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橋梁建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鐵路高架預制梁模板。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鐵路作為運貨量龐大,經濟實惠的運輸方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國家也在大力發展鐵路建設;一般的鐵路在遇到復雜的地形時需要架設鐵路高架來完成鐵路高架橋的建設,而對于鐵路高架橋梁的建造采用在地面上進行預制完成再吊裝組合來實現高架橋梁的建造。
如中國專利號201520082026.5所公布的一種橋梁模板分離機構,包括橋梁模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個分離機構總成,任意所述的分離機構總成包括千斤頂和連接件,所述千斤頂包括活塞桿和缸體,所述連接件分別與所述活塞桿的端部及橋梁模板可拆卸式連接,當所述千斤頂動作時,所述活塞桿收縮并通過所述的連接件帶動橋梁模板向活塞桿收縮方向移動。
上述專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橋梁模板的分離問題,但是結構復雜,操作困難,且無法滿足橋梁模板搭建時的快捷與方便,高架梁在地面上建造的過程中采用這種模板,其可調節性能差,針對不同的結構需要采用多個模板拼接和大量的模板,模塊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低下,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鐵路高架預制梁模板,能夠解決鐵路高架橋在地面建造時模板可調性差,組裝和拆卸不便,模塊化程度低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鐵路高架預制梁模板,包括內模板和外模板;其創新點在于:所述內模板包括頂板模架、側板模架、底板模架和圓角模架,頂板模架、側板模架和底板模架形成一多邊形模架框單元;頂板模架、側板模架和底板模架的銜接處采用圓角模架過渡;內模板中設置有支撐各模架的連接絲桿;
所述連接絲桿為螺母和外螺紋桿互相配合的螺桿結構;包括螺母、連桿和外螺紋桿;所述外螺紋桿的一端連接在多邊形模架框單元上,連桿為空心結構,螺母至少設置在連桿的一端且可繞著連桿旋轉,螺母與連接在多邊形模架框單元上的外螺紋桿配合將各模架頂緊;
所述外模板形成一容納內模板的凹槽,內模板與外模板之間留有容納混凝土漿料的空隙;所述外模板上設置有脫模裝置。
優選的,所述連接絲桿包括水平絲桿和豎直絲桿,豎直絲桿連接在頂板模架與底板模架之間,水平絲桿連接在位于頂板模架與底板模架兩側的側板模架之間。
優選的,所述內模板具有若干個多邊形模架框單元,內模板的多邊形模架框單元沿著外模板容納內模板的凹槽方向串聯鋪設。
優選的,所述連接絲桿之間搭建有連接絲桿支撐架。
優選的,所述脫模裝置包括脫模絲桿和脫模螺母,脫模螺母與外模板相連,脫模絲桿與脫模螺母配合,在脫模絲桿的旋轉下外模板與脫模螺母一起移動實現脫模。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通過在預制梁內模板上設有外螺紋桿和螺母互相配合的螺桿結構,通過對螺母的調節實現對內膜板的組裝時的位置調節,便于快速定位和快速組裝,在澆筑完混凝土后進行模板拆卸的時候通過螺母與外螺紋桿的配合實現快速拆卸;
2)預制梁模板在搭建時可通過連接絲桿將頂板模架、側板模架、底板模架和圓角模架連接成單個的模塊,再整體模塊化組裝,實現預制梁模板的快速組裝搭建,且有利于整體模塊化拆卸。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鐵路高架預制梁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鐵路高架預制梁另一角度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鐵路高架預制梁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使本專業的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但并不因此將本發明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如圖1、2所示的一種鐵路高架預制梁模板,包括內模板1和外模板2;所述內模板1包括頂板模架11、側板模架12、底板模架13和圓角模架14,頂板模架11、側板模架12和底板模架13形成一多邊形模架框單元4;頂板模架11、側板模架12和底板模架13的銜接處采用圓角模架14過渡;內模板1中設置有支撐各模架的連接絲桿3。
如圖3所示,連接絲桿3為螺母31和外螺紋桿32互相配合的螺桿結構;包括螺母31、連桿33和外螺紋桿32;所述外螺紋桿32連接在多邊形模架框單元4上,連桿33為空心結構,螺母31至少設置在連桿33的一端且可繞著連桿33旋轉,螺母31與連接在多邊形模架框單元4上的外螺紋桿32配合將各模架頂緊。
連接絲桿3包括水平絲桿和豎直絲桿,豎直絲桿連接在頂板模架11與底板模架13之間,水平絲桿連接在位于頂板模架11與底板模架13兩側的側板模架12之間。
外模板2形成一容納內模板的凹槽21,內模板1與外模板2之間留有容納混凝土漿料的空隙;所述外模板2上設置有脫模裝置。
內模板1具有若干個多邊形模架框單元4,內模板1的多邊形模架框單元4沿著外模板2容納內模板1的凹槽21方向串聯鋪設。
連接絲桿3之間搭建有連接絲桿支撐架5。
脫模裝置包括脫模絲桿和脫模螺母,脫模螺母與外模板相連,脫模絲桿與脫模螺母配合,在脫模絲桿的旋轉下外模板與脫模螺母一起移動實現脫模。
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