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層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層施工普遍采用先水平構建梁板后豎向構建柱施工順序施工,其施工工藝較為成熟。工程實踐中由于框柱位移、施工組織勞力不均衡、工期長,特別是柱鋼筋在樓板上堆放過程中對新澆筑混凝土樓板擾動,導致樓板結構裂縫較為普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種種不足,提供一種建筑物梁柱筋板一體化綁扎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建筑物梁柱筋板一體化綁扎結構,其包括沿水平面交錯鋪設的梁板鋼筋和設置在此梁板鋼筋上層位并豎直鋪設的柱鋼筋,所述梁板鋼筋、柱鋼筋通過多組綁扎裝置離散綁扎為一體化結構;在所述梁板鋼筋及柱鋼筋上套接有多組箍筋,且在所述柱鋼筋上設置箍筋的位置處設置定位裝置,此定位裝置由細鐵絲在所述柱鋼筋上經固定綁扎構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在所述柱鋼筋的周邊設置柱鋼筋作業平臺,此柱鋼筋作業平臺包括支撐腳和設置在支撐腳上方的置物平臺,其支撐腳與所述梁板鋼筋不接觸,直接坐落在所述梁板鋼筋下方的建筑物支撐層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梁板鋼筋下方設置多組水電暖管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依所述梁板鋼筋鋪設有多組梁板模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依所述柱鋼筋設置柱模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在所述梁板模板和柱模板內部澆筑設置有結構混凝土。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和缺陷,通過工程實踐總結出了的框架結構柱與梁板鋼筋工程錯層一體化構造,經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工程中應用,工程質量得到了有效保障,且經濟效益提升顯著。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中,結構層柱與梁板鋼筋綁扎結構一體化完成,結構層鋼筋綁扎合二為一,結構組織更加科學合理,最大限度的減少各工種窩工,施工工期縮短1~2天/層。與此同時,本實用新型還有效的減少了施工荷載因素對已構建結構的擾動,樓板結構裂縫大幅減少。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未對水平箍筋進行示意顯示。
圖中:梁板鋼筋(1)、柱鋼筋(2)、箍筋(3)、綁扎裝置(4)、定位裝置(5)、水電暖管線(6)、柱鋼筋作業平臺(7)。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附圖,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中包括沿水平面交錯鋪設的梁板鋼筋1、設置在梁板鋼筋1下方的多組水電暖管線6和設置在此梁板鋼筋1上層位并豎直鋪設的柱鋼筋2,梁板鋼筋1、柱鋼筋2通過多組綁扎裝置4離散綁扎為一體化結構;在柱鋼筋2的周邊設置柱鋼筋作業平臺7,此柱鋼筋作業平臺7包括支撐腳和設置在支撐腳上方的置物平臺,其支撐腳與梁板鋼筋1不接觸,直接坐落在梁板鋼筋1下方的建筑物支撐層上,有效的避免了上層結構對下層結構的擾動及柱鋼筋對梁鋼筋的擾動;在梁板鋼筋1及柱鋼筋2上套接有多組箍筋3,且在柱鋼筋2上設置箍筋3的位置處設置定位裝置5,此定位裝置5由細鐵絲在柱鋼筋2上經固定綁扎構成;依梁板鋼筋1鋪設有多組梁板模板,同時依柱鋼筋2設置柱模板。
參看附圖,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中,結構層柱與梁板鋼筋綁扎結構一體化完成,結構層鋼筋綁扎合二為一,結構組織更加科學合理,最大限度的減少各工種窩工,施工工期縮短1~2天/層;本實用新型利用柱鋼筋作業平臺有效的減少了施工荷載因素對已構建結構的擾動,樓板裂縫大幅減少;本實用新型針構建了框架結構柱與梁板鋼筋工程錯層一體化構造,經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工程中應用,工程質量得到了有效保障,且經濟效益提升顯著。
上述描述僅作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技術方案提出,不作為對其技術方案本身的單一限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