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外墻維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外墻空鼓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建筑物外墻保溫砂漿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工人或材料等原因經常會在出現保溫砂漿與混凝土基墻粘結不牢,產生開裂,在混凝土基墻與保溫砂漿之間現出間隙,俗稱空鼓或起殼現象。目前當外墻出現空鼓現象進行修復時,一般是將起殼部位的保溫砂漿層割除,重新粉刷保溫砂漿,待保溫砂漿具備強度后再進行抗裂砂漿層施工。目前的這種修復方式修復后的外墻使用一段時間后還容易再次出現空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修復效果好,空鼓修復處不易重復出現空鼓的外墻空鼓修復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外墻空鼓修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空鼓墻面處理:將外墻空鼓處鑿開形成空鼓槽,將空鼓槽的槽壁處理成具有多條相互平行且截面呈V形的條形槽構成的波浪面,用砂紙將空鼓槽的邊緣至空鼓槽邊緣向外至少20mm的外墻墻面區域去除厚度至少5mm,形成過渡槽;
步驟2.一次填補:向空鼓槽內注入修補填料,將空鼓槽填平處理成表面與過渡槽的槽底齊平,形成第一填補層;
步驟3.鋪設耐堿玻纖網格布:待第一填補層固化后,用一整塊厚度小于2mm的耐堿玻纖網格布浸潤膠水后,貼合整個第一填補層表面以及從空鼓槽的邊緣至空鼓槽邊緣至空鼓槽邊緣向外大于8mm且小于18mm的過渡槽的槽底;
步驟4.二次填補:向第一填補層表面以及過渡槽內注入彈性填料,將過渡槽填平至與所述外墻墻面齊平,形成第二填補層;
步驟5.表層處理:待第二填補層固化后,用細砂紙將第二填補層表面及第二填補層邊緣至第二填補層邊緣向外至少5mm的外墻墻面區域砂光,然后用高分子防水涂料進行表層處理。
作為優選,步驟1中,在處理好過渡槽之后,將空鼓槽和過渡槽的槽壁及周圍的松散層及灰塵清理干凈。
作為優選,步驟1中,所述過渡槽與外墻墻面的相接處為弧形過渡結構。
作為優選,步驟2中的修補填料由環氧樹脂、稀釋劑、固化劑、增韌劑和填料按8~12:1:1:1:10~12的比例配置而成。
作為優選,所述環氧樹脂為EP-12,所述稀釋劑為丙酮,所述固化劑為乙二胺,所述增韌劑為領苯二甲酸二丁酯,所述填料為中砂。
作為優選,彈性填料由丙烯酸彈性乳液、水泥、中砂以4:5:1的比例配置而成。
作為優選,步驟5中的高分子防水涂料為聚氨酯防水涂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通過將空鼓槽的槽壁設置成波浪面,增加了空鼓槽的槽壁與第一填補層的接觸面積,保證空鼓槽的槽壁與第一填補層之間緊密接觸,且在第一填補層在自然環境下發生內部形變時起到緩沖作用,避免第一填補層從空鼓槽的槽壁脫離,有效地起到防止裂縫維修處再次發生開裂的作用。本方法還通過不同材料填補形成第二填補層,在第一填補層和第二填補層之間設置耐堿玻纖網格布,起到加強作用。由于第一耐堿玻纖網格布自身具有網孔,保證了第一耐堿玻纖網格布分別與第一填補層與第二填補層緊密連接。第一填補層和第二填補層的材料使二者均具有保溫性能,還同時起到保溫的作用,無需另外設置外墻保溫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一種外墻空鼓修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空鼓墻面處理:將外墻空鼓處鑿開形成空鼓槽,將空鼓槽的槽壁處理成具有多條相互平行且截面呈V形的條形槽構成的波浪面,用砂紙將空鼓槽的邊緣至空鼓槽邊緣向外至少20mm的外墻墻面區域去除厚度至少5mm,形成過渡槽。所述過渡槽與外墻墻面的相接處為弧形過渡結構,這樣可以保證不會因為過渡槽的加工,導致后續維修步驟完成后導致外墻墻面從此處開裂,并且可以保證后續維修步驟完成后裂縫維修處與外墻墻面的平整度較為統一。
在處理好過渡槽之后,將空鼓槽和過渡槽的槽壁及周圍的松散層及灰塵清理干凈。
步驟2.一次填補:向空鼓槽內注入修補填料,將空鼓槽填平處理成表面與過渡槽的槽底齊平,形成第一填補層。
在本步驟中,修補填料由環氧樹脂、稀釋劑、固化劑、增韌劑和填料按8~12:1:1:1:10~12的比例配置而成。作為優選,本實施例中,所述環氧樹脂為EP-12,所述稀釋劑為丙酮,所述固化劑為乙二胺,所述增韌劑為領苯二甲酸二丁酯,所述填料為中砂。EP-12、丙酮、乙二胺、領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砂的配置比例為12:1:1:1:10。
步驟3.鋪設耐堿玻纖網格布:待第一填補層固化后,用一整塊厚度小于2mm的耐堿玻纖網格布浸潤膠水后,貼合整個第一填補層表面以及從空鼓槽的邊緣至空鼓槽邊緣至空鼓槽邊緣向外大于8mm且小于18mm的過渡槽的槽底。
步驟4.二次填補:向第一填補層表面以及過渡槽內注入彈性填料,將過渡槽填平至與所述外墻墻面齊平,形成第二填補層。彈性填料由丙烯酸彈性乳液、水泥、中砂以4:5:1的比例配置而成。
本步驟中,在注入彈性填料直至填滿過渡槽,然后采用平刮板將過渡槽內的彈性填料壓緊及刮平,刮平之后形成的第二填補層表面與外墻墻面無縫連接。保證空鼓修復處與外墻墻面的平整度一致性高,并且保證了外墻的美觀。
步驟5.表層處理:待第二填補層固化后,用細砂紙將第二填補層表面及第二填補層邊緣至第二填補層邊緣向外至少5mm的外墻墻面區域砂光,然后用高分子防水涂料進行表層處理。高分子防水涂料為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高分子防水涂料對空鼓修復處進行有效地保護,避免了雨水對外墻修補材料的不良影響,進一步保證了空鼓修復處的使用壽命。
利用本方法維修的外墻空鼓,材料粘結強度高,與基層具有很好的附著力,結構強度高,韌性好,有效的控制和覆蓋空鼓。維修后的外墻空鼓處不易再次出現空鼓,有效保證了建筑外墻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