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震型鋼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結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抗震型鋼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鋼結構是主要由鋼制材料組成的結構,是主要的建筑結構類型之一。結構主要由型鋼和鋼板等制成的鋼梁、鋼柱、鋼桁架等構件組成,各構件或部件之間通常采用焊縫、螺栓或鉚釘連接。因其自重較輕,且施工簡便,廣泛應用于大型廠房、場館、超高層等領域。鋼材的特點是強度高、自重輕、整體剛性好、變形能力強,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別適宜;材料勻質性和各向同性好,屬理想彈性體,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學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韌性好,可有較大變形,能很好地承受動力荷載;建筑工期短;其工業化程度高,可進行機械化程度高的專業化生產。鋼結構應研究高強度鋼材,大大提高其屈服點強度;此外要乳制新品種的型鋼,例如H型鋼(又稱寬翼緣型鋼)和T形鋼以及壓型鋼板等以適應大跨度結構和超高層建筑的需要。另外還有無熱橋輕鋼結構體系,建筑本身是不節能的,本技術用巧妙的特種連接件解決了建筑的冷熱橋問題;小桁架結構使電纜和上下水管道從墻里穿越,施工裝修都方便;現有抗震鋼結構抗震性能較差,容易發生傾倒且工藝較為復雜需要進行改進。
[0003]基于以上原因,需要一種抗震型鋼結構被設計出來,通過在結構梁的下方設置外伸圓筒和底座相配合,并在外伸圓筒內部安裝彈簧結構,有效增加抗震時的結構穩定性,防止傾倒,通過設置橡膠墊圈降低結構梁和底座彈性碰撞時的磨損,增加結構梁使用壽命;通過設置進油孔,可以定期對彈簧結構進行加潤滑油潤滑防止生銹老化,提高了抗震型結構梁的實用性,操作較為簡單,即一種抗震型鋼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抗震型鋼結構。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種抗震型鋼結構,包括結構梁本體和底座,所述底座和結構梁本體之間設置有彈簧結構,所述彈簧結構上下端設置有夾持板,所述彈簧結構和結構梁本體通過夾持板活動連接;所述彈簧結構和底座通過夾持板活動連接;所述結構梁本體下方設置有外伸圓筒,所述底座和外伸圓筒對應位置設置有橡膠墊圈,所述底座外圍設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上均布有螺栓孔;所述結構梁本體下端設置有進油孔。
[0007]進一步地,所述進油孔和彈簧結構上的夾持板連通,所述進油孔內通入潤滑油,有效防止彈簧結構銹蝕老化,降低鋼結構的抗震性能。
[0008]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圈和底座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固定圈上螺栓孔沿圓周均布,方便和地基通過螺栓結構固定。
[0009]進一步地,所述外伸圓筒和結構梁本體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外伸圓筒和底座上突出部分間隙配合彈性連接。
[0010]進一步地,所述彈簧結構和夾持板活動連接,所述夾持板表面均布有小孔,潤滑油可以均勻潤滑彈簧結構。
[0011]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在結構梁的下方設置外伸圓筒和底座相配合,并在外伸圓筒內部安裝彈簧結構,有效增加抗震時的結構穩定性,防止傾倒,通過設置橡膠墊圈降低結構梁和底座彈性碰撞時的磨損,增加結構梁使用壽命;通過設置進油孔,可以定期對彈簧結構進行加潤滑油潤滑防止生銹老化,提高了抗震型結構梁的實用性,操作較為簡單。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1、底座,2、結構梁本體,3、固定圈,4、進油孔,5、外伸圓筒,6、彈簧結構,7、夾持板,8、橡膠墊圈,9、螺栓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5]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種抗震型鋼結構,包括結構梁本體2和底座I,所述底座I和結構梁本體2之間設置有彈簧結構6,所述彈簧結構6上下端設置有夾持板7,所述彈簧結構6和結構梁本體I通過夾持板7活動連接;所述彈簧結構6和底座I通過夾持板7活動連接;所述結構梁本體I下方設置有外伸圓筒5,所述底座I和外伸圓筒5對應位置設置有橡膠墊圈8,所述底座I外圍設置有固定圈3,所述固定圈3上均布有螺栓孔9;所述結構梁本體I下端設置有進油孔4;所述進油孔4和彈簧結構6上的夾持板7連通,所述進油孔4內通入潤滑油,有效防止彈簧結構6銹蝕老化,降低鋼結構的抗震性能;所述固定圈3和底座I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固定圈3上螺栓孔9沿圓周均布,方便和地基通過螺栓結構固定;所述外伸圓筒5和結構梁本體I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外伸圓筒5和底座I上突出部分間隙配合彈性連接;所述彈簧結構6和夾持板7活動連接,所述夾持板7表面均布有小孔,潤滑油可以均勻潤滑彈簧結構。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在實施時只需要將底座通過螺栓結構和地基把緊即可,結構梁本體2和底座I通過彈簧結構6彈性連接,有效提高梁柱的抗震性能;通過在結構梁的下方設置外伸圓筒5和底座I相配合,并在外伸圓筒5內部安裝彈簧結構6,有效增加抗震時的結構穩定性,防止傾倒,通過設置橡膠墊圈8降低結構梁和底座I彈性碰撞時的磨損,增加結構梁使用壽命;通過設置進油孔4,可以定期對彈簧結構進行加潤滑油潤滑防止生銹老化,提高了抗震型結構梁的實用性,操作較為簡單。
[001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抗震型鋼結構,包括結構梁本體(2)和底座(I),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和結構梁本體(2)之間設置有彈簧結構(6),所述彈簧結構(6)上下端設置有夾持板(7),所述彈簧結構(6)和結構梁本體(2)通過夾持板(7)活動連接;所述彈簧結構(6)和底座(I)通過夾持板(7)活動連接;所述結構梁本體(2)下方設置有外伸圓筒(5),所述底座(I)和外伸圓筒(5)對應位置設置有橡膠墊圈(8),所述底座(I)外圍設置有固定圈(3),所述固定圈(3)上均布有螺栓孔(9);所述結構梁本體(2)下端設置有進油孔(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震型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油孔(4)和彈簧結構(6)上的夾持板(7)連通,所述進油孔(4)內通入潤滑油。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震型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3)和底座(I)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固定圈(3)上螺栓孔(9)沿圓周均布。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震型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伸圓筒(5)和結構梁本體(2)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外伸圓筒(5)和底座(I)上突出部分間隙配合彈性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震型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結構(6)和夾持板(7)活動連接,所述夾持板(7)表面均布有小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抗震型鋼結構,包括結構梁本體和底座,所述底座和結構梁本體之間設置有彈簧結構,所述彈簧結構上下端設置有夾持板,所述彈簧結構和結構梁本體通過夾持板活動連接;所述彈簧結構和底座通過夾持板活動連接;所述結構梁本體下方設置有外伸圓筒,所述底座和外伸圓筒對應位置設置有橡膠墊圈,所述底座外圍設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上均布有螺栓孔;所述結構梁本體下端設置有進油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結構梁的下方設置外伸圓筒和底座相配合,并在外伸圓筒內部安裝彈簧結構,有效增加抗震時的結構穩定性,防止傾倒,通過設置橡膠墊圈降低結構梁和底座彈性碰撞時的磨損,增加結構梁使用壽命;通過設置進油孔,可以定期對彈簧結構進行加潤滑油潤滑防止生銹老化,提高了抗震型結構梁的實用性,操作較為簡單。
【IPC分類】E04B1/24, E04B1/98
【公開號】CN205382562
【申請號】CN201620106194
【發明人】朱文翔, 陳海峰, 徐陽, 陳飛, 季鐵鐵, 楊龍
【申請人】南通新華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13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