墻的安裝、施工。
[0056]請參閱圖2所示,于一實施例中,模板50的面板51由水泥、網筋511結合構成,以增進結構強度,本實施例僅以模板50作說明,模板40、60亦同。
[0057]另外,面板51也可采輕質、防火、隔音、防水、防霉等材料,以衍生附加的功效,模板40、60亦同。
[0058]另外,基于隔音、防火、調溫等需求,也可于容室S中放入保麗龍、石粉及水袋等材料(圖中未示),以達隔音、防火、調節溫度等效果,亦可增進結構強度及減輕重量,模板40、60亦同。[0059]請參閱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構成的室內、外隔間墻可視需要于模板40設一缺口 44,以裝設門體,且可將具有缺口 44的模板40任意地調整到所需要的位置,及達到重復使用的目標。
[0060]據此,本實用新型可便于室內、外隔間墻的調整。
[0061]請參閱圖4、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可于數模板50間借由設置一立柱狀的轉接件70,以達到增加隔間數量;本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形成90度轉角以具有兩個隔間墻面的構造實施例,主要于兩模板50間固設一立柱狀轉接件70,轉接件70的水平剖面狀似L形且于兩側設兩插槽71,使兩模板50其凸體狀的組接部52插設于插槽71,以使模板50、轉接件70相組接形成L形隔間墻,而上固定件10、下固定件20配合該L形隔間墻的形狀形成預定形狀,據此,本實用新型可形成具有轉角的室內、外隔間墻。
[0062]請參閱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具有三個隔間墻面的構造實施例,主要于三模板50間固設一立柱狀轉接件70,轉接件70的水平剖面狀似T形三通接頭,且于轉接件70三側設三插槽71,使模板50其凸體狀的組接部52插設于插槽71,以使模板50、轉接件70相組接形成T形隔間墻,而上固定件10、下固定件20配合該T形隔間墻的形狀形成預定形狀,據此,本實用新型可形成具有3個隔間墻面轉角的室內、外隔間墻,以增加隔間數。
[0063]請參閱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具有四個隔間墻面的構造實施例,主要于四模板50間固設一立柱狀轉接件70,轉接件70的水平剖面狀似十字形四通接頭,且于轉接件70的四側設四插槽71,使模板50其凸體狀的組接部52插設于插槽71,以使模板50、轉接件70相組接形成十字形隔間墻,而上固定件10、下固定件20配合該十字形隔間墻的形狀形成預定形狀,據此,本實用新型可形成具有4個隔間墻面轉角的室內、外隔間墻,以增加隔間數。
[0064]請參閱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轉接件70上側固定于上固定件10,而地面設一固定座72,固定座72設一插孔721,插孔721中設有突緣狀限位部722,使轉接件70下側插設入插孔721,并抵靠限位部722受其限位,據此,借轉接件70增強隔間墻強度,同時轉接件70便于組拆。
[0065]請參閱圖9、圖10所示,可于本實用新型的上固定件10導槽11設一調溫裝置80,調溫裝置80向下延伸一導入管81、一導出管82并穿設模板60,以借導入管81將溫水、冷水導入模板60的容室S,并于滿水位時由導出管82流出或抽出,據此,以具有調節室內溫度的功效。
[0066]另外,容室S也可直接裝設致冷對象如水袋、冷水管線等或保暖裝置,據此,以具有調節室內溫度的功效。
[0067]以上為本實用新型所舉的實施例,僅為便于說明而設,當不能以此限制本案的意義,即大凡依所列申請專利范圍所為的各種變換設計,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應用于室內、外空間其中之一者的隔間,其特征在于,該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包含有: 一上固定件,設于室內、外空間其中之一者的上側; 一下固定件,設于地面且對應于該上固定件,并保持一距離; 數模板,包含有設于模板兩側的兩面板,使面板間形成一容室,該模板界定有四側邊,側邊具有一組接部,使組接部與上固定件、下固定件形成凹凸配合狀的結合,且模板間的組接部也形成凹凸配合狀的結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其特征在于:模板的面板由水泥、網筋結合構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其特征在于:上固定件的底側設有一導槽,位于模板上側的組接部形狀為對應配合于導槽的凸體,且使模板上側的組接部導合于導槽;下固定件為凸條,位于模板下側的組接部形狀為對應配合于下固定件的凹槽,且使模板下側的組接部導合于下固定件。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側固定件,側固定件一側設有一導槽,位于模板一側相對應于側固定件的組接部形狀為對應配合于導槽的凸體,且使模板一側相對應于側固定件的組接部導合于導槽。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其特征在于:上固定件一側設有數孔,以數結合件穿設組接部并固定于上固定件的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其特征在于:模板間設置一立柱狀的轉接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其特征在于:轉接件的水平剖面狀似L形且于兩側設兩插槽,使模板的組接部插設于插槽,使模板、轉接件相組接形成L形隔間墻,而上固定件、下固定件配合L形隔間墻的形狀形成預定形狀。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其特征在于:轉接件的水平剖面狀似T形三通接頭,且于轉接件三側設三插槽,使模板的組接部插設于插槽,使模板、轉接件相組接形成T形隔間墻,而上固定件、下固定件配合該T形隔間墻的形狀形成預定形狀。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其特征在于:轉接件的水平剖面狀似十字形四通接頭,且于轉接件的四側設四插槽,使模板的組接部插設于插槽,使模板、轉接件相組接形成十字形隔間墻,而上固定件、下固定件配合十字形隔間墻的形狀形成預定形狀。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拆建筑隔間結構,其特征在于:上固定件導槽設一調溫裝置,調溫裝置向下延伸一導入管、一導出管,以借導入管將溫水、冷水導入模板的容室,并于滿水位時由導出管流出。
【文檔編號】E04B2/74GK203603313SQ201320698364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7日
【發明者】劉鴻鳴 申請人:劉鴻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