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落地式腳手架底座,屬于腳手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腳手架搭設施工中,立桿的間距一般都是依靠卷尺現場測量得到,這樣操作麻煩,效率低,因此,有些工人施工時麻痹疏忽,一時圖快,僅僅憑借自己的目測來定位,容易造成立桿間距大小不一;落地式腳手架搭設時立桿底部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基座不穩容易造成腳手架搖晃不穩定甚至是倒塌,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對于安全第一的現場施工來說,極其需要一種穩定可靠并便于測距腳手架底座來降低安全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泛用性強、可重復使用、使用方便的落地式腳手架底座,解決了腳手架搭設時立桿底部不穩定和間距無法規范控制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落地式腳手架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槽鋼,槽鋼內固定有多個可移動鋼板,可移動鋼板包括底板,底板的中間開有立桿槽,底板上位于立桿槽邊緣的兩側均設有一個凸起。
優選地,所述的槽鋼的外側邊緣設有刻度。
優選地,所述的可移動鋼板與槽鋼交叉設置。即槽鋼凸起的邊緣與可移動鋼板凸起的邊緣垂直。
優選地,所述的凸起的寬度為0.5cm~1cm,其高度為0.5cm~1cm。
優選地,所述的底板高度為0.3cm~0.8cm。
優選地,所述的立桿槽為圓形的槽,其直徑與腳手架的立桿直徑相同。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泛用性強、可重復使用,且實用并利于推廣,通過簡單的操作得到控制,使腳手架底座達到穩定便于測距。本實用新型在槽鋼上刻有刻度,方便工人讀取數據,進行立桿間距的測量,簡單快捷;且在槽鋼上安裝可移動鋼板,使得立桿底部與本實用新型的底座連接穩固,避免腳手架搖晃不穩定甚至倒塌。
附圖說明
圖1為落地式腳手架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可移動鋼板的平面圖;
圖3為可移動鋼板的立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更明顯易懂,茲以優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落地式腳手架底座,主要用于落地式腳手架立桿搭設時穩定立桿底部并有效控制立桿間距。如圖1所示,其包括槽鋼1,槽鋼1內固定有多個可移動鋼板2,槽鋼1的外側邊緣設有刻度,可移動鋼板2與槽鋼1交叉設置,即槽鋼1凸起部分的邊緣與可移動鋼板2凸起部分的邊緣相互垂直。如圖2、圖3所示,可移動鋼板2包括底板2-3,底板2-3的中間開有立桿槽2-2,底板2-3上位于立桿槽2-2邊緣的兩側均設有一個凸起2-1。
凸起2-1的寬度a為0.5cm,其高度b為0.5cm,底板2-3高度c為0.3cm。立桿槽2-2為圓形的槽,其直徑與腳手架的立桿直徑相同。
立桿可直接置于凹槽(即立桿槽2-2)內,根據外刻刻度調整腳手架立桿間距。
本實用新型通過槽鋼1內置可移動鋼板2,槽鋼1外側標記有刻度,以cm為單位標記數字,便于搭設時和檢查時直接目測,以發現立桿間距是否符合要求,圓形內凹鋼板(即可移動鋼板2)便于立桿底部固定,使立桿不會發生側移。其能很好的加固落地式腳手架立桿穩定性的同時控制立桿的搭設間距,并且通過對可移動鋼板2位置的適當調整,使此底座能滿足更多的需求。目前設計的具體幾何尺寸可根據需要在生產時進行調整。
本實用新型基于穩固方便測距的原則,在加固腳手架立桿穩定性的同時方便目測出每根立桿間間距。即本實用新型具有可用于加固落地式腳手架立桿穩定性,測量立桿間距的便利性。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凸起2-1的寬度a為1cm,其高度b為1cm,底板2-3高度c為0.8cm。其他與實施例1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