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應力錨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預應力錨具,包括錨座,所述錨座一端面設有若干個平行布置的槽口小槽底大的梯形通槽,所述梯形通槽內穿接預應力拉筋,所述預應力拉筋一端與套筒套接,且套筒與錨座一側端面靠接,預應力拉筋另一端與連接管頭一端連接,連接管頭的另一端與連接螺桿的螺紋頭部旋接,所述連接管頭由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端部連接組成,所述第一管部的螺紋管孔I內螺紋連接錨環,且錨環的錐形孔內設有夾片,夾片的中心孔內穿接預應力拉筋,所述第二管部的螺紋管孔II與連接螺桿的螺紋頭部旋接。本實用新型可滿足混凝土墻體先于梁或板施工的要求,使用方便,錨具的錨固性能高且穩定。
【專利說明】一種預應力錨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用錨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預應力錨具。
【背景技術】
[0002]公知的預應力混凝土的施工順序為:支模板-鋪設普通鋼筋-鋪設預應力筋和預應力筋的固定端錨具,預應力筋的固定端錨具包括套筒和墊板,套筒采用擠壓方式與預應力筋的端部相連接,墊板和套筒的里端固定連接,預應力的固定端錨具一般放在混凝土墻或柱里面,所以混凝土墻或柱必須和預應力梁或板一起澆筑,但由于施工工藝的要求,往往要求混凝土墻或柱先于梁或板施工,所以原來的預應力固定端錨具不適合這種施工順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預應力錨具,錨固性高且穩定,使用方便。
[0004]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預應力錨具,包括錨座,所述錨座一端面設有若干個平行布置的槽口小槽底大的梯形通槽,所述梯形通槽內穿接預應力拉筋,所述預應力拉筋一端與套筒套接,且套筒與錨座一側端面靠接,預應力拉筋另一端與連接管頭一端連接,連接管頭的另一端與連接螺桿的螺紋頭部旋接,所述連接管頭由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端部連接組成,所述第一管部的螺紋管孔I內螺紋連接錨環,且錨環的錐形孔內設有夾片,夾片的中心孔內穿接預應力拉筋,所述第二管部的螺紋管孔II與連接螺桿的螺紋頭部旋接。
[0005]進一步地,所述梯形通槽與套筒一一對應,所述預應力拉筋與套筒的連接端為鉤形部,所述套筒上設有與鉤形部穿接的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
[0006]進一步地,所述夾片為錐形體,夾片靠大端頭部外表面設有若干圈凹槽,夾片上設有與中心孔連通且對稱布置的彈性槽。
[0007]進一步地,所述連接螺桿兩端設有連接螺紋,且連接螺桿一端與第二管部的螺紋管孔II旋接,另一端與混凝土墻體錨接固定。
[0008]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連接管頭的第一管部連接預應力拉筋,第二管部與連接螺桿連接,實現夾片錨具與混凝土墻體的錨接,使用時可預先把連接螺桿的一端錨于混凝土墻體中,等到鋪設預應力拉筋時,預應力拉筋通過錨環及夾片與連接管頭連接,其中第二管部與連接螺桿以及第一管部與夾片錨具都采用螺紋連接,可滿足混凝土墻體先于梁或板施工的要求,使用方便,且錨環錐形孔中的夾片的大端頭部設置若干圈凹槽,且對稱布置彈性槽,夾片具有較好的彈性效果,改善了夾片與預應力拉筋的咬合效果,使夾片的破裂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錨具的錨固性能高且穩定,預應力拉筋一端通過設置成鉤形部與套筒連接,而套筒與錨座端面上梯形通槽一一對應布置,并且套筒與錨座一側端面靠接,預應力拉筋與錨座連接穩定可靠。【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預應力錨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錨座的主視圖;
[0011]圖3為本實用新型預應力拉筋的鉤形部主視圖;
[0012]圖4為本實用新型套筒的主視圖;
[0013]圖5為本實用新型預應力拉筋的鉤形部與套筒的連接主視圖;
[0014]圖6為本實用新型連接管頭連接預應力拉筋和連接螺桿的剖面圖;
[0015]圖7為本實用新型夾片剖面圖。
[0016]其中:1、混凝土墻體;2、連接螺桿;3、連接管頭;4、預應力拉筋;5、錨座;6、套筒;
7、鉤形部;8、第二管部;9、第一管部;10、螺紋管孔I ;11、錨環;12、夾片;13、螺紋管孔II ;14、彈性槽;15、中心孔;16、梯形通槽;17、第一連接孔;18、第二連接孔;19、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8]如圖1-7所示,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預應力錨具,包括錨座5,所述錨座5 —端面設有若干個平行布置的槽口小槽底大的梯形通槽16,所述梯形通槽16內穿接預應力拉筋4,所述預應力拉筋4 一端與套筒6套接,且套筒6與錨座5 —側端面靠接,預應力拉筋4另一端與連接管頭3 —端連接,連接管頭3的另一端與連接螺桿2的螺紋頭部旋接,所述連接管頭3由第一管部9和第二管部8端部連接組成,所述第一管部9的螺紋管孔IlO內螺紋連接錨環11,且錨環11的錐形孔內設有夾片12,夾片12的中心孔15內穿接預應力拉筋4,所述第二管部8的螺紋管孔1113與連接螺桿2的螺紋頭部旋接,所述梯形通槽16與套筒6 一一對應,所述預應力拉筋4與套筒6的連接端為鉤形部7,所述套筒6上設有與鉤形部7穿接的第一連接孔17和第二連接孔18,所述夾片12為錐形體,夾片12靠大端頭部外表面設有若干圈凹槽19,夾片12上設有與中心孔15連通且對稱布置的彈性槽14,所述連接螺桿2兩端設有連接螺紋,且連接螺桿2 —端與第二管部8的螺紋管孔1113旋接,另一端與混凝土墻體I錨接固定。
[001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采用連接管頭3的第一管部9連接預應力拉筋4,第二管部8與連接螺桿2連接,實現夾片錨具與混凝土墻體I的錨接,使用時可預先把連接螺桿2的一端錨于混凝土墻體I中,等到鋪設預應力拉筋4時,預應力拉筋4通過錨環11及夾片12與連接管頭3連接,其中第二管部8與連接螺桿2以及第一管部9與錨環11都采用螺紋連接,可滿足混凝土墻體I先于梁或板施工的要求,使用方便,且錨環11錐形孔中的夾片12的大端頭部設置若干圈凹槽19,且對稱布置彈性槽14,夾片具有較好的彈性效果,改善了夾片12與預應力拉筋4的咬合效果,使夾片12的破裂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錨具的錨固性能高且穩定,預應力拉筋4 一端通過設置成鉤形部7與套筒6連接,而套筒6與錨座5端面上梯形通槽16 —一對應布置,并且套筒6與錨座5 —側端面靠接,預應力拉筋4與錨座5連接穩定可靠。
[002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預應力錨具,包括錨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錨座(5) —端面設有若干個平行布置的槽口小槽底大的梯形通槽(16),所述梯形通槽(16)內穿接預應力拉筋(4),所述預應力拉筋(4) 一端與套筒(6)套接,且套筒(6)與錨座(5) —側端面靠接,預應力拉筋(4)另一端與連接管頭(3) —端連接,連接管頭(3)的另一端與連接螺桿(2)的螺紋頭部旋接,所述連接管頭(3)由第一管部(9)和第二管部(8)端部連接組成,所述第一管部(9)的螺紋管孔I(IO)內螺紋連接錨環(11),且錨環(11)的錐形孔內設有夾片(12),夾片(12)的中心孔(15)內穿接預應力拉筋(4),所述第二管部(8)的螺紋管孔II (13)與連接螺桿(2)的螺紋頭部旋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應力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通槽(16)與套筒(6)一一對應,所述預應力拉筋(4)與套筒(6)的連接端為鉤形部(7),所述套筒(6)上設有與鉤形部(7)穿接的第一連接孔(17)和第二連接孔(1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應力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片(12)為錐形體,夾片(12)靠大端頭部外表面設有若干圈凹槽(19),夾片(12)上設有與中心孔(15)連通且對稱布置的彈性槽(1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應力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螺桿(2)兩端設有連接螺紋,且連接螺桿(2) —端與第二管部(8)的螺紋管孔11(13)旋接,另一端與混凝土墻體⑴錨接固定。
【文檔編號】E04C5/12GK203795725SQ201420222005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6日
【發明者】閆振 申請人:閆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