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石英石板材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石材深加工是一個傳統的行業,目前的廚房臺面主要的加工方法為先將板材粘接,然后再切割打磨,這種方法使產成品制造效率較低,產品最終質量取決于操作工人的手藝,粘接環節的固化時間不容易把控,不適合規模化生產,難有標準的把控。
而且,在加工時,很容易將不同型號和規格的板材混同,導致產品與訂單信息不符。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標準化石英石板材加工工藝,它能夠適合規模化生產,大大提高了制造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石英石板材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將訂單信息錄入控制系統;
b、將帶有二維碼的板材放置在上料臺;
c、掃描槍對二維碼進行掃描,將二維碼信息與訂單信息匹配;
d、將板材輸送到切割一體機,切割一體機根據訂單信息將板材切割成臺面板和邊條;
e、將橫切后的板材進行翻轉,使其反面朝上;
f、根據訂單信息對板材進行縱切和/或斜切;
g、將切割好的板材進行清洗,然后移送至存料臺;
h、根據訂單信息,將切割好的板材進行粘接固化;
i、粘接固化好的板材進行臺面和擋水磨邊,以及端面磨削和銑孔;
j、將成品收集,質檢后入庫。
進一步的,步驟b中的所述二維碼包含型號、規格、批號和廠線信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該工藝可以先將石材加工好后再進行粘接,較目前人工先粘接再切割打磨的工序,效率大大提高。在板材上加入二維碼,在取板材后掃描二維碼信息,可以與訂單信息匹配,防止出錯。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詳細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描述:
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
a、將訂單信息錄入控制系統;
b、板材上設置有二維碼,在板材上有6個二維碼,分別在板材的四角和窄邊的中間,距離為距板材邊緣10cm。該二維碼包含型號(花色)、規格(尺寸)、批號、廠線等信息。將帶有二維碼的板材放置在上料臺。
c、掃描槍對二維碼進行掃描,將二維碼信息與訂單信息匹配;
d、將板材輸送到切割一體機,切割一體機根據訂單信息將板材切割成臺面板和邊條。
e、將橫切后的板材進行翻轉,使其反面朝上;橫切翻轉的具體流程為:原料板材移動到位后,切割一體機第一橫梁電機啟動,噴水,橫向移動,對板材進行切割。切割后的板材同步向前移動,第一橫梁后的皮帶快速轉動,轉速大于第一橫梁前皮帶轉速,凈邊的廢料被移動到末端自行掉落,剩余板材繼續向前移動至訂單所需寬度尺寸,停止,該橫梁點擊轉動,噴水,然后進行切割。切割后的板材開始移動,同時,前端的貨叉翻轉朝向板材移動方向,切好的板材移動進入貨叉,待移動至貨叉底部,由傳感器接受并發出信號,皮帶停止轉動,貨叉翻轉,將切好的板材傳遞到下一工作平臺,并且變成反面朝上。在同一板材情況下,所涉及的邊條、臺面板動作相同。當切至最后一塊臺面板并已移動翻轉到橫切斜切平臺時,剩余的廢料與第一步相同,傳動并滑動到皮帶末端自行掉落。
橫切割規劃:
a)切割順序為先邊條后臺面;
b)常規標準原材料板規格凈尺寸為2440*1450MM,毛邊尺寸為2470*1480MM,常規切割成品板材為600*2+47*3+30*5=1491,其中鋸縫為3MM*9個=27MM,合計為1518MM(改尺寸還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f、根據訂單信息對板材進行縱切和/或斜切;
當橫切進行完的板材,經翻轉進入到縱切區域,并移動到可以縱切的位置,縱切為五軸結構,可以對已經橫切完成的邊條和臺面板,按照對應訂單的每塊臺面長度進行縱切,將邊條及臺面板切割至相應的尺寸,如果該訂單為45°斜接的工藝.還需要對縱切完的邊條和板材進行45°切割。
具體流程:
a)凈邊:首先對傳遞過來的橫切好的板材及邊條進行兩側凈邊。
b)排單優化:
縱切需要排單優化,每訂單單塊臺面、下掛長度小于2440的需要進行縱切,所需尺寸部分向下流程傳遞,剩余部分為余料.余料與當天訂單匹配,在錄入訂單時,當另一訂單的其中一塊臺面型號、寬度與該訂單余料屬性一致,同時與余料尺寸相鄰近,則該余料被提示使用,確認使用后,在縱切時,切割完該訂單長度尺寸后,再次對余料部分按另一訂單尺寸進行縱切.同時系統需要記憶這若干臺面分屬不同的訂單,以便于后期匹配。
沒有被利用的余料經傳動到存料臺后直接由機器人轉移到下料臺,當余料小于200mm時視為廢料,大于200mm的被記錄在余料庫。
余料庫余料有兩種方式可以被利用,一是錄入訂單時,當新訂單的某塊臺面與之匹配,則該余料被提醒使用,并在生產該訂單時,在終端機提示操作工將該余料板搬運至補料臺.并由補料臺傳動至存料臺,參與到流水線工作中。第二種方法是若干余料可以被拼接成一張大板,該項可以由計劃員在系統界面里手動將需要合并的余料板進行合并.生成新的余料板。
c)關于擋水:
擋水條不需要進行縱切,傳動至存料臺后直接由機器人抓取放置于擋水磨邊機前過渡架并由擋水前過渡架自動傳遞給擋水磨邊機進行磨邊。完成后在擋水磨邊機后過渡架自動滑落,等待操作工作為成品收集。
d)45°斜切:當訂單信息顯示為45°斜接的時候,需要時切好的臺面板和下掛邊條進行斜切,斜切一般為臺面橫邊的一側使用該梁的電機旋轉45°進行切割,有大約50%的概率會存在端面的斜切,如訂單信息顯示有端面斜切,還需要分辨左側端面還是右側端面,然后對其進行斜切。還有1-2%左右的情況會存在兩側端面和四側均需要斜切的,這一般都是島臺,靠墻或者獨立的,其三面或者四周都需要下掛。機器需要分辨并對其進行切割。
e)常規粘接:常規粘接只需要對臺面板和下掛條進行橫斷就可以了,不需要斜切。
f)補料:被取出的余料被提示上料時,從補料臺傳動至存料臺,然后由機械移栽機移動到縱切位置,按照訂單尺寸進行縱切后,再去參與粘接和磨邊。
g)廢料處理:短小的廢料會在皮帶空隙掉落.長的廢料(如45°斜切后的廢料)將會隨半成品料一起移動,直至半成品料被取走后,隨皮帶滾動到端頭掉落。
g、將切割好的板材進行清洗,然后移送至存料臺;
切割好的半成品板材及邊條移動到吸盤移栽機處,吸盤移栽一體設備先對半成品板材邊條進行沖洗,同時刮水和風刀吹干。清洗后的板材由該梁柱的吸盤,分別吸取移動至存料臺。吸盤可吸取單根的邊條,能適應各種長度。吸盤吸取按照半成品板材的大小分組控制。
h、根據訂單信息,將切割好的板材進行粘接固化;
a)存料臺放置的臺面板和邊條將由機器人根據信號分辨吸取,并移動到粘接平臺,放置于粘接平臺,同時判斷該板材粘接下掛是左L還是右L粘接.并按照要求將板材放置于粘接平臺的左側或右側。
b)粘接平臺的涂膠機按照45°模式或常規模式進行涂膠。
c)機器人吸取存料臺的下掛邊條,按照要求放置于已經涂好膠的位置。
d)兩側氣缸裝置將該放置好下掛邊條的臺面板推緊,放置邊條的一側或兩側由氣缸推動壓鉗將下掛邊條與臺面板壓緊。
e)粘接完成。
f)粘接好臺面與粘接平臺在皮帶傳動下,移動至循環固化區第一平臺.待完全傳動至第一平臺,傳感器接受到到位的信號,該平臺下降,并傳動到下層第二平臺,第一平臺升起,上層第五平臺將已經固化好的臺面板連同粘接平臺一起移動至第一平臺,再從第一平臺移動到粘接區,氣缸推動壓鉗打開,壓鉗打開為垂直狀態.機器人移動至該位置,將粘接好的臺面板取出放置于磨邊機。
g)重復a)-f)。
h)粘接好的臺面板及粘接平臺依次移動。
i、粘接固化好的板材進行臺面和擋水磨邊,以及端面磨削和銑孔;
臺面直線磨邊
a)磨邊機前過渡架接受機器人搬運過來的粘接好的臺面板,判斷45°粘接還是常規粘接,如該臺面板為45°粘接,則磨邊機前后過渡架及磨削區平臺頂升,然后開始傳動進行磨削。如該臺面板為常規粘接,磨邊機不頂升,直接進入磨削。
b)磨削后的臺面板進入磨邊機的后過渡架,其中45°粘接的臺面板保持頂升高度,通過傳感器發出信號,等待機器人移動到位進行吸取。非45°常規同樣保持未頂升狀態,由機器人吸取。
擋水直線磨邊
機器人從存料臺吸取擋水邊條放置于擋水磨邊機前過渡架,擋水磨邊機前過渡架傳動至磨邊工作區,磨完邊的擋水邊條完全移動到后過渡架時,自動滑落,可形成小量的緩存。
端面磨削和銑孔
a)從臺面磨邊機完成磨邊后的臺面板,如果需要斷面磨邊的,機器人將他搬運至橫磨銑孔一體機,進行端面磨邊。
b)設備將根據所需銑孔和磨邊的位置.判斷吸盤的位置,并使用設備上的夾具逐個抓取吸盤并移動到相應的位置,設備共設計6個吸盤。吸盤擺好后,機器人將所需加工的臺面放入。
c)如果不需要端面磨邊的,直接由機器人將磨好邊的臺面板放置于下料臺。
d)需要銑孔的臺面,由機器人放置于橫磨銑孔一體機進行銑孔,如果同時存在端面磨邊和銑孔,機器人只進行一次搬運。
e)銑孔只分為兩種形式,橢圓和圓角矩形,但比例參數可以調整。
f)磨邊銑孔后的臺面板通過噴水和刮板對臺面進行清潔。
g)銑完孔及磨完端面的臺面板由機器人搬運至下料臺,等待收集、質檢、入庫。
h)銑孔剩余的廢料由該設備上的小吸盤吸取,移動至廢料箱。
以上所述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和實施例作了詳述,但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和實施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其它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