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筑框架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建筑框架結構,屬于建筑結構工程【技術領域】,包括四個立柱和連接相鄰立柱的橫梁;立柱為填充有混凝土的方鋼管,橫梁為H型鋼梁;還包括對稱設置在H型鋼梁腹板兩側的L型板、位于H型鋼梁下方的支撐托板;L型板的一個外L面焊接在方鋼管上,另一個外L面與H型鋼梁的腹板螺栓連接;支撐托板的一端為凸形的插入端,方鋼管開設有與插入端相匹配的插孔,插入端插入插孔并焊接在方鋼管上;支撐托板的底面設置有豎直的加強板;支撐托板的頂面與H型鋼梁的下翼緣板螺栓連接。穩固性更強,采用的連接件制作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建筑框架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結構工程【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建筑框架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建筑框架中,鋼梁-鋼柱連接節點是其建筑結構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鋼梁-鋼柱連接節點是傳遞彎距和剪力的重要部位,直接影響結構受載條件下的整體性能及與其相連構件的承載性能。目前,方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連接節點主要采用外環板式、穿心式、錨定板式等節點。工程中主要采用性能較優良的外環板式節點,但加工制作復雜、焊接工作量大、不方便施工,外環板還影響美觀和使用空間,同時這些連接方式造價高,對于邊柱和角柱的節點也會對建筑美觀和構造造成影響,有的結構是在H型鋼梁端部焊接連接板再通過連接板焊接至鋼柱上,彎矩交大,穩定性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簡單、結構穩固的建筑框架結構,以解決上述問題。
[0004]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建筑框架結構,包括四個立柱和連接相鄰立柱的橫梁;立柱為填充有混凝土的方鋼管,橫梁為H型鋼梁;還包括對稱設置在H型鋼梁腹板兩側的L型板、位于H型鋼梁下方的支撐托板;L型板的一個外L面焊接在方鋼管上,另一個外L面與H型鋼梁的腹板螺栓連接;支撐托板的一端為凸形的插入端,方鋼管開設有與插入端相匹配的插孔,插入端插入插孔并焊接在方鋼管上;支撐托板的底面設置有豎直的加強板;支撐托板的頂面與H型鋼梁的下翼緣板螺栓連接。
[0005]進一步地,所述加強板為楔形板,楔形板的大端焊接在方鋼管上。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焊接在方鋼管上的L型板連接支撐H型鋼梁的腹板,同時通過插入方鋼管內部的支撐托板對H型鋼梁起到了更加穩固的支撐,同時支撐托板的插入端伸入方鋼管內可提高內部混凝土與方鋼管的結合力,整個框架的穩固性更強,采用的連接件制作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框架結構的主視圖;
[0008]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立柱與橫梁連接節點處的主視圖;
[0009]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立柱與橫梁連接節點處的俯視圖
[0010]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支撐托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2]圖1至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框架結構,包括四個立柱和連接相鄰立柱的橫梁;立柱為填充有混凝土的方鋼管1,橫梁為H型鋼梁2 ;還包括對稱設置在H型鋼梁2腹板兩側的L型板3、位于H型鋼梁2下方的支撐托板4 ;L型板3的一個外L面焊接在方鋼管I上,另一個外L面與H型鋼梁2的腹板螺栓連接;支撐托板4的一端為凸形的插入端41,方鋼管I開設有與插入端41相匹配的插孔,插入端41插入插孔并焊接在方鋼管I上;支撐托板4的底面設置有豎直的加強板42 ;支撐托板4的頂面與H型鋼梁2的下翼緣板螺栓連接。加強板42為楔形板,楔形板的大端焊接在方鋼管I上,提供更好的支撐力,減少彎矩。
[001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個立柱和連接相鄰立柱的橫梁;立柱為填充有混凝土的方鋼管,橫梁為H型鋼梁;還包括對稱設置在H型鋼梁腹板兩側的L型板、位于H型鋼梁下方的支撐托板;L型板的一個外L面焊接在方鋼管上,另一個外L面與H型鋼梁的腹板螺栓連接;支撐托板的一端為凸形的插入端,方鋼管開設有與插入端相匹配的插孔,插入端插入插孔并焊接在方鋼管上;支撐托板的底面設置有豎直的加強板;支撐托板的頂面與H型鋼梁的下翼緣板螺栓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板為楔形板,楔形板的大端焊接在方鋼管上。
【文檔編號】E04B1/58GK204212274SQ201420675219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3日
【發明者】曹年軍 申請人:曹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