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配式鋼-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建筑體系。
背景技術:國務院辦公廳1999年出臺《關于推進住宅產(chǎn)業(yè)化提高住宅質(zhì)量的若干意見》,2013年1月1日,以2013年1號文的形式,轉發(fā)了發(fā)改委、住建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國辦發(fā)〔2013〕1號附件1),文件重點要求充分認識開展綠色建筑行動,并將“推動建筑工業(yè)化”被列為十大重要任務之一。目前各地實施的預制和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主要為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鋼結構體系。由于鋼結構體系本身的構件工廠化生產(chǎn)和現(xiàn)場組裝施工特點,一開始就滿足建筑工業(yè)化的“四化”要求,在產(chǎn)業(yè)鏈組織、技術資格、經(jīng)濟核算等方面都形成了與建筑工業(yè)化要求相匹配的管理體系,所以預制和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發(fā)展的難點在混凝土結構體系。目前框架結構和剪力墻結構的預制裝配率較高,一般結構的裝配率為35%~75%,個別項目的裝配率達80%,而框架-剪力墻結構比較低。框架剪力墻結構是由框架和剪力墻結構兩種不同的抗側力結構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純框架結構中的框架,剪力墻在框剪結構中也不同于剪力墻結構中的剪力墻。因為,在下部樓層,剪力墻的位移較小,它拉著框架按彎曲型曲線變形,剪力墻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上部樓層則相反,剪力墻位移越來越大,有外側的趨勢,而框架則有內(nèi)收的趨勢,框架拉剪力墻按剪切型曲線變形,框架除了負擔外荷載產(chǎn)生的水平力外,還額外負擔了把剪力拉回來的附加水平力,剪力墻不但不承受荷載產(chǎn)生的水平力,還因為給框架一個附加水平力而承受負剪力,所以,上部樓層即使外荷載產(chǎn)生的樓層剪力很小,框架中也出現(xiàn)相當大的剪力。框架剪力墻多用于小高層住宅。對于跨度較大的高層普通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結構,當梁高度受限,豎向截面不能太大時,從而造成梁高過小,用鋼量過大,豎向構件過小,難以滿足承載力要求。并且,目前墻體塊材主要有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及輕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等。這些墻體自重大,施工周期長,不利于工業(yè)化生產(chǎn)。在國家大力推進住宅產(chǎn)業(yè)化的大背景下,裝配式的外墻就顯得很有必要。如圖1所示,中國實用新型專利ZL201320455988.1公開了一種薄壁型鋼復合外墻板,其采用裝配式構造,由外面板12、內(nèi)面板1、鋼骨架、內(nèi)部鋼筋5和發(fā)泡混凝土13組成,外面板12和內(nèi)面板1分別固定安裝在鋼骨架的外端面和內(nèi)端面上,發(fā)泡混凝土13澆筑在鋼骨架的混凝土澆筑內(nèi)腔中,內(nèi)部鋼筋5設置在鋼骨架內(nèi)并埋設在發(fā)泡混凝土13中,其中,鋼骨架由內(nèi)側薄壁型鋼橫龍骨2、外側薄壁型鋼橫龍骨8、中間薄壁型鋼豎龍骨4和上下U型鋼骨6組成,中間薄壁型鋼豎龍骨4由兩邊U型薄壁型鋼豎龍骨和間隔設置的內(nèi)部薄壁型鋼豎龍骨組成,并且,內(nèi)部薄壁型鋼豎龍骨腹板間隔設有漏斗形孔4-1。上述中國實用新型專利ZL201320455988.1所公開的薄壁型鋼復合外墻板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各鋼骨組成鋼骨架時需要采用連接板加螺栓進行連接,連接方式耗時、繁瑣;第二,外墻需要需附加內(nèi)部鋼筋,減慢了施工速度;第三,組成鋼骨架的各鋼骨全部采用冷彎薄壁槽鋼構件,用鋼量大、成本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裝配式鋼-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建筑體系。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裝配式鋼-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建筑體系,包括按框架剪力墻結構進行連接的剪力墻、梁、柱、樓板、內(nèi)隔墻和外墻,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式鋼-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建筑體系中的外墻為設有矩形墻窗的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該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由外面板、內(nèi)面板、鋼骨架和發(fā)泡混凝土組成,所述外面板和內(nèi)面板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鋼骨架的外端面和內(nèi)端面上,所述發(fā)泡混凝土澆筑在所述鋼骨架的混凝土澆筑內(nèi)腔中;所述鋼骨架為設有鋼骨架單元的自鎖式鋼骨架,所述鋼骨架單元由左窗框鋼骨、右窗框鋼骨、上窗框鋼骨、下窗框鋼骨、左墻框鋼骨、右墻框鋼骨、上左墻框鋼骨、上中墻框鋼骨、上右墻框鋼骨、下左墻框鋼骨、下中墻框鋼骨、下右墻框鋼骨、左上墻體鋼骨、右上墻體鋼骨、左下墻體鋼骨、右下墻體鋼骨和多根中間墻體鋼骨通過自鎖方式連接組成,該自鎖方式為:所述左窗框鋼骨和右窗框鋼骨均采用槽鋼,所述上窗框鋼骨、下窗框鋼骨、上左墻框鋼骨、上中墻框鋼骨、上右墻框鋼骨、下左墻框鋼骨、下中墻框鋼骨、下右墻框鋼骨、左上墻體鋼骨、右上墻體鋼骨、左下墻體鋼骨和右下墻體鋼骨均采用窄間隙角鋼對,所述左墻框鋼骨、右墻框鋼骨和中間墻體鋼骨均采用寬間隙角鋼對,所述窄間隙角鋼對和寬間隙角鋼對均由外側角鋼和內(nèi)側角鋼組成,所述外側角鋼和內(nèi)側角鋼的內(nèi)角側相對設置、平行邊相互平行設置、共面邊位于同一平面上并留有間隙,所述窄間隙角鋼對的共面邊間隙小于所述寬間隙角鋼對的共面邊間隙;所述左墻框鋼骨、左窗框鋼骨、右窗框鋼骨和右墻框鋼骨等長并依次由左至右豎向設置,所述左窗框鋼骨的凹槽向左設置,所述右窗框鋼骨的凹槽向右設置,所述上左墻框鋼骨、左上墻體鋼骨、左下墻體鋼骨和下左墻框鋼骨依次由上至下排列并且一端部均連接在左墻框鋼骨上、另一端部均連接在左窗框鋼骨上,所述上中墻框鋼骨、上窗框鋼骨、下窗框鋼骨和下中墻框鋼骨依次由上至下排列并且一端部均連接在所述左窗框鋼骨上、另一端部均連接在右窗框鋼骨上,所述上右墻框鋼骨、右上墻體鋼骨、右下墻體鋼骨和下右墻框鋼骨依次由上至下排列并且一端部均連接在所述右窗框鋼骨上、另一端部均連接在右墻框鋼骨上,所述上左墻框鋼骨、上中墻框鋼骨和上右墻框鋼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左上墻體鋼骨、上窗框鋼骨和右上墻體鋼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左下墻體鋼骨、下窗框鋼骨和右下墻體鋼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下左墻框鋼骨、下中墻框鋼骨和下右墻框鋼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左墻框鋼骨與左墻框鋼骨的上端平齊,所述下左墻框鋼骨與左墻框鋼骨的下端平齊,至少一根位于所述左上墻體鋼骨與左下墻體鋼骨之間的所述中間墻體鋼骨一端部連接在左墻框鋼骨上、另一端部連接在左窗框鋼骨上,至少一根位于所述右上墻體鋼骨與右下墻體鋼骨之間的所述中間墻體鋼骨一端部連接在右窗框鋼骨上、另一端部連接在右墻框鋼骨上,至少一根位于所述左窗框鋼骨與右窗框鋼骨之間的所述中間墻體鋼骨一端部連接在上中墻框鋼骨上、另一端部連接在上窗框鋼骨上,至少一根位于所述左窗框鋼骨與右窗框鋼骨之間的所述中間墻體鋼骨一端部連接在下窗框鋼骨上、另一端部連接在下中墻框鋼骨上;其中,所述左墻框鋼骨與上左墻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左上墻體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左下墻體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下左墻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中間墻體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均為第四類節(jié)點,所述左窗框鋼骨與上左墻框鋼骨和上中墻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左上墻體鋼骨和上窗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左下墻體鋼骨和下窗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下左墻框鋼骨和下中墻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均為第一類節(jié)點,所述左窗框鋼骨與中間墻體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為第二類節(jié)點,所述右窗框鋼骨與上中墻框鋼骨和上右墻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上窗框鋼骨和右上墻體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下窗框鋼骨和右下墻體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下中墻框鋼骨和下右墻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均為第一類節(jié)點,所述右窗框鋼骨與中間墻體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為第二類節(jié)點,所述右墻框鋼骨與上右墻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右上墻體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右下墻體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下右墻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中間墻體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均為第四類節(jié)點,所述中間墻體鋼骨與上中墻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上窗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下窗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與下中墻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均為第三類節(jié)點;由所述左窗框鋼骨、上窗框鋼骨、右窗框鋼骨和下窗框鋼骨所圍成的窗口即為所述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的矩形墻窗,所述鋼骨架單元內(nèi)部除所述矩形墻窗所在空間之外的口字型空間屬于所述鋼骨架的混凝土澆筑內(nèi)腔。其中,所述第一類節(jié)點的結構形式為:兩對所述窄間隙角鋼對的端部通過四根L形鋼釘連接在一根所述槽鋼上,并且其中一對位于該槽鋼的凹槽側、另一對位于該槽鋼的背面?zhèn)龋磳τ谖挥诎疾蹅鹊恼g隙角鋼對,其外側角鋼和內(nèi)側角鋼的共面邊均開設有位于端部的L形缺口、平行邊均開有靠近所述L形缺口的通孔,所述L形缺口的長邊部緊貼所述平行邊設置,所述外側角鋼和內(nèi)側角鋼的共面邊端部均焊接有位于所述L形缺口的短邊部內(nèi)的帶孔鋼板;對于位于背面?zhèn)鹊恼g隙角鋼對,其外側角鋼和內(nèi)側角鋼的端部均焊接有位于內(nèi)角側的帶孔鋼板;所述槽鋼的腹板對應于所述第一類節(jié)點所在位置開有一個靠近其內(nèi)側翼板的內(nèi)側通孔和一個靠近其外側翼板的外側通孔,所述槽鋼的內(nèi)側翼板和外側翼板均對應于所述第一類節(jié)點所在位置開有一個通孔;所述槽鋼的外側翼板插裝到所述外側角鋼的L形缺口長邊部中、內(nèi)側翼板插裝到所述內(nèi)側角鋼的L形缺口長邊部中,該第一類節(jié)點中的一根所述L形鋼釘穿過所述位于凹槽側的外側角鋼平行邊通孔和外側翼板通孔、一根所述L形鋼釘穿過所述焊接在位于背面?zhèn)韧鈧冉卿撋系膸Э卒摪逋住⒏拱迳峡拷鈧纫戆宓耐缀秃附釉谖挥诎疾蹅韧鈧冉卿撋系膸Э卒摪逋住⒁桓鯨形鋼釘穿過所述位于凹槽側的內(nèi)側角鋼平行邊通孔和內(nèi)側翼板通孔、最后一根所述L形鋼釘穿過所述焊接在位于背面?zhèn)葍?nèi)側角鋼上的帶孔鋼板通孔、腹板上靠近內(nèi)側翼板的通孔和焊接在位于凹槽側內(nèi)側角鋼上的帶孔鋼板通孔;所述第二類節(jié)點的結構形式為:一對所述窄間隙角鋼對的端部通過兩根L形鋼釘連接在一根所述槽鋼上并位于該槽鋼的凹槽側,即該位于凹槽側的窄間隙角鋼對,其外側角鋼和內(nèi)側角鋼的共面邊均開設有位于端部的L形缺口、平行邊均開有靠近所述L形缺口的通孔,所述L形缺口的長邊部緊貼所述平行邊設置;所述槽鋼的內(nèi)側翼板和外側翼板均對應于所述第二類節(jié)點所在位置開有一個通孔;所述槽鋼的外側翼板插裝到所述外側角鋼的L形缺口長邊部中、內(nèi)側翼板插裝到所述內(nèi)側角鋼的L形缺口長邊部中,該第二類節(jié)點中的一根所述L形鋼釘穿過所述位于凹槽側的外側角鋼平行邊通孔和外側翼板通孔、另一根所述L形鋼釘穿過所述位于凹槽側的內(nèi)側角鋼平行邊通孔和內(nèi)側翼板通孔;所述第三類節(jié)點的結構形式為:一對所述寬間隙角鋼對的端部通過兩根L形鋼釘連接在一對所述窄間隙角鋼對上,即該寬間隙角鋼對的外側角鋼和內(nèi)側角鋼的共面邊均開設有位于端部的一字型缺口、平行邊均開有靠近所述一字型缺口的通孔,所述一字型缺口的緊貼所述平行邊設置;窄間隙角鋼對對應于所述第三類節(jié)點所在位置的外側角鋼平行邊和內(nèi)側角鋼平行邊均開有一個通孔;所述窄間隙角鋼對的外側角鋼平行邊插裝到所述外側角鋼的一字型缺口中、內(nèi)側角鋼平行邊插裝到所述內(nèi)側角鋼的一字型缺口中,該第三類節(jié)點中的一根所述L形鋼釘穿過所述窄間隙角鋼對的外側角鋼平行邊通孔和寬間隙角鋼對的外側角鋼平行邊通孔、另一根所述L形鋼釘穿過所述窄間隙角鋼對的內(nèi)側角鋼平行邊通孔和寬間隙角鋼對的內(nèi)側角鋼平行邊通孔;所述第四類節(jié)點的結構形式為:一對所述窄間隙角鋼對的端部通過兩根L形鋼釘連接在一對所述寬間隙角鋼對上,即該窄間隙角鋼對的外側角鋼和內(nèi)側角鋼的平行邊均開有靠近端部的通孔;寬間隙角鋼對對應于所述第四類節(jié)點所在位置的外側角鋼平行邊和內(nèi)側角鋼平行邊均開有一個通孔;該第三類節(jié)點中的一根所述L形鋼釘穿過所述窄間隙角鋼對的外側角鋼平行邊通孔和寬間隙角鋼對的外側角鋼平行邊通孔、另一根所述L形鋼釘穿過所述窄間隙角鋼對的內(nèi)側角鋼平行邊通孔和寬間隙角鋼對的內(nèi)側角鋼平行邊通孔。為了提高鋼骨架的強度,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鋼骨架單元還設有多根斜撐鋼骨;所述左墻框鋼骨、左窗框鋼骨、位于所述下窗框鋼骨所在水平面下方位置的各根中間墻體鋼骨、右窗框鋼骨和右墻框鋼骨中,任意左右相鄰的兩根鋼骨位于所述下窗框鋼骨所在水平面下方位置的部位之間均連接有一根所述斜撐鋼骨,并且,各根斜撐鋼骨形成由左至右延伸的鋸齒線形狀,其中,位于最左方的斜撐鋼骨以由左向右向上延伸的狀態(tài)設置,位于最右方的斜撐鋼骨以由左向右向下延伸的狀態(tài)設置。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斜撐鋼骨采用窄間隙角鋼對并且其端部具有傾斜端面,所述位于最左方的斜撐鋼骨左端部與所述左墻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所述位于最右方的斜撐鋼骨右端部與所述右墻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均為第四類節(jié)點,相鄰兩根斜撐鋼骨與所述左窗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相鄰兩根斜撐鋼骨與所述右窗框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相鄰兩根斜撐鋼骨與中間墻體鋼骨的連接節(jié)點均為第五類節(jié)點;所述第五類節(jié)點的結構形式為:在所述第一類節(jié)點的基礎上增設有兩根所述L形鋼釘。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鋼骨架單元屬于所述混凝土澆筑內(nèi)腔的口字型空間中,所述左墻框鋼骨與右墻框鋼骨之間拉結有一根位于所述矩形墻窗上方且水平設置的預應力鋼筋和一根位于所述矩形墻窗下方且水平設置的預應力鋼筋,所述上左墻框鋼骨與下左墻框鋼骨之間拉結有一根豎直設置的預應力鋼筋,所述上右墻框鋼骨與下右墻框鋼骨之間拉結有一根豎直設置的預應力鋼筋,所述左墻框鋼骨與上中墻框鋼骨之間、所述上中墻框鋼骨與右墻框鋼骨之間、所述右墻框鋼骨與下中墻框鋼骨之間、所述下中墻框鋼骨與左墻框鋼骨之間均拉結有一根傾斜設置的預應力鋼筋。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的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增設有至少一個所述矩形墻窗,所述鋼骨架設有與所述矩形墻窗數(shù)量相同的所述鋼骨架單元,各個鋼骨架單元水平布置,并且,相鄰的兩個所述鋼骨架單元中左方鋼骨架單元的右墻框鋼骨與右方鋼骨架單元的左墻框鋼骨相重合并固定連接成一體。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槽鋼為標準尺寸的冷彎薄壁槽鋼,所述外側角鋼和內(nèi)側角鋼均為標準尺寸的冷彎薄壁角鋼。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的外面板和內(nèi)面板均為木絲水泥板,所述的發(fā)泡混凝土為防水型輕質(zhì)泡沫混凝土。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裝配式鋼-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建筑體系中的梁為鋼梁、柱為鋼-混凝土柱、剪力墻為鋼板剪力墻,所述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安裝在相鄰的上層鋼梁與下層鋼梁之間以及相鄰的左方豎向構件與右方豎向構件之間,所述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的鋼骨架所包含每一個鋼骨架單元的上左墻框鋼骨、上中墻框鋼骨和上右墻框鋼骨均與所述上層鋼梁的下端面焊接固定,所述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的鋼骨架所包含每一個鋼骨架單元的下左墻框鋼骨、下中墻框鋼骨和下右墻框鋼骨均與所述下層鋼梁的上端面焊接固定,所述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的鋼骨架位于最左方鋼骨架單元的左墻框鋼骨與所述左方豎向構件的右端面焊接固定,所述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的鋼骨架位于最右方鋼骨架單元的右墻框鋼骨與所述右方豎向構件的左端面焊接固定;其中,所述左方豎向構件和右方豎向構件為鋼-混凝土柱或鋼板剪力墻。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的鋼梁為U型復合梁,所述U型復合梁具有U型鋼梁殼體,該U型鋼梁殼體由前腹板、后腹板、底板、前翼緣板和后翼緣板構成,其中,所述底板焊接在前腹板底部與后腹板底部之間,所述前翼緣板焊接在前腹板的頂部并位于前腹板的前側位置,所述后翼緣板焊接在后腹板的頂部并位于后腹板的后側位置,所述前腹板和后腹板平行設置,所述底板、前翼緣板和后翼緣板分別垂直于所述前腹板設置,并且,所述U型鋼梁殼體的左端部鋼蓋板和右端部均設有鋼蓋板、中間段設有多塊沿U型鋼梁殼體的延伸方向均勻間隔設置的抗拉鋼板和U形肋板,所述鋼蓋板和每一塊抗拉鋼板均平行于所述底板設置并焊接在所述前腹板頂部與后腹板頂部之間,每一塊所述U形肋板均以U形缺口朝上的方式垂直于所述U型鋼梁殼體的延伸方向設置,且每一塊所述U形肋板均焊接在所述前腹板的內(nèi)壁面、后腹板的內(nèi)壁面、底板的頂面和一塊所述抗拉鋼板的底面上;所述U型鋼梁殼體的內(nèi)腔中澆筑有梁現(xiàn)澆混凝土,并且,所述梁現(xiàn)澆混凝土中埋設有四根沿所述U型鋼梁殼體延伸方向設置的梁加強鋼筋,其中兩根所述梁加強鋼筋位于U型鋼梁殼體的中部位置、另外兩根所述梁加強鋼筋位于U型鋼梁殼體的底部位置。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的U型復合梁安裝在所述相鄰的左方豎向構件與右方豎向構件之間的方式為:每一個豎向構件對應所述U型復合梁的安裝面均焊接有兩個梁連接角鋼和一個梁連接槽型鋼,所述梁連接角鋼和梁連接槽型鋼均沿對應U型復合梁的延伸方向設置,所述U型復合梁的前翼緣板端部架放在對應豎向構件的其中一個梁連接角鋼上、后翼緣板端部架放在對應豎向構件的另一個梁連接角鋼上、底板端部架放在對應豎向構件的梁連接槽型鋼上,并使得其中一個所述梁連接角鋼的兩個外壁面分別緊貼所述U型復合梁的前翼緣板下端面和前腹板外端面設置、另外一個所述梁連接角鋼的兩個外壁面分別緊貼所述U型復合梁的后翼緣板下端面和后腹板外端面設置、所述梁連接槽型鋼凹槽側的三個內(nèi)壁面分別緊貼所述U型復合梁的前腹板外端面、底板下端面、后腹板外端面設置,并且,所述兩個梁連接角鋼分別通過定位銷與所述前翼緣板和后翼緣板連接固定,所述梁連接槽型鋼的兩塊翼板分別與所述前腹板和后腹板焊接固定。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裝配式鋼-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建筑體系中的樓板為全預制樓板;所述全預制樓板具有預先澆筑成型的矩形混凝土板,該矩形混凝土板的內(nèi)部在澆筑成型時埋設有多根板面受力鋼筋、多根板底受力鋼筋、多根板面構造鋼筋和多根板底構造鋼筋,所述板面受力鋼筋和板面構造鋼筋位于所述板底受力鋼筋和板底構造鋼筋的上方位置,所述板面受力鋼筋和板底受力鋼筋沿所述矩形混凝土板的橫向方向布置,且所述板面受力鋼筋和板底受力鋼筋的兩端均分別穿出所述矩形混凝土板位于橫向方向上的兩個側面之外,所述各根板面受力鋼筋和各根板底受力鋼筋分別沿所述矩形混凝土板的縱向方向均勻間隔布置,所述板面構造鋼筋和板底構造鋼筋沿所述矩形混凝土板的縱向方向布置,且所述板面構造鋼筋和板底構造鋼筋的兩端均分別穿出所述矩形混凝土板位于縱向方向上的兩個側面之外,并且,所述板面受力鋼筋所述各根板面構造鋼筋和各根板底構造鋼筋分別沿所述矩形混凝土板的橫向方向均勻間隔布置;并且,所述板面受力鋼筋穿出矩形混凝土板之外的部分具有向下延伸的鉤部,所述矩形混凝土板的上端面設有多個用于吊裝全預制樓板的吊鉤鋼筋、位于中心部位置的下端面設有凸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相鄰兩塊所述全預制樓板安裝在同一根所述U型復合梁上的方式為:所述相鄰的兩塊全預制樓板位于邊沿位置的下端面分別坐落在所述全預制樓板的前翼緣板頂面上和和后翼緣板頂面上,并使得所述相鄰的兩塊全預制樓板的板面受力鋼筋鉤部分別伸入所述U型復合梁的U型鋼梁殼體內(nèi)腔中,所述相鄰的兩塊全預制樓板的板底受力鋼筋搭接在一起并焊接固定,所述相鄰的兩塊全預制樓板之間澆筑有樓板澆混凝土,所述樓板澆混凝土與所述梁現(xiàn)澆混凝土一體澆筑成型,且所述樓板澆混凝土的頂面與所述相鄰的兩塊全預制樓板的上端面平齊;并且,所述全預制樓板的前翼緣板與坐落在其上的全預制樓板的凸臺之間的縫隙中填充有彈性防裂膠泥,所述全預制樓板的后翼緣板與坐落在其上的全預制樓板的凸臺之間的縫隙中填充有彈性防裂膠泥。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式鋼-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建筑體系采用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U型復合梁、全預制樓板、鋼-混凝土柱和鋼板剪力墻組成,能夠提高框架剪力墻建筑體系的裝配率,其最高裝配率能夠達到90%以上,并且,采用鋼-混凝土結構的構件組成框架剪力墻建筑體系能夠有效地降低結構的重量,減小基礎負荷和結構的地震力,有效降低結構造價,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裝配率高、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造價降低的優(yōu)點。第二,本實用新型中的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具有如下優(yōu)點:第二之一,參見圖2-1至圖7-2,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鋼骨架300由通過自鎖方式連接組成的鋼骨架單元構成,該自鎖方式僅需用L形鋼釘GD在鋼骨架單元的不同部位連接相鄰的兩根或三根型鋼構件以形成第一至第四類節(jié)點之一,即可達到鋼骨架單元的自鎖、固接效果,而無需采用焊接、螺釘螺母等連接方式,且無需附加內(nèi)部鋼筋,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連接簡單、制造方便、組裝速度快的優(yōu)點;其中,本實用新型組成鋼骨架單元的型鋼構件僅需采用兩種標準尺寸的型鋼,即槽鋼GJ1采用標準尺寸的冷彎薄壁槽鋼,組成窄間隙角鋼對GJ2、寬間隙角鋼對GJ3的外側角鋼WJ和內(nèi)側角鋼NJ采用標準尺寸的冷彎薄壁角鋼,無需特別定制,并且,組成鋼骨架單元的各型鋼構件可采用不同的長度和厚度的冷彎薄壁槽鋼和冷彎薄壁角鋼,以靈活的組成不同長寬尺寸的鋼骨架300,滿足不同外墻尺寸的需要,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鋼骨架300組成材料采購方便、適合工業(yè)化安裝生產(chǎn)的優(yōu)點;并且,本實用新型中的鋼骨架單元是采用抗彎強度高的鋼材通過自鎖連接形成具有一定剛度的整體,其與結構主體連接后具有良好的抗風性能,可根據(jù)不同的風荷載來確定槽鋼構件和角鋼對構件的厚度和數(shù)量(即中間墻體鋼骨317的數(shù)量),組成鋼骨架單元的型鋼構件僅需在矩形墻窗W兩側采用槽鋼以確保承受墻窗兩側相對較大的受力,而其它部位則采用由兩根角鋼組成并留有間隙的角鋼對,使得鋼骨架單元在具有良好抗風性能的基礎上節(jié)省了用鋼量,因此,本實用新型在保證抗風性能的前提下具有節(jié)省用鋼量、降低制造成本的優(yōu)點。第二之二,參見圖8,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鋼骨架單元還設有多根斜撐鋼骨318,能夠提高外墻的穩(wěn)定性,使其更加安全可靠。第二之三,參見圖8,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鋼骨架單元中的各根型鋼構件之間拉結預應力鋼筋,能夠提高外墻的抗裂性、剛度及抗?jié)B性,充分發(fā)揮型鋼構件的性能,使鋼骨架300可抵抗更大的風荷載的同時節(jié)省鋼材的用量。第二之四,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外墻與上層鋼梁600、下層鋼梁700、左方豎向構件800和右方豎向構件900連接,形成柔韌性較好的整體,在地震作用時鋼材和預應力鋼筋有一定的抗拉能力,可承受一定的位移變形,而且組成外墻的外面板100、內(nèi)面板200、鋼骨架300和發(fā)泡混凝土400全是自重輕的材料,可有效降低地震力的破壞。第二之五,本實用新型的外面板和內(nèi)面板均采用木絲水泥板,采用木絲水泥板拼接外表面,能夠使得外墻具有低碳、節(jié)能、綠色環(huán)保,防火、阻燃、隔熱、隔音、吸音、防潮、防干腐、調(diào)濕性、易加工、終飾多樣等優(yōu)點;發(fā)泡混凝土采用防水型輕質(zhì)泡沫混凝土,可以減輕建筑物自重,增加樓層高度,降低基礎造價。第三,本實用新型中的U型復合梁具有如下優(yōu)點:用鋼量少,鋼與混凝土共同工作,省去了混凝土的模板,施工方便,生產(chǎn)成本降低,便于制作,實用性強。同時,充分利用了鋼材的高強度及混凝土抗壓承載力高的特點,節(jié)省了用鋼量,降低了造價,鋼梁可采用熱軋或冷軋的方式,一次成型進行制造,減少由于焊接所造成的結構變形,增加結構的可靠性,有利于鋼結構的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第四,本實用新型中的全預制樓板具有如下優(yōu)點:第四之一,通過合理的錨固設計,保證預制板與結構骨架整體受力,能抵抗豎向和橫向的荷載作用,安全可靠。第四之二,通過合理的設計可將要求預埋在板內(nèi)的管線集中在工廠預制板階段完成,高度集成。第四之三,將現(xiàn)場工作量降至最低水平,保證安裝速度和大大縮短工程竣工時間。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圖1為中國實用新型專利ZL201320455988.1公開的裝配式外墻的結構示意圖;圖2-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帶有剖面效果的外墻主視結構圖;圖2-2為圖2-1的A-A剖視圖;圖2-3為圖2-1的B-B剖視圖;圖3-1為本實用新型中窄間隙角鋼對GJ2和寬間隙角鋼對GJ3的端面示意圖;圖3-2為圖3-1中窄間隙角鋼對GJ2和寬間隙角鋼對GJ3帶有透視效果的C向示意圖;圖4-1為圖2-1中第一類節(jié)點J1帶有透視效果的俯視結構圖;圖4-2為圖4-1帶有透視效果的D-D剖視圖;圖5-1為圖2-1中第二類節(jié)點J2帶有透視效果的俯視結構圖;圖5-2為圖5-1的E-E剖視圖;圖6-1為圖2-1中第三類節(jié)點J3帶有透視效果的俯視結構圖;圖6-2為圖6-1帶有透視效果的F-F剖視圖;圖7-1為圖2-1中第四類節(jié)點J4帶有透視效果的俯視結構圖;圖7-2為圖7-1的G-G剖視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帶有剖面效果的外墻主視結構圖;圖9-1為圖8中第五類節(jié)點J5帶有透視效果的俯視結構圖;圖9-2為圖9-1帶有透視效果的H-H剖視圖;圖10-1為圖8中第六類節(jié)點J6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10-2為第六類節(jié)點J6在左墻框鋼骨305的位置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中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帶有剖面效果的外墻主視結構圖;圖12-1為本實用新型中U型復合梁L10的立面半剖結構示意圖;圖12-2為圖12-1的LA-LA剖面圖;圖12-3為圖12-1的LB-LB剖面圖;圖12-4為圖12-1的LC-LC剖面圖;圖13-1為本實用新型中全預制樓板B10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3-2為全預制樓板B10與U型復合梁L10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13-3為圖13-2的AA部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裝配式鋼-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建筑體系,包括按框架剪力墻結構進行連接的剪力墻、梁、柱、樓板、內(nèi)隔墻和外墻;并且,本實用新型裝配式鋼-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建筑體系中的外墻為設有矩形墻窗W的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梁為鋼梁、柱為鋼-混凝土柱、剪力墻為鋼板剪力墻、樓板為全預制樓板B10,其中,鋼梁優(yōu)選為U型復合梁L10。如圖2-1至圖7-2所示,上述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由外面板100、內(nèi)面板200、鋼骨架300和發(fā)泡混凝土400組成,外面板100和內(nèi)面板200分別固定安裝在鋼骨架300的外端面和內(nèi)端面上,發(fā)泡混凝土400澆筑在鋼骨架300的混凝土澆筑內(nèi)腔中。參見圖2-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設有一個矩形墻窗W,其鋼骨架300為設有一個鋼骨架單元的自鎖式鋼骨架。其中,鋼骨架單元由左窗框鋼骨301、右窗框鋼骨302、上窗框鋼骨303、下窗框鋼骨304、左墻框鋼骨305、右墻框鋼骨306、上左墻框鋼骨307、上中墻框鋼骨308、上右墻框鋼骨309、下左墻框鋼骨310、下中墻框鋼骨311、下右墻框鋼骨312、左上墻體鋼骨313、右上墻體鋼骨314、左下墻體鋼骨315、右下墻體鋼骨316和多根中間墻體鋼骨317通過自鎖方式連接組成,該自鎖方式為:左窗框鋼骨301和右窗框鋼骨302均采用槽鋼GJ1,上窗框鋼骨303、下窗框鋼骨304、上左墻框鋼骨307、上中墻框鋼骨308、上右墻框鋼骨309、下左墻框鋼骨310、下中墻框鋼骨311、下右墻框鋼骨312、左上墻體鋼骨313、右上墻體鋼骨314、左下墻體鋼骨315和右下墻體鋼骨316均采用窄間隙角鋼對GJ2,左墻框鋼骨305、右墻框鋼骨306和中間墻體鋼骨317均采用寬間隙角鋼對GJ3,參見圖3-1和圖3-2,窄間隙角鋼對GJ2和寬間隙角鋼對GJ3均由外側角鋼WJ和內(nèi)側角鋼NJ組成,外側角鋼WJ和內(nèi)側角鋼NJ的內(nèi)角側相對設置、平行邊pb相互平行設置、共面邊gb位于同一平面上并留有間隙,窄間隙角鋼對GJ2的共面邊間隙ZJX小于寬間隙角鋼對GJ3的共面邊間隙KJX;左墻框鋼骨305、左窗框鋼骨301、右窗框鋼骨302和右墻框鋼骨306等長并依次由左至右豎向設置,左窗框鋼骨301的凹槽向左設置,右窗框鋼骨302的凹槽向右設置,上左墻框鋼骨307、左上墻體鋼骨313、左下墻體鋼骨315和下左墻框鋼骨310依次由上至下排列并且一端部均連接在左墻框鋼骨305上、另一端部均連接在左窗框鋼骨301上,上中墻框鋼骨308、上窗框鋼骨303、下窗框鋼骨304和下中墻框鋼骨311依次由上至下排列并且一端部均連接在左窗框鋼骨301上、另一端部均連接在右窗框鋼骨302上,上右墻框鋼骨309、右上墻體鋼骨314、右下墻體鋼骨316和下右墻框鋼骨312依次由上至下排列并且一端部均連接在右窗框鋼骨302上、另一端部均連接在右墻框鋼骨306上,上左墻框鋼骨307、上中墻框鋼骨308和上右墻框鋼骨309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左上墻體鋼骨313、上窗框鋼骨303和右上墻體鋼骨31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左下墻體鋼骨315、下窗框鋼骨304和右下墻體鋼骨316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下左墻框鋼骨310、下中墻框鋼骨311和下右墻框鋼骨31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上左墻框鋼骨307與左墻框鋼骨305的上端平齊,下左墻框鋼骨310與左墻框鋼骨305的下端平齊,至少一根位于左上墻體鋼骨313與左下墻體鋼骨315之間的中間墻體鋼骨317一端部連接在左墻框鋼骨305上、另一端部連接在左窗框鋼骨301上,至少一根位于右上墻體鋼骨314與右下墻體鋼骨316之間的中間墻體鋼骨317一端部連接在右窗框鋼骨302上、另一端部連接在右墻框鋼骨306上,至少一根位于左窗框鋼骨301與右窗框鋼骨302之間的中間墻體鋼骨317一端部連接在上中墻框鋼骨308上、另一端部連接在上窗框鋼骨303上,至少一根位于左窗框鋼骨301與右窗框鋼骨302之間的中間墻體鋼骨317一端部連接在下窗框鋼骨304上、另一端部連接在下中墻框鋼骨311上;其中,左墻框鋼骨305與上左墻框鋼骨307的連接節(jié)點、與左上墻體鋼骨313的連接節(jié)點、與左下墻體鋼骨315的連接節(jié)點、與下左墻框鋼骨310的連接節(jié)點、與中間墻體鋼骨317的連接節(jié)點均為第四類節(jié)點J4,左窗框鋼骨301與上左墻框鋼骨307和上中墻框鋼骨308的連接節(jié)點、與左上墻體鋼骨313和上窗框鋼骨303的連接節(jié)點、與左下墻體鋼骨315和下窗框鋼骨304的連接節(jié)點、與下左墻框鋼骨310和下中墻框鋼骨311的連接節(jié)點均為第一類節(jié)點J1,左窗框鋼骨301與中間墻體鋼骨317的連接節(jié)點為第二類節(jié)點J2,右窗框鋼骨302與上中墻框鋼骨308和上右墻框鋼骨309的連接節(jié)點、與上窗框鋼骨303和右上墻體鋼骨314的連接節(jié)點、與下窗框鋼骨304和右下墻體鋼骨316的連接節(jié)點、與下中墻框鋼骨311和下右墻框鋼骨312的連接節(jié)點均為第一類節(jié)點J1,右窗框鋼骨302與中間墻體鋼骨317的連接節(jié)點為第二類節(jié)點J2,右墻框鋼骨306與上右墻框鋼骨309的連接節(jié)點、與右上墻體鋼骨314的連接節(jié)點、與右下墻體鋼骨316的連接節(jié)點、與下右墻框鋼骨312的連接節(jié)點、與中間墻體鋼骨317的連接節(jié)點均為第四類節(jié)點J4,中間墻體鋼骨317與上中墻框鋼骨308的連接節(jié)點、與上窗框鋼骨303的連接節(jié)點、與下窗框鋼骨304的連接節(jié)點、與下中墻框鋼骨311的連接節(jié)點均為第三類節(jié)點J3。上述由左窗框鋼骨301、上窗框鋼骨303、右窗框鋼骨302和下窗框鋼骨304所圍成的窗口即為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的矩形墻窗W,鋼骨架單元內(nèi)部除矩形墻窗W所在空間之外的口字型空間屬于鋼骨架300的混凝土澆筑內(nèi)腔。上述槽鋼GJ1為標準尺寸的冷彎薄壁槽鋼,外側角鋼WJ和內(nèi)側角鋼NJ均為標準尺寸的冷彎薄壁角鋼。上述外面板100和內(nèi)面板200均為厚度為20mm的木絲水泥板,上述發(fā)泡混凝土400為防水型輕質(zhì)泡沫混凝土。參見圖4-1和圖4-2,上述第一類節(jié)點J1的結構形式為:兩對窄間隙角鋼對GJ2的端部通過四根L形鋼釘GD連接在一根槽鋼GJ1上,并且其中一對位于該槽鋼GJ1的凹槽側、另一對位于該槽鋼GJ1的背面?zhèn)龋磳τ谖挥诎疾蹅鹊恼g隙角鋼對GJ2,其外側角鋼WJ和內(nèi)側角鋼NJ的共面邊gb均開設有位于端部的L形缺口qk、平行邊pb均開有靠近L形缺口qk的通孔,L形缺口qk的長邊部緊貼平行邊pb設置,外側角鋼WJ和內(nèi)側角鋼NJ的共面邊gb端部均焊接有位于L形缺口qk的短邊部內(nèi)的帶孔鋼板KB;對于位于背面?zhèn)鹊恼g隙角鋼對GJ2,其外側角鋼WJ和內(nèi)側角鋼NJ的端部均焊接有位于內(nèi)角側的帶孔鋼板KB;槽鋼GJ1的腹板對應于第一類節(jié)點J1所在位置開有一個靠近其內(nèi)側翼板的內(nèi)側通孔和一個靠近其外側翼板的外側通孔,槽鋼GJ1的內(nèi)側翼板和外側翼板均對應于第一類節(jié)點J1所在位置開有一個通孔;槽鋼GJ1的外側翼板插裝到外側角鋼WJ的L形缺口qk長邊部中、內(nèi)側翼板插裝到內(nèi)側角鋼NJ的L形缺口qk長邊部中,該第一類節(jié)點J1中的一根L形鋼釘GD穿過位于凹槽側的外側角鋼WJ平行邊pb通孔和外側翼板通孔、一根L形鋼釘GD穿過焊接在位于背面?zhèn)韧鈧冉卿揥J上的帶孔鋼板KB通孔、腹板上靠近外側翼板的通孔和焊接在位于凹槽側外側角鋼WJ上的帶孔鋼板KB通孔、一根L形鋼釘GD穿過位于凹槽側的內(nèi)側角鋼NJ平行邊pb通孔和內(nèi)側翼板通孔、最后一根L形鋼釘GD穿過焊接在位于背面?zhèn)葍?nèi)側角鋼NJ上的帶孔鋼板KB通孔、腹板上靠近內(nèi)側翼板的通孔和焊接在位于凹槽側內(nèi)側角鋼NJ上的帶孔鋼板KB通孔;參見圖5-1和圖5-2,上述第二類節(jié)點J2的結構形式為:一對窄間隙角鋼對GJ2的端部通過兩根L形鋼釘GD連接在一根槽鋼GJ1上并位于該槽鋼GJ1的凹槽側,即該位于凹槽側的窄間隙角鋼對GJ2,其外側角鋼WJ和內(nèi)側角鋼NJ的共面邊gb均開設有位于端部的L形缺口qk、平行邊pb均開有靠近L形缺口qk的通孔,L形缺口qk的長邊部緊貼平行邊pb設置;槽鋼GJ1的內(nèi)側翼板和外側翼板均對應于第二類節(jié)點J2所在位置開有一個通孔;槽鋼GJ1的外側翼板插裝到外側角鋼WJ的L形缺口qk長邊部中、內(nèi)側翼板插裝到內(nèi)側角鋼NJ的L形缺口qk長邊部中,該第二類節(jié)點J2中的一根L形鋼釘GD穿過位于凹槽側的外側角鋼WJ平行邊pb通孔和外側翼板通孔、另一根L形鋼釘GD穿過位于凹槽側的內(nèi)側角鋼NJ平行邊pb通孔和內(nèi)側翼板通孔;參見圖6-1和圖6-2,上述第三類節(jié)點J3的結構形式為:一對寬間隙角鋼對GJ3的端部通過兩根L形鋼釘GD連接在一對窄間隙角鋼對GJ2上,即該寬間隙角鋼對GJ3的外側角鋼WJ和內(nèi)側角鋼NJ的共面邊gb均開設有位于端部的一字型缺口yz、平行邊pb均開有靠近一字型缺口yz的通孔,一字型缺口yz的緊貼平行邊pb設置;窄間隙角鋼對GJ2對應于第三類節(jié)點J3所在位置的外側角鋼WJ平行邊pb和內(nèi)側角鋼NJ平行邊pb均開有一個通孔;窄間隙角鋼對GJ2的外側角鋼WJ平行邊pb插裝到外側角鋼WJ的一字型缺口yz中、內(nèi)側角鋼NJ平行邊pb插裝到內(nèi)側角鋼NJ的一字型缺口yz中,該第三類節(jié)點J3中的一根L形鋼釘GD穿過窄間隙角鋼對GJ2的外側角鋼WJ平行邊pb通孔和寬間隙角鋼對GJ3的外側角鋼WJ平行邊pb通孔、另一根L形鋼釘GD穿過窄間隙角鋼對GJ2的內(nèi)側角鋼NJ平行邊pb通孔和寬間隙角鋼對GJ3的內(nèi)側角鋼NJ平行邊pb通孔;參見圖7-1和圖7-2,上述第四類節(jié)點J4的結構形式為:一對窄間隙角鋼對GJ2的端部通過兩根L形鋼釘GD連接在一對寬間隙角鋼對GJ3上,即該窄間隙角鋼對GJ2的外側角鋼WJ和內(nèi)側角鋼NJ的平行邊pb均開有靠近端部的通孔;寬間隙角鋼對GJ3對應于第四類節(jié)點J4所在位置的外側角鋼WJ平行邊pb和內(nèi)側角鋼NJ平行邊pb均開有一個通孔;該第三類節(jié)點J3中的一根L形鋼釘GD穿過窄間隙角鋼對GJ2的外側角鋼WJ平行邊pb通孔和寬間隙角鋼對GJ3的外側角鋼WJ平行邊pb通孔、另一根L形鋼釘GD穿過窄間隙角鋼對GJ2的內(nèi)側角鋼NJ平行邊pb通孔和寬間隙角鋼對GJ3的內(nèi)側角鋼NJ平行邊pb通孔。參見圖2-1、圖8和圖11,上述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安裝在相鄰的上層鋼梁600與下層鋼梁700之間以及相鄰的左方豎向構件800與右方豎向構件900之間,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的鋼骨架300所包含每一個鋼骨架單元的上左墻框鋼骨307、上中墻框鋼骨308和上右墻框鋼骨309均與上層鋼梁600的下端面焊接固定,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的鋼骨架300所包含每一個鋼骨架單元的下左墻框鋼骨310、下中墻框鋼骨311和下右墻框鋼骨312均與下層鋼梁700的上端面焊接固定,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的鋼骨架300位于最左方鋼骨架單元的左墻框鋼骨305與左方豎向構件800的右端面焊接固定,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的鋼骨架300位于最右方鋼骨架單元的右墻框鋼骨306與右方豎向構件900的左端面焊接固定。其中,左方豎向構件800和右方豎向構件900為鋼-混凝土柱或鋼板剪力墻。如圖12-1至圖12-4所示,上述U型復合梁L10具有U型鋼梁殼體,該U型鋼梁殼體由前腹板L11、后腹板L12、底板L13、前翼緣板L14和后翼緣板L15構成,其中,底板L13焊接在前腹板L11底部與后腹板L12底部之間,前翼緣板L14焊接在前腹板L11的頂部并位于前腹板L11的前側位置,后翼緣板L15焊接在后腹板L12的頂部并位于后腹板L12的后側位置,前腹板L11和后腹板L12平行設置,底板L13、前翼緣板L14和后翼緣板L15分別垂直于前腹板L11設置,并且,U型鋼梁殼體的左端部鋼蓋板L16和右端部均設有鋼蓋板L16、中間段設有多塊沿U型鋼梁殼體的延伸方向均勻間隔設置的抗拉鋼板L17和U形肋板L18,鋼蓋板L16和每一塊抗拉鋼板L17均平行于底板L13設置并焊接在前腹板L11頂部與后腹板L12頂部之間,每一塊U形肋板L18均以U形缺口朝上的方式垂直于U型鋼梁殼體的延伸方向設置,且每一塊U形肋板L18均焊接在前腹板L11的內(nèi)壁面、后腹板L12的內(nèi)壁面、底板L13的頂面和一塊抗拉鋼板L17的底面上;U型鋼梁殼體的內(nèi)腔中澆筑有梁現(xiàn)澆混凝土L20,并且,梁現(xiàn)澆混凝土L20中埋設有四根沿U型鋼梁殼體延伸方向設置的梁加強鋼筋L30,其中兩根梁加強鋼筋L30位于U型鋼梁殼體的中部位置、另外兩根梁加強鋼筋L30位于U型鋼梁殼體的底部位置。參見圖12-1至圖12-4,上述U型復合梁L10安裝在相鄰的左方豎向構件800與右方豎向構件900之間的方式為:每一個豎向構件對應U型復合梁L10的安裝面均焊接有兩個梁連接角鋼L40和一個梁連接槽型鋼L50,梁連接角鋼L40和梁連接槽型鋼L50均沿對應U型復合梁L10的延伸方向設置,U型復合梁L10的前翼緣板L14端部架放在對應豎向構件的其中一個梁連接角鋼L40上、后翼緣板L15端部架放在對應豎向構件的另一個梁連接角鋼L40上、底板L13端部架放在對應豎向構件的梁連接槽型鋼L50上,并使得其中一個梁連接角鋼L40的兩個外壁面分別緊貼U型復合梁L10的前翼緣板L14下端面和前腹板L11外端面設置、另外一個梁連接角鋼L40的兩個外壁面分別緊貼U型復合梁L10的后翼緣板L15下端面和后腹板L12外端面設置、梁連接槽型鋼L50凹槽側的三個內(nèi)壁面分別緊貼U型復合梁L10的前腹板L11外端面、底板L13下端面、后腹板L12外端面設置,并且,兩個梁連接角鋼L40分別通過定位銷L60與前翼緣板L14和后翼緣板L15連接固定,梁連接槽型鋼L50的兩塊翼板分別與前腹板L11和后腹板L12焊接固定。如圖13-1至圖13-3所示,上述全預制樓板B10具有預先澆筑成型的矩形混凝土板B11,該矩形混凝土板B11的內(nèi)部在澆筑成型時埋設有多根板面受力鋼筋B12、多根板底受力鋼筋B13、多根板面構造鋼筋B14和多根板底構造鋼筋B15,板面受力鋼筋B12和板面構造鋼筋B14位于板底受力鋼筋B13和板底構造鋼筋B15的上方位置,板面受力鋼筋B12和板底受力鋼筋B13沿矩形混凝土板B11的橫向方向布置,且板面受力鋼筋B12和板底受力鋼筋B13的兩端均分別穿出矩形混凝土板B11位于橫向方向上的兩個側面之外,各根板面受力鋼筋B12和各根板底受力鋼筋B13分別沿矩形混凝土板B11的縱向方向均勻間隔布置,板面構造鋼筋B14和板底構造鋼筋B15沿矩形混凝土板B11的縱向方向布置,且板面構造鋼筋B14和板底構造鋼筋B15的兩端均分別穿出矩形混凝土板B11位于縱向方向上的兩個側面之外,并且,板面受力鋼筋B12各根板面構造鋼筋B14和各根板底構造鋼筋B15分別沿矩形混凝土板B11的橫向方向均勻間隔布置;并且,板面受力鋼筋B12穿出矩形混凝土板B11之外的部分具有向下延伸的鉤部,矩形混凝土板B11的上端面設有多個用于吊裝全預制樓板B10的吊鉤鋼筋B16、位于中心部位置B11a的下端面設有凸臺B11b。參見圖13-2和圖13-3,上述相鄰兩塊全預制樓板B10安裝在同一根U型復合梁L10上的方式為:相鄰的兩塊全預制樓板B10位于邊沿位置B11c的下端面分別坐落在全預制樓板B10的前翼緣板L14頂面上和和后翼緣板L15頂面上,并使得相鄰的兩塊全預制樓板B10的板面受力鋼筋B12鉤部分別伸入U型復合梁L10的U型鋼梁殼體內(nèi)腔中,相鄰的兩塊全預制樓板B10的板底受力鋼筋B13搭接在一起并焊接固定,相鄰的兩塊全預制樓板B10之間澆筑有樓板澆混凝土B20,樓板澆混凝土B20與梁現(xiàn)澆混凝土L20一體澆筑成型,且樓板澆混凝土B20的頂面與相鄰的兩塊全預制樓板B10的上端面平齊;并且,全預制樓板B10的前翼緣板L14與坐落在其上的全預制樓板B10的凸臺B11b之間的縫隙中填充有彈性防裂膠泥B30,全預制樓板B10的后翼緣板L15與坐落在其上的全預制樓板B10的凸臺B11b之間的縫隙中填充有彈性防裂膠泥B30。實施例二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裝配式鋼-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建筑體系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它們的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二中,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的鋼骨架單元還設有多根斜撐鋼骨318;左墻框鋼骨305、左窗框鋼骨301、位于下窗框鋼骨304所在水平面下方位置的各根中間墻體鋼骨317、右窗框鋼骨302和右墻框鋼骨306中,任意左右相鄰的兩根鋼骨位于下窗框鋼骨304所在水平面下方位置的部位之間均連接有一根斜撐鋼骨318,并且,各根斜撐鋼骨318形成由左至右延伸的鋸齒線形狀,其中,位于最左方的斜撐鋼骨318以由左向右向上延伸的狀態(tài)設置,位于最右方的斜撐鋼骨318以由左向右向下延伸的狀態(tài)設置。從而,鋼骨架300的強度能夠得到提高,使得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能夠適用于高度大于4.5m時的應用場景。參見圖9-1和圖9-2,上述斜撐鋼骨318采用窄間隙角鋼對GJ2并且其端部具有傾斜端面,位于最左方的斜撐鋼骨318左端部與左墻框鋼骨305的連接節(jié)點、位于最右方的斜撐鋼骨318右端部與右墻框鋼骨306的連接節(jié)點均為第四類節(jié)點J4,相鄰兩根斜撐鋼骨318與左窗框鋼骨301的連接節(jié)點、相鄰兩根斜撐鋼骨318與右窗框鋼骨302的連接節(jié)點、相鄰兩根斜撐鋼骨318與中間墻體鋼骨317的連接節(jié)點均為第五類節(jié)點J5;第五類節(jié)點J5的結構形式為:在第一類節(jié)點J1的基礎上增設有兩根L形鋼釘GD。如圖8至圖10-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裝配式鋼-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建筑體系還與實施例一具有以下區(qū)別:本實施例二中,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的鋼骨架單元屬于混凝土澆筑內(nèi)腔的口字型空間中,左墻框鋼骨305與右墻框鋼骨306之間拉結有一根位于矩形墻窗W上方且水平設置的預應力鋼筋500和一根位于矩形墻窗W下方且水平設置的預應力鋼筋500,上左墻框鋼骨307與下左墻框鋼骨310之間拉結有一根豎直設置的預應力鋼筋500,上右墻框鋼骨309與下右墻框鋼骨312之間拉結有一根豎直設置的預應力鋼筋500,左墻框鋼骨305與上中墻框鋼骨308之間、上中墻框鋼骨308與右墻框鋼骨306之間、右墻框鋼骨306與下中墻框鋼骨311之間、下中墻框鋼骨311與左墻框鋼骨305之間均拉結有一根傾斜設置的預應力鋼筋500。實施例三如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裝配式鋼-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建筑體系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它們的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二的裝配式自鎖連接整澆外墻增設有至少一個矩形墻窗W,鋼骨架300設有與矩形墻窗W數(shù)量相同的鋼骨架單元,各個鋼骨架單元水平布置,并且,相鄰的兩個鋼骨架單元中左方鋼骨架單元的右墻框鋼骨306與右方鋼骨架單元的左墻框鋼骨305相重合并固定連接成一體。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根據(jù)上述內(nèi)容,按照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基本技術思想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出其它多種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換或變更,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