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設備領域,涉及隔離開關支撐架,尤其涉及一種隔離開關支撐架用支撐柱。
背景技術:
隔離開關(俗稱"刀閘"),在分位置時,觸頭間有符合規定要求的絕緣距離和明顯的斷開標志;在合位置時,能承載正常回路條件下的電流及在規定時間內異常條件(例如短路)下的電流的開關設備。隔離開關是高壓開關電器中使用最多的一種電器,它本身的工作原理及結構比較簡單,但是由于使用量大,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對變電所、電廠的設計、建立和安全運行的影響均較大。隔離開關的主要特點是無滅弧能力,只能在沒有負荷電流的情況下分、合電路。隔離開關用于各級電壓,用作改變電路連接或使線路或設備與電源隔離,它沒有斷流能力,只能先用其它設備將線路斷開后再操作。一般帶有防止開關帶負荷時誤操作的聯鎖裝置,有時需要銷子來防止在大的故障的磁力作用下斷開開關。
目前現有的隔離開關的支撐架主要依靠鋼筋水泥柱、鋼材焊接方式建造電氣設備安裝支撐構架。由于長期日曬雨淋,這些變電設備支撐架嚴重銹蝕,水泥柱風化開裂、腐爛、霉變,不僅使變電站設備感官不好,更使支架的力學性能下降。為此電力企業每年要投入大量資金安排設備支架除銹防腐工作。這種除銹防腐工作需要停電施工,停電不僅給社會生產、民眾生活帶來不便和經濟損失,同時少供電給供電企業造成經營效益損失。另外,由于防腐工作人員不熟悉現場環境,常有誤入帶電設備區,造成人員觸電傷亡惡性事故偶有發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技術方案,例如,國家知識產權局就公開了一種隔離開關支撐架{申請號:201520708426.2},包括有纖維增強型聚氨酯復合材料圓管型支撐柱,纖維增強型聚氨酯復合材料縱向橫擔方管和纖維增強型聚氨酯復合材料橫向橫擔方管;纖維增強型聚氨酯復合材料圓管型支撐柱的頂端開設有相對應的兩個卡槽,纖維增強型聚氨酯復合材料縱向橫擔方管卡置于兩個卡槽內,且纖維增強型聚氨酯復合材料縱向橫擔方管的兩端部上均架設連接有與其垂直的纖維增強型聚氨酯復合材料橫向橫擔方管。
上述方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隔離開關支撐架的不足之處,但其支撐柱采用纖維增強型聚氨酯復合材料制成,成本較高,且其在更換過程中,扔存在更換不便等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的存在的成本高、更換不方便等技術問題,提出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方便更換的隔離開關支撐架用支撐柱。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隔離開關支撐架用支撐柱,包括呈管狀的本體,所述本體包括左右對稱設置左管柱和右管柱,所述左管柱和右管柱相互配合構成本體,所述左管柱和右管柱的管壁包括外壁和內壁以及填充在外壁和內壁之間的發泡材料,所述發泡材料為聚乙烯發泡材料。
作為優選,所述外壁和內壁的材料均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結皮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本體外設置有縱橫交錯設置的加強筋。
作為優選,所述左管柱和右管柱的外壁上設置有相互配合設置的固定耳。
作為優選,所述左管柱和右管柱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通過提供左右分離且相互配合設置的支撐柱,進而方便了傳統支撐柱的更換,同時,利用滾塑發泡技術,將傳統的纖維增強型聚氨酯復合材料替換成聚乙烯發泡材料以及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在保證支撐柱質量和效果的同時,降低了生產和使用成本,節約了資源。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實施例1提供的隔離開關支撐架用支撐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提供的隔離開關支撐架用支撐柱的剖視圖;
以上各圖中,1、本體;2、左管柱;3、右管柱;4、外壁;5、內壁;6、發泡材料;7、固定耳;8、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開說明書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實施例1,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隔離開關支撐架用支撐柱,支撐柱的大體形狀和背景技術中所提專利的形狀基本一致(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改進點在于支撐柱的一部分結構,與其他零件配合的部分,不進行任何修改)包括呈管狀的本體1,本體1包括左右對稱設置左管柱2和右管柱3,左管柱2和右管柱3相互配合構成本體,左管柱2和右管柱3為結構完全一致,且對稱設置的兩個半圓柱狀的柱體,左管柱2和右管柱3的管壁均包括外壁4和內壁5以及填充在外壁4和內壁5之間的發泡材料6,這樣的設計,使左管柱2和右管柱3的管壁由三層結構構成,且這三層結構形成“架橋理論”,利用發泡材料6來降低單位面積內的應力的大小,從而提高整個支撐柱的強度,進而增加支撐柱的使用壽命,同時,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發泡材料6優選聚乙烯發泡材料,最為優選的為聚乙烯微發泡材料,外壁4和內壁5的材料均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結皮結構。通過整體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更好的提高了本體的使用壽命以及強度,節約了成本。
通過將原來整體狀的支撐柱拆分為左右對稱設置的左管柱2和右管柱3,這樣在拆解整個支撐柱時,可以先性拆除任一左、右管柱,利用剩一管柱的支撐,完成安裝好的管柱,再進行拆解即可,整個過程無需其他設備的輔助,且拆解過程簡單、方便。
為了進一步提高整個支撐柱的強度,在本體1外設置有縱橫交錯設置的加強筋8,具體的說,在制作左管柱2和右管柱3時,在其外壁4形狀縱橫交錯設置的突起,這樣就形成了整個支撐柱的加強筋8。
為了將左管柱2和右管柱3更好的固定在一定,方便配合放置,在本實施例中,在左管柱2和右管柱3的外壁4上設置有相互配合設置的固定耳7,固定耳7的作用有兩點,一是方便左管柱和右管柱的位置確定,二是為左管柱和右管柱的固定提供方便,在本實施例中,左管柱和右管柱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整個支撐柱的強度,左管柱2和右管柱3的外壁4的半徑比內壁5的半徑多10cm,外壁4和內壁5的壁厚均為2cm,這樣的設置,能夠確保整個支撐柱的強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應用于其它領域,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