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裝飾頂線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裝飾頂線陰角連接件。
背景技術:
裝飾頂線是安裝在天花板與柜體之間的一種裝飾材料,用于封閉天花板與柜體之間的空隙,提高家居裝修美感。在常規使用中,頂線拼接時存在陰角拼接的情況,現有頂線的拼接方式多采用膠水粘合和/或釘子等連接件固定,但這種連接方式對于頂線拼接時的要求極高,但頂線加工尺寸誤差較大,容易造成在拼接時相鄰頂線之間出現縫隙等不足,影響頂線美觀;且不能對頂線安裝效果進行調節,導致現場裝飾頂線安裝難度大,影響安裝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飾頂線陰角連接件,能夠對頂線的安裝進行調節,安裝效率高,使頂線的拼接效果更好。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裝飾頂線陰角連接件,包括第一安裝臂、一端與第一安裝臂連接并呈角度設置的第二安裝臂,第一安裝臂和第二安裝臂均設有定位孔和調節孔,調節孔上連接有調節螺桿。
將切好的裝飾頂線進行初步對齊拼接后,用螺釘等其他固定件和定位孔的配合將第一安裝臂和第二安裝臂固定在預拼接的裝飾頂線外側,然后根據兩個裝飾頂線拼接的縫隙以及錯位的情況,通過調節第一安裝臂或第二安裝臂上的調節螺桿,將突出來的裝飾頂線往下壓,使兩個裝飾頂線對齊,使裝飾頂線的拼接效果更好,且調節方便,提高安裝效率。
下面對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進一步的是,裝飾頂線陰角連接件還包括調節螺母、與調節螺母配合的連接體,連接體包括連接部、一端與第一安裝臂連接的第一連接臂、一端與第二安裝臂連接的第二連接臂,第一連接臂的另一端和第二連接臂的另一端均與連接部連接,第一連接臂和第二連接臂之間的縫隙由連接部的一側向第一安裝臂的一側逐漸變大,第一連接臂和第二連接臂的外壁均設有與調節螺母匹配的螺紋。通過調節螺桿使兩個裝飾頂線對齊后,擰緊連接體上的調節螺母,使第一連接臂和第二連接臂相互靠近,并同時帶動第一安裝臂和第二安裝臂移動使第一安裝臂和第二安裝臂之間的夾角變小,使第一安裝臂和第二安裝臂壓死在相應的裝飾頂線上,使拼接好的兩個裝飾頂線固定得更穩固,安裝方便;且方便現場根據陰角角度大小調節第一安裝臂和第二安裝臂之間的角度,能夠適配多種造型與高度、多種陰角角度拼接的頂線,以適合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安裝。
進一步的是,第一連接臂與第一安裝臂連接的一端設有第一弧形缺口,第二連接部與第二安裝臂連接的一端設有第二弧形缺口,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配合形成開口朝向第一安裝臂的調節腔。避免在安裝過程中,裝飾頂線陰角連接件和頂線的陰角發生干涉,使更容易適配多種造型與高度、多種陰角角度拼接的頂線。
進一步的是,第一安裝臂一端與第一連接臂連接,另一端向遠離連接部的一側延伸、并逐漸遠離第二安裝臂,第二安裝臂一端與第二連接臂連接,另一端向遠離連接部的一側延伸、并逐漸遠離第一安裝臂。第一安裝臂和第一連接臂之間折彎過渡,第二安裝臂和第二連接臂折彎過渡,使更方便現場根據陰角角度的大小調節第一安裝臂和第二安裝臂之間的角度。
進一步的是,連接部設有通孔,縫隙與通孔連通。使調節螺母和連接體在配合時,第一連接臂和第二連接臂更容易相互靠近,便于調節第一安裝臂和第二安裝臂之間的夾角,無需借助工具直接用手擰緊調節即可,簡化現場安裝,提高安裝效率。
進一步的是,第一安裝臂上的定位孔設于第一連接臂的一端,第一安裝臂的中部設有調節孔,第二安裝臂上的定位孔設于第二連接臂的一端,第二安裝臂的中部設有調節孔。通過第一安裝臂和第二安裝臂末端的定位孔固定在頂線上后,通過調節中部的調節螺桿更容易糾正頂線拼接的誤差,安裝更方便。
進一步的是,第一連接臂和第二連接臂對稱布置。
進一步的是,調節螺母為蝶形螺母。用手擰緊調節螺母時,更省力,操作更方便。
進一步的是,第一安裝臂、第二安裝臂和連接體為一體成型結構。便于生產和加工。
進一步的是,第一安裝臂和第二安裝臂對稱布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將切好的裝飾頂線進行初步對齊拼接后,用螺釘等其他固定件和定位孔的配合將第一安裝臂和第二安裝臂固定在預拼接的裝飾頂線外側,然后根據兩個裝飾頂線拼接的縫隙以及錯位的情況,通過調節第一安裝臂或第二安裝臂上的調節螺桿,將突出來的裝飾頂線往下壓,使兩個裝飾頂線對齊,使裝飾頂線的拼接效果更好,且調節方便,提高安裝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裝飾頂線陰角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裝飾頂線陰角連接件的安裝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第一安裝臂,20.第二安裝臂,30.定位孔,40.調節孔,50.調節螺桿,60.調節螺母,70.連接體,710.連接部,711.通孔,720.第一連接臂,730.第二連接臂,740.縫隙,750.螺紋,760.調節腔,80.裝飾頂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裝飾頂線陰角連接件,包括第一安裝臂10、一端與第一安裝臂10連接并呈角度設置的第二安裝臂20,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均設有定位孔30和調節孔40,調節孔40上連接有調節螺桿50。
如圖1和圖2所示,將切好的裝飾頂線80進行初步對齊拼接后,用螺釘等其他固定件和定位孔30的配合將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固定在預拼接的裝飾頂線80外側,然后根據兩個裝飾頂線80拼接的縫隙以及錯位的情況,通過調節第一安裝臂10或第二安裝臂20上的調節螺桿50,將突出來的裝飾頂線80往下壓,使兩個裝飾頂線80對齊,使裝飾頂線80的拼接效果更好,且調節方便,提高安裝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對稱布置、并配合形成人字結構,定位孔30設于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的末端,調節孔40設于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的中部。通過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末端的定位孔30固定在頂線上后,通過調節中部的調節螺桿50更容易糾正頂線拼接的誤差,安裝更方便。定位孔30和調節孔40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到其他位置。
如圖1所示,裝飾頂線陰角連接件還包括調節螺母60、與調節螺母60配合的連接體70,連接體70包括連接部710、一端與第一安裝臂10遠離定位孔30的一側連接的第一連接臂720、一端與第二安裝臂20遠離定位孔30一側連接的第二連接臂730,第一連接臂720的另一端和第二連接臂730的另一端均與連接部710連接,第一連接臂720和第二連接臂730之間的縫隙740由連接部710的一側向第一安裝臂10的一側逐漸變大,第一連接臂720和第二連接臂730的外壁均設有與調節螺母60匹配的螺紋750。通過調節螺桿50使兩個裝飾頂線80對齊后,擰緊連接體70上的調節螺母60,使第一連接臂720和第二連接臂730相互靠近,并同時帶動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移動使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之間的夾角變小,使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壓死在相應的裝飾頂線80上,使拼接好的兩個裝飾頂線80固定得更穩固,安裝方便;且方便現場根據陰角角度大小調節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之間的角度,能夠適配多種造型與高度、多種陰角角度拼接的頂線,以適合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安裝。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體70為圓柱體,第一連接臂720和第二連接臂730對稱布置,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之間的角度通過連接體70和調節螺母60實現可調,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采用可轉動連接的方式實現角度的可調,具體方式為在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遠離定位孔30的一端均設置固定孔,兩個固定孔通過銷軸和螺母進行固定,同時實現角度的調節和固定。
如圖1所示,第一安裝臂10一端與第一連接臂720連接,另一端向遠離連接部710的一側延伸、并逐漸遠離第二安裝臂20,第二安裝臂20一端與第二連接臂730連接,另一端向遠離連接部710的一側延伸、并逐漸遠離第一安裝臂10,第一連接臂720與第一安裝臂10連接的一端設有第一弧形缺口,第二連接部710與第二安裝臂20連接的一端設有第二弧形缺口,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配合形成開口朝向第一安裝臂10的調節腔760。第一安裝臂10和第一連接臂720之間折彎過渡,第二安裝臂20和第二連接臂730折彎過渡,且過渡部位配合形成調節腔760,使更方便現場根據陰角角度的大小調節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之間的角度,并避免在安裝過程中,過渡部位與頂線的陰角發生干涉,使更容易適配多種造型與高度、多種陰角角度拼接的頂線。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安裝臂10、第二安裝臂20和連接體70為一體成型結構,便于生產和加工。調節腔760為缺圓結構,調節腔760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為其他形狀。
如圖1所示,連接部710設有通孔711,縫隙740與通孔711、調節腔760連通,使調節螺母60和連接體70在配合時,第一連接臂720和第二連接臂730更容易相互靠近,便于調節第一安裝臂10和第二安裝臂20之間的夾角,無需借助工具直接用手擰緊調節即可,簡化現場安裝,提高安裝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調節螺母60為蝶形螺母。用手擰緊調節螺母60時,更省力,操作更方便。調節螺母60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為其他形式。
本實用新型裝飾頂線陰角連接件改變了目前通過螺釘或膠水進行頂線的固定又不可調節的傳統連接方式,同時能夠適配多種造型與高度、多種陰角角度拼接的頂線,具有安裝穩固、調節方便,可實現多次安裝與拆卸的優點,可提高現場頂線的安裝效率。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