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量遷移人群提供緊急住房的過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為大量遷移人群提供緊急住房的過程。一種在某地理位置為大量遷移人群提供緊急住房的過程,所述過程包括步驟:估計遷移人群的數量;確定容納遷移人群的合適的設施組合;以及將所述設施轉移到所述地理位置,其中所述合適的組合根據遷移人群的數量而變化。還公開一種遷移人群緊急住房的住所,其包括基礎結構、聯接于所述基礎結構的多個壁以及聯接于所述壁的屋頂結構。
【專利說明】為大量遷移人群提供緊急住房的過程
[0001]本發明專利申請是國際申請日為2009年I月15日、國際申請號為PCT/AU2009/000044、進入中國國家階段的申請號為200980102554.X、名稱為“為大量遷移人群提供緊急住房的過程”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在某一地理位置為大量遷移人群提供緊急住房的過程、緊急住房遷移人群的住所、住所的基礎支承結構、住所的屋頂結構以及住所的基礎支承結構的囊袋(bladder)。
【背景技術】
[0003]因為例如洪水的自然災難和諸如戰爭的內部災難,迫使每年上百萬人遷移。這些類型的災難具有在非常短的時期內使大量人群遷移的趨勢。人們可能幾個月、幾年甚至在某些情形下幾代都在遷移。例如,發達國家中人們因自然災難遷移的時間長度一般在4?12個月之間,然而在第三世界國家,遷移時間一般在3?5年之間變動。
[0004]之前,例如紅十字會?的援助組織已為因災難遷移的人提供臨時住所。然而,已有的方案一般提供短期固定而不能解決長期問題。臨時住所具有大量關聯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涉及災難發生的地形、位置和氣候。臨時住所原先一直是通過向遷移人群提供例如帆布帳篷而建立的。盡管這類帳篷可提供對一些因素的保護,然而它們無法為社區的弱勢群體提供必要的安全性。例如,婦女受到強奸或老人受到盜竊的發生率很高??紤]到這些情況,通常希望為因自然災難遷移的人群提供臨時但安全的住房。
[0005]面向遷移人群的其它課題是社區結構崩潰并且很少有人關注其重建。人們百分之百地依賴政府援助和其它人群的友好和食物配給。存在著對基本庇護、清潔水和基本食物配給的第一線支持的持續性依賴。臨時住房方案,包括帳篷和暫用住所需要持續維護和更換。由于人群的高密度,疾病和臟亂狀況的發生率很高。人們沒機會將其作為自我解決方案部分。一般無法充分照顧到弱勢群體。
[0006]一般希望克服或改善上面提到的一個或多個困難,或至少提供一種有用的選擇方案。
【發明內容】
[0007]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在某一地理位置為大量遷移人群提供緊急住房的過程,所述過程包括步驟:
[0008](a)估計遷移人群的數量
[0009](b)確定容納遷移人群的合適的設施組合;以及
[0010](c)將所述設施轉移到所述地理位置,
[0011]其中所述合適的組合根據遷移人群的數量而變化。
[0012]較佳地,該過程包括在所述位置豎立所述設施的步驟。
[0013]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遷移人群的緊急住房的住所,包括:
[0014](a)基礎設施
[0015](b)聯接于底部結構的多個壁;以及
[0016](c)聯接于壁的屋頂結構
[0017]較佳地,基礎支承結構包括:
[0018]( i )通過緊固件聯接的多個基礎支承板;
[0019]( ? )在地板或地面上支承基礎支承部件的多個基礎支承千斤頂;
[0020]( iii )在基礎支承板四周界定一隆起周邊的多個邊緣支承;
[0021]( iv )聯接于基礎支承板并從基礎支承板的平面向上伸出的多個地板支承;
[0022]以及
[0023]( V )聯接于邊緣支承和支承的多個地板。
[0024]較佳地,該屋頂結構包括一個或多個屋頂板和屋脊部件,其中屋頂板可轉動地聯接于屋脊部件并可滑動地聯接于壁以使屋頂板根據屋頂結構的斜度變化相對于屋脊部件轉動并相對于壁平移。
[0025]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包括上述居住用組件的成套住所。
[0026]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這里提供一種居住用基礎支承結構,包括:
[0027](a)通過緊固件聯接在一起的多個基礎支承板;
[0028](b)將基礎支承部件支承在地板或地面上的多個基礎支承千斤頂;
[0029](C)在基礎支承板周圍界定一隆起周邊的多個邊緣支承;
[0030](d)聯接于基礎支承板并從基礎支承板的平面向上伸出的多個地板支承;
[0031]以及
[0032](e)聯接于邊緣支承和支承的多個地板。
[0033]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這里提供一種具有從基礎設施向上伸出的多個壁的居住用屋頂結構,包括:
[0034](a) 一個或多個屋頂板;以及
[0035](b)屋脊部件,
[0036]其中屋頂板可轉動地聯接于屋脊部件并可滑動地聯接于壁,以使屋頂板根據屋頂結構的斜度變化相對于屋脊部件轉動并相對于壁平移。
[0037]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這里提供一種居住用基礎支承結構的囊袋,包括貫設于其中的多個孔,這些孔的形狀設計成接納延伸過囊袋的每個地板支承。
[0038]較為有利地,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在處理其面對的危機時向遷移的人群提供尊嚴保護。
[0039]較為有利地,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適用于幾乎任何位置、地形和氣候。
[0040]較為有利地,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最小化了時間周期、成本、精力并滿足長期和基本的人類生存需要。
[0041]較為有利地,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最小化了從基本人類生存至真實重建努力的時間周期、成本、精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2]下文參照附圖僅通過非限定性示例描述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在附圖中:
[0043]圖1是示出在某一地理位置為大量遷移人群提供緊急住房的過程的流程圖;
[0044]圖2是一個住房群陣列的示意圖;
[0045]圖3是另一住房群陣列的示意圖;
[0046]圖4是住所的示意圖;
[0047]圖5是基礎支承板的底視圖的不意圖;
[0048]圖6是聯接于底板的基礎千斤頂的主視圖的不意圖;
[0049]圖7是底板的平面圖的示意圖;
[0050]圖8是支架系統的主視圖的示意圖;
[0051]圖9是圖5所不基礎支承板的另一俯視圖的不意圖;
[0052]圖10是蝴蝶結連接器的平面圖的示意圖;
[0053]圖11是邊緣支承的側視圖的示意圖;
[0054]圖12是圖11所示邊緣支承的俯視圖的示意圖;
[0055]圖13是直立支承的主視圖的示意圖;
[0056]圖14是圖13所示直立支承的俯視圖的示意圖;
[0057]圖15是基礎支承結構的立體圖的示意圖;
[0058]圖16是地板的俯視圖的示意圖;
[0059]圖17是圖15所示包括地板的基礎支承結構的俯視圖的示意圖;
[0060]圖18是壁平面的側視圖的示意圖;
[0061]圖19是圖18所示聯接于圖17所示基礎支承結構的壁板的橫截面圖的示意圖;
[0062]圖20是圖18所示聯接于天花板的壁板的橫截面圖的示意圖;
[0063]圖21是通過圖中所示剖切線X-X得到的屋頂結構的橫截面圖的示意圖;
[0064]圖22是圖21所示配置成另一種使用條件的屋頂結構的橫截面圖的示意圖;
[0065]圖23是天花板的俯視圖的示意圖;
[0066]圖24是圖23所示天花板的側視圖的示意圖;
[0067]圖25是天花板的緊固件的側視圖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8]圖1示出在某一地理位置為大量遷移人群提供緊急住房的過程10。過程10在下文中以向因自然災害遷移的人群提供緊急住房的非限定例方式描述。然而,過程10也等同地適用于偏遠位置地點的住房、工人宿舍、國家公園的難民營、林火救火員的帳篷等。
[0069]過程10包括步驟:估計12遷移的人數;確定14容納遷移人群的設施的合適組合;并將設施運送16至該地理位置。合適組合根據遷移人群的數量而變化。過程10還包括在所述位置豎立18設施的步驟。
[0070]運送步驟16包括運用包含上面提到設施的合適組合的多個海運集裝箱的步驟。設施的合適組合較佳地包括多個住所,每個住所例如適于容納大量人群,并提供社區大堂。
[0071]圖2所示的住所20 (在下文中稱其為住房群20)包括多個住房單元(在圖2中以標號“H”表示),這些住房單元與廚房單元(在圖2中以標號“k”表示)和娛樂室(在圖2中以標號“A”表示)相連。這些單元的尺寸較佳如下:
[0072]a.住房單兀 3600mmX 2700mm
[0073]b.廚房單兀 3600mmX 5400mm
[0074]c.盟洗單兀 3600mm X 5400mm
[0075]例如,每個住房單元較佳地住宿多達七個人并且每個住房群可較佳地住宿多達84個人。
[0076]住房群20設置成圖2所不的格子21,由此相鄰的住房群20a、20b、20c具有相對的廚房單元以及相對的盥洗單元。住房群隔開足夠距離以利于方便地將食物、水、燃料、燃氣等傳送給相鄰的廚房單元,并將化妝品等傳送給相鄰的盥洗單元。住房群20的格子21允許高效的建立、維護、進入、保安和拆卸,該格子21可大大減小現行服務的工作量。
[0077]廚房單元較佳包括:
[0078]a.安全食品儲藏柜;
[0079]b.發電機和發電機燃料;
[0080]c.燃氣供應;以及
[0081]d.烹飪器具、爐子、冰箱、其它冷藏設備。
[0082]盥洗單元一般包括:
[0083]a.廁所
[0084]b.淋浴和清洗設施
[0085]c.相關源;以及
[0086]d.固體廢物的安全儲藏柜
[0087]圖2所示住房群20的格子21有助于社區的建立。
[0088]在自然災害發生時,大量人群需要緊急住房。
[0089]在步驟14,確定容納遷移人群的設施合適組合的步驟包括下列預定響應等級:
[0090]a.級I 一緊急庇護;凈水、基本急救器材和食物。
[0091]b.級2 —提供臨時住房群宿舍。
[0092]c.級3 —建成中一長期社區架構。
[0093]級I響應是短期和迅速的響應。將集裝箱預先包裝好并部署就緒。級I響應設置成與級2和級3響應的較佳位置相偏離。這允許在到達級2宿舍前進行人員和健康檢查,并同時最小化豎立級2和級3基礎設施的干擾。級I集裝箱包括基礎物品如:
[0094]a.遮板;
[0095]b.集水器和儲藏器;
[0096]c.通信;
[0097]d.基本食品;以及
[0098]e.對于犧牲者和生還者的記錄信息的檔案。
[0099]級2響應取代級I響應。這級響應包括提供安全宿舍,例如下文中更詳細說明的住房群。當開始級2響應時,根據要求的位置和級可能需要允許級3基礎設施。布局本身本質上減少了施工維護的精力。這些改進的食物、燃料和淡水配給可根據對稱布局實現在任一側。同樣,這里提供改進的手拋垃圾和廢水清除。
[0100]級3響應包括提供社區基礎設施,例如學校、醫院、安全避難、禮拜堂、社區大堂坐寸ο
[0101]過程10的力度在于每個住房群20具有其本身日用品的擁有權并且是安全的??蓪⑸鐓^的弱勢群體(即婦女、兒童和老人)安置在一起并作為整體受到保護??煽焖俸拖到y地評價保健和急救,這促成了高速率免疫以對抗潛在的疾病增長。市民遵守規定并較為有利地快速重建,這允許再次啟動商務和市民守則。遷移的人群成為幫助清掃和從事件中恢復的資源。較為有利地,這將資金注入到最需要的地方。隨著形勢緊急性的減低,災難恢復規劃者能自由地解決更長遠的目的而不是對緊急需求的應急反應。較為有利地,這允許社區和相關國家從當前花費的援助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0102]上面提到的設施較佳地封裝在船運集裝箱中以送至某個地理位置。每個級I集裝箱具有特定顏色。例如,級I集裝箱較佳地涂成反映其部署緊急性的紅色。每個級2集裝箱具有號碼并被標記為A、B或C,這指示一組共同編號的集裝箱應當打開的順序。級2集裝箱較佳地具有中性色,例如褐色。每個級3集裝箱具有號碼并標記為A、B、C、D、E、F、G、H、
1、J……,這指示一組共同編號的集裝箱應當打開的順序。級3集裝箱較佳地具有中性色,例如藍色。
[0103]全部集裝箱較佳地具有配置在其上的全球定位信號跟蹤系統以及便于識別的條形碼。一旦集裝箱被撤空,就可將其用作例如安全存儲單元或臨時遮蔽。
_4] 從災難遷移有效恢復所采取的步驟:
[0105]b.從美國/紅十字會/政府接受命令,包括災難地點和災難強度。
[0106]c.動用中央和/或地區儲備住房群并將其送至運輸中樞。
[0107]d.以遷移人群的主要語言印刷組裝指令。
[0108]e.將住房群集裝箱運輸至災難地點。
[0109]i級I 一集裝箱在12至48小時內快速運至災難地點
[0110]ii級2-3 —集裝箱在7至10天內船運至災難地點。然而集裝箱通過公路和/或鐵路從港口運至災難地點。一般可在船到達的48小時內豎立三個住房群。
[0111]f.盡可能多地調整該地點。較佳地使級2和級3的地點座落在最平坦的地形上。
[0112]安置住房采取的步驟:
[0113]a.選擇級I集裝箱部署地點,使其離開級2和級3推薦的豎立區域,以允許從級I庇護處至級2庇護處的瞬間轉移。
[0114]b.評價社區需要和有用的尚存基礎設施。
[0115]c.為級3社區需要評價級2響應中的有效位置和容納空間。即商店、醫院、學校、社區大堂和禮拜堂等。
[0116]d.使級2響應集裝箱降至集裝箱位于主干道路經區域的地面。多達三個集裝箱的每組集裝箱被并排設置。這允許在住房群豎立后方便地撤去。將集裝箱撤至社區外圍的存貯區域。
[0117]e.使級3響應集裝箱降至集裝箱位于主干道路經區域的地面。每組集裝箱并排設置。這允許在住房群豎立后方便地撤去。將集裝箱撤至社區外圍的存貯區域。
[0118]第一組本地人群與受過培訓的人員一起工作以組裝第一住房群。受過培訓的人員然后與第二組本地人群一起工作以構建下一個住房群,而第一組本地人群與第三組本地人群一起工作以構建第三住房群。該過程繼續到構建完成為止。如此就能夠以不斷增加的速度構造住房群。
[0119]住房群20易于分解并重新裝入船運集裝箱以用于另一地點。
[0120]圖3所示住房群20配置的需求量從Tl至T6增量地增長。在給定社區中,隨著遷移人數增加,基礎設施期望如下地增長:
[0121]a.對多達10000人來說,只需要Tl單元;
[0122]b.對多達25000人來說,將提供1XT2單元;
[0123]c.對多達50000人來說,將提供1XT3單元;
[0124]d.對多達100000人來說,將提供IX T4單元和IX T5單元;以及
[0125]e.對多達250000人來說,將提供1XT6單元。
[0126]基于上述信息,150萬人且需要6個T6 ;15個T4或15個T5 ;30個Ts ;以及60個T2 加上 446.56 X Tl。
[0127]住房群的住房單元的構造
[0128]在圖2所示例子中,每個住房群20包括聯接在一起的12個住房單元。圖4所示住房單元23的組件的詳細描述將參照基礎結構22、壁、天花板、外框架24、屋頂結構26和維護&配件予以展開。
[0129]1.基礎結構
[0130]打開級2集裝箱。以先入先出流程裝載集裝箱的內容物。起初移除圖5 — 7所示的物品:
[0131]a.底板 30
[0132]b.基礎千斤頂32;以及
[0133]c.基礎支承板
[0134]基礎支承板34以圖5所示方式配置,以使其下端朝上地對著天空。當如此配置時,基礎千斤頂32的螺紋36配合于基礎支承板34的對應螺紋凹口 38。
[0135]如圖6所示,基礎千斤頂32是具有棘輪調整的多級千斤頂32。它們在與基礎支承板34的相應螺紋38連接的一段包括螺紋36。千斤頂32還包括借助附加螺紋42聯接于相對端的關節40。螺紋42允許終級調整以實現精確的調平。關節端40允許連接底板30以適應地形的波動。
[0136]千斤頂32在底部削錐以分配重量并提供側向穩定性。千斤頂32還具有隆起區以利于手動安裝/手動擰緊。
[0137]然后將選定的底板30配合到千斤頂32的關節端40。由其如圖7所示,底板包括形狀與基礎千斤頂32的關節端部40相配的凹口 44。板30包括多個孔46以使其能用木釘釘住。板30的下側設有花紋以增加其抓地力。板30可互換以適應地形和重量分布。例如適應學校、大堂和重點負載。
O 09^4
[0138]300 X 300 => ~--Γ = 44.44%
「?0.0625*4
[0139]250 X 250 => 0,81 = 30.86%
O |”5Μ
[0140]350 X 350 =>.(Γηι = 60.49%
[0141]當地形傾斜度小于10度時,典型住房群20的底板30可以是250mm2。也就是說,對18.43度斜面而言,低于30%重量分布允許在2.70米寬度上具有最大900mm的可調量。
[0142]然后將基礎支承板34翻轉,以使基礎千斤頂32和底板30將板34支承在地面上。然后對千斤頂32作出細調以使板在地面上基本調平?;A結構可以是激光調平的,并調整基礎千斤頂以最好地配合于地面。每個基礎千斤頂板被設計成較為有利地支承每平方米500公斤的重量。
[0143]對集裝箱中的每塊基礎板34重復上述步驟,直到完成平面布置并且基礎板34形成水平基礎結構22為止。
[0144]如果地形的傾斜度超過20度,可能需要以圖8所示方式將基礎千斤頂32固定在一起。支架33包括兩個環形圈35,其形狀使其配合在相對千斤頂的腰部周圍。支架具有帶自系緊帶的鎖定(lock down)端。
[0145]由其如圖9所示,每個基礎板34的上部包括多個凹口 48,其形狀設計成可接納圖10所示類型的互鎖蝴蝶結連接器50的半部。
[0146]從集裝箱中取出圖11和12所示的邊緣支承52并將其配合至基礎板34的上端,以在基礎結構22的周長周圍形成壁。每個支承52包括從支承52的同一側沿同一方向伸出的四個凸片54a、54b、54c和54d。凸片配置成座落于在基礎板34的邊緣內的相應凹進56a、56b、56c、56d中。邊緣支承52由此聯接于基礎板34。凸片54a、54b、54c和54d例如隔開225mm,從左側開始首先隔開112.50mm。邊緣支承52較佳為900mm長、25mm寬,并具有適應囊袋容量要求的高度(這將在下文中進一步說明)。
[0147]每個邊緣支承52的第一端包括與蝴蝶結連接器連接的蝴蝶結凹口 58。每個邊緣支承52與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包括從中向外伸出的蝴蝶結連接器60的半部。如此,每個邊緣支承52借助蝴蝶結連接器60和相應蝴蝶結凹口 58而聯接于其相鄰的邊緣支承52。
[0148]從集裝箱中取出圖13和14所示的直立支承62。直立支承62的根部64座落在基礎板34的上端的相應凹口部66內。直立支承62的上端包括用來連接于地板的四個凸片68a、68b、68c、68d(下文中描述)。支承62的上端70被削錐以增加地板支承面積。直立支承62的高度對應于相應邊緣支承的高度。
[0149]如所提到的那樣,每塊基礎板包括設置在中央的直立凹口 66。每塊基礎板34還包括位于各角落的四象限直立凹口 72a、72b、72c、72d,以使四個毗鄰的基礎板34形成完整的直立凹口。每塊基礎板還包括沿每個邊緣位于其中點處的半直立凹口 72a、72b、72c、72d,以使每塊毗鄰基礎板34形成完整的直立凹口。結果是直立支承70跨基礎結構22上部大約每隔450_地設置。
[0150]從集裝箱中取出圖15所示囊袋76并將其安置在由基礎結構22的邊緣支承52界定的周壁內。囊袋76包括形成為接納直立支承70中對應一個直立支承70的多個孔78,以使直立支承70透過囊袋76從相應基礎板34伸出。囊袋76包括進端口和出端口 80a、80b,它們與邊緣支承52中的相應孔對齊,因此可從基礎結構22通達至囊袋。端口 80a、80b具有適宜的龍頭/閥(未示出)以汲取/注入流體自/至囊袋76。
[0151]囊袋76較佳地由滲漏彈性材料制成。囊袋76較佳地提供用于宿舍的隔絕層。囊袋76充當地板的隔絕層并在寒冷氣候下充當熱源或在炎熱氣候下充當冷源。囊袋76當被填滿時較佳為矩形橫截面。囊袋76較佳有壁并經過國家衛生組織認證。
[0152]在一個替代性實施例中,將囊袋76設計成可在任何基礎結構下使用。例如,可在一般住房的地板之下使用該囊袋76。在該實施例中,囊袋76被形成為配合在例如屋根和其它輔助裝置的傳統住房支承結構中或其周圍。如此做的優點包括空間利用和最小溫度變化???8是圓柱形的,或者是用來接納屋根和其它輔助裝置的任意其它適宜形狀。
[0153]較佳地采用鍍銀技術來最小化新鮮水和循環水中的細菌和生物膜的滋生。囊袋76包括含沉淀物、化學品、細菌和異味的四級過濾系統。
[0154]用于例如從囊袋76汲水的柱塞泵管線(未示出)聯接于囊袋76的出口端。替代地,基礎支承結構22包括兩個囊袋(未示出)。第一囊袋用來存儲新鮮飲用水而第二囊袋用來聚集污水和其它廢液。
[0155]從集裝箱中取出圖16所示的地板82并將其配合至基礎結構。每塊地板82包括四個居中設置的孔84以與從直立支承62的上部70延伸出的相應凸片68a、68b、68c、68d配合。每塊地板82還在每個角落包括孔86a、86b、86c、86d,以使四塊毗鄰地板828聯接于同一直立支承62的凸片68a、68b、68c、68d。每塊地板82還包括沿每個邊位于其中點處的半直立孔88a、88b、88c、88d,以使每塊毗鄰地板82聯接于同一直立支承62的凸片68a、68b、68c、68d。其結果是直立支承跨地板下側大約每隔450mm地設置。
[0156]地板82位于基礎結構22平面布置邊緣上的周邊孔90a、90b、90c、90d聯接于圖11所示在邊緣支承52上端的凸片92a、92b、92c、92d???0a、90b、90c、90d較佳地隔開225mm,且從每個角落112.5mm開始。這對應于邊緣支承52的凸片92a、92b、92c、92d的位置。
[0157]地板82較佳為899mmX 899mm,其稍小于基礎板(900mmX 900mm)。這有利于地板
82的更容易布置。
[0158]例如水和污水之類的任何相關輔助裝置可經過地板。
[0159]執行上述步驟的結果是圖17所示基礎結構具有帶水鎮重/存儲囊袋的可通行的地板。
[0160]2.壁、天花板和外框架
[0161]a.壁
[0162]從集裝箱中取出圖18所示壁板100并將其安裝在基礎結構22的地板上。壁板100的長度例如較佳為900mm。壁板100的高度被調整以適應宿舍的可能用途。壁板100包括四個壓縮定位銷102a、102b、102c、102d,它們沿壁板100的底部位于彼此隔開的位置。這些銷中的第一銷102a位于與壁板100邊緣相隔112.50mm的位置,而接下來的每個銷位于250mm間隔處。
[0163]由其如圖19所示,每個壓縮彈簧102a、102b、102c、102d包括銷孔腔104、定位銷106和彈簧108。
[0164]將壁板100定位成使銷102a、102b、102c、102d位于地板82中相應凹口 90a、90b、90c、90d 之上。銷 102a、102b、102c、102d 當位于地板 82 中的銷凹口 90a、90b、90c、90d 之上時從圖18所示壓縮狀態展開至圖19所示展開狀態。首先較佳地豎起內壁100,之后是外壁100。
[0165]由其如圖16所示,地板82包括多個孔110。如此,存在設計一種平面布置圖來適應任何不同應用的需求的可能性。例如,可為學校建造大房間。替代地,例如可建造多個臥室。
[0166]在轉變過程中,或在住房群20豎立前的任何階段,壓縮定位銷102a、102b、102c、102d較佳地座落在銷孔腔104中,而彈簧108處于壓縮的使用狀態。銷106通過塑料插入件保持在位。
[0167]在內壁100需要結構定位/附連于地板的情形下,使用塑料插入件來形成對地板的可閂鎖連接。
[0168]壁板100較佳地包括門和窗(未不出)。壁板100較佳地具有夾層板結構。替代地,也可采用任何適宜的材料。
[0169]外壁的頂部以圖20所示方式配有罩112。罩112是“h”型金屬擠出件,它較佳地沿各外壁100的長度延伸。罩112可替代地由能夠將作用力跨過寬闊區傳至壁板100頂部的任意其它適宜金屬制成。“h”形罩的兩平行邊緣騎跨在壁板112的上部。
[0170]b.天花板
[0171]圖20所示天花板114以數種不同尺寸制成。例如,天花板114具有下列尺寸:
[0172]1.3600mm X 900mm (最大);
[0173]i1.2700mmX 900mm ;以及
[0174]ii1.900mmX900mm(最小)。
[0175]天花板114較佳地具有夾層板結構。替代地,可采用任何適宜的材料。
[0176]天花板114以圖20所示方式配合在壁板100頂部的數個位置,在那里天花板抵靠住“h”形罩112的上部。相鄰天花板114較佳地包括相應陽接頭和陰接頭(未示出)以便于相互聯接。天花板114包括一快或多快通達板,以通達至屋頂的插孔(下文中予以描述)。
[0177]c.外框架
[0178]天花板114和壁板100以圖20所示方式通過外框架116彼此聯接。外框架116包括設置成在天花板114的邊緣以及壁板100的頂部上延伸的“L”形擠出件118。在壁板100頂上延伸的“L”形擠出件118的部分包括與壁板100的相應緊固件122配合的多個緊固件120。緊固件120、122較佳為互鎖的陽接頭和陰接頭,這些接頭通過至少局部具有彈性的可伸長帶(未示出)聯接于擠出件118和壁板100的相應部分。替代地,擠出件118和壁板100的緊固件120、122也可以是聯接擠出件118和壁板100的各部分的相應的多對鉤和凸片,所述成對的凸片和鉤例如借助彈性帶聯接在一起。
[0179]同樣,在天花板114上延伸的“L”形擠出件118的部分包括配置成與天花板114的相應緊固件126配合的多個緊固件124。緊固件124、126較佳為互鎖的陽接頭和陰接頭,這些接頭借助至少局部具有彈性的可伸長帶(未示出)聯接于擠出件118和天花板114的各部分。替代地,擠出件118的緊固件124、126是聯接于擠出件118和天花板114各部分的相應對的鉤和凸片,所述成對的凸片和鉤借助彈性帶聯接在一起。
[0180]在上述配置中,使用擠出件118將壁板100快速地聯接于天花板114,可較佳地調整緊固件120、122、124、126以張緊壁板100和天花板114以適應應用場合的需要。外框架116較為有利地允許住房群20在例如暴風或雪/沙塵暴的潛在極惡劣天氣狀況下具有撓曲性而不是保持剛性。
[0181]3.屋頂結構
[0182]屋頂結構26已被設計成以如下方式聯接于壁100和天花板114,即可調整屋頂斜度以適應住房群20建立地點的需求。例如,將圖21所示的屋頂結構26降低以減小屋頂斜度并伸長屋檐以提供對炎熱位置的附加遮陰或增大的集水區。同樣,將圖22所示的屋頂結構26抬高以增大屋頂斜度并使屋檐變窄以為陰冷位置提供額外的光照。該斜度可例如在40°至5°的范圍內調整。涉及構造屋頂結構的步驟將在下文中詳細描述。
[0183]天花板通達板114用來將中央屋脊支承梁130定位在內分隔壁100或內柱上方。屋脊130較佳地具有圓形橫截面以在屋頂斜度改變時允許緊固件的樞轉/旋轉。
[0184]多個屋脊千斤頂134的環形肋銷132則被螺接或推壓到肋130上,當如此配置時,銷132再次連接回相應的屋脊千斤頂134。環形銷132包括配合于千斤頂134相應螺紋的螺紋。銷132較佳地由硬塑料制成。
[0185]屋脊千斤頂134典型地設置在屋頂結構(下文中予以詳述)預期位置的中點處。肋130和屋脊千斤頂134豎立在內壁100或中央支承點之上。然后將千斤頂134調整至標準屋頂斜度或適應氣候或季節的斜度。千斤頂134較佳地用手擰入屋脊千斤頂銷132。千斤頂134較佳為棘輪型、多級型,以允許快速安裝。千斤頂134較佳地包括預制的凹口以指示典型屋頂斜度。千斤頂底部138是撓性的以允許位移。
[0186]通過千斤頂134將屋脊130支承在要求的高度,然后配合圖23和24所示類型的第一屋頂板140。屋頂板140 —般為矩形并由輕量非腐蝕材料制成。屋頂板140的寬度較佳地由屋頂薄片蓋確定。屋頂板140的長度適于覆蓋屋頂跨距。例如波紋鋼或塑料之類的屋頂薄片直接固定于屋頂板140。屋頂板140的下側部分包括為屋頂結構26提供額外強度的支軸桁架142。
[0187]屋頂板140的上端包括將屋頂板聯接于屋脊130的緊固件144。緊固件144較佳為形狀配合在屋脊130上的第一和第二鉤。在本實施例中,肋鎖定銷(未示出)用來將屋頂結構140的鉤144鎖定在屋脊130上,一旦它們全部就位的話。替代地,緊固件144也可以是適配成通過一個或多個螺釘配合在并固定于屋脊130周圍的卡環。這些卡環需要工具但可省去對上述鎖定銷的需求。
[0188]重要地,屋頂板140的側部包括狹長通道146,該通道146從屋頂板140的底部延伸向屋頂板140的頂部。通道146—在下文中稱為屋頂滑道146——的長度規定了屋頂結構26的移動范圍或斜度。屋頂滑道146的形狀與聯接于外框架116的L形擠出件118的屋頂滑道樞軸148相配。當如此配置時,樞軸148以圖21和22所示的方式至少部分地座落在屋頂滑道146中并可根據由屋脊千斤頂134的移動造成的屋脊130上升和降低而沿通道146前后移動。
[0189]下一屋頂板140以與第一屋頂板140相同的方式配合于屋頂結構26的另一側。該過程向著盛行的天氣繼續進行。這允許重疊保護屋頂不受天氣影響。相鄰屋頂板140通過多個插頭和相應槽口的互鎖對152聯接在一起。
[0190]對于波狀屋頂甲板逐步地將可撓的肋罩154配合至屋頂結構。屋頂罩154較佳為通過例如擠壓螺柱之類的緊固件聯接于屋頂板140的帆布或防水橡膠。替代地,罩154也可以是利于改變可變屋頂斜度的任意其它適宜材料。屋頂結構26因此是不受天氣影響的。
[0191]聯接在一起的屋頂板140的數目確定了屋頂的鋪展限度。例如每住房群20可以有38個屋頂板140。根據需要安裝終止端(未示出)。聯接于屋頂板140下端部的面板156加強了跨距端和滑道端,并保持一水槽(未示出)。水槽較佳地配置成采集雨水以供居住者使用。當完成時,屋頂薄板較佳地通過槽或脊彼此交疊。
[0192]屋頂結構26較佳地通過千斤頂或一些合適類型的液壓裝置上升或下降。屋頂結構26的斜度可通過自調節機構上升或下降以最適應當地的時節和緯度。也就是說,可對其再調整以在夏季和冬季以及該時節的盛行天氣狀況之間作出適應。
[0193]屋頂板140較佳地包括設置成以圖25所示方式與屋脊罩154相聯的罩鉸鏈180。罩鉸鏈180較佳地以利于與屋脊罩154相應滾動部分連接的方式沿屋頂板的上端滾動。當如此配置時,罩鉸鏈180和屋脊罩154抑制雨水和塵土進入到例如屋頂結構26中。罩鉸鏈180和屋脊罩較佳為彈性可撓的以允許屋頂板140隨著屋頂結構改變斜度而移動。
[0194]一旦上述步驟已完成后,可安裝內部配件并連接輔助裝置。水和污水存儲在地板下面的一個或多個囊袋中。電力較佳地通過屋頂腔提供。該住房群則準備就緒以供中長期居住。
[0195]屋頂板140較佳地包括適于對蓄電池(未不出)充電的太陽能面板。
[0196]在替代性實施例中,屋脊部件130第一側上的屋頂板140通過固定樞軸聯接于壁100,而在屋脊部件130相對第二側上的屋頂板140通過前述凸片148和通道146可滑動地聯接于壁。在本實施例中,當千斤頂134抬高屋脊部件130時,屋脊部件130第一側上的屋頂板140繞各樞軸樞轉,而在屋脊部件130的第二側上的屋頂板沿各通道146滑動。其結果是屋脊部件130朝向屋脊部件130第一側橫向地位移。當千斤頂134下降時發生相反情況。前述配置當屋頂結構26位于地契邊界(title boundary)上時是有利的。
[0197]屋頂結構26較佳地用于例如宿舍或工棚之類的任意有壁結構。
[0198]千斤頂134較佳為液壓驅動的以通過使屋脊部件130上升和下降來改變屋頂結構26的斜度。液壓千斤頂134較佳地受計算機設備(未示出)遠端控制。計算機設備較佳地配置成改變屋頂斜度以適應每個季節的需求。計算機設備較佳地配置成改變屋頂斜度,以使覆蓋在屋頂結構26上的太陽能面板配置在最佳角度以聚集太陽能。計算機設備可用來從日出至日落地追蹤太陽。
[0199]計算機設備較佳地包括氣候控制系統,用來改變屋頂的斜度以適應當前天氣狀況。例如,屋頂可上升以在暴風雨天氣蓄雨水。替代地,屋頂可在下小雨期間下降以增加雨水蓄積面積。
[0200]計劃的響應
[0201]基于澳大利亞并假設該國家具有二千萬人口。
[0202]a.當地
[0203]使本地居住的每50000人口具有一個住房群。例如,澳大利亞可以有400個住房群備用。跨地區中心。例如米爾迪拉、本迪戈、沃東嘎等。
[0204]b.地方
[0205]位于國家周圍的主運輸中樞,對于一次災難能容納10,000+人口。例如,每個主要城市或州具有150個住房群。因此,澳大利亞需要地方上的900個住房群。例如,維多利亞、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南澳大利亞和西澳大利亞各自具有150個住房群。北面領土和塔斯馬尼亞島各自具有75個住房群。因此,澳大利亞周圍可供地方/國家使用的住房群總數為900個。
[0206]c.全國
[0207]能夠容納總人口的2.5%。在澳大利亞,假設我們有二千五百萬人口,我們就必須能迎接625,000人口。假設每個住房群容納72個人,因此澳大利亞需要有8680個住房群以容納總人口的2.5%。
[0208]基于上述考量,澳大利亞需要400+900+8680 = 9980個住房群。
[0209]澳大利亞的成本為五十六億四千萬美元。即人均225.6美元。
[0210]盡管在上文中已結合為因自然災害遷移的人群提供宿舍而對本發明較佳實施例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等同地適用于需要中長期宿舍部署的軍事、采礦和建筑應用場合。
[0211]盡管我們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特定實施例,然而本領域內技術人員可作出進一步的修正或改善。因此要理解,本發明不局限于所示出的具體形式并且我們打算使所附權利要求書覆蓋住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全部修改。
[0212]在本說明書中,除非上下文另有規定,術語“包括”及其變化形勢“包含”、“由……構成”應當理解為暗示包括所述整個步驟或整個一組步驟,但不排除任意其它整體步驟或整個一組步驟。
[0213]在本說明書中對任何現有技術的引用并不是也不應當認為是現有技術構成澳大利亞公知內容的一部分的確知或任何形式的暗示。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住所的基礎支承結構,包括: (a)通過緊固件聯接在一起的多塊基礎支承板; (b)將所述基礎支承部件支承在地板或地面上的多個基礎支承千斤頂; (c)在所述基礎支承板周圍界定隆起周緣的多個邊緣支承; (d)聯接于所述基礎支承板并從所述基礎支承板的平面向上伸出的多個地板支承;以及 (e)聯接于所述邊緣支承和所述支承的多塊地板鑲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件是座落在所述基礎支承板的相應蝴蝶結凹口中的蝴蝶結連接器。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礎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承千斤頂具有可調長度以適應在其上組裝所述住所的地形要求。
4.如權利要求1一 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基礎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支承千斤頂包括用于配合于所述地板或地面的底腳。
5.如權利要求1一 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基礎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邊緣支承連續地繞所述基礎支承的周緣布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礎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邊緣支承通過交替的蝴蝶結凹口和相應的蝴蝶結連接器而聯接在一起。
7.如權利要求1-6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基礎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支承以基本等間隔距離跨所述平面布置。
8.如權利要求1一 7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基礎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座落在由所述基礎支承板的平面和所述邊緣支承界定的凹口中的囊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礎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袋包括多個孔,所述孔的形狀用于接納從所述基礎支承板的平面向上伸出的所述地板支承中的相應各個地板支承。
10.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礎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袋是有壁的并且橫截面大致為矩形。
11.如權利要求8-10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基礎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袋包括用于將水泵入所述囊袋的入口端。
12.如權利要求8-11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基礎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袋包括用于從所述囊袋汲取液體的出口端。
13.如權利要求8-12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基礎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袋充當將所述基礎支承結構固定于地板或地面的鎮重物。
14.如權利要求1-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基礎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鑲板提供基本平坦的地板表面。
15.一種住所,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1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基礎支承結構。
【文檔編號】E04H1/02GK104278688SQ201410442966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15日
【發明者】N·C·麥克道爾 申請人:設計與管理評價服務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