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行業中吊裝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捷式建筑施工吊裝裝置。
背景技術:
現代建筑施工中,施工建筑物填充墻時所需的磚石、砌塊等材料因不利于直接綁扎吊裝,故一般是由工人用小車將材料從堆場處運至施工電梯,再由施工電梯送至各作業層。按此操作方式,一個工人推送一個小車需反復步行一段距離并等待施工電梯,且每次運送的材料也非常有限,操作起來十分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便捷式建筑施工吊裝裝置。制作簡單、安拆方便、可用于塔吊吊裝。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便捷式建筑施工吊裝裝置,包括封閉外框,還包括木底板,封閉外框框設在木底板上,木底板底部兩側分別設置有兩個支撐條,封閉外框的上部設置有吊耳,封閉外框的下部設置有四個橢圓形軌道,木底板的底側還放置有兩個滾軸,兩個滾軸分別位于兩個支撐條的外側,每個滾軸兩端分別設置在兩個橢圓形軌道內,每個滾軸兩端還分別與兩個控制桿連接,控制桿的中部穿過固定環,固定環與附加小筋連接,附加小筋固定在封閉外框上,每個橢圓形軌道一端延伸至木底板的底側且另一端延伸至木底板的底側外,橢圓形軌道上位于木底板的底側的部分設置有插銷環,插銷環內設置有插銷桿。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制作簡單,利用施工現場的材料即可完成制作。
2、操作簡便,只需1-2個工人操作控制桿就能完成封閉外框和木底座的拼接和分離。
3、安全可靠,選用支撐力足夠的鋼管,配合插銷桿的使用,使吊裝過程中裝置牢固,不存在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裝置的立面圖。
圖2是本發明裝置的平面圖。
圖3是本發明裝置的結構分解示意圖一。
圖4是本發明裝置的結構分解示意圖二。
圖5是本發明裝置的結構分解示意圖三。
圖6是本發明裝置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四。
圖中:1-吊耳;2-封閉外框;3-控制桿;4-附加小筋;5-固定環;6-橢圓形軌道;7-滾軸;8-木底板;9-插銷環;10-插銷桿;11-支撐條。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6所示,一種便捷式建筑施工吊裝裝置,包括封閉外框2,還包括木底板8,封閉外框2框設在木底板8上,木底板8底部兩側分別設置有兩個支撐條11,封閉外框2的上部設置有吊耳1,封閉外框2的下部設置有四個橢圓形軌道6,木底板8的底側還放置有兩個滾軸7,兩個滾軸7分別位于兩個支撐條11的外側,每個滾軸7兩端分別設置在兩個橢圓形軌道6內,每個滾軸7兩端還分別與兩個控制桿3連接,控制桿3的中部穿過固定環5,固定環5與附加小筋4連接,附加小筋4固定在封閉外框2上,每個橢圓形軌道6一端延伸至木底板8的底側且另一端延伸至木底板8的底側外,橢圓形軌道6上位于木底板8的底側的部分設置有插銷環9,插銷環9內設置有插銷桿10。
利用本發明裝置,在施工現場材料堆場處,工人拔掉四個插銷桿10后,手持控制桿3將兩根滾軸7滑至橢圓形軌道6的外側,即滑至木底板8的底側外,向上提出封閉外框2,即可在木底板8上開始堆放材料,待材料堆放高度略低于封閉外框2高度時為止。
將封閉外框2套在材料外側,手持控制桿3將兩根滾軸7滑至橢圓形軌道6的內側,在四個插銷環9中分別插入插銷桿10,將兩根滾軸7進行固定。
利用塔吊通過吊耳1將裝置連同材料一起吊至作業樓層,工人拔除四個插銷桿10,手持控制桿3將兩根滾軸7滑至橢圓形軌道6的外側,即滑至木底板8的底側外,即可向上提起封閉外框2,便于工人將材料從木底板8中搬運下來。
材料搬運完之后,工人再將封閉外框2置于木底板8之上,手持控制桿3將兩根滾軸7滑至橢圓形軌道6的內側,在四個插銷環9中分別插入插銷桿10,裝置組裝完畢,再由塔吊吊至現場材料堆放處,進行下一次運輸。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