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制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自動化制磚生產線。
背景技術:
目前,很多制磚廠都已經采用了自動化生產線來制磚,但是,由于制磚工藝的特殊性,有一些問題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使得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不高。
例如說:
1、目前很多磚廠采用壓制的方法來生產磚坯,磚坯壓制出來后為水平狀態,而為了燒制時節省空間,必須將磚坯轉成垂直狀態并碼成磚垛,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磚塊的運輸上。如何快速、高效地將磚坯或磚塊的狀態由水平調整為垂直,是業內一直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只能利用人工將磚坯或磚塊進行翻轉,成本高,效率低。
2、在制磚過程中,需要將制磚機出磚口處的磚塊通過輸送帶輸送到磚垛所在位置,在將磚塊放到輸送帶上時,磚塊之間的間隔較大,而需要碼磚時,需要磚塊緊密地挨在一起,才方便將多個磚塊一起提起放到磚垛上。目前只能依靠人工來調整輸送帶上的磚塊擺放密度,以滿足碼磚的需求。此種人工調整方式增加了人工,不利于自動化生產和降低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自動化制磚生產線,該生產線解決了背景技術中的磚塊擺放密度調整以及磚塊姿態調整的問題,可以顯著提高自動化程度,降低成本。
本發明的自動化制磚生產線由將原料壓制成磚塊的制磚機、轉運輸送帶、轉運機械手、低密度輸送帶、高密度輸送帶和用于將磚塊碼成磚垛的碼垛機械手構成,所述轉運輸送帶位于制磚機的磚塊出口和低密度輸送帶之間,所述轉運機械手用于將轉運輸送帶上的磚塊搬運至低密度輸送帶上;所述低密度輸送帶和高密度輸送帶均由驅動輪、從動輪及繞于驅動輪和從動輪上的帶體構成,所述低密度輸送帶、高密度輸送帶的帶體均有多條且間隔設置,高密度輸送帶的帶體與低密度輸送帶的帶體在兩條輸送帶的交界處交錯排列,高密度輸送帶的輸送速度小于低密度輸送帶的輸送速度;所述低密度輸送帶還包括位于其驅動輪與從動輪之間的磚塊翻轉機構及驅動磚塊翻轉機構轉動的驅動機構,所述磚塊翻轉機構包括轉軸及突出設置于轉軸上的兩個或多個翻轉臂,相鄰翻轉臂的相對側面構成夾角為90度的磚塊夾持部。
上述生產線的工作原理如下:
制磚機將原料壓制成磚塊,并將磚塊呈水平狀態自動放置到轉運輸送帶上,然后由轉運機械手將轉運輸送帶上的磚塊夾取、提升、并轉移至低密度輸送線上,在此過程中,制磚機隨磚塊掉落到轉運輸送帶上的磚渣等雜物被轉運流水線排掉,而不會隨磚塊轉移至低密度輸送線上,影響磚塊在低密度輸送線上的穩定性。
當磚塊呈水平狀態隨著低密度輸送帶至磚塊翻轉機構處時,首先被翻轉臂支撐起,并隨著翻轉臂繞其轉軸轉動,在此過程中,磚塊的姿態逐漸由水平轉化為垂直,最后被翻轉臂重新擺放于帶體上,繼續隨低密度輸送帶的帶體移動。
在低密度輸送帶上,相鄰磚塊之間的間距較大,當磚塊被運送到高密度輸送帶與低密度輸送帶的交界處時,就會同時被兩條輸送帶的帶體支撐,從而轉移到高密度輸送帶上;由于高密度輸送帶的輸送速度小于低密度輸送帶的輸送速度,因此在高密度輸送帶上的相鄰磚塊之間的間距會比原來變小,從而自動實現了調整磚塊擺放密度的目的。
碼垛機械手最終將高密度輸送帶上的垂直狀態且擺放密度較大的磚塊碼成磚垛。
上述制磚機、機械手都是已經被業內普遍應用的技術,此處不再贅述。
進一步地,所述磚塊翻轉機構的轉動為節拍式;所述翻轉臂在隨轉軸轉動的過程中,翻轉臂在轉軸的前方由帶體的下方向上露出于帶體,并沿輸送帶的輸送方向向上越過轉軸后,再在轉軸的后方向下轉動至帶體下方;當磚塊夾持部上的磚塊呈垂直狀態時,磚塊夾持部的底面與帶體頂面平齊或略低于帶體頂面,且轉動體在此時停頓預定時間。只要控制好磚塊翻轉機構的轉動節拍與低密度輸送帶帶體的輸送速度,即可使水平狀態的磚塊完全移動到翻轉臂的上方時,翻轉臂才轉動而向上撐起磚塊;同時還可以使磚塊完全轉化為垂直狀態并落到低密度輸送帶帶體上后,翻轉臂暫時停頓,待垂直狀態的磚塊被低密度輸送帶帶體帶走后翻轉臂再繼續轉動,可以避免翻轉臂在轉動過程中碰到低密度輸送帶帶體上的垂直狀態的磚塊。
進一步地,所述翻轉臂由多個且間隔平行排列的分翻轉臂構成,所述分翻轉臂與帶體間隔設置。這樣分翻轉臂和分帶體均可以在多個位置對磚塊形成支撐,保證磚塊的平衡。
進一步地,所述高密度輸送帶的從動輪與低密度輸送帶的從動輪在兩條輸送帶的交界處安裝在同一轉軸上,其中高密度輸送帶的從動輪和/或低密度輸送帶的從動輪與所述轉軸可相對轉動。將兩條輸送帶的從動輪設置于交界處,并同軸設置,可以減少兩條輸送帶帶體的重疊長度,有利于保持磚塊的穩定;而且,兩條輸送帶的從動輪的轉動速度互不干擾,不會影響調整磚塊擺放密度的實現。
進一步地,在低密度輸送帶和高密度輸送帶中的所述帶體朝向驅動輪、從動輪的驅動面設有間隔的凸部,所述驅動輪、從動輪上設有與凸部對應的間隔凹部;所述驅動輪、從動輪均由輪體和若干銷釘構成,所述輪體的輪面中部開有環形槽,所述銷釘穿過環形槽的槽壁而間隔固定于環形槽處,從而將環形槽分隔成間隔凹部。通過凸部與凹部之間的配合,使得驅動輪、從動輪與帶體之間形成穩定、精確的連接關系,驅動輪與帶體之間不會發生打滑的情形,從而提高了驅動的可靠性和精度;而通過在輪體上開設環形凹槽,以及在環形凹槽上穿設銷釘的方式來構成輪體上的凹部,具有制造方便、易提高凹部位置、精度的優點。
本發明的自動化制磚生產線通過設置結構巧妙的磚塊翻轉機構以及輸送速度不同的兩條輸送帶,可以自動將輸送帶上的磚塊進行翻轉,且能夠代替人工自動對輸送帶上的磚塊擺放密度進行調整,提高了自動化程度,節省了人力資源,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自動化制磚生產線的整體布局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低密度輸送帶的原理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低密度輸送帶的局部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低密度輸送帶與高密度輸送帶的連接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低密度輸送帶與高密度輸送帶的交界處的局部結構俯視圖。
圖6是低密度輸送帶、高密度輸送帶的帶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輪體的正視圖。
圖8是圖7的A-A剖視圖。
附圖標示:1、轉運輸送帶;2、轉運機械手;3、低密度輸送帶;4、高密度輸送帶;5、碼垛機械手;6、驅動輪;7、從動輪;8、帶體;81、凸部;9、磚塊翻轉機構;91、磚塊翻轉機構的轉軸;92、翻轉臂;921、分翻轉臂;93、磚塊夾持部;10、低密度輸送帶的從動輪的轉軸;11、凹部;12、輪體;121、環形槽;13、銷釘;14、磚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實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自動化制磚生產線由將原料壓制成磚塊的制磚機(圖中未畫出)、轉運輸送帶1、轉運機械手2、低密度輸送帶3、高密度輸送帶4和用于將磚塊碼成磚垛的碼垛機械手5構成,所述轉運輸送帶1位于制磚機的磚塊出口和低密度輸送帶3之間,轉運輸送帶1與低密度輸送帶3的輸送方向垂直,低密度輸送帶3、高密度輸送帶4的輸送方向相同且在同一條直線上;所述轉運機械手2用于將轉運輸送帶1上的磚塊14搬運至低密度輸送帶3上;所述低密度輸送帶3和高密度輸送帶4均由驅動輪6、從動輪7及繞于驅動輪6和從動輪7上的帶體8構成,所述低密度輸送帶3、高密度輸送帶4的帶體8均有多條且間隔設置,高密度輸送帶4的帶體8與低密度輸送帶3的帶體8在兩條輸送帶的交界處交錯排列,通過調整各自驅動輪6的驅動速度,使得高密度輸送帶4的輸送速度小于低密度輸送帶3的輸送速度;所述低密度輸送帶3還包括位于其驅動輪6與從動輪7之間的磚塊翻轉機構9及驅動磚塊翻轉機構9轉動的驅動機構(可采用步進電機等,圖中未畫出),所述磚塊翻轉機構9包括轉軸91及突出設置于轉軸91上的兩個或多個翻轉臂92,相鄰翻轉臂92的相對側面構成夾角為90度的磚塊夾持部93。
進一步地,所述磚塊翻轉機構9的轉動為節拍式;所述翻轉臂92在隨轉軸91轉動的過程中,翻轉臂92在轉軸91的前方由帶體8的下方向上露出于帶體8,并沿輸送帶的輸送方向向上越過轉軸91后,再在轉軸91的后方向下轉動至帶體8下方;當磚塊夾持部93上的磚塊14呈垂直狀態時,磚塊夾持部93的底面與帶體8頂面平齊或略低于帶體8頂面,且轉動體在此時停頓預定時間。只要控制好磚塊翻轉機構9的轉動節拍與低密度輸送帶3的帶體8的輸送速度,即可使水平狀態的磚塊14完全移動到翻轉臂92的上方時,翻轉臂92才轉動而向上撐起磚塊;同時還可以使磚塊14完全轉化為垂直狀態并落到低密度輸送帶3帶體8上后,翻轉臂92暫時停頓,待垂直狀態的磚塊14被低密度輸送帶3帶體8帶走后翻轉臂92再繼續轉動,可以避免翻轉臂92在轉動過程中碰到低密度輸送帶3帶體8上的垂直狀態的磚塊14。
在本實施例中,翻轉臂92由多個且間隔平行排列的分翻轉臂921構成,所述分翻轉臂921與低密度輸送帶3的帶體8間隔設置。這樣分翻轉臂921和低密度輸送帶3的分帶體8均可以在多個位置對磚塊形成支撐,保證磚塊的平衡。
高密度輸送帶4的從動輪7與低密度輸送帶3的從動輪7在兩條輸送帶的交界處安裝在同一轉軸10上,其中高密度輸送帶4的從動輪7和/或低密度輸送帶3的從動輪7與所述轉軸10可相對轉動。將兩條輸送帶的從動輪7設置于交界處,并同軸設置,可以減少兩條輸送帶帶體8的重疊長度,有利于保持磚塊14的穩定;而且,兩條輸送帶的從動輪7的轉動速度互不干擾,不會影響調整磚塊14擺放密度的實現。
在低密度輸送帶3和高密度輸送帶4中的所述帶體8朝向驅動輪6、從動輪7的驅動面設有間隔的凸部81,所述驅動輪6、從動輪7上設有與凸部81對應的間隔凹部11;所述驅動輪6、從動輪7均由輪體12和若干銷釘13構成,所述輪體12的輪面中部開有環形槽121,所述銷釘13穿過環形槽121的槽壁而間隔固定于環形槽121處,從而將環形槽121分隔成間隔凹部11。在帶體85的移動過程中,帶體85的凸部81逐漸接近驅動輪6的凹部11,然后插入到凹部11內,在驅動輪6的作用下隨著驅動輪6轉動,從而驅動帶體8移動,然后,隨著驅動輪6的轉動,凸部81又從凹部11中脫出。通過凸部81與凹部11之間的配合,使得驅動輪6、從動輪7與帶體8之間形成穩定、精確的連接關系,驅動輪6與帶體8之間不會發生打滑的情形,從而提高了驅動的可靠性和精度。
上述生產線的工作原理如下:
制磚機將原料壓制成磚塊14,并將磚塊14呈水平狀態自動放置到轉運輸送帶1上,然后由轉運機械手2將轉運輸送帶1上的磚塊14夾取、提升、并轉移至低密度輸送線上,在此過程中,制磚機隨磚塊14掉落到轉運輸送帶1上的磚渣等雜物被轉運流水線排掉,而不會隨磚塊14轉移至低密度輸送線上,影響磚塊14在低密度輸送線上的穩定性。
當磚塊14呈水平狀態隨著低密度輸送帶3至磚塊翻轉機構9處時,首先被翻轉臂92支撐起,并隨著翻轉臂92繞其轉軸91轉動,在此過程中,磚塊14的姿態逐漸由水平轉化為垂直,最后被翻轉臂92重新擺放于帶體8上,繼續隨帶體8移動。
在低密度輸送帶3上,相鄰磚塊14之間的間距較大,當磚塊14被運送到高密度輸送帶4與低密度輸送帶3的交界處時,就會同時被兩條輸送帶的帶體8支撐,從而轉移到高密度輸送帶4上;由于高密度輸送帶4的輸送速度小于低密度輸送帶3的輸送速度,因此在高密度輸送帶4上的相鄰磚塊14之間的間距會比原來變小,從而自動實現了調整磚塊14擺放密度的目的。
碼垛機械手5最終將高密度輸送帶4上的垂直狀態且擺放密度較大的磚塊14碼成磚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