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內隔墻輕鋼橫龍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灌注內隔墻輕鋼橫龍骨,該龍骨的底部為腹板,兩側為翼板,龍骨的頂部開口,腹板位于兩翼板間的寬度大于翼板高度,所述的翼板外側壁設有若干加強盲孔,同時腹板局部設有向內的凹槽進行加勁處理。本實用新型灌注內隔墻輕鋼橫龍骨,通過將橫龍骨腹板局部凹進做加勁處理,同時翼板做沖孔(沖孔不穿透)加勁處理,加強了腹板和翼板的強度及剛度,有效解決了厚度較薄容易變形的問題。
【專利說明】灌注內隔墻輕鋼橫龍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灌注內隔墻輕鋼橫龍骨,按國際專利分類表(IPC)劃分屬于內隔墻支撐龍骨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輕鋼橫龍骨是灌注內隔墻重要的支撐骨架之一,以鍍鋅鋼板為原材料,經冷彎工藝軋制而成的灌注內隔墻用金屬骨架。傳統的橫龍骨如圖1所示,因厚度較薄,一般為
0.6-0.8mm,剛度較弱,容易變形,造成安裝時不平整,影響骨架質量。
[0003]中國文獻CN 200520017282.2墻體橫龍骨,特別是一種橫向設置的墻體龍骨,所述龍骨的截面為U形,龍骨的兩個側面與底面形成銳角,所述的龍骨的兩個側面與底面的垂線之間的夾角a為0.1-5度。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灌注內隔墻輕鋼橫龍骨,有效解決了厚度較薄容易變形的問題。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6]一種灌注內隔墻輕鋼橫龍骨,該龍骨的底部為腹板,兩側為翼板,龍骨的頂部開口,腹板位于兩翼板間的寬度大于翼板高度,所述的翼板外側壁設有若干加強盲孔,盲孔的深度是翼板厚度的1/3-1/2,盲孔間距為4-6mm,所述的腹板局部設有向內的凹槽進行加勁處理。
[0007]進一步,所述翼板的盲孔是沖孔不穿透用于對翼板的加勁處理,各孔直徑為
[0008]進一步,所述腹板向內的凹槽是由槽頂緣部、槽斜壁及槽底部組成,槽頂緣部的最外端與翼板底部連接為一體,其中槽頂緣部寬度是槽斜壁橫寬的兩倍,凹槽的深度在2-5mm。
[0009]本實用新型灌注內隔墻輕鋼橫龍骨,通過將橫龍骨腹板局部凹進做加勁處理,同時翼板做沖孔(沖孔不穿透)加勁處理,加強了腹板和翼板的強度及剛度,有效解決了厚度較薄容易變形的問題,這種改良設計經大量工程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現有橫龍骨示意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示意圖。
[0012]圖3是圖2中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4]實施例:請參閱圖2及圖3,一種灌注內隔墻輕鋼橫龍骨,該龍骨I的底部為腹板11,兩側為翼板12,龍骨的頂部開口,腹板11位于兩翼板間的寬度大于翼板12高度,所述的翼板12外側壁設有若干加強盲孔121,盲孔的深度是翼板厚度的1/3-1/2,所述的腹板22局部設有向內的凹槽進行加勁處理。本實用新型翼板的盲孔121是沖孔不穿透用于對翼板的加勁處理,盲孔間距為4-6mm,各孔直徑為l_2mm。本實用新型的腹板11向內的凹槽是由槽頂緣部111、槽斜壁112及槽底部113組成,槽頂緣部11的最外端與翼板12底部連接為一體,其中槽頂緣部111寬度是槽斜壁112橫寬的兩倍,凹槽的深度在2-5mm,圖2中槽深為3mm,圖2中的各尺寸單位為mm。
[0015]本實用新型灌注內隔墻輕鋼橫龍骨,通過將橫龍骨腹板11局部凹進做加勁處理,同時翼板12做沖孔(沖孔不穿透)加勁處理,加強了腹板和翼板的強度及剛度,有效解決了厚度較薄容易變形的問題。
[0016]以上所記載,僅為利用本創作技術內容的實施例,任何熟悉本項技藝者運用本創作所做的修飾、變化,皆屬本創作主張的專利范圍,而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者。
【權利要求】
1.一種灌注內隔墻輕鋼橫龍骨,其特征在于:該龍骨的底部為腹板,兩側為翼板,龍骨的頂部開口,腹板位于兩翼板間的寬度大于翼板高度,所述的翼板外側壁設有若干加強盲孔,盲孔的深度是翼板厚度的1/3-1/2,盲孔間距為4-6mm,所述的腹板局部設有向內的凹槽進行加勁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內隔墻輕鋼橫龍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的盲孔是沖孔不穿透用于對翼板的加勁處理,各孔直徑為l_2m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灌注內隔墻輕鋼橫龍骨,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向內的凹槽是由槽頂緣部、槽斜壁及槽底部組成,槽頂緣部的最外端與翼板底部連接為一體,其中槽頂緣部寬度是槽斜壁橫寬的兩倍,凹槽的深度在2-5mm。
【文檔編號】E04B2/84GK203834750SQ201420245078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4日
【發明者】吳楚卿, 蘭日進 申請人:廈門新長誠鋼構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