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排水系統(tǒng),具體涉及一種屋頂綠化排水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屋頂綠化基本上沒有做防堵塞措施,一到下雨天,雨水量大的時候,在雨水沖淋過程中,大的顆粒肥料會浮起來沿地面沖至排水通道,堵塞排水口。特別是種植初期遭受到大雨沖擊,此時草還沒有長好,肥料沒被根系穩(wěn)固,很容易被雨水沖擊,浮起來,沖至排水溝,堵塞排水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屋頂綠化排水系統(tǒng),能夠有效過濾排出水中的雜質,避免排水口堵塞,清理方便,節(jié)約了人力物力。
具體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屋頂綠化排水系統(tǒng),包括屋頂,屋頂上設有種植凹槽,使種植凹槽的深度自第一側壁向與第一側壁相對的第二側壁逐漸增加,使種植凹槽底面傾斜設置,種植凹槽底面上設有若干隔板,隔板之間設有土壤,土壤中種植植物,所述種植凹槽底面上設有防堵塞機構,防堵塞機構位于設置在第二側壁上的排水口上方;
所述防堵塞機構包括機構殼體、第一過濾網、第二過濾機構、第三過濾機構和清理機構,所述機構殼體包括兩個側板、一個頂板和一個擋環(huán),側板內側固定在第二側壁上,側板底部固定在種植凹槽底面,頂板固定在兩個側板頂部之間,頂板上設有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擋環(huán)固定在兩個側板的外側之間,所述側板內壁上設有兩個插接卡槽,卡接卡槽的位置分別與第一插口、第二插口相對應,所述第一過濾網固定在擋環(huán)外部,第二過濾機構穿過第一插口固定在兩個卡接卡槽中,第三過濾機構穿過第二插口固定在兩個卡接卡槽中;
所述第二過濾機構包括固定框和第二過濾網,第三過濾機構包括固定框和第三過濾網,所述固定框包括上框體和下框體,第二過濾網或第三過濾網均壓合固定在上框體和下框體之間,下框體為中空的長方體結構,上框體包括兩個側壓板和一個前壓板,前壓板包括兩個第一壓板和一個第二壓板,兩個第一壓板分別固定在兩個側壓板內壁上,側壓板內壁上還設有滑軌,第二壓板設置在兩個第一壓板之間,第二壓塊通過滑塊可滑動的固定在兩個滑軌之間,所述第一壓板上設有定位孔,第二壓板上設有定位桿,定位桿穿過定位孔并通過螺栓加以固定,第二壓板上設有螺孔;
所述清理機構包括清理板、第一毛刷組和第二毛刷組,清理板一端設有把手,另一端設有螺栓,螺栓通過轉軸可旋轉的固定在清理板上,螺栓與第二壓板上的螺孔相契合,第一毛刷組和第二毛刷組交替設置在清理板上,第一毛刷組和第二毛刷組均由若干軟毛刷組成,第一毛刷組的軟毛刷與第二毛刷組的軟毛刷交錯設置。
上述一種屋頂綠化排水系統(tǒng),其中,所述種植凹槽內設有集淤槽,集淤槽位于防堵塞機構下方,集淤槽上設有蓋板,蓋板包括固定蓋板和活動蓋板,固定蓋板焊接固定在集淤槽上,活動蓋板與固定蓋板之間活頁連接,固定蓋板上設有兩個清淤口,清淤口上通過扭簧固定一個活板,清淤口的位置與第二壓板相對應。
上述一種屋頂綠化排水系統(tǒng),其中,所述隔板的截面形狀成直角梯形結構,隔板內設有隔槽,隔板內插入式的設有第二隔板,所述隔板上設有若干通水孔。
上述一種屋頂綠化排水系統(tǒng),其中,所述頂板傾斜設置,頂板與豎直方向的夾角a為85°。
上述一種屋頂綠化排水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過濾網的孔徑大于第二過濾網的孔徑大于第三過濾網的孔徑。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使用時,需要排出的水經過第一過濾網、第二過濾網和第三過濾網過濾后進入排水口排出,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排水口堵塞的可能性,當過濾雜質積攢過多以后,只需要將清理板的螺栓與螺孔相固定,向內推動清理板,使清理板上的軟毛刷將雜質清除,直至第二壓板推開活板,將清理出來的雜質推入集淤槽中,集中清理。
本發(fā)明能夠有效過濾排出水中的雜質,避免排水口堵塞,清理方便,節(jié)約了人力物力;
隔板的結構設置,有效的緩解了雨水的沖擊力,第二隔板處于插入狀態(tài)時,通水孔處于隔斷狀態(tài),當雨量過大時,將第二隔板取出,通水孔處于連通狀態(tài),進一步加速了水流流動,有效防止植物爛根。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剖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俯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防堵塞機構剖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防堵塞機構A向剖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機構殼體結構圖。
圖6為本發(fā)明第二過濾機構/第三過濾機構結構圖(1)。
圖7為本發(fā)明第二過濾機構/第三過濾機構結構圖(2)。
圖8為本發(fā)明蓋板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晰明確,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描述,任何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進行等價替換和常規(guī)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發(fā)明保護范圍。
附圖標記
屋頂1、種植凹槽2、第一側壁3、第二側壁4、種植凹槽底面5、隔板6、土壤7、防堵塞機構8、排水口9、隔槽10、第二隔板12、通水孔13、機構殼體14、第一過濾網15、第二過濾機構16、第三過濾機構17、清理機構18、側板19、頂板20、擋環(huán)21、第一插口22、第二插口23、插接卡槽24、固定框25、第二過濾網26、第三過濾網27、上框體28、下框體29、側壓板30、前壓板31、第一壓板32、第二壓板33、滑軌34、定位孔35、定位桿36、螺孔37、清理板38、第一毛刷組39、第二毛刷組40、把手41、螺栓42、集淤槽43、蓋板44、固定蓋板45、活動蓋板46、清淤口47、活板48。
如圖所示一種屋頂綠化排水系統(tǒng),包括屋頂1,屋頂上設有種植凹槽2,使種植凹槽的深度自第一側壁3向與第一側壁相對的第二側壁4逐漸增加,使種植凹槽底面5傾斜設置,種植凹槽底面上設有若干隔板6,隔板之間設有土壤7,土壤中種植植物,所述種植凹槽底面上設有防堵塞機構8,防堵塞機構位于設置在第二側壁上的排水口9上方,所述隔板的截面形狀成直角梯形結構,隔板內設有隔槽10,隔板內插入式的設有第二隔板12,所述隔板上設有若干通水孔13;
所述防堵塞機構包括機構殼體14、第一過濾網15、第二過濾機構16、第三過濾機構17和清理機構18,所述機構殼體包括兩個側板19、一個頂板20和一個擋環(huán)21,側板內側固定在第二側壁上,側板底部固定在種植凹槽底面,頂板固定在兩個側板頂部之間,所述頂板傾斜設置,頂板與豎直方向的夾角a為85°,頂板上設有第一插口22和第二插口23,擋環(huán)固定在兩個側板的外側之間,所述側板內壁上設有兩個插接卡槽24,卡接卡槽的位置分別與第一插口、第二插口相對應,所述第一過濾網固定在擋環(huán)外部,第二過濾機構穿過第一插口固定在兩個卡接卡槽中,第三過濾機構穿過第二插口固定在兩個卡接卡槽中;
所述第二過濾機構包括固定框25和第二過濾網26,第三過濾機構包括固定框和第三過濾網27,所述固定框包括上框體28和下框體29,第二過濾網或第三過濾網均壓合固定在上框體和下框體之間,下框體為中空的長方體結構,上框體包括兩個側壓板30和一個前壓板31,前壓板包括兩個第一壓板32和一個第二壓板33,兩個第一壓板分別固定在兩個側壓板內壁上,側壓板內壁上還設有滑軌34,第二壓板設置在兩個第一壓板之間,第二壓塊通過滑塊可滑動的固定在兩個滑軌之間,所述第一壓板上設有定位孔35,第二壓板上設有定位桿36,定位桿穿過定位孔并通過螺栓加以固定,第二壓板上設有螺孔37,所述第一過濾網的孔徑大于第二過濾網的孔徑大于第三過濾網的孔徑;
所述清理機構包括清理板38、第一毛刷組39和第二毛刷組40,清理板一端設有把手41,另一端設有螺栓42,螺栓通過轉軸可旋轉的固定在清理板上,螺栓與第二壓板上的螺孔相契合,第一毛刷組和第二毛刷組交替設置在清理板上,第一毛刷組和第二毛刷組均由若干軟毛刷組成,第一毛刷組的軟毛刷與第二毛刷組的軟毛刷交錯設置;
所述種植凹槽內設有集淤槽43,集淤槽位于防堵塞機構下方,集淤槽上設有蓋板44,蓋板包括固定蓋板45和活動蓋板46,固定蓋板焊接固定在集淤槽上,活動蓋板與固定蓋板之間活頁連接,固定蓋板上設有兩個清淤口47,清淤口上通過扭簧固定一個活板48,清淤口的位置與第二壓板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