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木材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復合實木地板。
背景技術:
天然木材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缺陷,如蟲眼、腐朽、變色、結疤等,在家具生產過程中要避開這些缺陷,就會降低生產效率,降低材料的利用率。因此為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市場上便出現了各種人造板材如膠合板、細木工板、刨花板、中密度纖維板等。人造板材的主要成分是由碎木屑和膠水粘合壓制而成,其飾面材料有薄木(俗稱貼木皮)、木紋紙(俗稱貼紙)、PVC膠板、聚脂漆面(俗稱烤漆)等。然而采用這種板材所生產的制品普遍具有笨重、彈性及釘握力不佳、硬度差、易變形、無實木感等不足,嚴重影響了地板的品質和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人造板材存在硬度差和無實木感的問題,提供一種復合實木地板。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
復合實木地板,主要上面板層和下面板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層由長條狀的單板拼接而成,長條狀的單板的縱向兩端為齒接涂膠結合,長條狀的單板的橫向為平面涂膠結合;下面板層由不規則的單板拼接而成,不規則的單板的四周相互涂膠結合。
上述方案中,上面板層和下面板層的紋理方向垂直。
上述方案中,上面板層的厚度等于下面板層的厚度。
上述方案中,上面板層和下面板層采用相同的木材制成。
上述方案中,復合實木地板還進一步包括中板層,該中板層由碎木屑膠合而成。
上述方案中,中板層的材質與上面板層和下面板層的材質相同。
上述方案中,中板層的厚度與上面板層和下面板層的厚度相同。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上面板層采用規整的實木木材進行拼接,下面板采用上面板層加工余下的邊角料進行拼接,這樣能夠在保證地板表面的整體硬度和實木質感的前提下,做到充分利用資源,避免浪費;
2、上面板層與下面板層與纖維紋理縱橫交錯,使地板的實木質感在水平橫向和水平縱向這2個方向上的硬度增強;
3、在上面板層與下面板層之間增設碎木屑膠合而成的中板層,這樣既能夠保證地板在垂直方向上的硬度;還能夠將上面板層和上面板層加工所產生的木屑進行有效地利用,做到了資源得最大化利用;此外,中板層能夠有效吸收水氣,避免水分在上面板層上留存而所造成的地板表面老化,進而影響地板的使用壽命和美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為:1、上面板層;2、中板層;3、下面板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復合實木地板,如圖1所示,其主要由上面板層1、中板層2和下面板層3組合而成。
所述上面板層1由長條狀的單板拼接而成,長條狀的單板的縱向兩端為齒接涂膠結合,長條狀的單板的橫向為平面涂膠結合。2條相鄰的長條狀的單板的邊緣可以采用平面涂膠結合方式拼接在一起,也可以采用齒狀涂膠結合方式拼接在一起。在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2條相鄰的長條狀的單板的邊緣采用齒狀涂膠結合方式拼接在一起,以提高單板之間的結合緊密度。
所述下面板層3由不規則的單板拼接而成,不規則的單板的四周相互涂膠結合。該不規則的單板為上面板層1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邊角料,這樣能夠在不降地板強度的基礎上,降低生成成本。下面板層3的厚度與上面板層1的厚度和材質可以相同或不同,但考慮到下面板層3采用的是上面板層1切削加工所剩余的邊角料,因此,在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下面板層3的厚度等于上面板層1的厚度,且下面板層3的材質與上面板層1的材質相同。上面板層1和下面板層3的紋理走向可以根據受力情況進行選擇,可以采用完全相同的紋理走向,也可以讓兩層板之間的紋理走向形成一定的夾角。考慮到地板在水平橫向和縱向方向上的受力,在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上面板層1和下面板層3的纖維紋理方向垂直。為了降低工藝難度,在本發明中,2條相鄰的不規則的單板之間通過平面涂膠結合方式拼接在一起。
所述中板層2由碎木屑膠合而成,這些碎木屑為加工上面板層1和下面板層3刨削加工所產生的。中板層2的材質與上面板層1和下面板層3的材質相同。上面板層1和下面板層3增加碎木屑所制成的中板層2,中板層2可以根據設計需求選擇膠合密度。如需要保證地板的強度,則需要采用高密度的碎木屑膠合成高強度的中板層2。如需要保證地板的表面干燥,則需要采用較低密度的碎木屑膠合成中板層2,較低密度的中板層2相對高強度的中板層2而言,由于碎木屑之間具有更大的間隙,從而能夠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以使得上面板層1的水分能夠更好地滲入到中板層2中。這樣能夠保持上面板層1的干燥,防止上面板層1腐化而影響地板的美觀,而通過中板層2將水分慢慢蒸發干燥。在厚度的選擇上,中板層2的厚度可以設計根據需要選擇,在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中板層2的厚度與上面板層1和下面板層3的厚度相同。
由于本發明的上面板層1、下面板層3和中板層2所選用的材料依次為規整料、邊角料和木屑,因而能夠在保證產品強度的前提下,提高資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