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用夾芯復合板,特別是一種節能型環保無毒隔熱夾芯復合板;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該夾芯復合板的生產方法,屬于新型建筑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隔墻板是指JG/T169-2005《建筑隔墻用輕質條板》規定的用于建筑物內部隔墻的墻體預制條板,隔墻板包括玻璃纖維增強水泥條板、玻璃纖維增強石膏空心條板、鋼絲(鋼絲網)增強水泥條板、輕混凝土條板、復合夾芯輕質條板等等。一般用于工業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程的非承重內隔墻主要結構。其中,發泡水泥復合板又作為一種新型隔墻板,具有環保節能無污染,輕質、抗震、防火、保溫、隔音、施工快捷的明顯優點,自投放市場以來,倍受建材專家青睞,引起了眾多建筑公司的熱切關注。但是,現有的發泡隔墻板大都采用實心結構,弱希望對自重進一步降低,例如開設減重孔,勢必會造成墻板承壓強度減弱,引發安全隱患,并且發泡隔墻板自身承壓強度不高,仍有提升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節能型環保無毒隔熱夾芯復合板,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節能型環保無毒隔熱夾芯復合板,包括保溫芯材和水泥面層,所述保溫芯材內開設有沿復合板延伸方向貫穿的圓形減重孔,所述圓形減重孔側壁上附著有柱狀編織網層,所述柱狀編織網層上靠近保溫芯材的一側涂覆有熱固性樹脂層。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柱狀編織網層為多根玻璃纖維單絲交叉編織而成。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圓形減重孔的數目為兩個或兩個以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圓形減重孔之間設置有網格骨架,所述網格骨架的網格孔大小為0.5㎝~20㎝。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水泥面層兩側分別具有凸出端和凹陷端,所述復合板在安裝時鄰接的凸出端和凹陷端相互嵌合。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水泥面層上靠近凸出端和凹陷端的外側邊緣上設置有密封槽。
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保溫芯材內開設減重孔,從而減輕夾芯復合板的自重,并且通過柱狀編織網層彌補圓形減重孔區域的結構強度,防止模壓成型后抽芯后造成的減重孔坍塌,具有有益的技術效果。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節能型環保無毒隔熱夾芯復合板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模具準備;步驟二,保溫芯材制備;步驟三,水泥面層制備;
所述步驟一中,先將模具的芯棒外套上柱狀編織網層,而后在柱狀編織網層外涂覆一層熱固性樹脂層;
所述步驟二中,將粉煤灰、石英砂、尾礦砂、稻糠、木粉、發泡劑、菱鎂水泥、聚丙烯纖維加水混合,倒入模具中,待材料凝固后脫模,得到保溫芯材;
所述步驟三中,在保溫芯材外層涂覆水泥面層。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步驟二中,保溫芯材中各組分的重量份數依次為粉煤灰10份~30份、石英砂8份~15份、尾礦砂5份~10份、稻糠1份~5份、木粉0.5份~4份、發泡劑10份~20份、菱鎂水泥15份~25份、水玻璃5份~10份、聚丙烯纖維3份~6份加水30份~50份。
上述生產方法制得的夾芯復合板抗壓強度高,絕熱效果、隔音效果、耐火性好,并且產品原材料充分利用了尾礦資源和農業產品副產物,一方面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節能環保性好,另一方面生產成本得以有效控制,市場前景廣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節能型環保無毒隔熱夾芯復合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柱狀編織網層與網格骨架組合后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節能型環保無毒隔熱夾芯復合板,包括保溫芯材10和水泥面層20,所述保溫芯材10內開設有沿復合板延伸方向貫穿的圓形減重孔11,所述圓形減重孔11側壁上附著有柱狀編織網層30,所述柱狀編織網層30上靠近保溫芯材10的一側涂覆有熱固性樹脂層31。該技術方案通過在保溫芯材10內開設減重孔,從而減輕夾芯復合板的自重,并且通過柱狀編織網層30彌補圓形減重孔11區域的結構強度,防止模壓成型后抽芯后造成的減重孔坍塌。
其中熱固性樹脂層31在保溫芯材10模壓成型時,受壓固化,從而提高將柱狀編織網層30的機械強度,并且使柱狀編織網層30與保溫芯材10完全粘合到一起,同時熱固性樹脂層31固化過程中產生的水分也能夠作為發泡成型的保溫芯材10的原料水分,因此在產品中不會殘留熱固性樹脂層31固化反應的水分。
進一步的,所述柱狀編織網層30為多根玻璃纖維單絲交叉編織而成,耐堿玻璃纖維材質能在墻板制作過程中有效抵抗堿性物質的侵蝕,抗沖擊、抗拉、抗彎強度極高,不燃、抗凍、耐溫度、濕度變化能力強,抗裂、抗滲性能卓越,因而可以作為夾芯復合板中防止減重孔坍塌的骨架材料。
以上方案中,圓形減重孔11的數目可以是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其具體數目根據實際復合板寬度進行選擇性設計。
如圖2所示,圓形減重孔11之間設置有網格骨架40,網格骨架40的網格孔大小為0.5㎝~20㎝,之所以對網格骨架40的網格孔大小進行限定,是因為網格孔太小,在保溫芯材成型過程中,會阻塞顆粒流動,網格孔過大,又會削弱其骨架支撐作用。其中網格骨架40可以采用耐堿玻璃纖維制成,或者采用細鋼絲制成。
更進一步的,水泥面層20兩側分別具有凸出端21和凹陷端22,復合板在安裝時鄰接的凸出端21和凹陷端22相互嵌合;水泥面層20上靠近凸出端21和凹陷端22的外側邊緣上設置有密封槽23。以上方案中凸出端21和凹陷端22的在相鄰復合板組裝過程中,能夠相互嵌合,而后通過在密封槽23位置設置一層膩子,從而對相鄰復合板之間的縫隙進行掩蓋。
下面結合具體的生產方法進行詳細介紹。
實施例一
按照以下方法生產節能型環保無毒隔熱夾芯復合板:
步驟一,模具準備,先將模具的芯棒外套上柱狀編織網層,而后在柱狀編織網層外涂覆一層熱固性樹脂層;
步驟二,保溫芯材制備,將保溫芯材中各組分的重量份數依次為粉煤灰22份、石英砂10份、尾礦砂6份、稻糠3份、木粉3份、發泡劑15份、菱鎂水泥22份、水玻璃7份、聚丙烯纖維4份加水47份,混合,倒入模具中,待材料凝固后脫模,得到保溫芯材;
步驟三,水泥面層制備,在保溫芯材外層涂覆水泥面層,制成夾芯復合板產品。
參照JC/T1062-2007《泡沫混凝土砌塊》測定抗壓強度,參照GB/T10294-2008《絕熱材料穩態熱阻及有關特性的測定防護熱板法》測定導熱系數,參照GBJ75-84《建筑隔聲測量規范》測定降噪水平,參照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測定耐火等級。并與同等材料制成的無柱狀編織網層和網格骨架結構作為對照組,并將測定結構記錄到表1中。
實施例二
按照以下方法生產節能型環保無毒隔熱夾芯復合板:
步驟一,模具準備,先將模具的芯棒外套上柱狀編織網層,而后在柱狀編織網層外涂覆一層熱固性樹脂層;
步驟二,保溫芯材制備,將保溫芯材中各組分的重量份數依次為粉煤灰10份、石英砂8份、尾礦砂5份、稻糠1份、木粉0.5份、發泡劑10份、菱鎂水泥15份、水玻璃5份、聚丙烯纖維3份加水30份混合,倒入模具中,待材料凝固后脫模,得到保溫芯材;
步驟三,水泥面層制備,在保溫芯材外層涂覆水泥面層,制成夾芯復合板產品,產品性能參數參照實施例一進行檢測,并記錄到表1中。
實施例三
按照以下方法生產節能型環保無毒隔熱夾芯復合板:
步驟一,模具準備,先將模具的芯棒外套上柱狀編織網層,而后在柱狀編織網層30外涂覆一層熱固性樹脂層;
步驟二,保溫芯材制備,將保溫芯材中各組分的重量份數依次為粉煤灰29份、石英砂15份、尾礦砂8份、稻糠5份、木粉4份、發泡劑19份、菱鎂水泥24份、水玻璃10份、聚丙烯纖維6份加水46份混合,倒入模具中,待材料凝固后脫模,得到保溫芯材;
步驟三,水泥面層制備,在保溫芯材外層涂覆水泥面層,制成夾芯復合板產品,產品性能參數參照實施例一進行檢測,并記錄到表1中。
表1 夾芯復合板性能參數
經過試驗,可以看出,該生產方法制得的夾芯復合板抗壓強度高,絕熱效果、隔音效果、耐火性好,并且產品原材料充分利用了尾礦資源和農業產品副產物,一方面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節能環保性好,另一方面生產成本得以有效控制,市場前景廣闊。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