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吊頂板安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采用無吊桿龍骨安裝的礦棉吸音板吊頂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吊頂一般為平吊頂即包括龍骨骨架和吊頂板,吊頂板平行于龍骨骨架設置,龍骨骨架主要是由主龍骨和次龍骨縱橫交錯形成,吊頂板的重量由龍骨骨架的主龍骨和次龍骨共同承擔。在走廊等狹長空間進行吊頂安裝時,在龍骨安裝前,吊頂內管線設備吊頂內管線設備等已將吊頂以上空間占滿,不能滿足吊頂龍骨的吊桿安裝要求,空間高度亦不能滿足吊頂轉換層的安裝。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采用無吊桿龍骨安裝的礦棉吸音板吊頂及其施工方法,要解決現有技術在龍骨安裝前吊頂內管線設備吊頂內管線設備等已將吊頂以上的空間占滿,不能滿足吊頂龍骨的吊桿安裝要求,空間高度亦不能滿足吊頂轉換層安裝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采用無吊桿龍骨安裝的礦棉吸音板吊頂,包括礦棉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礦棉吸音板的板體四周端面均為兩級階梯狀設計,其中上部板體向外凸出形成卡接端;所述礦棉吸音板通過主龍骨和異形邊龍骨固定在墻體上;
所述主龍骨由鋼板沿中軸線對折形成,包括上部掛接端、中間腹板和下部支撐端;所述上部掛鉤端的中間部分呈中空水平桿狀,兩頭分別設置成掛鉤;所述中間腹板為互相貼合的雙層豎向板,其板面上設有凸起;所述下部支撐端為兩層鋼板端部分別反向延伸形成的用于支撐固定礦棉吸音板的結構;相鄰兩個礦棉吸音板的卡接端卡固在所述下部支撐端處實現固定連接,多個所述礦棉吸音板通過主龍骨連接固定形成礦棉吸音板吊頂;
所述異形邊龍骨由矩形鋼板彎折而成,包括第一豎向擋板、第二豎向擋板和第三豎向擋板,所述第一豎向擋板和第三豎向擋板豎向對應,所述第二豎向擋板設于第一豎向擋板和第三豎向擋板之間且凸出形成異形邊龍骨的凸出端,所述第一豎向擋板和第二豎向擋板之間為第一橫向擋板、所述第二豎向擋板和第三豎向擋板之間為第二橫向擋板,所述第三豎向擋板的下方連接第三橫向擋板,連接方向與凸出端反向;
所述主龍骨的掛鉤掛在異形邊龍骨的第一豎向擋板上實現主龍骨與墻體的固定;所述異形邊龍骨的第二豎向擋板錨固在墻體上,所述礦棉吸音板吊頂四周的的支撐端卡固在異形邊龍骨的凸出端內部,下部板體由第三橫向擋板承托固定,實現礦棉吸音板吊頂與四周墻體的固定。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主龍骨長度不大于2000mm。
進一步地,所述異形邊龍骨通過自攻螺絲穿過第二豎向擋板固定在墻體上。
進一步地,所述異形邊龍骨上相鄰所述自攻螺絲的間距不大于200mm。
進一步地,所述礦棉吸音板吊頂與墻體上方的樓板之間設有吊頂內管線。
進一步地,所述凸起為兩排,兩層鋼型板材上的凸起一一對應且互相貼合。
此外,所述異形邊龍骨厚0.3~0.8mm。
更加優選地,所述第一豎向擋板的長度不小于9mm。
采用無吊桿龍骨安裝的礦棉吸音板吊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施工前準備:在工廠預制礦棉吸音板、主龍骨和異形邊龍骨;
步驟二、安裝吊頂內管線:在樓板下方安裝吊頂內管線;
步驟三、安裝異形邊龍骨:在墻體上通過自攻螺絲固定異形邊龍骨;
步驟四、安裝礦棉吸音板:將第一塊礦棉吸音板固定在異形邊龍骨上;
步驟五、安裝主龍骨:將主龍骨的掛鉤卡固在異形邊龍骨上,同時將第一塊預制礦棉吸音板的卡接端固定在主龍骨的下部支撐端上;
步驟六、依次安裝礦棉吸音板,將礦棉吸音板固定在異形邊龍骨和主龍骨上后重復步驟五至步驟六直至礦棉吸音板吊頂安裝完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本發明所設計的帶掛鉤主龍骨利用掛鉤與異形邊龍骨連接,不但節省了礦棉吸音板安裝需要的吊頂空間,也節省了吊桿制作安裝費用。此外,本發明安裝拆卸簡便,方便設備及管道的檢修。本發明在保證龍骨剛度和板面平整度的前提下可以自行調節尺寸大小。無吊桿設計對樓板混凝土無破壞,并確保了安裝的結構安全性,同時大幅度地降低了現場安裝的難度,保證了安裝質量,節省了勞動力,能夠將設計效果有效體現出來。
本發明具有安全、適用等特點,有很好的推廣和實用價值,廣泛的推廣應用后會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采用無吊桿龍骨安裝的礦棉吸音板吊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B部的放大圖;
圖3是圖1中A-A部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采用無吊桿龍骨安裝的礦棉吸音板吊頂涉及的礦棉吸音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采用無吊桿龍骨安裝的礦棉吸音板吊頂涉及的主龍骨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C-C部的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采用無吊桿龍骨安裝的礦棉吸音板吊頂涉及的異形邊龍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礦棉吸音板;11-卡接端;2-主龍骨;21-上部掛接端;22-中間腹板;23-下部支撐端;24-凸起;25-掛鉤;3-異形邊龍骨;31-第一豎向擋板;32-第一橫向擋板;33-第二豎向擋板;34-第二橫向擋板;35-第三豎向擋板;36-第三橫向擋板;4-墻體;5-自攻螺絲;6-樓板;7-吊頂內管線。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新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在此記載的實施例為本發明的特定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于說明本發明的構思,均是解釋性和示例性的,不應解釋為對本發明實施方式及本發明范圍的限制。除在此記載的實施例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能夠基于本申請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采用顯而易見的其它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包括采用對在此記載的實施例的做出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和修改的技術方案。
采用無吊桿龍骨安裝的礦棉吸音板吊頂,如圖1所示,包括如圖4所示的礦棉吸音板1,礦棉吸音板1的板體四周端面均為兩級階梯狀設計,其中上部板體向外凸出形成卡接端11;礦棉吸音板1通過主龍骨2和異形邊龍骨3固定在墻體4上。
主龍骨2由鋼板沿中軸線對折形成,長度不大于2000mm,如圖5和6所示,包括上部掛接端21、中間腹板22和下部支撐端23;上部掛鉤端的中間部分呈中空水平桿狀,兩頭分別設置成掛鉤25;中間腹板22為互相貼合的雙層豎向板,其板面上設有凸起24,凸起24為兩排,兩層鋼型板材上的凸起24一一對應且互相貼合;下部支撐端23為兩層鋼板端部分別反向延伸形成的用于支撐固定礦棉吸音板1的結構;如圖3所示,相鄰兩個礦棉吸音板1的卡接端11卡固在下部支撐端23處實現固定連接,多個礦棉吸音板1通過主龍骨2連接固定形成礦棉吸音板吊頂,礦棉吸音板吊頂與墻體4上方的樓板6之間設有吊頂內管線7。
異形邊龍骨3由矩形鋼板彎折而成,厚0.3~0.8mm,如圖7所示,包括第一豎向擋板31、第二豎向擋板33和第三豎向擋板35,第一豎向擋板31的長度不小于9mm。第一豎向擋板31和第三豎向擋板35豎向對應,第二豎向擋板33設于第一豎向擋板31和第三豎向擋板35之間且凸出形成異形邊龍骨3的凸出端,第一豎向擋板31和第二豎向擋板33之間為第一橫向擋板32、第二豎向擋板33和第三豎向擋板35之間為第二橫向擋板34,第三豎向擋板35的下方連接第三橫向擋板36,連接方向與凸出端反向。
如圖2所示,主龍骨2的掛鉤25掛在異形邊龍骨3的第一豎向擋板31上實現主龍骨2與墻體4的固定;異形邊龍骨3的第二豎向擋板33錨固在墻體4上,異形邊龍骨3通過自攻螺絲5穿過第二豎向擋板33固定在墻體4上,其上相鄰自攻螺絲5的間距不大于200mm;礦棉吸音板吊頂四周的的支撐端11卡固在異形邊龍骨3的凸出端內部,下部板體由第三橫向擋板36承托固定,實現礦棉吸音板吊頂與四周墻體的固定。
上述采用無吊桿龍骨安裝的礦棉吸音板吊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施工前準備:在工廠預制礦棉吸音板1、主龍骨2和異形邊龍骨3;
步驟二、安裝吊頂內管線7:在樓板6下方安裝吊頂內管線7;
步驟三、安裝異形邊龍骨3:在墻體4上通過自攻螺絲5固定異形邊龍骨3;
步驟四、安裝礦棉吸音板1:將第一塊礦棉吸音板1固定在異形邊龍骨3上;
步驟五、安裝主龍骨2:將主龍骨2的掛鉤25卡固在異形邊龍骨3上,同時將第一塊預制礦棉吸音板1的卡接端11固定在主龍骨2的下部支撐端23上;
步驟六、依次安裝礦棉吸音板1,將礦棉吸音板1固定在異形邊龍骨3和主龍骨2上后重復步驟五至步驟六直至礦棉吸音板吊頂安裝完成。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