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高效隔音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建筑用高效隔音磚,屬于建筑【技術領域】。它滿足了建筑材料對于綠色、環保的要求日益提高等問題。本建筑用高效隔音磚,包括磚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磚體上設有可容置隔音棉的空間,空間內設有隔音棉。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實現,有效地起到了家居靜音效果、減少了裝潢成本等優點。
【專利說明】建筑用局效隔首磚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技術領域】,特指一種建筑用高效隔音磚。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建筑材料對于綠色、環保的要求日益提高,其中,為了保證家居環境的安靜舒適,通常在室內裝潢的過程中,采用隔音材料對室內重新布置,而這極大地占用了室內的空間,并且也增加了家居裝潢的成本。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于實現的建筑用高效隔音磚。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0005]建筑用高效隔音磚,包括磚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磚體上設有可容置隔音棉的空間,空間內設有隔音棉。
[0006]在上述的建筑用高效隔音磚中,所述的磚體上開設有若干個通孔,所述的通孔內填充設置有隔音棉。
[0007]在上述的建筑用高效隔音磚中,所述的磚體的側面上設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內固定設置有隔音棉。
[0008]在上述的建筑用高效隔音磚中,所述的凹槽通過膠水粘貼固定隔音棉。
[0009]在上述的建筑用高效隔音磚中,所述的磚體呈“L”形,“L”形磚體形成的夾角的一側邊上設有隔音棉。
[0010]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
[0011]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易于實現,有效地起到了家居靜音效果。
[0012]2、采用本實用新型后,無需在家居裝潢的時候再進行做隔音處理,減少了裝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之一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之一示意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之三示意圖。
[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之四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4:
[0018]建筑用高效隔音磚,包括磚體1,所述的磚體I上設有可容置隔音棉的空間,空間內設有隔音棉2。
[0019]作為優選,所述的磚體I上開設有若干個通孔3,所述的通孔內填充設置有隔音棉。
[0020]參見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之一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的通孔3呈豎向設置,即與磚體的高相平行。
[0021]參見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之三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的通孔3呈縱向設置,
[0022]作為優選,所述的磚體I的側面上設有凹槽4,所述的凹槽內固定設置有隔音棉。
[0023]參見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之二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的凹槽設在磚體的一側面,是應用在雙列磚頭并列堆徹中,在實際的堆徹過程中,兩列磚頭的凹槽是相對設置,由此不影響磚頭表面的抹面,在現今的墻體中,往往兩列磚頭之間留有間隙,聲波由外面傳遞進入間隙,在磚體之間折射,導致回音很大,隔音棉的朝向有效地杜絕了聲波在間隙內的反復折射,將聲波完全吸收。
[0024]作為優選,所述的凹槽通過膠水粘貼固定隔音棉。
[0025]做為本實用新型第四中結構方式:參見圖4,所述的磚體呈“L”形,“L”形磚體形成的夾角的一側邊5上設有隔音棉。
[0026]上述磚頭在實際堆徹中如圖中所示意,兩磚體相互交叉,其中,兩塊磚體相互交叉后形成的體積與現有磚頭相同,但交叉后形成的磚體組合,中部是具有孔的,孔內安裝有隔音棉,因此起到了很好的隔音效果。
[0027]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建筑用高效隔音磚,包括磚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磚體(I)上設有可容置隔音棉的空間,空間內設有隔音棉(2),所述的磚體呈“L”形,“L”形磚體形成的夾角的一側邊(5)上設有隔音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高效隔音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磚體(I)上開設有若干個通孔(3),所述的通孔內填充設置有隔音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高效隔音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磚體(I)的側面上設有凹槽(4),所述的凹槽內固定設置有隔音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高效隔音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通過膠水粘貼固定隔音棉。
【文檔編號】E04C1/40GK203977679SQ201420158435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日
【發明者】陳小波, 朱坤宇 申請人:溫嶺市宏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