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澆注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模板一字拼縫防爆模組件。
背景技術:
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傳統的模板加固方法是通過方木和對拉螺栓進行加固,即:墻內部放置預制構件,保證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同時達到內部頂撐效果。但是這種施工方法在外墻模板安裝時往往很難保證模板拼縫處的質量,因為如果在模板拼縫處加固過緊,容易使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在一字交叉處形成塌陷;如果加固不緊,易造成在一字拼縫處產生漲模甚至爆?,F象,如何保證在交界處的平整度,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防止在模板一字交叉處出現爆模或混凝土內陷的模板一字拼縫防爆模構件。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模板一字拼縫防爆模組件,包括插接的第一構件和多個第二構件,所述第一構件的截面形狀為T形,由構成T形橫邊的第1鋼板和構成T形縱邊的第2鋼板沿長度方向相互垂直構成,在所述第2鋼板上間隔形成有多個相互平行的斜縫;所述第二構件為L形的柱狀,其直徑與所述斜縫的寬度相適應,其數量與所述斜縫數量相同。
優選的是,所述第二構件的較長一端的下端形成向下漸縮的錐形,以使其能方便地插入第1構件上的斜縫中。
優選的是,所述斜縫與所述第1鋼板的夾角為15~45°,在這個角度范圍內能夠達到緊固效果。
另外,所述斜縫靠近第1鋼板的一端應延伸至加固模板用的方木(即:次背棱)的下面,這樣才能達到緊固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的防爆模組件,通過兩個構件的擠壓實現模板的加固,更好地保證了模板體系的完整性,防止了澆筑混凝土時由于側向應力過大而造成模板一字拼縫位置的漲模、爆?,F象,從而減少了由于前期一字接縫處處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后期二次修補,加強了建筑物的整體光感。同時,預防了由于加固不到位或在一字拼縫位置無法達到應力平衡而造成的混凝土內陷情況。其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字防爆模組件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一字防爆模組件中第一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第一構件的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字防爆模組件中第二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第一構件 1a.第2鋼板 1b.第1鋼板 1c.斜槽
2.第二構件 3.模板 4.方木 5.基礎墻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防爆模組件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模板一字拼縫防爆模組件包括:插接的第一構件1和多個第二構件2。
第一構件的截面形狀為T形,由構成T形橫邊的第1鋼板1b和構成T形縱 邊的第2鋼板1a沿長度方向相互垂直構成,在第2鋼板上間隔形成有多個相互平行的斜縫1c。在圖2和圖3所示的結構中,為了顯示斜縫1c的結構,而使第1鋼板1b水平放置、第2鋼板1a豎直放置。
參見圖1和圖4,第二構件2為L形的柱狀,其直徑與所述斜縫的寬度相適應,其數量與所述斜縫數量相同。雖然圖中未示,優選的是,第二構件2的較長一端的下端形成向下漸縮的錐形,以使其能方便地插入第1構件上的斜縫1c中。第二構件2的直徑可以略微大于斜縫1c的寬度,這樣,在緊固第一構件1時,不至于因第二構件2松動而達不到緊固目的。
斜縫1c與第1鋼板1b的夾角范圍為15~45°,在這個角度范圍內能夠達到緊固效果。角度過小,操作比較困難;角度過大,則達不到緊固效果。
。另外,斜縫1c靠近第1鋼板的一端應延伸至加固模板用的方木(即:次背棱)的下面,這樣才能達到緊固效果。
下面結合圖1對利用該防爆模組件進行模板加固的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安裝第一層模板3,在模板3拼裝處的一字拼縫位置安裝該組件;
然后進行常規加固,使方木4(即:次背棱)緊靠在第2鋼板1a的上下兩側;
將多個L形的第二構件分別插入各斜縫中,然后敲擊第二構件。由于斜縫與豎直方向的第1鋼板1b之間形成夾角,所以隨著第二構件的水平移動,第一構件不斷向基礎墻外側方向移動,直至到L型構件不再移動時,第一構件緊固完成,最終完成模板的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