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923505閱讀:278來源:國知局
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包括呈一字形排列連接的第一墻單元和第二墻單元,第一墻單元和第二墻單元均為預制構件,兩者之間通過接縫后澆帶連接。本實用新型使用鋼梁替代混凝土梁,使用型鋼柱替代邊緣約束鋼筋混凝土暗柱,使得混合連肢墻比傳統連肢墻擁有更好的耗能能力和抗連續倒塌能力,而且工廠預制與現場安裝同時進行,解決施工現場濕作業量大、建筑垃圾多的問題,便于滿足建筑使用要求和簡化裝配工序;接縫短梁對接焊后,墻單元間已經形成較大剛度,有利于施工過程中墻體的穩定,省去了預制剪力墻做臨時支撐的工序,保證了施工效率。可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中混合連肢墻施工。
【專利說明】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工程的連肢墻,特別是一種裝配式混合連肢墻。

【背景技術】
[0002]高層建筑結構是我國城市化過程中解決城鎮人口不斷增長與城市用地逐漸短缺矛盾的必然選擇,而連肢墻結構體系是高層建筑結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根據以往實測資料,連肢墻體系既繼承了單純剪力墻工程造價低廉、抗側剛度大等優點,又體現出了在強震作用下連梁屈服耗能、減少大量裂縫集中于墻體底部,以降低震后修復成本的優點。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限于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傳統混凝土連梁往往很難滿足截面抗剪需求,給設計人員造成了一定的困難。而項目施工過程中,現場施工作業量大、而且需要大量的模板和臨時支撐,不僅影響施工進度,還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要解決連肢墻施工作業量大、效率低的技術問題;并解決施工中產生大量建筑垃圾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包括呈一字形排列連接的第一墻單元和第二墻單元,所述第一墻單元和第二墻單元均為預制構件,兩者之間通過接縫后澆帶連接。
[0006]所述第一墻單元包括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分別豎立于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內部兩端的第一墻單元鋼柱和第一墻單元接縫柱以及位于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內部的第一墻單元鋼筋骨架;所述第一墻單元鋼柱的上下兩端均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位于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內的第一墻單元鋼柱的上端沿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的長度方向連接有第一墻單元非消能短梁,所述第一墻單元非消能短梁的另一端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所述第一墻單元接縫柱的上下兩端均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位于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中的第一墻單元接縫柱的上下兩端、沿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的長度方向連接有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所述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的另一端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所述第一墻單元鋼柱、第一墻單元非消能短梁、第一墻單元接縫柱和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上均固定有第一墻單元抗剪栓釘。
[0007]所述第二墻單元包括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第二墻單元鋼柱、第二墻單元接縫柱、第二墻單元鋼筋骨架,與第二墻單元鋼柱連接的第二墻單元非消能短梁以及與第二墻單元接縫柱連接的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所述第二墻單元鋼柱、第二墻單元非消能短梁、第二墻單元接縫柱和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上均固定有第二墻單元抗剪栓釘;所述第二墻單元與第一墻單元的結構相同、且對稱分布在接縫后澆帶兩側,所述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和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兩者對接澆筑在接縫后澆帶內部,所述接縫后澆帶內部還設有接縫后澆帶豎向鋼筋和接縫后澆帶箍筋。
[0008]所述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上下左右四面中的一面或者多面為粗糙面或者在水平方向開有鍵槽。
[0009]所述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上下左右四面中的一面或者多面為粗糙面或者在水平方向開有鍵槽。
[0010]所述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邊緣的長度范圍是5厘米?10厘米。
[0011]所述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超出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邊緣的長度范圍是5厘米?10厘米。
[0012]所述第一墻單元鋼筋骨架包括連接在第一墻單元鋼柱和第一墻單元接縫柱之間的第一墻單元水平鋼筋、與第一墻單元水平鋼筋垂直連接的第一墻單元豎直鋼筋和連接在第一墻單元豎直鋼筋之間的第一墻單元拉結筋。
[0013]所述第二墻單元鋼筋骨架包括連接在第二墻單元鋼柱和第二墻單元接縫柱之間的第二墻單元水平鋼筋、與第二墻單元水平鋼筋垂直連接的第二墻單元豎直鋼筋和連接在第二墻單元豎直鋼筋之間的第二墻單元拉結筋。
[0014]所述第一墻單元鋼筋骨架還包括設置在第一墻單元鋼柱四周的第一墻單元鋼柱構造筋以及設置在第一墻單元接縫柱四周的第一墻單元接縫柱構造筋和第一墻單元錨環筋,所述第一墻單元錨環筋與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同向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
[0015]所述第二墻單元鋼筋骨架還包括設置在第二墻單元鋼柱四周的第二墻單元鋼柱構造筋以及設置在第二墻單元接縫柱四周的第二墻單元接縫柱構造筋和第二墻單元錨環筋,所述第二墻單元錨環筋與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同向超出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
[0016]所述第一墻單元錨環筋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邊緣的長度范圍是4厘米?10厘米;。
[0017]所述第二墻單元錨環筋超出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邊緣的長度范圍是4厘米?10厘米。
[0018]所述第一墻單元鋼柱、第一墻單元非消能短梁和第一墻單元接縫柱均為H型鋼或組合工字鋼,所述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為H型鋼、組合工字鋼或者是鋼板。
[0019]所述第二墻單元鋼柱、第二墻單元非消能短梁和第二墻單元接縫柱均為H型鋼或組合工字鋼,所述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為H型鋼、組合工字鋼或者是鋼板。
[0020]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是采用裝配式組合結構,針對裝配式混合連肢墻體系中一字形連接節點設計研究的,基于有限元理論,建立有限元模型對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體系進行力學分析,驗證其節點的可靠性,連接強度高、節點質量好:首先,墻單元均為鋼筋、型鋼和混凝土的混合結構,墻單元之間通過接縫短梁對接焊固定,對接焊后的接縫短梁在接縫后澆帶內形成型鋼短梁,這是節點傳力的重要途徑,而且焊縫質量更容易檢測,也更容易確保連接質量,這樣,就在墻單元之間形成了可靠連接,形成類似于束柱體系,單層墻單元上的兩道接縫短梁及錨環筋,增加了接縫水平方向的強度和延性;錨環筋的存在,使得后澆混凝土對類束柱體系有著斜撐作用,保證了墻單元之間的連接強度,此外,接縫短梁把原有的整面混凝土墻分成若干部分、對混凝土起到了套箍作用,增加了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同時,接縫后澆帶內還設置有接縫后澆帶豎向筋和接縫后澆帶箍筋,這對提高混凝土抗壓強度均有明顯作用,增加了接縫豎直方向的強度和延性,因此,本實用新型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的節點強度高于構件強度,滿足抗震構造要求。
[0021]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的施工方法也更加簡便、快捷、高效,包括在工廠預制,在現場進行裝配,接縫短梁對接焊后,墻單元間已經形成較大剛度,有利于施工過程中墻體的穩定,而且兩道工序可以同時進行,提高了施工速度,為施工項目的按期完成提供了保障,考慮混合連肢墻單元制作、吊裝和運輸的便捷,構件被拆分歸類成標準件墻單元,運至施工現場后,與連接可靠、便于施工的節點結構進行配套裝配,項目施工過程中,結構之間的裝配組合,減少了混凝土現場的濕作業量,從而減少了模板、臨時支撐的投入量,進而減少了建筑垃圾的產生。
[0022]本實用新型滿足了混合連肢墻體系抗震需要、實現了工廠預制、現場拼裝同步進行的施工方式,接縫后澆帶保證了節點連接的可靠性。
[0023]與傳統現澆混凝土連肢墻相比,使用鋼梁替代混凝土梁,使用型鋼柱替代邊緣約束鋼筋混凝土暗柱,使得混合連肢墻比傳統連肢墻擁有更好的耗能能力和抗連續倒塌能力,使用接縫梁替代預埋鋼筋,由于接縫梁比鋼筋剛度大,運輸過程中不會出現彎折現象,保證質量,而且工廠預制與現場安裝同時進行,解決施工現場濕作業量大、建筑垃圾多的問題,便于滿足建筑使用要求和簡化裝配工序;與現有一般裝配式連肢墻相比,接縫短梁對接焊后,墻單元間已經形成較大剛度,有利于施工過程中墻體的穩定,省去了預制剪力墻做臨時支撐的工序,保證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模板臨時支撐的投入量,減少了建筑垃圾的產生。
[0024]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中混合連肢墻結構體系的施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6]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墻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0028]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墻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4是圖3的B-B剖視圖。
[0030]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6是圖5的C-C剖視圖。
[0032]附圖標記:1-第一墻單元、1.1-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2-第一墻單元鋼柱、1.3-第一墻單元非消能短梁、1.4-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5-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6-第一墻單元抗剪栓釘、1.7-第一墻單元鋼柱構造筋、1.8-第一墻單元鋼筋骨架、1.9-第一墻單元接縫柱構造筋、1.10-第一墻單元錨環筋、1.11-鍵槽;
[0033]2-第二墻單元、2.1-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2-第二墻單元鋼柱、2.3_第二墻單元非消能短梁、2.4-第二墻單元接縫柱、2.5-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6-第二墻單元抗剪栓釘、2.7-第二墻單元鋼柱構造筋、2.8-第二墻單元鋼筋骨架、2.9-第二墻單元接縫柱構造筋、2.10-第二墻單元錨環筋、2.11-鍵槽;
[0034]3-接縫后澆帶、3.1-接縫后澆帶豎向鋼筋、3.2-接縫后澆帶箍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35]實施例參見圖5、圖6所示,一種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包括呈一字形排列連接的第一墻單元I和第二墻單元2,所述第一墻單元I和第二墻單元2均為預制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小于C30,不高于C60,兩者之間通過接縫后澆帶3連接;所述第二墻單元2與第一墻單元I的結構相同、且對稱分布在接縫后澆帶3兩側,所述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和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5兩者對接澆筑在接縫后澆帶3內部,所述接縫后澆帶3內部還設有接縫后澆帶豎向鋼筋3.1和接縫后澆帶箍筋3.2,所述接縫后澆帶豎向鋼筋3.1為兩排時,接縫后澆帶豎向鋼筋3.1置于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和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5外;當接縫后澆帶豎向鋼筋3.1為三排或者三排以上時,在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和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5的相應位置焊接鋼筋連接器,并將接縫后澆帶豎向鋼筋3.1筋置于第一墻單元錨環筋1.10和/或第二墻單元錨環筋2.10內,所述接縫后澆帶3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高于第一墻單元I和第二墻單元2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兩個等級或以上。
[0036]參見圖1、圖2所示,所述第一墻單元I包括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分別豎立于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內部兩端的第一墻單元鋼柱1.2和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以及位于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內部的第一墻單元鋼筋骨架1.8 ;所述第一墻單元鋼筋骨架1.8包括連接在第一墻單元鋼柱1.2和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之間的第一墻單元水平鋼筋、與第一墻單元水平鋼筋垂直連接的第一墻單元豎直鋼筋和連接在第一墻單元豎直鋼筋之間的第一墻單元拉結筋;所述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上、下兩面以及鄰接接縫后澆帶3的面上均開有水平方向的鍵槽1.11 ;所述第一墻單元鋼柱1.2和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的鋼柱長度約為層高。
[0037]所述第一墻單元鋼筋骨架1.8還包括設置在第一墻單元鋼柱1.2四周的第一墻單元鋼柱構造筋1.7以及設置在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四周的第一墻單元接縫柱構造筋1.9和第一墻單元錨環筋1.10,所述第一墻單元錨環筋1.10與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同向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所述第一墻單元錨環筋1.10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
1.1邊緣的長度范圍是4厘米?10厘米,第一墻單元錨環筋1.10的豎向間距與第一墻單元水平鋼筋的豎向間距一致。
[0038]所述第一墻單元鋼柱1.2的上下兩端均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位于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內的第一墻單元鋼柱1.2的上端沿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的長度方向連接有第一墻單元非消能短梁1.3,所述第一墻單元非消能短梁1.3的另一端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
[0039]所述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的上下兩端均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位于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中的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的上下兩端、沿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的長度方向連接有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所述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邊緣的長度范圍是5厘米?10厘米。
[0040]所述第一墻單元鋼柱1.2、第一墻單元非消能短梁1.3和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均為H型鋼或組合工字鋼、強度等級為Q345,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為H型鋼、組合工字鋼或者是鋼板、強度等級為Q345,型鋼的翼緣外邊緣或者鋼板邊緣上均固定有第一墻單元抗剪栓釘1.6。
[0041]參見圖3、圖4所示,所述第二墻單元2與第一墻單元I的結構相同、且對稱分布在接縫后澆帶3兩側,所述第二墻單元2包括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分別豎立于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內部兩端的第二墻單元鋼柱2.2和第二墻單元接縫柱2.4以及位于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內部的第二墻單元鋼筋骨架2.8 ;所述第二墻單元鋼筋骨架2.8包括連接在第二墻單元鋼柱2.2和第二墻單元接縫柱2.4之間的第二墻單元水平鋼筋、與第二墻單元水平鋼筋垂直連接的第二墻單元豎直鋼筋和連接在第二墻單元豎直鋼筋之間的第二墻單元拉結筋;所述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上、下兩面以及鄰接接縫后澆帶3的面上均開有水平方向的鍵槽2.11 ;所述第二墻單元鋼柱2.2和第二墻單元接縫柱2.4的鋼柱長度約為層高。
[0042]所述第二墻單元鋼筋骨架2.8還包括設置在第二墻單元鋼柱2.2四周的第二墻單元鋼柱構造筋2.7以及設置在第二墻單元接縫柱2.4四周的第二墻單元接縫柱構造筋2.9和第二墻單元錨環筋2.10,所述第二墻單元錨環筋2.10與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5同向超出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所述第二墻單元錨環筋2.10超出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
2.1邊緣的長度范圍是4厘米?10厘米,第二墻單元錨環筋2.10的豎向間距與第二墻單元水平鋼筋的豎向間距一致。
[0043]所述第二墻單元鋼柱2.2的上下兩端均超出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位于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內的第二墻單元鋼柱2.2的上端沿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的長度方向連接有第二墻單元非消能短梁2.3,所述第二墻單元非消能短梁2.3的另一端超出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
[0044]所述第二墻單元接縫柱2.4的上下兩端均超出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位于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中的第二墻單元接縫柱2.4的上下兩端、沿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的長度方向連接有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5,所述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5超出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邊緣的長度范圍是5厘米?10厘米。
[0045]所述第二墻單元鋼柱2.2、第二墻單元非消能短梁2.3和第二墻單元接縫柱2.4均為H型鋼或組合工字鋼、強度等級為Q345,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5為H型鋼、組合工字鋼或者是鋼板、強度等級為Q345,型鋼的翼緣外邊緣或者鋼板邊緣上均固定有第二墻單元抗剪栓釘2.6。
[0046]—種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的施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0047]第一墻單元I和第二墻單元2的預制工序:
[0048]步驟一,在第一墻單元鋼柱1.2、第一墻單元非消能短梁1.3、第一墻單元接縫柱
1.4和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上焊接固定第一墻單元抗剪栓釘1.6。
[0049]步驟二,將第一墻單元鋼柱1.2與第一墻單元非消能短梁1.6焊接固定,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與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焊接固定。
[0050]步驟三,分別固定第一墻單元鋼柱1.2與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
[0051]步驟四,綁扎第一墻單元水平鋼筋、第一墻單元豎直鋼筋和第一墻單元拉結筋形成第一墻單元鋼筋骨架1.8。
[0052]步驟五,在第一墻單元鋼柱1.2周圍固定第一墻單元鋼柱構造筋1.7,在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周圍固定第一墻單元接縫柱構造筋1.9和第一墻單元錨環筋1.10。
[0053]步驟六,支設第一墻單元I的模板,并在上下左右四個面進行水平鍵槽或者粗糙面處理。
[0054]步驟七,澆筑第一墻單元I的混凝土。
[0055]步驟八,待澆筑成型和養護后,進行脫模,完成第一墻單元I的預制工序,第二墻單元2的預制工序與第一墻單元I的相同,同時完成第二墻單元2的預制工序。
[0056]第一墻單元I和第二墻單元2的現場裝配工序:
[0057]步驟一,將預制好的第一墻單元I和第二墻單元2運至施工現場,開始現場施工工序。
[0058]步驟二,將第一墻單元I的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和第二墻單元2的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5對應、并進行對接焊固定。
[0059]步驟三,綁扎接縫后澆帶豎向鋼筋3.1和接縫后澆帶箍筋3.2。
[0060]步驟四,支設接縫后澆帶3的模板。
[0061]步驟五,澆筑接縫后澆帶3的混凝土。
[0062]步驟六,進行養護,完成單層的一字形混合連肢墻的現場裝配施工。
[0063]多層第一墻單元I和/或第二墻單元2的現場裝配工序:
[0064]步驟一,將上層第一墻單元I起吊與下層第一墻單元I進行對接,將兩層的第一墻單元鋼柱和第一墻單元接縫柱對應點焊連接。
[0065]步驟二,脫去吊鉤,對兩層第一墻單元對應的第一墻單元鋼柱和第一墻單元接縫柱熔透焊接。
[0066]步驟三,在雙層第一墻單元的上下接縫部位設置鋼筋骨架,并支設上下接縫部位的混凝土燒筑模板。
[0067]步驟四,澆筑上下接縫部位的混凝土。
[0068]步驟五,進行養護,完成雙層第一墻單元的現場裝配施工,雙層第二墻單元的施工與第一墻單元相同。
[0069]步驟六,重復步驟一至步驟五,完成多層的一字形混合連肢墻的現場裝配施工。
[0070]在工廠預制第一墻單元I和第二墻單元2,在現場進行裝配安裝,兩道工序可以同時進行,提高施工效率,為施工項目的按期完成提供了保障。
【權利要求】
1.一種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包括呈一字形排列連接的第一墻單元(I)和第二墻單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墻單元(I)和第二墻單元(2)均為預制構件,兩者之間通過接縫后澆帶(3)連接; 所述第一墻單元(I)包括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分別豎立于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0內部兩端的第一墻單元鋼柱(1.2)和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以及位于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0內部的第一墻單元鋼筋骨架(1.8);所述第一墻單元鋼柱(1.2)的上下兩端均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位于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內的第一墻單元鋼柱(1.2)的上端沿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的長度方向連接有第一墻單元非消能短梁(1.3),所述第一墻單元非消能短梁(1.3)的另一端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0 ;所述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的上下兩端均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位于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0中的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的上下兩端、沿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0的長度方向連接有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所述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的另一端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所述第一墻單元鋼柱(1.2)、第一墻單元非消能短梁(1.3)、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和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上均固定有第一墻單元抗剪栓釘(1.6); 所述第二墻單元(2)包括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第二墻單元鋼柱(2.2)、第二墻單元接縫柱(2.4)、第二墻單元鋼筋骨架(2.8),與第二墻單元鋼柱(2.2)連接的第二墻單元非消能短梁(2.3)以及與第二墻單元接縫柱(2.4)連接的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5),所述第二墻單元鋼柱(2.2)、第二墻單元非消能短梁(2.3)、第二墻單元接縫柱(2.4)和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5)上均固定有第二墻單元抗剪栓釘(2.6);所述第二墻單元(2)與第一墻單元(I)的結構相同、且對稱分布在接縫后澆帶(3)兩側,所述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和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5)兩者對接澆筑在接縫后澆帶(3)內部,所述接縫后澆帶(3)內部還設有接縫后澆帶豎向鋼筋(3.1)和接縫后澆帶箍筋(3.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0上下左右四面中的一面或者多面為粗糙面或者在水平方向開有鍵槽(1.1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上下左右四面中的一面或者多面為粗糙面或者在水平方向開有鍵槽(2.1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邊緣的長度范圍是5厘米?10厘米; 所述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5)超出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邊緣的長度范圍是5厘米?10厘米。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墻單元鋼筋骨架(1.8)包括連接在第一墻單元鋼柱(1.2)和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之間的第一墻單元水平鋼筋、與第一墻單元水平鋼筋垂直連接的第一墻單元豎直鋼筋和連接在第一墻單元豎直鋼筋之間的第一墻單元拉結筋; 所述第二墻單元鋼筋骨架(2.8)包括連接在第二墻單元鋼柱(2.2)和第二墻單元接縫柱(2.4)之間的第二墻單元水平鋼筋、與第二墻單元水平鋼筋垂直連接的第二墻單元豎直鋼筋和連接在第二墻單元豎直鋼筋之間的第二墻單元拉結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墻單元鋼筋骨架(1.8)還包括設置在第一墻單元鋼柱(1.2)四周的第一墻單元鋼柱構造筋(1.7)以及設置在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四周的第一墻單元接縫柱構造筋(1.9)和第一墻單元錨環筋(1.10),所述第一墻單元錨環筋(1.10)與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同向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 所述第二墻單元鋼筋骨架(2.8)還包括設置在第二墻單元鋼柱(2.2)四周的第二墻單元鋼柱構造筋(2.7)以及設置在第二墻單元接縫柱(2.4)四周的第二墻單元接縫柱構造筋(2.9)和第二墻單元錨環筋(2.10),所述第二墻單元錨環筋(2.10)與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5)同向超出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墻單元錨環筋(1.10)超出第一墻單元混凝土墻體(1.1)邊緣的長度范圍是4厘米?10厘米; 所述第二墻單元錨環筋(2.10)超出第二墻單元混凝土墻體(2.1)邊緣的長度范圍是4厘米?10厘米。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墻單元鋼柱(1.2)、第一墻單元非消能短梁(1.3)和第一墻單元接縫柱(1.4)均為H型鋼或組合工字鋼,所述第一墻單元接縫短梁(1.5)為H型鋼、組合工字鋼或者是鋼板。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配式一字形混合連肢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墻單元鋼柱(2.2)、第二墻單元非消能短梁(2.3)和第二墻單元接縫柱(2.4)均為H型鋼或組合工字鋼,所述第二墻單元接縫短梁(2.5)為H型鋼、組合工字鋼或者是鋼板。
【文檔編號】E04B2/60GK203961055SQ201420247789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5日
【發明者】盧海陸, 蘇明周, 石韻, 孫建運, 金曉飛, 劉康 申請人: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教| 河西区| 德庆县| 新安县| 锡林郭勒盟| 浙江省| 九寨沟县| 蚌埠市| 通海县| 衡水市| 尉氏县| 古浪县| 焦作市| 广元市| 左权县| 安吉县| 镇安县| 吉安市| 汉源县| 鹿泉市| 松溪县| 南部县| 武安市| 房产| 昌邑市| 神农架林区| 泾阳县| 富民县| 开平市| 江孜县| 安福县| 广东省| 灵寿县| 浦江县| 五华县| 眉山市| 个旧市| 通河县| 莱州市| 青海省| 大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