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柱子鋼筋混凝土的澆注,具體是一種柱子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施工控制裝置,適用于不高于4米的混凝土柱子的施工。
背景技術:
混凝土保護層是用于保護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混凝土結構構件中最外層鋼筋(箍筋、構造筋、分布鋼筋等)的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較難控制,目前雖然有較多的施工方法和裝置,但從實際使用情況看,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目前常用的塑料墊塊容易變形;施工不方便、增加施工成本,復雜的結構影響混凝土振搗密實;塑料鋼筋保護層支架,易因混凝土下墜時的沖擊而掉落,影響保護層厚度,工人操作麻煩且不具有循環再利用的特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柱子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施工控制裝置,該裝置能有效控制柱子鋼筋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且結構簡單,容易拆裝,便于攜帶,方便操作,可多次循環利用,能降低工人施工的勞動強度,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柱子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施工控制裝置,包括由方管制成的主桿件,和與主桿件適配連接的加長桿,所述主桿件的上端設有提手,在主桿件靠近提手的下部間距焊接有L型卡槽,L型卡槽的長度和深度與柱子鋼筋和模板相適配。
所述方管的橫截面的寬度與柱子鋼筋保護層厚度相匹配。
所述主桿件下端的兩側邊對稱開有通孔。
所述加長桿由小于主桿件一個型號的方管制成,在加長桿上部的兩側邊對稱間隔開有多組通孔,主桿件與加長桿的通孔重合,通過穿過重合通孔的螺栓將主桿件與加長桿連接為一體,通過加長桿的多組通孔,調節主桿件與加長桿的總長度,使其總長度與柱子的高度相適應。
應用本實用新型柱子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施工控制裝置,在施工前先在主桿件與加長桿的表面涂刷潤滑油,再將加長桿與主桿件通過螺栓連接為一體,并使其總長度與柱子的高度相適應。在支設模板前,將該裝置掛于柱子鋼筋的四邊,完成支設模板后將該裝置旋轉180°,使其L型卡槽卡于模板上。當混凝土澆搗至柱子中部時,手拉提手將裝置抽出至混凝土面,繼續澆搗混凝土,完成澆搗后再將其完全抽出。
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優點:結構簡單,容易拆裝,便于攜帶,方便操作,可多次循環利用,能有效控制柱子鋼筋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能降低工人施工的勞動強度,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桿件的立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加長桿的立面圖;
圖3是應用本實用新型裝置支模過程中的平面圖;
圖4是應用本實用新型裝置的施工平面圖;
圖5是應用本實用新型裝置的施工示意圖。
圖中:1.主桿件1-1.提手 1-2.卡槽 1-3.主桿件通孔 2.加長桿 2-1.加長桿通孔 3.柱子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施工控制裝置 4.模板 5.柱子鋼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內容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參照圖1,一種柱子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施工控制裝置,包括由方管制成的主桿件1,和與主桿件1適配連接的加長桿2,所述主桿件1的上端設有提手1-1,在主桿件1靠近提手1-1下部間距10公分處焊接有L型卡槽1-2,L型卡槽1-2的長度和深度與柱子鋼筋5和模板4相適配。
所述提手1-1、卡槽1-2、主桿件1、加長桿2均由方管組成,方管的橫截面的寬度與柱子鋼筋保護層厚度相匹配。
所述主桿件1下端的兩側邊對稱開有主桿件通孔1-3。
參照圖2,所述加長桿2由小于主桿件1一個型號的方管制成,在加長桿2上部的兩側邊對稱間隔開有多組通孔2-1,主桿件1的通孔1-3與加長桿2的通孔2-1重合,通過穿過重合通孔的螺栓將主桿件1與加長桿2連接為一體,通過加長桿2的多組通孔2-1,調節主桿件1與加長桿2的總長度,使其總長度與柱子的高度相適應。
參照圖3-5,應用本實用新型柱子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施工控制裝置3,在施工前先在主桿件1與加長桿2的表面涂刷潤滑油,再將加長桿2與主桿件1通過螺栓連接為一體,并使其總長度與柱子的高度相適應。在支設模板4前,將該裝置3掛于柱子鋼筋5的四邊,完成支設模板4后將該裝置3旋轉180°,使其L型卡槽1-2卡于模板4上。當混凝土澆搗至柱子中部時,手拉提手1-1將裝置抽出至混凝土面,繼續澆搗混凝土,完成澆搗后再將其完全抽出。