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建筑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裝配式墻體構造。
背景技術:
預制裝配式建筑符合建筑工業化及綠色環保的要求,特別是我國綠色建筑與建筑工業化的產業政策,對預制裝配式建筑其需求越來越大。預制裝配式墻板是預制裝配式建筑的主要內容之一。
現有預制外墻板構造主要有內嵌式與外掛式2種。外掛式安裝方便,保溫性能好,但邊梁結構裸露在建筑室內,不美觀,特別是對住宅,影響很大。內嵌式室內外均平整,但存在熱橋,不利于建筑保溫隔熱。
在現澆混凝土結構中,由于現澆構件表面平整度及尺寸偏差,需要設置砂漿抹灰找平層。在現有預制內外墻板內嵌構造做法中,為使墻面與現澆混凝土主體結構內外表面保持平整,需要將預制墻面與現澆主體結構一起抹灰找平,工程量大,浪費嚴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是針對現有的預制外墻構造要么裸露在建筑室內不美觀要么存在熱橋不利于建筑保溫隔熱而提供的一種既不裸露在建筑室內又不會產生熱橋的裝配式外墻構造。本發明還通過設置預制內外墻板凸出主體結構的構造,僅需要在現澆主體結構構件表面抹灰找平,達到了預制墻面免抹灰的目的,大大減少了工程量,且節約了材料與工期,同時節約了造價。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裝配式墻體構造,包括預制墻板和設有鋼結構連接件的主體結構,預制墻板設于相鄰兩樓層主體結構之間,所述的預制墻板為內墻板或者外墻板,所述的預制墻板與主體結構連接,且預制墻板至少有一側凸出于主體結構。
主體結構位于室外一側凹于預制外墻板的部分連接有外襯單元,所述的外襯單元為單體預制或與預制外墻板一起預制或現場制作。
預制外墻板與主體結構連接后在室內的一側預制外墻板,主體結構位于室內一側凹于預制外墻板的部分連接有內襯單元,所述的內襯單元為單體預制或與預制外墻板一起預制或現場制作。
在所述的預制外墻板與主體結構連接后在室內的一側預制外墻板,在凹于預制外墻板的主體結構部分涂抹找平單元。
在所述的預制外墻板與主體結構連接后在室外的一側預制外墻板凸出于主體結構,在凹于預制外墻板的主體結構部分涂抹找平單元。
在所述的預制內墻板與主體結構連接后在凹于預制內墻板的主體結構部分涂抹找平單元。
所述的預制墻板采用固定件與所述的主體結構連接在一起,所述的預制外襯單元與主體結構或預制外墻板連接在一起。
所述的預制墻板采用固定件與所述的主體結構連接在一起,所述的預制內襯單元與主體結構或預制外墻板連接在一起。
一種裝配式墻體構造,包括外墻和設有鋼結構連接件的主體結構,外墻設于相鄰兩樓層主體結構之間,所述的外墻包括預制外掛墻板和預制內嵌墻板,所述的預制外掛墻板安裝于所述的主體結構外側,所述的預制內嵌墻板安裝于所述的兩樓層主體結構之間。
所述的預制內嵌墻板與主體結構連接后在室內的一側預制內嵌墻板凸出于主體結構設置,在凹于預制內嵌墻板的主體結構部分涂抹找平單元。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結構緊湊、安裝方便、經濟且美觀的預制外墻板構造,內外側均平整,預制墻面免抹灰,保溫隔熱性能好,既可以從建筑內側安裝也可以采用外側安裝的預制外墻板構造。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五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的一種裝配式墻體構造,包括預制外墻板1和設有鋼結構連接件2的主體結構3,預制外墻板設于相鄰兩樓層主體結構之間,該墻板通過固定件4與設在主體結構上的鋼結構連接件2連接,通過在墻板上設置內凹部分或孔洞,可使固定件4及鋼結構連接件2不外露預制墻板,預制外墻板與主體結構連接后在室外的一側預制外墻板凸出主體結構,主體結構位于室外一側凹于預制外墻板的部分連接有外襯單元6,所述的外襯單元為單體預制或與預制外墻板一起預制。在所述的預制外墻板與主體結構連接后在室內的一側預制外墻板凸出于主體結構,在凹于預制外墻板的主體結構部分涂抹找平單元5。所述的預制外墻板采用固定件與所述的主體結構連接在一起,所述的預制外襯單元與主體結構或預制外墻板連接在一起,所述的預制外墻板、外襯單元的材料為加氣混凝土或陶粒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或石膏。
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在室內墻板與主體結構的凹陷部分設置內襯單元7,在主體結構室外部分凹于墻板部分設置抹灰找平單元。
實施例三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墻板分為預制外掛墻板11和預制內嵌墻板12,將預制外掛墻板直接安裝在主體結構的外部,將預制內嵌墻板設于主體結構的室內,在預制外掛墻板與預制內嵌墻板之間預留間隙,這樣保溫隔熱效果更佳,預制內嵌墻板與主體結構之間凹陷部分填充抹灰找平。
實施例四
如圖4所示的一種裝配式墻體構造,包括預制內墻板8和設有鋼結構連接件2的主體結構3,預制內墻板設于相鄰兩樓層主體結構之間,該墻板通過固定件4與設在主體結構上的鋼結構連接件2連接,通過在墻板上設置內凹部分或孔洞,可使固定件4及鋼結構連接件2不外露預制墻板,預制內墻板與主體結構連接后預制內墻板兩側凸出主體結構。在所述的預制內墻板與主體結構連接后在凹于預制內墻板的主體結構部分涂抹找平單元5。所述的預制內墻板采用固定件與所述的主體結構連接在一起,所述的預制內墻板材料為加氣混凝土或陶粒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或石膏。
實施例五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四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在預制內墻板8僅一側凸出于主體結構3。在所述的預制內墻板與主體結構連接后在凹于預制內墻板的主體結構部分涂抹找平單元5。
實施例六
如圖6所示的一種裝配式墻體構造,包括預制內墻板8和設有鋼結構連接件2的主體結構3,所述的主體結構為鋼梁31和鋼筋混凝土樓板32,預制內墻板設于相鄰兩樓層主體結構之間,該墻板通過固定件4與設在主體結構上的鋼結構連接件2連接,通過在墻板上設置內凹部分或孔洞,可使固定件4及鋼結構連接件2不外露預制墻板,預制內墻板與主體結構連接后預制內墻板凸出主體結構兩側,主體結構凹于預制內墻板的部分連接有內襯單元7。所述的預制內墻板采用固定件與所述的主體結構連接在一起,所述的預制內襯單元與主體結構連接在一起,所述的預制內墻板、內襯單元的材料為加氣混凝土或陶粒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或石膏,該構造除滿足墻體結構平整外,還能滿足鋼結構梁的防火要求。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領域內普通的技術人員的簡單更改和替換都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