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一種裝飾板的外轉角結構,使用在建筑領域的墻壁的轉角位置,用于墻壁上裝飾板外側的轉角中。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
例如:
中國專利[發明] 墻面塑料裝飾板轉角 - 200910154545.7;墻面塑料裝飾板轉角,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塑料通過模具注塑成型的轉角主體,在轉角主體兩側邊緣外制有連接片,連接片與轉角主體之間形成插槽,插槽與塑料裝飾墻板相配合,連接片上制有固定孔,固定孔通過緊固件與墻體相固定,在轉角主體的頂部制有插口。
該申請中的結構,用于裝飾板的轉角中,但是該結構在具體使用中,結構較為復雜,不便于簡易安裝。
又例如:
中國專利[實用新型] 用于轉角處的保溫裝飾板連接裝置 - 201120094157.7;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轉角處的保溫裝飾板連接裝置,其中,包括橫截面呈“L”形的襯底板、還包括橫截面呈弧形的裝飾面板,所述襯底板于拐角處與所述裝飾面板的內側弧面中心相連。本實用新型可以方便的連接于墻體的轉角處,在裝飾面板與襯底板之間則能形成。
該申請中的結構,用于裝飾板的轉角出,為本申請的最接近現有技術,該結構的中間位置未采用一體化結構進行制造,造成成本高。
以上專利申請由于它們的技術方案目的以及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均不同,為此導致它們的技術方案包括結構和方法的不同,它們也不能簡單地組合用以本專利申請,否則會導致結構設計更復雜,或者不能實施,等等。
鑒于此,如何設計出一種裝飾板的外轉角結構,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裝飾板的外轉角結構。
本申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一種裝飾板的外轉角結構,包括外擋體以及設置在外擋體上的分叉體,分叉體呈Y形結構并將外擋體的上部分隔為左插槽與右插槽,分叉體的右側上端設有固定體。
所述分叉體的右側上端設有圓弧形結構的緩沖條,緩沖條與固定體下端固定連接。
所述固定體上端向右凸出有卡頭。
所述外擋體的底面為圓弧形,外擋體的左右兩側分別固定有左擋條與右擋條。
所述左擋條與分叉體的左下側圍繞有左插槽,右擋條與分叉體的右下側圍繞有右插槽。
所述左插槽為開口向左上側的U形開口槽,右插槽為開口向右上側的U形開口槽。
本申請與現有技術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顯優點和效果:
1、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連接緊密、穩定性高。
2、選材方便、便于生產制造,造價低、易于普及。
3、一體化的分隔結構,易于安裝且成本低。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申請,并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申請的結構原理圖。
圖2為本申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申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本申請中所述的一種裝飾板的外轉角結構100,包括外擋體1以及設置在外擋體1上的分叉體2,分叉體2呈Y形結構并將外擋體1的上部分隔為左插槽21與右插槽22,分叉體2的右側上端設有固定體3;至少具有一體化的分隔結構,易于安裝且成本低的效果。
本申請實施例中,利用Y形結構的分叉體2將外擋體1上部的位置有效的分離開,并形成左插槽21與右插槽22對左右兩個裝飾板進行插接安裝。
在條狀的固定體3上設置紋路可以增強其與墻壁之間的固定連接效果。
參見圖1~圖2中所示,一種裝飾板的外轉角結構100,包括外擋體1以及設置在外擋體1上的分叉體2,在弧形結構的外擋體1中間位置上固定設置Y形的分叉體2,利用分叉體2的兩側開叉與外擋體1的左右兩側之間形成兩個插接或固定裝飾板的插槽,即左插槽21與右插槽22。
在左插槽21中安裝一塊裝飾板,在右插槽22中同時也安裝一塊裝飾板,通過左右兩塊裝飾板形成插接與連接的結構。
分叉體2呈Y形結構并將外擋體1的上部分隔為左插槽21與右插槽22,通過分叉體2兩側的兩個插槽,實現兩塊裝飾板端部的轉角與連接。
分叉體2的右側上端設有固定體3。
利用條狀的固定體3對外轉角結構100整體進行固定,利用固定體3與墻壁之間固定螺釘或者釘子等連接結構。
本申請實施例中,
所述分叉體2的右側上端設有圓弧形結構的緩沖條23,利用圓弧形的緩沖條23對分叉體2與固定體3之間的連接進行緩沖,避免分叉體2與固定體3之間發生斷裂。
緩沖條23與固定體3下端固定連接。
通過緩沖條23與固定體3之間的固定結構,實現固定體3對分叉體2彈性緩沖性的固定。
本申請實施例中,
所述固定體3上端向右凸出有卡頭31。
利用固定體3上固定的圓弧形的卡頭31對右側裝飾板的表面進行卡接,進一步的避免右側裝飾板發生逃離,提高對右側裝飾板的固定效果。
本申請實施例中,
所述外擋體1的底面為圓弧形,通過外擋體1的圓弧形表面裸露在外面,實現兩塊裝飾板的夾持性固定,并通過圓弧形的外擋體1表面進行平滑過渡。
外擋體1的左右兩側分別固定有左擋條11與右擋條12。
利用左擋條11與右擋條12分別對左側的裝飾板以及右側的裝飾板進行抵觸與夾持性的固定,提高外擋體1的左右兩側對兩塊裝飾板的夾持性固定效果。
本申請實施例中,
所述
左擋條11與分叉體2的左下側圍繞有左插槽21,利用左擋條11擴大左插槽21安裝左側裝飾板的空間,提高對左側裝飾板的固定效果。
右擋條12與分叉體2的右下側圍繞有右插槽22,利用右擋條12擴大右插槽22安裝右側裝飾板的空間,提高對右側裝飾板的固定效果。
本申請實施例中,
所述左插槽21為開口向左上側的U形開口槽,右插槽22為開口向右上側的U形開口槽。
利用左上側的U形開口槽與右上側的U形開口槽,兩個開口槽之間形成夾角結構,便于兩塊裝飾板之間進行插接后的轉向。
在本申請結構的高度、長度、壁厚、形狀的細微變化,基于說明書圖紙的變化,均在保護范圍內。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實施例而已,而且,本申請中零部件所取的名稱也可以不同,并不限制本申請中的名稱。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構思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