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特別是一種爬模施工使用的鋼筋處理結構。
背景技術:項目目前施工進度處于地上塔樓核心筒墻柱施工階段,地上塔樓核心筒采用爬模施工,只能先施工墻柱、連梁等豎向結構,核心筒內外樓板無法施工,那么板鋼筋需預留或者采取植筋方式,植筋或者普通預留的需大面積鑿毛,而且植筋對于結構受力有較大影響,除此植筋方式會產生鋼筋浪費和植筋費用,從而增加了項目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超高層后澆板預留U型槽,本結構可收納預留鋼筋,即起到收納預留鋼筋的作用,又可有效降低成本。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超高層后澆板預留U型槽,其貼附地安裝在主支架鋼筋外層,并用于收納從主支架上伸出的預留鋼筋,包括預留槽和封閉板,所述預留槽包括由底壁和沿著底壁兩端向相同方向延伸的側壁組成,所述預留槽的縱向界面為“U”型,所述底壁上具有若干通孔,所述預留鋼筋穿過該通孔并彎折的貼附在底壁上,所述封閉板安裝在側壁的自由端,并使得預留槽和封閉板之間形成容納預留鋼筋的空腔。進一步的,所述封閉板粘貼在所述側壁的自由端。進一步的,所述封閉板為單面自粘海綿。進一步的,所述底壁的寬度為125mm~200mm。進一步的,所述封閉板厚度為10mm~20mm。進一步的,所述封閉板厚度為15mm。進一步的,所述預留鋼筋中交叉的預留鋼筋在其交叉處捆綁扎帶。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超高層后澆板預留U型槽采用U型槽結構的預留槽和封閉板封閉出一個相對密封且用于收納預留鋼筋的空腔,既保留預留鋼筋又可以防止漿料滲入。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超高層后澆板預留U型槽的安裝位置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超高層后澆板預留U型槽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超高層后澆板預留U型槽中構扎帶示意圖。附圖標記包括:100-主支架鋼筋110-預留鋼筋200-預留槽210-底壁211-通孔220-側壁300-封閉板400-扎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超高層后澆板預留U型槽,其貼附地安裝在主支架鋼筋100外層,并用于收納從主支架上伸出的預留鋼筋110,包括預留槽200和封閉板300,預留槽200包括由底壁210和沿著底壁210兩端向相同方向延伸的側壁220組成,預留槽200的縱向界面為“U”型,底壁210上具有若干通孔211,預留鋼筋110穿過該通孔211并彎折的貼附 在底壁210上,封閉板300安裝在側壁220的自由端,并使得預留槽200和封閉板300之間形成容納預留鋼筋110的空腔。具體的,以地上塔樓核心筒墻柱施工階段為例。在施工前先根據施工結構圖紙識別出核心筒內外板鋼筋規格、間距和樓板厚度,設計出不同板厚的鋼筋預埋大樣圖,加工處根據大樣圖制作出超高層后澆板預留U型槽樣品。其中預留槽200中底壁210一側安裝在主支架鋼筋100上,側壁220固定在底壁210的兩端并向遠離主支架鋼筋100方向延伸,預留槽200由0.4mm厚鍍鋅鐵皮加工成U型槽,底壁210上具有至少一組通孔211,每組通孔211由多個沿著底壁210長度方向并排設置的通孔211組成。每根預留鋼筋110穿過通孔211后彎折,使其整體位于預留槽200的U型凹槽內。預留槽200的開口處安裝封閉板300,使得預留鋼筋110與外部相對隔離。當注入漿料后,只需將封閉板300取下,并扳直預留鋼筋110,即可實現預留鋼筋110并節省費用的密度。在本實施利中,封閉板300粘貼在側壁220的自由端。特別是使用單面自粘海綿作為密封板。有效降低成本。底壁210的寬度為125mm~200mm。在本實施例中,底壁210寬度為125mm和150mm兩種,個別底壁210寬度200mm。封閉板300厚度為10mm~20mm。特別的,封閉板300厚度為15mm。如圖3所示,預留鋼筋110中交叉的預留鋼筋110在其交叉處捆綁扎帶400。使得預留鋼筋110不會根據自重轉動。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 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可以作出許多變化,只要這些變化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