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
背景技術:
混凝土管樁一般在預制廠用離心法生產。樁徑有Φ300、Φ400、Φ500mm等,每節長度8m、10m、12m不等,管壁內設主筋10根~20根,外面繞以螺旋箍筋形成鋼筋籠,多以C30混凝土制造。由于用離心法成型,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由于離心力而甩出,故混凝土致密,強度高,抵抗地下水和其它腐蝕的性能好。混凝土管樁應達到設計強度100%后方可運到現場打樁。
在生產混凝土管樁時,需要將鋼筋籠放入到下模中并在模具內放入混泥土布料,蓋上上模后離心。現有技術在布料時采用布料車或人工布料,往往會導致混凝土漿料流到下模外面,需要人工再將其鏟入到下模中,費時費力,且生產效率不高。
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分層布料式混凝土預制樁成型機[申請號:201020616965.0],包括車體、料斗和定型箱,料斗設置在車體上方,車體下方設置定型箱,定型箱的進料口與料斗的下料口相通,定型箱的上平面安裝振動器,料斗底部設置前、后兩個下料口,對應前、后下料口在定型箱頂部設置前、后兩個進料口,每個下料口下方都設有皮帶傳送裝置,皮帶傳送裝置的落料端正對定型箱的進料口。通過分層布料彌補供料不足的缺陷,提高成型方樁的密實度;定型箱承受三面振動,使成型方樁的密實度大大提高且密度均勻,從而提高了方樁的整體性能;通過皮帶傳送裝置勻速輸送混凝土,并通過過渡攪拌料斗中攪拌葉輪的攪拌使混凝土密度均勻,有利于提高方樁的成型效果,保證方樁的密度均勻。但是,該方案在布料時,同樣存在漿料流出到模具外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在布料時能節約漿料,提高生產效率的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一種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包括機架及置于機架上的模具本體,所述的模具本體呈筒狀,在模具本體上設有至少一個能讓混凝土進入到模具本體內的進料口和至少一個能讓模具本體內的空氣排出的放氣口,所述的進料口連接混凝土輸送機構。
在上述的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中,所述的進料口位于模具本體的端面上,所述的放氣口位于模具本體的側壁上。
在上述的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中,所述的模具本體的兩端分別固定有一塊張拉板和一塊固定板,所述的進料口位于固定板上。
在上述的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中,所述的進料口的數量為一個且位于固定板的中心處,在進料口上固定連接有一個能與混凝土輸送機構連接的連接管,所述的張拉板和固定板分別與模具本體的兩端可拆卸的連接。
在上述的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中,所述的進料口具有內螺紋,連接管與進料口螺接。
在上述的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中,所述的模具本體上設有能讓模具本體震動的震動機構。
在上述的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中,所述的震動機構為震動電機。
在上述的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中,所述的機架包括固定臺在固定臺上設有升降機構,該升降機構上方連接有臺板,模具本體壓設在臺板上。
在上述的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中,所述的升降機構包括至少一個固定在固定臺上的頂升器。
在上述的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中,所述的頂升器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固定臺的兩端。
在上述的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中,所述的震動電機有若干個且間隔均勻的固定在模具本體上。
在上述的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中,所述的震動電機固定在模具本體的外壁上。
在上述的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中,所述的震動電機固定在模具本體的底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布料方便,在布料時漿料不會到模具外,從而節約原料,且進料口直接設置在固定板上,一方面方便連接混凝土輸送機構,另一方面方便連接固定機構,即在張拉和離心階段不需要堵住進料口,提高了生產效率,升降機構的甚至可以使模具本體內部的漿料分布均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機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模具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放大后的示意圖。
圖中:機架1、模具本體2、進料口3、放氣口4、混凝土輸送機構5、張拉板6、固定板7、連接管8、震動機構9、震動電機10、固定臺11、升降機構12、臺板13、頂升器14、張拉設備10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泵送混凝土布料裝置,包括機架1及置于機架1上的模具本體2,所述的模具本體2呈筒狀,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用于制作預制樁的模具通常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連接后合圍形成模具本體2,當然,也可以是多個模體合圍形成模具本體2,模具本體2的橫截面可以是圓形,也可以是方形或其他形狀,具體根據需要生產的樁的形狀來決定,如圖3和圖4所示,在模具本體2上設有至少一個能讓混凝土進入到模具本體2內的進料口3和至少一個能讓模具本體2內的空氣排出的放氣口4,所述的進料口3連接混凝土輸送機構5。本領域技術人員還應當理解,進料口3和放氣口4可以開設在上模上,也可以開設在下模上,混凝土輸送機構5可以是高壓泵連接混凝土儲罐,或是裝有混凝土的泵車等。
優選方案,進料口3位于模具本體2的端面上,所述的放氣口4位于模具本體2的側壁上。
在本實施例中,模具本體2的兩端分別固定有一塊張拉板6和一塊固定板7,所述的進料口3位于固定板7上,張拉板6用于連接張拉設備100,固定板7則用于連接鋼筋籠,使張拉設備對鋼筋籠進行張拉時對鋼筋籠的端部進行固定,從而實現鋼筋籠一端固定,一端張拉。
優選方案,進料口3的數量為一個且位于固定板7的中心處,在進料口3上固定連接有一個能與混凝土輸送機構5連接的連接管8,所述的張拉板6和固定板7分別與模具本體2的兩端可拆卸的連接,比如螺接。進料口3具有內螺紋,連接管8與進料口3螺接。當布料完成后,連接管8與進料口3拆除分離,進料口3再與固定件連接,使張拉時能起到固定作用,也無需再找其他設備堵住進料口3,節省了工序和操作步驟,提高了生產效率。
如圖1和圖2所示,模具本體2上設有能讓模具本體2震動的震動機構9,震動機構9通過震動,使模具本體2內部的漿料在模具本體2內分布均勻,也能實現快速下料的目的。在本實施例中,震動機構9為震動電機10。優選方案,震動電機10有若干個且間隔均勻的固定在模具本體2上。震動電機10固定在模具本體2的外壁上。震動電機10固定在模具本體2的底部。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機架1包括固定臺11在固定臺11上設有升降機構12,該升降機構12上方連接有臺板13,模具本體2壓設在臺板13上。優選方案,震動機構9固定的臺板13下表面上。
優選方案,升降機構12包括至少一個固定在固定臺11上的頂升器14,頂升器14可以是千斤頂、氣缸或油缸等。頂升器14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固定臺11的兩端,能同時使模具本體2的兩端升降或使模具本體2的一端升降,或使模具本體2的兩端來回搖擺,從而使模具本體2內的漿料均勻分布。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將鋼筋籠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張拉板6和固定板7,之后放入到下模中,蓋上上模并使上模與下模固定連接,形成模具本體2,連接管8連接混凝土輸送機構5后,混凝土輸送機構5,混凝土從連接管8連接的進料口3進入到模具本體2內,由于混凝土進入到模具本體2后內部的氣體被壓縮從而從放氣口3排出,使模具本體2的氣壓始終與大氣壓相等,混凝土能持續進入到模具本體2內,在進料過程中,可以開啟震動電機10,使進料均勻,也可以啟動頂升器14,使模具本體2與混凝土輸送機構5連接的一端抬高,使下料順暢,或者啟動交替啟動兩個頂升器14,使模具本體2兩端來回升降,達到模具本體2內部的漿料分布均勻的目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機架1、模具本體2、進料口3、放氣口4、混凝土輸送機構5、張拉板6、固定板7、連接管8、震動機構9、震動電機10、固定臺11、升降機構12、臺板13、頂升器14、張拉設備100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