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簡易便捷式螺桿洞口注漿器,屬于注漿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根據大多數公司多年住宅維修經驗發現,外墻體滲水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外墻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產生很多對拉螺桿洞口,而在抹灰前,沒有對這些洞口進行有效的處理,時間一久,雨水很容易從外墻抹灰層滲入,沿著螺桿洞口直接流進室內,導致墻面發霉及家具腐爛,因此有效的處理外墻螺桿洞口對消除外墻滲水隱患至關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簡易便捷式螺桿洞口注漿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簡易便捷式螺桿洞口注漿器,它包含載漿筒、外螺紋層、注漿針頭、第一內螺紋層、筒帽、第二內螺紋層、圓孔、鋼管、活塞、手柄、灌漿孔,載漿筒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外螺紋層,且載漿筒的前端通過外螺紋層與注漿針頭一端內的第一內螺紋層相旋接,載漿筒的后端通過外螺紋層與筒帽一端內的第二內螺紋層相旋接,筒帽的另一端中部設置有圓孔,鋼管的一端與活塞連接,且設置在載漿筒內,鋼管的另一端穿過筒帽另一端中部的圓孔與手柄固定連接,載漿筒的筒壁上設置有灌漿孔。
作為優選,所述載漿筒采用硬質塑料材質制成,筒長為500-700mm,壁厚為2-4mm,外徑為90-110mm。
作為優選,所述注漿針頭采用硬質塑料材質制成,細管長為200-400mm,壁厚為1-3mm,內徑為9-11mm,粗管長為40-60mm,壁厚為2-4mm,內徑為90-110mm。
作為優選,所述筒帽采用硬質塑料材質制成,管長為40-60mm,壁厚為2-4mm,內徑為90-110mm。
作為優選,所述圓孔的直徑為10-20mm。
作為優選,所述鋼管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管長為600-800mm,直徑為10-20mm,壁厚為1-1.5mm。
作為優選,所述活塞采用硬質塑料材質制成,直徑為90-100mm,厚度為10-30mm。
作為優選,所述手柄采用木塊制作而成。
作為優選,所述灌漿孔的直徑為50-60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結構設計合理,制作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有效、完全地對對拉螺桿洞口進行封堵,從而消除外墻滲水的隱患,減少了維修費用,提高了客戶對產品的滿意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注漿針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載漿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筒帽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筒帽一側的第二內螺紋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載漿筒與注漿針頭和筒帽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鋼管與活塞和手柄之間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1-載漿筒;2-外螺紋層;3-注漿針頭;4-第一內螺紋層;5-筒帽;6-第二內螺紋層;7-圓孔;8-鋼管;9-活塞;10-手柄;11-灌漿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圖1-圖8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載漿筒1、外螺紋層2、注漿針頭3、第一內螺紋層4、筒帽5、第二內螺紋層6、圓孔7、鋼管8、活塞9、手柄10、灌漿孔11,載漿筒1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外螺紋層2,且載漿筒1的前端通過外螺紋層2與注漿針頭3一端內的第一內螺紋層4相旋接,載漿筒1的后端通過外螺紋層2與筒帽5一端內的第二內螺紋層6相旋接,筒帽5的另一端中部設置有圓孔7,鋼管8的一端與活塞9連接,且設置在載漿筒1內,鋼管8的另一端穿過筒帽5另一端中部的圓孔7與手柄10固定連接,載漿筒1的筒壁上設置有灌漿孔11。
其中,所述的載漿筒1采用硬質塑料材質制成,筒長為500-700mm,壁厚為2-4mm,外徑為90-110mm;所述的注漿針頭3采用硬質塑料材質制成,細管長為200-400mm,壁厚為1-3mm,內徑為9-11mm,粗管長為40-60mm,壁厚為2-4mm,內徑為90-110mm;所述的筒帽5采用硬質塑料材質制成,管長為40-60mm,壁厚為2-4mm,內徑為90-110mm;所述的圓孔7的直徑為10-20mm;所述的鋼管8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管長為600-800mm,直徑為10-20mm,壁厚為1-1.5mm;所述的活塞9采用硬質塑料材質制成,直徑為90-100mm,厚度為10-30mm;所述的手柄10采用木塊制作而成;所述的灌漿孔11的直徑為50-60mm。
本具體實施方式在使用過程中,砂漿需要采用細砂攪拌,砂漿不能太稀或太干,使用注漿器時需要用力均勻,注漿器使用完后需要用清水清洗干凈。
本具體實施方式結構設計合理,制作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有效、完全地對對拉螺桿洞口進行封堵,從而消除外墻滲水的隱患,減少了維修費用,提高了客戶對產品的滿意度。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