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建筑物外墻安裝的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的建筑物經常采用外墻的結構,例如玻璃外墻以及石材外墻等等。因為一般外墻的面積都比較大,所以通常利用小塊的材料拼接而成,這就需要金屬框架的形狀隨之做出相應的變化,因此每個金屬框架的形狀大小可能都互不相同,且各個金屬框架的連接斷面必須在軸向上按照不同的方向切割以保證與其他金屬框架進行連接時形成不同的夾角,以實現外墻的曲面形狀。由于外墻是采用剛性的固定方式安裝在金屬框架上,這種剛性的連接不允許外墻有很大的自由度,當外墻安裝完成以后可能會具有較大的應力,在實際使用中也容易造成損壞,為了減小外墻可能受到的應力只能盡可能使外墻單元與金屬框架高度適配,這必然導致復雜的工藝過程以及相對較高的成本。實際生產中,在同一個區間內都采用同一種結構的金屬框架,這樣的做法只能在比較粗略的范圍內滿足外墻單元之間夾角的要求,無法讓實際的外墻單元的角度與設計角度精確匹配,同時也必然引起外墻產生較大的應力,且制造成本高;另外,現有技術中會在外墻單元與金屬框架相接觸的位置設置彈性的膠體層,通過膠體層本身的彈性形變使外墻單元在一定角度內滿足設計的曲面要求,但是這種調節方式由于金屬框架以及膠體層本身厚度及形變量的限制,不可能精確實現外墻所需要的曲面形態,依然會引起很大的應力。
因而,需要提供一種新型的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根據主體墻面不同曲率隨時精確調整外墻主體結構、并可有效減小外墻安裝產生應力、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其包括至少一個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本體,所述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本體包括框體、容置于框體內并可相對于框體轉動的旋轉棒、安裝于框體上用于與旋轉棒一起共同固持外墻單元的壓緊條以及用于將壓緊條固定于框體上的定位塊,所述框體包括后框體、從后框體向上延伸出的前框體以及分別向兩側延伸出的凸臺,前框體包括一定位通孔,凸臺上設置有貫穿凸臺的整個長度方向且截面為圓弧形的環形槽,環形槽開口處的寬度小于所述圓形的直徑,定位塊穿過壓緊條并固定于前框體的定位通孔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安裝完成以后,外墻單元可以相對于框體在一定范圍內轉動,當框體左右兩側的兩塊外墻單元需要實現一定的夾角時,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滿足兩塊外墻單元之間的夾角的要求。由于通過本發明安裝好的外墻單元還可以在一定角度內轉動,當外墻受到外界的壓力時,其可以通過小幅度的轉動釋來消除外墻的應力,從而有效延長了外墻的使用壽命。
下面將結合附圖,通過優選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與外墻安裝完成后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一種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另一種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為沿圖1中a-a方向的剖視圖。
圖5為圖4中局部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圖6為圖4中另一局部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本發明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50包括用于固持外墻單元10的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本體51、連接于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本體51一端的用于將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本體51連接到中央轉盤20上的連接頭52、將連接頭52和中央轉盤20連接到一起的銷軸53以及連接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本體51與連接頭52的螺釘54。中央轉盤20通過撐桿30固定到建筑物主體結構40上。
如圖3所示,連接頭52與中央轉盤20相連接的一端為兩片互相平行的夾片521,中央轉盤20的一部分夾持到連接頭52的兩片夾片521之間,并通過銷軸53組合在一起;連接頭52與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本體51相連接的一端為實心長方體形狀的連接塊522,其上設置螺孔5221,該連接塊522全部插入到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本體51內部,并利用穿過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本體51以及螺孔5221的螺釘54將二者固定在一起。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其他的結構代替本實施方式中的連接頭52、銷軸53以及螺釘54,或者改變連接頭52的形狀,只要能夠實現將多個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本體51固定到中央轉盤20上或者實現將多個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本體51互相連接到一起達到固持外墻單元10的目的即可。
如圖4和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本體51包括截面為十字狀的長條中空框體511、兩條安裝于框體511上的旋轉棒512、設置于旋轉棒512與外墻單元10之間的彈性膠圈513和條狀膠514以及安裝于框體511上的若干壓緊條515、緩沖墊516及定位塊517。本實施例中,框體511和旋轉棒512均采用鋁合金材質。
框體511包括中空的前框體5111、中空的后框體5112以及從后框體5112的上部分別向兩側延伸而出的兩個凸臺5113。前框體5111上設置定位通孔(未標號)。后框體5112的厚度及體積均大于前框體5111,二者的中空部分未連通。后框體5112上設置若干螺孔51121,組裝后連接頭52的連接塊522延伸到后框體5112的中空部分內,螺釘54與后框體5112上的螺孔51121及連接頭52上的螺孔5221相配合以實現固定。凸臺5113靠近前框體5111的一側上開設有截面為圓弧形的環形槽51131,其開口處的寬度小于該圓形的直徑,環形槽51131貫穿凸臺5113的整個長度方向。
旋轉棒512包括截面為不完整圓形的旋轉段5121、用于壓接外墻單元10的緊壓段5122以及開設于緊壓段5122上且貫穿緊壓段5122的整個長度方向的凹槽5123。凹槽5123開口處的寬度小于凹槽5123本身的寬度。旋轉段5121和緊壓段5122相連接的部分寬度較窄,且略小于環形槽51131的開口處的寬度,而旋轉段5121的形狀和框體511上環形槽51131的形狀大致相同,且旋轉段5121的直徑大于環形槽51131開口處的寬度;緊壓段5122靠近外墻單元10的一側表面為平面,遠離外墻單元10的一側表面,被旋轉段5121分隔為兩個傾斜的表面,即從截面方向看,緊壓段5122靠近旋轉段5121的位置較厚,而遠離旋轉段5121的兩端較薄,這種斜面形狀保證了旋轉段5121可以在一定角度內實現轉動。安裝時,將旋轉棒512從框體511的一端插入到環形槽51131內,旋轉棒512的旋轉段5121容置于環形槽51131內,且可以在其內圍繞旋轉段5121的中心軸在一定角度內轉動,由于旋轉段5121的直徑大于環形槽51131開口處的寬度,轉動過程中,旋轉段5121不會從環形槽51131內脫落出來。
在本實施例中,彈性膠圈513采用三元乙丙橡膠材質,其包括容置于旋轉棒512的凹槽5123內的卡接部5131、直接接觸外墻單元10的接觸部5133以及連接卡接部5131和接觸部5133的寬度較小的連接部5132,卡接部5131的形狀與旋轉棒512的凹槽5123的形狀大致相同,且卡接部5131的寬度大于凹槽5123開口處的寬度。安裝時,將彈性膠圈513從旋轉棒512的一端插入到凹槽5123內,彈性膠圈513的卡接部5131容置于凹槽5123內,由于卡接部5131的寬度大于凹槽5123開口處的寬度,因此卡接部5131不會從凹槽5123內脫落出來。
條狀膠514設置于旋轉棒512與外墻單元10之間,同時與二者粘和,以實現牢固的結合。
壓緊條515采用鋁合金材質,其包括中央設置有螺孔的環形部5151以及從環形部5151的外側延伸出的壓柄5152。用于隔熱的緩沖墊516設置于壓緊條515的環形部5151與框體511的前框體5111之間,定位塊517穿過壓緊條515的環形部5151以及緩沖墊516旋接到前框體5111的定位通孔內。如圖4所示,在垂直于紙面的方向上,若干壓緊條515分隔排列,用于與壓緊條515配合使用的緩沖墊516以及定位塊517也分隔排列,即在沿著框體511長度的方向上,隔一段距離布置有一套壓緊條515、緩沖墊516以及定位塊517以達到固持外墻單元10的目的。
如圖4、圖5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外墻單元10采用中空夾膠鋼化玻璃,在第一塊與另兩塊玻璃之間設置有空腔,在空腔的邊緣,即靠近玻璃的邊緣處,設置有中空鋁條101,其內部填充有高分子篩102,鋁條101與位于其兩側的玻璃之間設置有丁基膠103,在中空鋁條101的一側靠近玻璃的邊緣處設置有包覆在玻璃上的鋁槽105,在鋁槽105與中空鋁條101之間填充有硅酮密封膠104。安裝時,壓緊條515的壓柄5152延伸到鋁槽105內,當定位塊517固定完成之后,中空夾膠鋼化玻璃就與本玻璃幕墻安裝定位系統50完成固定。在壓緊條515的上方,即兩塊中空夾膠鋼化玻璃結合的位置填充硅酮密封膠106,實現整個外墻的防水密封。
安裝完成以后,由于旋轉棒512可以在環形槽51131內轉動,所以外墻單元10可以相對于框體511在一定范圍內轉動,如圖4所示,當框體511左右兩側的兩塊外墻單元10需要實現一定的夾角時,通過旋轉棒512在環形槽51131內的轉動,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滿足兩塊外墻單元10的夾角的要求,例如實現二者上方的夾角為180o,或者實現二者下方的角度為160o等等。另外,因為彈性膠圈513和條狀膠514均具有一定的彈性,也可以允許外墻單元10實現微小的角度調節。而且由于外墻單元10可以在一定角度內轉動,則當外墻受到外界的壓力時,其可以通過小幅度的轉動來消除外墻的應力,延長了外墻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