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保溫防水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U型槽與柔性覆膜組合的樓頂附加保溫防水結構。
背景技術:
繁華都市中的樓房多為平頂,按照建筑施工標準,樓頂必須要鋪設隔熱保溫層和抗曬防水層,建筑物在竣工驗收時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實現達標,但在投入使用后,難以克服的最大問題是頂板裂縫,而造成裂縫的主要原因有:(1)樓體的非均勻沉降:一般樓層越高產生的裂紋越重,因具有很強的隨機性,所以防治成本很高;(2)樓板非均勻膨脹收縮:一般大面積施工都必須設伸縮縫,這能有效預防和減少局部區域產生裂紋,但伸縮縫自身會成為頂層樓板的一個隱患;(3)頂層樓板內在缺陷以及承載變形導致的裂紋,一般裂紋用彈性材料填充密封,再經隔熱保溫層和抗曬防水層的覆蓋基本沒有問題,但在正常使用過程中,樓頂經常會安裝和固定設備,如:空調機、水箱、太陽能板等物品,必須在頂層樓板上鉆孔施壓,這會破壞樓頂的防滲漏功能,此外,樓頂的隔熱保溫層和抗曬防水層都有一定的安全使用壽命,在嚴寒、酷暑、暴曬和浸水環境下,十幾年后會逐步失效,局部維修效果較差,而及時全面的樓頂維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又難以保障,這便導致頂層房屋冬冷、夏熱以及頻繁漏雨,嚴重影響居住的舒適度,使該現象成為了一個世界性難題,這也是頂樓售價打折的根本原因。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現有的解決方案主要有:(1)尖頂、斜坡頂或閣 樓:這類結構多用于低層建筑,斜坡易于散熱和快速排凈雨水,頂部封閉空間是良好的隔熱保溫層;(2)附加層:這類結構多用于平頂建筑,一般可在原頂層樓板的基礎上加蓋一定厚度的空心防曬層,也可養殖一層植物,既綠色低碳又環保美觀,但要處理好防水。
雖然增設附加層能延長原樓頂隔熱保溫層和抗曬防水層的使用期,但樓頂難以全面維護的問題依然存在,并且附加層還會妨礙在樓頂安裝必要的設備,所以有必要探索和開發一款易于更換維護、方便設備安裝和低成本的樓頂附加層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U型槽與柔性覆膜組合的樓頂附加保溫防水結構,用鋪設粘貼柔性覆膜來形成抗曬防水層并簡化樓頂維護,用U型槽與斜坡配合來快速排水,用U型槽的高低側壁與柔性覆膜來形成空氣隔熱保溫層,用U型槽的側壁來安裝固定樓頂設備,以附加層的形式實現樓頂的隔熱保溫和抗曬防水,具有易維護、樓頂設備安裝方便及成本低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U型槽與柔性覆膜組合的樓頂附加保溫防水結構,包括有設置于頂層樓板上的多個高低側壁U型槽,多個高低側壁U型槽呈等距離、平行設置,且多個高低側壁U型槽的朝向一致,每個高低側壁U型槽的兩端均與頂層樓板上的雨水溝連通;任一個高低側壁U型槽的高側壁與該高側壁臨近另一個高低側壁U型槽的低側壁之間鋪設有柔性覆膜,使柔性覆膜在這兩個高低側壁U型槽之間形成一個斜坡柔性面,任兩個高低側壁U型槽與鋪設在其上的柔性覆膜之間圍成一個空氣保溫隔熱層。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還在于:
高低側壁U型槽由多個高低側壁U型槽塊沿對接面依次對接構成,相互對接的兩個高低側壁U型槽塊之間填充有防水砂漿和高彈性密封膠,用于填縫,使多個高低側壁U型槽塊連接穩固,并在其內部形成一條長而直的高低側壁U型長槽。
高低側壁U型槽塊,包括有相對且平行設置的高側壁和低側壁,所述高側壁的下部通過半圓弧形底板與低側壁的下部連接,并在其內部圍成一個高低側壁U型內槽。
高低側壁U型槽塊的高側壁上設置有多個安裝孔。
柔性覆膜由多塊相互粘接的柔性膜片構成,且每塊柔性膜片的側邊處都設置有粘結縫,相互粘接的兩柔性膜片的粘結縫長度相同。
柔性膜片采用抗曬反光的塑料薄膜或反光防水薄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U型槽與柔性覆膜組合的樓頂附加保溫防水結構內采用了多個高低側壁U型槽,且高低側壁U型槽由多個依次連接的高低側壁U型槽塊構成,在相鄰的兩個高低側壁U型槽之間覆膜時,相當于在一個高低側壁U型槽的低側壁與另一個高低側壁U型槽的高側壁之間覆膜,這樣就能在相鄰的兩個高低側壁U型槽之間形成一個斜坡,而每個高低側壁U型槽的槽內均與外界連通,當下雨時,能快速將雨水排入槽內,從而能有效避免樓頂積水或樓頂被雨水長時間浸泡。
(2)本實用新型U型槽與柔性覆膜組合的樓頂附加保溫防水結構內采用高低側壁U型槽,高低側壁U型槽屬于樓頂附加結構,在樓頂安裝設備時,打孔、固定聯接和支撐均在高低側壁U型槽的高側壁或低側壁上進行,對樓頂基本沒影響,經防水密封處理后的高低側壁U型槽既是一條快速排水 渠,在樓頂維護時又是一條維修人員過往的通道,即高低側壁U型槽能實現樓頂快速排水和樓頂無損設備安裝。
(3)本實用新型U型槽與柔性覆膜組合的樓頂附加保溫防水結構內采用覆膜結構,在相鄰兩個高低側壁U型槽之間覆膜,且覆膜采用的是柔性覆膜,柔性覆膜與高低側壁U型槽之間用粘結方式連接,兩個高低側壁U型槽與柔性覆膜圍成的空間是良好的空氣隔熱保溫層,選用抗曬防水能力強的柔性覆膜能實現樓頂的抗曬防水功能,更換柔性覆膜則能以低成本進行樓頂維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U型槽與柔性覆膜組合的樓頂附加保溫防水結構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U型槽與柔性覆膜組合的樓頂附加保溫防水結構的俯視圖。
圖中,1.柔性覆膜,2.高低側壁U型槽,3.頂層樓板,4.柔性膜片,5.粘接縫,6.高低側壁U型槽塊,7.對接縫,8.空氣保溫隔熱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U型槽與柔性覆膜組合的樓頂附加保溫防水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有設置于頂層樓板3上的多個高低側壁U型槽2,多個高低側壁U型槽2呈等距離、平行設置,且多個高低側壁U型槽2的朝向一致,每個高低側壁U型槽2的兩端均與頂層樓板3上的雨水溝連通,任一個高低側壁U型槽2的高側壁與該高側壁臨近另一個高低側壁U型槽2的低側壁之間鋪設有柔性覆膜1,使柔性覆膜1在這兩個高低側壁U型槽2之間 形成一個斜坡柔性面,任兩個高低側壁U型槽2與鋪設在其上的柔性覆膜1之間圍成一個空氣保溫隔熱層8。
多個高低側壁U型槽2要穩定的固接于頂層樓板3上。
如圖2所示,高低側壁U型槽2由多個高低側壁U型槽塊6沿對接面7依次對接構成,相互對接的兩個高低側壁U型槽塊6之間填充有防水砂漿和高彈性密封膠,用于填縫,這樣能使多個高低側壁U型槽塊6連接穩固,并在其內部形成一條長而直的高低側壁U型長槽。
高低側壁U型槽塊6,包括有相對且平行設置的高側壁和低側壁,高側壁的下部通過半圓弧形底板與低側壁的下部連接,并在其內部圍成一個高低側壁U型內槽。
高低側壁U型槽塊6的高側壁上設置有多個安裝孔,用于安裝屋頂設備。
如圖2所示,柔性覆膜1由多塊相互粘接的柔性膜片4構成,且每塊柔性膜片4的側邊處都設置有粘結縫5,相互粘接的兩柔性膜片4的粘結縫5長度相同;多塊柔性膜片4粘接后形成一張矩形的柔性覆膜1。
柔性膜片4采用抗曬反光的塑料薄膜或反光防水薄膜。
本實用新型U型槽與柔性覆膜組合的樓頂附加保溫防水結構的應用:
下雨天時,高低側壁U型槽2內的高低側壁U型長槽所積存的雨水會從兩端流入頂層樓板3上的雨水溝中;而相鄰近的兩個高低側壁U型槽2在同側端部之間須進行封堵,以防雨水灌入;該封堵在夏季要打開,以便空氣對流散熱;而在冬季要保持封堵,以便隔熱保溫。
本實用新型U型槽與柔性覆膜組合的樓頂附加保溫防水結構的維護:
維護路徑由頂層樓板3上的雨水溝和高低側壁U型槽2的U型內槽組成,維修工先沿頂層樓板3上的雨水溝行走,再拐入對應的高低側壁U型槽 2內部的高低側壁U型長槽行走便可抵達維修區。
若柔性覆膜1表面發生損壞,按損壞面積可選擇更換柔性膜片4或局部粘貼修復柔性膜片4,一般操作流程為:剪去損壞部分,再清理粘結部位,并將新的修補膜片粘貼牢固。
本實用新型U型槽與柔性覆膜組合的樓頂附加保溫防水結構與樓頂設備安裝:
若要在頂層樓板3上安裝設備,安裝孔應開在高低側壁U型槽塊6的高側壁頂部,設備須平穩安放固定在幾個高低側壁U型槽塊6的高側壁頂上,安裝完畢應刷防水進行保護。
本實用新型U型槽與柔性覆膜組合的樓頂附加保溫防水結構,用鋪設粘貼柔性覆膜來形成抗曬防水層并簡化樓頂維護,用U型槽與斜坡配合來快速排水,用U型槽的高低側壁與柔性覆膜來形成空氣隔熱保溫層,用U型槽的側壁來安裝固定樓頂設備,以附加層的形式實現樓頂的隔熱保溫和抗曬防水,具有易維護、樓頂設備安裝方便及成本低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